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2020-12-20 澎湃新聞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張閱

2016-07-17 14:05 來源:澎湃新聞

《路邊野餐》劇照

對於我這個湖北人而言,貴州方言、「山路十八彎」、野人傳說、穿著微透內衣的廉價劣質緊身上衣的女人,這些都不陌生,看《路邊野餐》,我沒有絲毫獵奇心。但在北上廣深出生並長大的人,或許不知道雲貴川湘真實的山村是什麼樣子。

十多年前,好友去貴州一個山村支教,回來講了不少故事。廁所是一個大水缸,人就蹲在水缸踏板上解手,我承認自己沒勇氣面對那種廁所。對村民而言,外面的世界和貧困的當地反差太大,有人去了趟凱裡,即《路邊野餐》裡那個看來不那麼發達和特別的城鎮,回村之後就絕望自殺了。快離開時,村民送別支教的大學生們,一起喝了數不清多少碗米酒,朋友第一次喝醉,釋放了大量情緒。聽說《路邊野餐》,就是在這種米酒灌溉下培育出的。

所以,請想像一下那個由四十分鐘長鏡頭拍下的沒有時間界限的虛擬村莊,蕩麥,會是怎樣一個地方。在那裡,火車哪怕是綠皮火車,都是一種遙遠的聲音,連通著悠閒但局限的眼前生活,與未知的、「更好的」凱裡生活。我們的心神很難抓住超長片頭裡零碎的凱裡信息,但別擔心,這完全符合導演預想,他並不擔心,我們認為男主角陳昇在蕩麥邂逅的理髮店少婦,是陌生的朦朧情緣,還是他死去的愛人。對於夢境,怎樣解釋都行。

《路邊野餐》劇照

分神錯過的信息,在片名打出後,尤其在蕩麥段落,導演一定會再告訴你一次,讓你把留下的朦朧印象串成完整故事,那時候,觀眾會得到一種疏通、釋放的快感,也許這就是把凱裡拍得超現實,把本該是超現實界域的蕩麥拍得寫實(長鏡頭是最寫實的一種拍法),最終抵達的效果。

前古惑仔、詩人陳昇,因為老大花和尚的兒子被人砍斷手指再活埋,於是陳昇和好兄弟自願幫老大出頭(老大在陳昇愛人患重病時伸過援手),他被判九年徒刑,出來時,愛人已病故,母親也去世。母親預料他同母異父的弟弟是個不管孩子衛衛的浪蕩廢人,在死前為陳昇鋪好前程,把房子留給他,讓他出獄後跟老醫生合開診所,並一定照顧好衛衛。接著就是我們在電影前段看到的,弟弟不僅不管衛衛,還準備把孩子賣掉,在陳昇以房子換侄子的逼問下,他才講衛衛被花和尚帶去了鎮遠,於是陳昇踏上鎮遠尋親路,進入魔幻地蕩麥……

故事主線不複雜,但暗藏的很多支線細節很有意思。陳昇出獄後,好兄弟開車接他,漫長的山路開車戲交代了他入獄前後的事、他的義氣,電臺裡講的正好是一個愛蠟染的青年被野人襲擊身亡,暗示這是未來要跟他一起開診所的那位老醫生她兒子。他跟老醫生講老大因為兒子託夢要買表,最後開了鐘錶店,於是那個來接衛衛的男人送衛衛一塊表,衛衛爹講這個伯伯家裡都是表,也就有了解釋,窗外飛馳的火車則暗示衛衛要遠行。在凱裡晃來晃去、連狗兒也不管的酒鬼,在蕩麥也繼續打酒喝,取走的衣服好似老醫生託陳昇帶給她鎮遠舊情人的襯衫,幾分鐘後,陳昇也換上了那件花襯衫。突然間,我感覺,酒鬼也可能是任何人,或者說,任何人都可能變成他。我正是從那件襯衫開始意識到蕩麥的魔幻意味。

《路邊野餐》劇照

《路邊野餐》劇照

這裡的過去、現在、未來是打亂的,人物的身份是模糊的。穿著醫生舊情人襯衫的陳昇,突然跟已婚的理髮師傾訴過往,兩人瞬間產生曖昧的情愫,他借「農金」樂隊伴奏,為這位疑似他已故愛人的少婦演唱一首「小茉莉」,並把李泰祥的磁帶《告別》送給她。這本該是老醫生舊情人做過的事,包括手電筒給女人暖手這個有情色暗示的動作,結果都發生在陳昇身上。後來去鎮遠,他見到已故的醫生舊情人的兒子,說自己還有件東西丟在路上了,也就是磁帶,這就是說,蕩麥之行是真實發生過的。

蕩麥的成年衛衛也是個多重指向的人物。摩的黨搶衛衛的望遠鏡,他為此跟他們打架並受辱,但他卻把它送給了陳昇,去了鎮遠的陳昇用它找幼年衛衛。

電影前段,我們知道陳昇母親對他有愧疚,因為將他從小丟在鎮遠,自己則生活在凱裡,這個細節,和老醫生把情人丟在鎮遠、自己去了凱裡,以及成年衛衛喜歡的洋洋要離開他去凱裡做導遊,高度重合。如果小衛衛跟花和尚在鎮遠成長,會變成下一個陳昇,還是像蕩麥衛衛那樣過著不好不壞的生活,滑頭卻又不失良善,卻註定要揮別愛人?再想想,前後為兩個男人生兒子的母親,像洋洋、老醫生、還是理髮師?

