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路邊野餐》

2020-12-20 我會撒嬌喵喵喵

之前有部電影《闖入者》,沒去電影院看,後來下映後等了很久也沒看上。所以呢,不要讓自己失望

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之前忘了在哪看到過一次,沒想到這麼快就上映了。不出所料,排片太少,上映才幾天,我點進去一看,唯一的一家為它排片的影院明後天已經沒有場次了,於是今天一定要把它看了。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我無法完全看懂。按照豆瓣上的影片簡介來說(豆瓣不允許轉載影片介紹,劃掉),按我自己的理解來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貴州黔東南三個小地方的故事。凱裡(導演故鄉)、蕩麥、鎮遠,故事在這三個地方來回穿梭跳躍,時間也在這三個地方橫向流淌。凱裡的一家小診所由中年男人陳昇和老太婆合開,二人都為了尋回留在鎮遠的內心牽掛的人,老太婆將自己的信物交與陳昇,踏上去鎮遠的路。在去鎮遠縣城的路上,陳昇錯亂之中來到一個地方蕩麥,在這個地方他經歷了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都像一場夢一般,在夢境與現實的交錯之中陳昇漸漸恍惚。他分不清時光的流轉將會帶給他什麼樣的變化,他也想不透這個諾大的世界裡他是一種怎樣的角色。正如影片中的詩句所說,「所有的懷念隱藏在相似的日子裡」。

我向來不想去評判影片所要表達什麼,也不想去分析影片的情感、觀點、態度。這些個人化的思想還是要靠個人的感悟來實現。

我只想說《路邊野餐》電影裡令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東西。

1

演職員表由一口地道的貴州土話念出來。由旁白讀出演職員表,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在電影《推拿》裡為了照顧盲人的觀影感受特地將演職員表念出來,而在《路邊野餐》中以西南方言來讀出一個個名字則或許是導演在對故事背景介紹階段的刻意安排。陳昇這位詩人,在電視上為大家分享詩集,也就從這裡引出。

2

貫穿全片的幾首小詩。由於《路邊野餐》導演畢贛憑藉此片在金馬獎上斬獲最佳新導演,臺灣出版商已將這些詩合編為詩集出版。

3

方言與苗文化。採用貴州方言或許是出於畢贛導演是貴州人的緣故,而作為苗族人的他將一些苗族文化風格帶入到影片中來也是一個聰明的想法。用西南方言的樸實性鋪陳出影片的整體故事結構,用苗家文化孕育出的意象為故事蒙上一層神秘性色彩,二者相得益彰。

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我的態度,採用西南方言作為主要語言的文藝片都喜歡得不得了。

4

42分鐘的長鏡頭。這是整部影片中最為人稱道的一點。人們總是會驚嘆導演在影片中放入的超長鏡頭,因為其體現出導演對鏡頭語言、故事走向、時間地點人物的強大把控能力以及對拍攝現場的強大調度能力。《路邊野餐》的這一超長鏡頭完完整整地講述了陳昇在蕩麥這個小地方所經歷的一切,用乘摩託行路、上下石梯、乘船過河、步行過橋等過程自然地帶出了陳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鏡頭的搖晃和抖動以及眩暈化後期處理恰到好處,並與這一部分的畫面調色相配合起來,有力地營造出了陳昇夢境之感,同時還留給觀眾額外的有關「野人視角」的思考。在我看來,這一個長鏡頭所帶來的衝擊力,首要因素來源於導演的精確調度、其次來源於鏡頭的美化處理。

相比於電影《鳥人》中通過後期高端技術處理得到的超流暢超長鏡頭,這一個長鏡頭當然存在非常多的遺憾。在洋洋來到河邊準備上船時路邊敲打石頭的老人動作疑似「慢了半拍」,等攝影師跟上來之後才開始做動作;而在洋洋過河後上岸的時候鏡頭更是直接大幅度歪掉。不排除導演的有意為之,但這些地方的欠缺還是對觀影感受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總之,《路邊野餐》把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夢境」完完全全真實地展示出來了。風格獨特,意象神秘浪漫。豆瓣上有很多差評也說得在理,不過這並不是一部需要我們去評判好或是差的電影。畢竟,導演能夠拍出如此奇幻的一部作品已經很棒了。

最畢竟的是,誰能像導演一樣搞個裝逼的42分鐘的長鏡頭?

