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動機與學習動機

2020-12-25 愛笑的歡歡嘻嘻

人的活動一般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學習動機在學習活動中的意義是很大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都對它特別重視。那麼,什麼是學習動機?它與學習目的的關係如何?有哪幾種主要的學習動機理論可資借鑑?學習動機有哪些重要的變化規律?怎樣激發、轉化和維持學習動機?

動機與學習動機

為了說明學習動機的涵義,先明確一下動機的性質是必要的。

動機是以內驅力和誘因為必要條件而存在的。有機體的內驅力可以分為生理和社會的兩種。生理的內驅力,如饑渴、休息、睡眠、**等,亦可稱為第一級水平的內驅力;社會的內驅力,如認可、從屬、愛情、獨立等,亦可稱為第二級水平的內驅力。無論哪一種內驅力都與需要密切聯繫,都是引起有機體活動的激活狀態。但需要和內驅力並非同一狀態,內驅力是當需要缺失時有機體內部所產生的一種能量或衝動,以激勵和組織行為去獲得需要的滿足。

人的動機不僅可由內部因素來激發,也可由外在刺激來引起,而所有能引起個體動機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就特別稱之為誘因。誘因按其性質可分兩種:凡是驅使個體趨向或接近目標者,稱為正誘因;凡是驅使個體逃離或迴避目標者,稱為負誘因。從方法的角度,又可以把誘因分為三種,即理智的誘因,它通過調動理智而引起學習動機,如目標與反饋;情緒的誘因,它通過激發情緒而引起學習動機,如表揚與批評;社會的誘因,它通過喚起社會刺激而引發學習動機,個人競賽與團體競賽、期望與評價等即屬於此類。誘因和內驅力是緊密聯繫的:一般地說。既沒有無內驅力的誘因存在,也沒有無誘因的內驅力存在。可以先有內驅力而後選擇行動目標,也可以先有誘因誘發出需要,然後喚起內驅力。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及其動機常常是由內驅力與誘因的相互作用來決定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學習動機?怎樣增強學習動機?
    內驅力和誘因都是形成動機的因素。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是學習動機心理結構的兩個基本成分,但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的最根本動力,佔主導地位。因此安排適當的學習條件,使學習本身起強化作用,而不是灌輸某種學習動機,對學生動機的激發很重要。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1.動機具有加強學習效果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洛厄爾實驗表明,成就動機強,學習效率較高,成就動機弱,學習效率低。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的詳解
    首先,學習動機是激起或維持個體的學習活動並指向學習目標的一種動力機制。在定義部分當中,特別容易出錯的點是,學習動機並不僅僅指學生一直持續不間斷的學習,還指的是學生之前不愛學習,剛剛有學習活動,這些都屬於學習動機的範疇。而且學習動機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動機是直接對學習起著直接的動力作用。那麼這個知識點一般通常是單選反選的形式。這是第一個學習動機的定義部分。
  • 如何運用學習動機理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目的在於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提供借鑑意義;同時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學習動機1.學習動機的含義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指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簡而言之,動機就是我們做某件事的傾向,以及我們做這件事的原因!
  • 關於學習動機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20210207)「動機」探討的無非就是:是什麼引發了個體行為?個體為什麼選擇這一行為?個體為什麼能夠持續這一行為?很多學者對學習動機及其作用都進行了解釋,由此派生出多種不同的動機理論。本書第八章《學習動機》林林總總的介紹了十餘種學習動機的理論,它們總是想從複雜個體內部與外界情境中找到最能影響個體學習動機激發的關鍵點。
  • 學習動機的分類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的分類」這一部分的內容會以單選題、多選題以及判斷題的形式出現,如給出分類標準,讓你選出這個標準下的有哪些類型,或者出一道例子型的單選題讓你選擇答案,具體內容如下:1.內部學習動機與外部學習動機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不同,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1)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
  • 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分類
    在教師招聘的筆試備考中,有關於學習動機及其分類,是非常重要且常考的一個知識點,有關於學習動機的分類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會有不同的名稱,下面我們就來明確一下這部分的知識點。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動機是什麼?人的行為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動機的原意是引起動作。
  • 學習動機的來源
    面對年輕人普遍面臨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諾的現象,透過長期、大規模的研究訪談,發現他們生命的缺乏,是動機的來源,是目的感。  戴蒙認為,動機是很重要的學習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談論的動機,通常是通過考試、考上某個大學等短期動機。但是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更大的目的(purpose)存在,短期目標和動機通常會徒勞無功,而且很快就在毫無方向的活動中消耗殆盡。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淺談學習動機分類
    淺談學習動機分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分類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重要且常考的知識點,在考題中經常會出現它的身影,考查方式也主要以單選題為主,因此大家在備考中要注重理解並記住各種分類方式。今天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學習動機的分類,幫助同學們進行備考。
  • 學習動機的分類有哪些?學習動機理論分為哪5種?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概念: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重點指數:4星,常考題型:選擇題、辨析題)①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分為高尚的學習動機和低級的學習動機。
  •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
    什麼是動機?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或內部動力。而學習動機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它表現為對學習的意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1, 了解和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
  • 激發內在動機,促成深度學習 ——《內在動機》學習筆記整理
    他們認為,為了測試而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被控制的感覺,而學會如何將知識積極運用起來,則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挑戰。學生們學完材料後,通過問卷調查來評估他們的內在動機,結果發現,正如預期的那樣,為了測試而學習的學生,內在動機更弱。然後,又進一步探討了主要問題,即已經發生的實際學習。對兩組學生進行了測試,儘管其中一組並沒有料到他們會參加測試。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理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考知識點,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1.強化理論強化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納,其主要觀點是: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比如: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會獎勵學生小紅花、小卡片等。
  • 科目二 |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通常是一致的。學習動機使學習者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尋求有關的信息。但是,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並非直接捲入認知過程而只能是間接地促進學習效果,它只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學習技能和方法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 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
  • 家長如何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
    想要孩子的學習態度有所改觀,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按照這個理論教育研究者們提出一種想法:如果學習動機是促使受教育者學習的強大內驅力,那麼強大的內驅力就會促使受教育者去學習,不斷的去獲得知識,則學習動機越強烈,獲得的知識就越多呢?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學習動機是受教育者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那麼學習動機的存在,是進行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為了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1)強調誘因的直接作用,屬於行為主義的觀點。(2)強調需要的直接作用,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3)強調對於需要、誘因、以及學習活動本身的相關因素的意識和思考作為中介起作用,屬於認知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