《路邊野餐》劇照

1989年出生的導演畢贛,拍完此片才26歲,儘管陳昇的原型是他長輩、此片男主角陳永忠,故事在講中年男人,但電影蘊含著一定的朝氣和樂觀精神。比如,蕩麥衛衛像幼年衛衛一樣愛畫時鐘,並畫上火車,企圖讓洋洋看到「時光倒流」,他們之間依然有希望。比如,對養育衛衛有執念的陳昇,也終於釋懷地將侄兒放手給真心愛孩子的老大。

《路邊野餐》劇照

這種養育的渴望,隱喻在包美聖的「小茉莉」這首兒歌中。我不知道包美聖、李泰祥、唐曉詩等人的臺灣民歌對雲貴川湘鄉鎮是否產生過那麼大的文化影響,但臺灣音樂卻是《路邊野餐》的鹽,當林強的配樂響起,電影前段的混沌突然化開,陳昇漫長的摩託山路行,成為我們真正進入故事情緒的正式邀請。「小茉莉」第一次響起時,我們也跟著那輛載著「農金」青年的小卡車沉入蕩麥境地。

詩是此片的眼睛。除了影像本身有詩意,陳昇旁白的畢贛創作的詩歌,也賦予電影一種節奏和情緒。這些詩的意象之間往往很跳躍,沒有聯繫,就像他的電影一樣大膽、乾脆,不解釋,只隱喻。語音和影像,共同指向中年人心境。我們或許認為畢贛在此片中展露了多方面才華,卻沒有講太多有深度的內容,但對於年輕人來講,能成功幻想出自己未曾經歷的中年人故事,本身就是一種表達的釋放和滿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文藝

我是畢贛,怎樣拍一部徵服文藝青年和電影節評委的低成本處女作,問我吧!

