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疏離而寂寞,小人物的遠途

2020-12-20 辛冶之森
辛冶/文 源於網絡/圖

沒有事先看簡介的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治癒系的文藝電影,看完後久久惆悵,發覺它該是屬於「致鬱系」的。

說實話,觀影感不太友好,故事支離破碎,看完似懂非懂,其中那長到讓人抓狂、晃得頭暈的一鏡到底長鏡頭,幾乎讓人生厭,這部影片有過於鮮明的創作者個人特點,導演很任性地進行著試驗,夢境與現實場景、過去和現在的時間毫無邊界地交錯著,讓觀者從隻言片語中艱難拼湊起主人公的經歷。

可是觀看完,心頭縈繞著的是說不清的悠遠清淡的苦澀,就像片中吟誦的那些不連貫的詩章,情緒不安地顫抖著、瑟縮著。生活突變後,孤身一人、親朋疏遠的老陳像孤魂遊蕩在凱裡和鎮遠,很多事他已無力改變,很多人急遽地遠離了他,他很想抓住和找到些什麼,可是,野人、瘋子、廢人弟弟、鄉間樂隊等等事物荒誕不經的出現像極了失控的、不再屬於他的生活,他只是個游離者、局外人,那些與他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事情早已擺脫了他。這種微妙的情感很像人生落寞時期的感受,飄渺、無著無落,人和事都在遠離、後退,回不到從前,也沒辦法邁步繼續走下去。

導演不吝於在影片中展示貴州凱裡和鎮遠極具破落頹喪風格的鄉土感,一切都很原生態,塑料椅、街邊攤、散裝白酒、舊擺渡船,髒汙的牌室、打撞球的小混混、亂糟糟載散客的摩託小青年們,我好像突然記起了近在咫尺的小鎮、鄉村平庸單調的底色,離開它們太久,回憶總是帶著美化的濾鏡,實際上,它們確實不過如此。

我不知道片名《路邊野餐》跟實際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如片中所述,它只是詩的名字,詩句貫穿全片,籠起若有若無的詩意,至於英文名「Kaili Blues」,似乎可以譯作「凱裡的憂鬱」,更為直接地拋出了故事主要發生地凱裡,以老陳等人的活動線路,展示了一個很有年代感和凡人凡景的獨特凱裡。因為鏡頭太過寫實,我甚至跑偏了思路地想,如果要個性化地深入介紹一個不那麼有名的地方,這種個人風格強烈、視角細微的拍攝方式倒可以一試。

除卻我覺得故事不太好理解,影片中小人物的情感對失意人來說的確是能引起些感同身受的,磅薄大氣的英雄主義離我們平凡的生活太遠,細究之下,大多數人也不過是類似老陳的小人物而已,勘不破生離死別,時有衝動和後悔,很大程度上生活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如果發生了什麼大事,生活的洪流也會將它消解得七零八落,被裹挾著繼續下去。哪裡有什麼「雞血」和「雞湯」,很可能只是「狗血」和「狗屁」,即便如此,老陳心中深沉的詩意也掩埋不住,婦人想去看海的樸素想法也有些浪漫。

大概可以這麼理解「路邊野餐」吧,路邊,眾生形色匆忙慌張,多麼粗糙而呼嘯,野餐,有一絲灑脫的閒情與不羈,兩相映照,割裂得不太和諧,卻已是難得。

往期內容:

《送我上青雲》:一點感同身受,與笑意

《水仙女》:Hi,cool girl,不要再掉眼淚了

《太陽照常升起》:命運開始下墜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影評:命運布光的手 用靜默解酒
    《路邊野餐》以充滿懸念的方式講述每個人失去親人後心裡所產生的幽暗空洞,他們又以不同方式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路邊野餐》在色彩的運用上,可謂是有其獨特的風格特色。摩託車在隧道裡光影,陳昇頭頂著偏藍色的燈泡,紅色的摩託車尾燈,再加上隧道裡的墨綠色,一個鏡頭當中,多種燈光顏色集於一身,光怪琉璃,看得人美輪美奐。其次,還有大色塊的色彩也令人難忘,雨水打在紅色的木桌上,然後瞬間炸開,宛若生命盛開之花短暫易逝,放在影片此處相得益彰。一個倒下的杯子、一個個激蕩靈魂的雨花,隱喻之感也是來得恰到到處。
  • 《路邊野餐》傳奇
    畢贛是山西傳媒學院2008級學生,他執導的影片《路邊野餐》獲多項大獎。成功緣於自身天賦和不懈努力,也有學院、老師、同學和更多人的支持今年國慶節當天,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編導專業2008級學生畢贛編劇、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這些低成本國產片,能否複製《路邊野餐》奇蹟?
    很多初出茅廬的新導演都選擇以自己家鄉熟悉的環境為主題進行創作,關注平凡的小人物、表達細膩豐富的情感。畢贛2015年,一部《路邊野餐》橫空出世,驚豔華語電影界。《路邊野餐》劇照根據訪談報導,《路邊野餐》前期拍攝成本為20萬人民幣,加上昂貴的音樂版權費及後期宣發費用,總成本100萬人民幣左右。其中40分鐘的長鏡頭尤其驚豔。在如夢如幻的氛圍中,主角陳昇來到一個叫蕩麥的地方,見到了去世的妻子、長大的侄子,似乎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26歲,而《路邊野餐》在大陸上映時,他剛過27歲生日不久。       民歌時代的主力——新格唱片的版權,後來被臺灣滾石唱片全部買下,而《路邊野餐》的歌曲絕大部分版權屬於滾石。其實可以聯想,影片的配樂林強早年震驚臺灣樂壇的閩南語唱片《向前走》,也是滾石發行的,他和滾石的關係非同一般。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這不得不提到「文藝」氣息濃厚的院線電影《路邊野餐》。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電影《路邊野餐》英文名:Kaili Blues(凱裡布魯斯)——電影名字聽起來直接並且顯露出濃烈的詩意和浪漫色彩。
  • 《路邊野餐》觸角伸入山河歲月 導演調度功底強
    原標題:《路邊野餐》的觸角伸入了山河歲月 時間,回憶,夢境,畢贛的電影非常私人,並不十分親和觀眾,甚至有些粗糙。卻因為其中迸發出的靈性與不完美,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
  • 《路邊野餐》:文學與電影的連接與相融
    作為藝術電影,《路邊野餐》的「詩化」特質成為標籤。它像極了魔幻現實主義對時態和空間的想像,非線性敘事,時間空間交疊,夢境和現實在影像的世界裡自由馳騁。它又傳承了「詩電影」的本質,即電影具有「抒情詩」的本性,影像要最大限度地探索隱喻、表意和抒情的功能。 導演畢贛把一個囿於南國之境的「尋找」母題,呈現出了「詩電影」的品格。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在過去的兩年裡,帶著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畢贛走過了多個歐洲電影節,這部投資僅有100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國外獲得了諸多毫不意外,與大多數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文藝片一樣,這些榮譽也成了《路邊野餐》兩年後的今天,進入中國電影市場與觀眾見面的某種「通道」。       《路邊野餐》的故事有關時間。
  • 那不推薦去看《路邊野餐》
    相比之下,畢贛的《路邊野餐》則是無投資、無明星、無牛逼班底的「三無」電影,又如何能夠倚賴評論界的高口碑而力挽狂瀾呢?     所以,假如你只是衝著「零差評」、「年度文藝神作」而決定走進電影院的話,那我絕對不會推薦你去看《路邊野餐》。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路邊野餐》劇照對於我這個湖北人而言,貴州方言、「山路十八彎」、野人傳說、穿著微透內衣的廉價劣質緊身上衣的女人,這些都不陌生,看《路邊野餐》,我沒有絲毫獵奇心。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俗中窺雅的文藝片,為什麼我會說《路邊野餐》是一部國產五星神作
    這樣的電影很少,而畢贛的《路邊野餐》對我來說,正是這樣的電影。老實說,很不想用我淺薄的文字去談這部國產佳作,我怕我無法傳達它拍的有多好,也無法傳達我對它的喜愛有多真切。《路邊野餐》絕對是國產裡程碑式的佳作之一。
  • 在《路邊野餐》裡面,我看到了內地的「王家衛」
    《路邊野餐》是80後導演畢贛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影片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在內地上映也收到了很多的褒獎,不同於很多年輕導演一上來就弄個票房爆款,《路邊野餐》完全是靠口碑一步一步走進觀眾視野,雖然票房只有區區的六百多萬,甚至被很多人吐槽看不懂,但這不妨礙它的藝術地位,好的影片,它總是不容易懂吧
  • 《路邊野餐》曝終極版海報
    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陳永忠、餘世學、郭月主演的《路邊野餐》上映在即,今日片方發布超現實風格終極海報。無論是水面上的陽光、還是火車頭上的狗、整張海報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這張終極版海報揭示了更多影片的重要線索。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路邊野餐」背後的「潛行者」
    2016年,27歲的中國獨立導演畢贛終於將他的第二部長片《路邊野餐》(22歲曾執導《老虎》)送上了大銀幕。影片原定名《惶然錄》,與葡萄牙詩人佩索阿之書同名,之後才改名《路邊野餐》,則與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小說同名。影片中那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同樣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像畫了一個圓形的鐘,藉由兩男兩女的視角流轉,帶出整片地理空間,仿佛一場驚豔的亞熱帶桃源夢境。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時間:2016.07.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電影改編自蘇聯作家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小說《路邊野餐》。在這部電影裡,我們還能夠看到諸多名導作品的痕跡。如李滄東的《薄荷糖》、阿彼察邦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國》等。而《路邊野餐》的內核是首感傷的詩,恬靜而又絢麗。這跟導演畢贛個人的氣質和追求有直接聯繫。
  • 畢贛詩四首:那些和《路邊野餐》相關的詩句
    畢贛詩四首:那些和《路邊野餐》相關的詩句 畢贛 2016-07-21 10:41 來源:澎湃新聞
  • 《路邊野餐》首映田原祖峰宋洋助陣
    時光網訊 即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的《路邊野餐》只會上映10天時間?在影片7月11日北京舉行的首映發布會上聽到這個消息,連主持人也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想的?       《路邊野餐》是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以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的交互,講述了一個尋找的故事。該片從2015年下半年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還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多項大獎,是一部備受矚目的作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