影片《路邊野餐》,講述了平凡人的人生有詩人氣質的非商業電影

2020-12-20 平凡de豆子

《路邊野餐》這部電影,所謂長鏡頭就是一次性拍成沒有中斷的連續攝影,這在現代用手機和相機其實人人可拍,只是要在這個長鏡頭裡融入故事和理念就不是那麼容易,故事片裡的場景調度和拍攝手段都是需要相當技巧的。《路邊野餐》的原生拍攝的長鏡頭可謂創了長度紀錄,這些用數位相機拍攝的鏡頭看似粗陋,卻是全篇的核心表達所在,那就是那個人生夢想的全部,因為是夢境,模糊點有什麼關係呢!

那個長大的衛衛,美女洋洋,長相酷似陳昇妻子的洗頭女,那首叫《小茉莉》的老歌,那來來去去的曲折,時間倒流又流回,正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和獨特魅力所在。非哥雖然沒去過凱裡和鐵嶺,但也是著實走過不少地方的人,在某些地方,確實有那種時光倒流的感覺,突然像回到了過去的某一年或者某一天,而憑非哥超人的記憶,在過去也有活在未來的某一天而且後來真實發生過的神奇經歷,這種經歷無法解釋。

在與網友聊到此事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說哥是騙子,一個既不能騙財也不能騙色的東西哥我是何苦呢,所以哥後來就閉口不談這些經歷,哥看那些不信的人就是呵呵。就像佛學大師向一個請教某帥哥不愛我我怎麼辦的美女呵呵一樣。不過哥看完這部電影就有了那種找到了組織的感覺,原來也有人與我有相同的感覺,所以開始喜歡這部90後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時長是110分鐘,哥全部看完花了4個小時。

有些片段看了不止一遍,就像當初看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和諾蘭的《盜夢空間》一樣。與夢和時間有關的電影都是很神奇的電影,都值得反覆回味,就像那些看不懂的詩歌和聽不懂的音樂一樣,因為那是別人的一種感受。一個能用心傾聽別人的人是值得尊重的。非哥一個同學就出版過一個詩集叫《傾聽南方》,傾聽是如此的重要,神佛們傾聽了世界,才會有《金剛經》和眾多的經卷,與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殺的火爆相比,文藝青年那複雜而平靜的詩意表達。

也許才是真正能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電影的背景是中國鄉村,主角也是村裡人。可如果說是拍給村裡人看的話,那麼它的敘事就太複雜,而情感太細膩,更不用說那些佶屈聱牙的詩。電影並沒有研究村裡人想看什麼愛看什麼。反過來考慮,這片子裡的技巧,應該只有文青才理解。情感的真摯、含蓄和卑微的釋放,對應的客群也應該至少是具備一定教育程度的中產階級。可如果受眾是這些人,為什麼要把背景和主角定位在村裡呢?

所以這裡面有一種錯位。就好像北大博士街邊賣包子,電動牙刷刷馬桶。我不是說這不好,小眾電影,怎麼嘗試都行。你就算拍一個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電影,只要能幹成,也是你的本事。畢竟昨晚在女生宿舍樓下彈吉他,被樓上潑洗腳水的那位老弟,你雖然沒有爭取到預想的受眾,但是門房裡的評委老大媽不是被你的勇氣打動,給你披了一件軍大衣嗎?某種程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被資本逐利的體系所裹挾著前行。希望更多的投資能向原創和小眾內容傾斜,不要在乎一時的收益,寬容點吧。

一句話總結:這是一部用嘗新技法拍攝的,講述兩件平凡人人生羈絆小事的有詩人氣質的非商業電影。昨天看的驚天大逆轉可以用「用力過猛」形容。今天的野餐正相反,可以說是「根本不屑於用力」。影片前面看得想睡覺,後面半部影片的長鏡頭很喜歡,就像一次碰到幾件趣事的黔南周窮遊。缺點是感覺導演根本不關心大多數觀眾的觀影能力,不看影評總感覺有點不確定,當然那麼小的投資可能也非導演的本意,期待畢贛導演的下一部作品。窮到用照相機拍電影還能上映,我也是醉了。再故事和立意一般般,如果百鳥朝鳳也能像這麼不商業,用方言,無明星,少笑點就好了。