相關焦點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毫無疑問,《路邊野餐》是近幾年讓人感到欣喜的國產片。比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感覺還要好。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就能達到如此水準,前途真的不可限量。給於一定的時間,相信導演畢贛也許就是下一個賈樟柯,甚至侯孝賢。
  • 《路邊野餐》:想去一切過去電影未抵達的地方
    《路邊野餐》的故事很「玄」,講詩人陳昇帶著母親的遺願,踏上旅途尋找弟弟拋棄的孩子,來到一個叫蕩麥的地方,他似乎在這個地方,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並與他逝去的愛人在一個神秘的時空獲得重逢。7月15日終於上映的《路邊野餐》已經讓不少文藝片愛好者翹首以待許久。這部沒有明星的青年導演處女作拿下過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與臺北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
  • 在《路邊野餐》這這部電影裡找到最真實的震撼與共鳴,讓人感動
    剛看完《路邊野餐》電影,整個人像是被擊中一樣,覺得幸運又感動。好久好久沒能看到如此餘味綿長的電影,像詩又像畫。作為一個最普通的觀影者,能從這部表面上像是只為慢節奏文藝片愛好者的狂歡而作的電影中,找到最真實的震撼與共鳴,已是讓人感動。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路邊野餐》主創在活動現場    講真,在方勵事件之後,這是資勢君第一次見到文藝片做如此大陣勢的宣傳。
  • 在《路邊野餐》裡面,我看到了內地的「王家衛」
    《路邊野餐》是80後導演畢贛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影片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在內地上映也收到了很多的褒獎,不同於很多年輕導演一上來就弄個票房爆款,《路邊野餐》完全是靠口碑一步一步走進觀眾視野,雖然票房只有區區的六百多萬,甚至被很多人吐槽看不懂,但這不妨礙它的藝術地位,好的影片,它總是不容易懂吧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從中國詩意電影的消散與重組解構電影《路邊野餐》
    在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當中,平民擁有善良的本性,經歷磨難拯救全人類的故事並不少見。在古希臘神話中,王子流落人間最後恢復身份大赦天下的故事也有許多。而在以《路邊野餐》為代表的大陸新青年電影當中,英雄情結的表露,成了一種個人化的,自我人格重塑、確認自我價值的過程。
  • 《路邊野餐》,這是一部極度內向和主觀的電影
    《路邊野餐》整個影片都是夢境。不僅長鏡頭的部分是夢境,整個影片都是一個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獨身男子的夢。最後火車上的那個逆行的鐘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示。這就是關於《路邊野餐》的第一個美學討論——電影中的夢境呈現。很有趣的一個部分,也是被討論較多的,是影片中的音樂。
  • 西方最好的電影雜誌都怎麼說《路邊野餐》?
    《電影手冊》將《路邊野餐》定義為一部「自我走失」的電影,不同於將劇情設定在某類刻意的、示意圖式的表達習慣中,這部影片以一根根錯綜複雜的故事線,用或盤旋或直敘的方式,將所有主角自然有機地串連到了一起。仿佛是河流的條條支流,但又都淺嘗輒止,不求深入。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在過去的兩年裡,帶著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畢贛走過了多個歐洲電影節,這部投資僅有100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國外獲得了諸多毫不意外,與大多數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文藝片一樣,這些榮譽也成了《路邊野餐》兩年後的今天,進入中國電影市場與觀眾見面的某種「通道」。       《路邊野餐》的故事有關時間。
  • 《路邊野餐》是一部意識流電影
    這就是電影《路邊野餐》與我的故鄉印象的夢境般的融合。不過最初看完時,我就像闖入某一個陌生人最平常不過的日常意識的流動中,不知何起,也不知何終。但我從電影院走出來直到兩天後的現在,它卻一直讓我回味,我還在男主角那張捉摸不定的臉上尋找著某種意義的表達,被它滲透的情緒感染裹纏。
  • 你對電影的長鏡頭有什麼看法?——評《路邊野餐》
    討論電影,我喜歡想一些有的沒的,對電影主題本身的關注很少,影片在講什麼與我得到了什麼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還有就是說與不說都是一件相當自由的事兒,說了也不見得說得好,我覺得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才好。從畫面來看,看《路邊野餐》的時候,腦海裡一直閃爍著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總覺得太像了,舒緩的劇情節奏也好,實在的山水景色也好,意境相似程度相當高。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直到最近,這20年來標榜都市寫實的電影傳統似乎又有了新動向,比如一批80後導演,有些不再聚焦於城市,落腳在遺世獨立的小鎮、農村或者少數民族部落,講述出奇特或者荒誕的故事。這不得不提到「文藝」氣息濃厚的院線電影《路邊野餐》。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路邊野餐》今公映 經費僅20萬「神似侯孝賢」
    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
  • 不滿30的畢贛,靠《路邊野餐》大火,帶來一場如詩如幻的夢
    就像青年導演畢贛,不滿30歲的時候,通過一部《路邊野餐》火遍了全球,還成為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年輕的獲獎者,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部《路邊野餐》吧。小編曾經寫過畢贛電影中的詩,現在是想好好給大家講一下這部電影,同時也借畢贛,講一講中國青年導演的境遇。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十多年前,好友去貴州一個山村支教,回來講了不少故事。廁所是一個大水缸,人就蹲在水缸踏板上解手,我承認自己沒勇氣面對那種廁所。對村民而言,外面的世界和貧困的當地反差太大,有人去了趟凱裡,即《路邊野餐》裡那個看來不那麼發達和特別的城鎮,回村之後就絕望自殺了。快離開時,村民送別支教的大學生們,一起喝了數不清多少碗米酒,朋友第一次喝醉,釋放了大量情緒。
  • 《路邊野餐》首映田原祖峰宋洋助陣
    時光網訊 即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的《路邊野餐》只會上映10天時間?在影片7月11日北京舉行的首映發布會上聽到這個消息,連主持人也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想的?導演畢贛並未對這個決定做太多解釋,他對此的回應一如他電影的氣質那般簡單似乎又意味深長:「從地球最遠的地方飛過來,我算了下,時間夠了。」       《路邊野餐》是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以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的交互,講述了一個尋找的故事。
  • 《路邊野餐》曝終極版海報
    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陳永忠、餘世學、郭月主演的《路邊野餐》上映在即,今日片方發布超現實風格終極海報。無論是水面上的陽光、還是火車頭上的狗、整張海報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這張終極版海報揭示了更多影片的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