關鍵詞 >> 路邊野餐

相關推薦

評論(34)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詩意就在眼前 不要因難懂而拒絕
    《路邊野餐》的秘密和答案,都藏在42分鐘的長鏡頭中  只是,複雜而非簡單,曖昧而非明確,難免會讓一些人覺得難懂、難看。難懂、不懂,是比長鏡頭更令人望而生畏的玩意。你可以因「難懂」而拒絕《路邊野餐》,你也可以試著與模糊共處,感受整體氛圍後,再來釐清具體線索。畢贛說他上大學時,初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覺得實在是難看又難懂,但他收穫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他現在拍片,就是與那種感覺對話。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時間:2016.07.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
  • 《路邊野餐》傳奇
    畢贛是山西傳媒學院2008級學生,他執導的影片《路邊野餐》獲多項大獎。成功緣於自身天賦和不懈努力,也有學院、老師、同學和更多人的支持今年國慶節當天,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編導專業2008級學生畢贛編劇、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26歲,而《路邊野餐》在大陸上映時,他剛過27歲生日不久。       民歌時代的主力——新格唱片的版權,後來被臺灣滾石唱片全部買下,而《路邊野餐》的歌曲絕大部分版權屬於滾石。其實可以聯想,影片的配樂林強早年震驚臺灣樂壇的閩南語唱片《向前走》,也是滾石發行的,他和滾石的關係非同一般。
  • 《路邊野餐》:想去一切過去電影未抵達的地方
    文藝片「黑馬」《路邊野餐》今日上映 導演畢贛29歲曾是加油站工人《路邊野餐》的文學策劃陳驥還記得在拍攝過程中,因為總是窮得彈盡糧絕,他和另一位副導演楊瀟都要和畢贛一起給整個劇組「打雞血」,向大家宣揚,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畢贛說的「偉大」是認真的,「《路邊野餐》對時間時態的運用上是過去沒有電影做到的,那它就是偉大的。能隔著魚缸把金魚抓出來的人特別特別少,我覺得我在做這樣的事情,這就是偉大的。
  • 《路邊野餐》引線上線下熱議 影評界:能被看見就值得歡喜
    原標題:能被看見,就值得歡喜 上映10天,600萬元票房———導演畢贛的劇情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電影院之旅。 然而,與市場的冷眼相待形成對比的是,評論界和媒體對該片給予了高度關注,以至於影片下線之後,圍繞它的熱議還在繼續,且越來越呈現出兩極化的傾向。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在過去的兩年裡,帶著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畢贛走過了多個歐洲電影節,這部投資僅有100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國外獲得了諸多毫不意外,與大多數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文藝片一樣,這些榮譽也成了《路邊野餐》兩年後的今天,進入中國電影市場與觀眾見面的某種「通道」。       《路邊野餐》的故事有關時間。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這不得不提到「文藝」氣息濃厚的院線電影《路邊野餐》。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電影《路邊野餐》英文名:Kaili Blues(凱裡布魯斯)——電影名字聽起來直接並且顯露出濃烈的詩意和浪漫色彩。
  • 《路邊野餐》畢贛這把還沒成型的刀,缺了
    好巧不巧的是,《路邊野餐》這種無心摘柳的事兒,成了。即便這部電影沒來得及登上國內市場的大熒幕,我也在家裡窩了一百多分鐘,從頭看到尾。並且對那場呈現進眼球的世界變得特別感動。對於陌生的好奇,使得我們這些觀影人,並不滿足於對影片本身的探索,進一步去探尋它背後的人與事。
  • 《路邊野餐》只放十天 導演:沒想掙錢不跪求排片
    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電影《路邊野餐》劇照。   攬得13座電影獎盃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上映前就收穫一片叫好聲。在《路邊野餐》上映前,不少影評人集體「安利」這部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文藝片,認為它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一看的片子」。當片方宣布只放映10天時,還一度被質疑是在「博眼球」。   市場擊碎了一切願望和猜想:上周五首日票房不足百萬元,周末單日票房也只略高於百萬元。與之對應的全國排片佔比也非常「穩健」,均在百分之一以內。
  • 《路邊野餐》首映田原祖峰宋洋助陣
    時光網訊 即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的《路邊野餐》只會上映10天時間?在影片7月11日北京舉行的首映發布會上聽到這個消息,連主持人也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想的?       《路邊野餐》是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以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的交互,講述了一個尋找的故事。該片從2015年下半年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還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多項大獎,是一部備受矚目的作者電影。
  • 從中國詩意電影的消散與重組解構電影《路邊野餐》
    ,透出生活的質感,是《路邊野餐》當中哲學性的詩意來源。四、《路邊野餐》的藝術特點1、迷影背景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原名為《惶然錄》,後影片在國內發行時發行公司認為《惶然錄》這個名字不利於傳播,於是畢贛親自將其更名為《路邊野餐》,《路邊野餐》這個名字有點淵源,它來源於一部短篇小說,即: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
  • ——評《路邊野餐》
    從畫面來看,看《路邊野餐》的時候,腦海裡一直閃爍著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總覺得太像了,舒緩的劇情節奏也好,實在的山水景色也好,意境相似程度相當高。同是帶有文藝氣質的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路邊野餐》玩虛的太多了,而《三峽好人》則是採用平實地講述一段故事的手法,即使小學生也能看明白《三峽好人》的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相比之下《三峽好人》並不缺少虛的部分,非要比較這兩部電影其實也沒有多少意思,只是我的一種感受罷了,誰讓自己想到了《三峽好人》了呢?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路邊野餐》:疏離而寂寞,小人物的遠途
    這種微妙的情感很像人生落寞時期的感受,飄渺、無著無落,人和事都在遠離、後退,回不到從前,也沒辦法邁步繼續走下去。我不知道片名《路邊野餐》跟實際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如片中所述,它只是詩的名字,詩句貫穿全片,籠起若有若無的詩意,至於英文名「Kaili Blues」,似乎可以譯作「凱裡的憂鬱」,更為直接地拋出了故事主要發生地凱裡,以老陳等人的活動線路,展示了一個很有年代感和凡人凡景的獨特凱裡。
  • 《路邊野餐》:其實比專業拍美食的舌尖系列更有治癒功能
    上學期末最後兩天,同學室友都走了,只剩小編和隔壁老王在寢室喝酒聊天,小編和老王都是電影愛好者,話趕話聊到了一遍看不明白的《路邊野餐》,就借著酒興又看了一遍,被影片中的綠色風景和淳樸民情所吸引,當即酒精上腦,立下去凱裡鎮遠走一走的flag,這一路說走就走,說吃就吃,途徑許多城市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原標題:《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詞彙     《路邊野餐》眾主創     鳳凰娛樂訊 觀看熱門影片,專家剖析細節,主創分享幕後——2016年7月11日晚,鳳凰娛樂 製作的大型電影現場互動活動
  •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路邊野餐》
    之前有部電影《闖入者》,沒去電影院看,後來下映後等了很久也沒看上。所以呢,不要讓自己失望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之前忘了在哪看到過一次,沒想到這麼快就上映了。我只想說《路邊野餐》電影裡令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東西。1演職員表由一口地道的貴州土話念出來。由旁白讀出演職員表,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片,我是和我姐姐一起去看的,當時覺得看不懂,後來回家科普了一下發現原來大有深意,下面這些拍攝的細節你注意了嗎:1、道具師在製作影片中的道具時,使用了真實的電話號碼,錄音師梁凱因此意外地接到群眾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