相關焦點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毫無疑問,《路邊野餐》是近幾年讓人感到欣喜的國產片。比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感覺還要好。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就能達到如此水準,前途真的不可限量。給於一定的時間,相信導演畢贛也許就是下一個賈樟柯,甚至侯孝賢。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直到最近,這20年來標榜都市寫實的電影傳統似乎又有了新動向,比如一批80後導演,有些不再聚焦於城市,落腳在遺世獨立的小鎮、農村或者少數民族部落,講述出奇特或者荒誕的故事。這不得不提到「文藝」氣息濃厚的院線電影《路邊野餐》。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 從中國詩意電影的消散與重組解構電影《路邊野餐》
    國內詩意電影遠看有《小城之春》、《城南舊事》,近處有《長江圖》、《路邊野餐》,都是通過文學在電影中「詩情畫意」,含蓄的表達,由觀眾自由聯想銀幕之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世界,自由解讀是觀眾的特權,引起瘋狂拆解猜測也是詩意電影自帶而來的氣質。張藝謀也是代表導演之一,文學作品基底不但給他富有隱喻的畫面裡增添了更多思考的內涵,也為銀幕之外的世界延伸出了一些文學的視野。
  • 淺析電影《路邊野餐》的影像敘事:迷失在記憶的霧中風景
    電影中人物也對應了三個層次的循環,母親(陳昇母親和老醫生),兄弟/夫妻/情人,孩子,人不可孤立存在,天下生靈皆有聯繫。佛教中講求因果輪迴,影片也不斷的用牆壁上的時鐘、轉動的風扇、火車的連綿不絕和地理位置的閉環來凸顯這種意向。人到中年的陳昇未免帶著遺憾,為年輕時的衝動懷著悔恨,放不下的過去結痂為潛意識深隱秘的傷痛。《金剛經》中提及的「不可得」既是對陳昇人生狀態的參悟,也是對被心魔纏繞的眾生一句寬慰。
  • 你對電影的長鏡頭有什麼看法?——評《路邊野餐》
    討論電影,我喜歡想一些有的沒的,對電影主題本身的關注很少,影片在講什麼與我得到了什麼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還有就是說與不說都是一件相當自由的事兒,說了也不見得說得好,我覺得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才好。同是帶有文藝氣質的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路邊野餐》玩虛的太多了,而《三峽好人》則是採用平實地講述一段故事的手法,即使小學生也能看明白《三峽好人》的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相比之下《三峽好人》並不缺少虛的部分,非要比較這兩部電影其實也沒有多少意思,只是我的一種感受罷了,誰讓自己想到了《三峽好人》了呢?
  •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路邊野餐》
    之前有部電影《闖入者》,沒去電影院看,後來下映後等了很久也沒看上。所以呢,不要讓自己失望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之前忘了在哪看到過一次,沒想到這麼快就上映了。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我無法完全看懂。按照豆瓣上的影片簡介來說(豆瓣不允許轉載影片介紹,劃掉),按我自己的理解來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貴州黔東南三個小地方的故事。凱裡(導演故鄉)、蕩麥、鎮遠,故事在這三個地方來回穿梭跳躍,時間也在這三個地方橫向流淌。
  • 不止《路邊野餐》,這些影片都有你要的"詩和遠方"
    這句話出現在7月15日上映的電影《路邊野餐》宣傳海報上,它來自導演畢贛的一首詩,同時也出現在影片《路邊野餐》中。    《路邊野餐》是畢贛導演的長片處女作,畢贛本身是一位詩人,寫過詩集《路邊野餐》,而影片《路邊野餐》則是他用夢境與現實打造的時空交錯的電影詩。
  • 《路邊野餐》觸角伸入山河歲月 導演調度功底強
    原標題:《路邊野餐》的觸角伸入了山河歲月 時間,回憶,夢境,畢贛的電影非常私人,並不十分親和觀眾,甚至有些粗糙。卻因為其中迸發出的靈性與不完美,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
  • 《路邊野餐》首映田原祖峰宋洋助陣
    導演畢贛並未對這個決定做太多解釋,他對此的回應一如他電影的氣質那般簡單似乎又意味深長:「從地球最遠的地方飛過來,我算了下,時間夠了。」       《路邊野餐》是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以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的交互,講述了一個尋找的故事。
  • 《路邊野餐》之後,27歲畢贛的下一部作品更讓人期待
    《路邊野餐》,這個來自於前蘇聯科幻小說家斯特魯加茨基兄弟1973年的小說名,被27歲的導演畢贛借用,植入到一段發生在貴州黔東南氤氳山區的迷夢中。《路邊野餐》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50多歲的中年男人陳昇,因斷別人手指入獄九年,出獄後母親早已去世,他一邊在破敗的小鎮診所做醫生,一邊在廣播裡讀自己熱愛的詩歌。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路邊野餐》:想去一切過去電影未抵達的地方
    在國際上,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以及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氣球」獎。「驚豔」幾乎是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的電影人對這部電影眾口一詞的評價。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26歲,而《路邊野餐》在大陸上映時,他剛過27歲生日不久。       這部電影氳氤中的詩意,與交錯的人生境遇,手法成熟得真的不像一部處女作長片。尤其是電影中的歌曲,全部採用「很老」的臺灣流行歌曲,嵌入場景之中,和電影融為一體。這些歌曲大部分比畢贛的年紀都大得多,也顯現出畢贛老道的另一個側面。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這些低成本國產片,能否複製《路邊野餐》奇蹟?
    很多初出茅廬的新導演都選擇以自己家鄉熟悉的環境為主題進行創作,關注平凡的小人物、表達細膩豐富的情感。畢贛2015年,一部《路邊野餐》橫空出世,驚豔華語電影界。一舉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最佳新導演、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等大獎。次年在國內公映後,獲得了646萬人民幣票房。雖然這一數字無法與那些幾十億的商業大製作電影相提並論,但對於這樣一部無明星、非類型片、新導演、處女作的超低成本文藝片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 那不推薦去看《路邊野餐》
    誇張點說,《路邊野餐》似乎根本不屬於這個求顏值、求特技的好萊塢式速食時代,正如德國導演法斯賓德曾經說過,好萊塢電影幾乎把路全堵死了。而畢贛導演所帶給我們的《路邊野餐》,更像是從他的靈魂世界裡生長出來的一場夢境;假如你也曾有過那樣的生命體驗,那你才會欲罷不能。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講述了詩人陳昇在尋找侄子的路上,經歷的一段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交織的奇幻旅程。導演是一個80後的新人,頭頂沒有「XXX導演系」的光環,也沒有出身影視世家的背景,片子裡更是沒有任何明星。    2015年8月,片子曝出了第一波海外口碑,影評人一路高贊,畢贛也隨著片子一路參加了13個電影節,拿獎拿到手軟。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西方最好的電影雜誌都怎麼說《路邊野餐》?
    《電影手冊》將《路邊野餐》定義為一部「自我走失」的電影,不同於將劇情設定在某類刻意的、示意圖式的表達習慣中,這部影片以一根根錯綜複雜的故事線,用或盤旋或直敘的方式,將所有主角自然有機地串連到了一起。仿佛是河流的條條支流,但又都淺嘗輒止,不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