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孩子後,我去惡補了「非暴力溝通」

2020-08-26 小素淘愛分享

白天時間漸長。最近都是六點剛過,兒子就醒了,然後就要我們也起來陪玩。想再睡一會兒,就喊的比鬧鐘還響「爸爸媽媽,起來陪我玩積木」「不要再睡啦,要起床了」。

前兩天實在困得不行,打發豬隊友起來陪玩,但兒子就是不肯,非要我,開始嚎啕大哭。我的天,這邊困得迷糊,那邊哭聲震天,火氣一上來,忍不住就打了幾巴掌。打完就後悔了。

上班路上,想想還是有些內疚,覺得兒子其實也沒什麼錯,自己沒做好情緒管理,把火氣灑在他身上,實在不該,就發了個朋友圈,很快就有很多朋友回復,然後其中有幾條留言大意是:怎麼你也會打孩子。

突然有點哭笑不得,看來大家是把我想的太好了。

我也想假裝成為一個好媽媽。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能淡定、微笑、有智慧的應對,好像什麼事情都知道該怎麼辦。然而,我就是一個很普通、很有煙火氣的媽媽。也有不少媽媽在留言區表示共鳴。養兒方知父母恩,熬過夜、沒睡夠的媽媽們,可能更能體會這種情緒吧。

不管怎麼說,這事自己確實做得不對,這兩天也認真反思了一下,在朋友的推薦下,粗略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還是從中感觸頗多的,跟大家一起學習吧:

(一)暴力溝通的含義和表現形式

暴力的含義比較廣泛,不僅局限於打、罵,其實日常的語言攻擊也時有發生,只不過我們沒有留意到,自己已經處於「暴力溝通」的狀況。某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雖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終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也可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它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道德評判: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例如,一個人如果遲到了,我們不是客觀描述他遲到了,而往往會說「這個人沒有時間觀念」。

2、進行比較:比較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很多人的不快樂常來源於此。例如,「你看你的同學學習多好,你呢?」「你看別人多聽話,你怎麼這麼調皮」

3、迴避責任:為了不使自己受到傷害,淡化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

4、強人所難: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藏著威脅,這意味著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例如,「如果你不按時起床,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

(二)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呢?

關鍵要從這個角度出發,轉化成語言就是:「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

1. 客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事實(要冷靜區分觀察和評論),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

2. 體會和表達感受(要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並清楚地表達感受。

3、說出會產生這種感受的原因,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都是因為對方或自己的某種需要沒有被滿足到。

4、 請求幫助。以什麼樣的方式提出請求容易得到積極的回應呢?我們要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敲敲小黑板的是,我們要多多傾聽。

(三)傾聽的力量

1. 用全身心傾聽

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傾聽他人有助於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2. 傾聽時給予他人反饋

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後,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如果我們已經準確領會了他們的意思,我們的反饋將幫助他們意識到這一點。反之,他們也就有機會來糾正我們。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

3. 傾聽本身就能夠預防潛在的暴力

當我們靜下心來聆聽時,內心的憤怒與悲傷等情緒也會逐步減弱,對方也是如此。

結語:

雖然育兒的路上,遇到不少艱難的時刻,但真的很感恩,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尤其是前兩天打完孩子之後,孩子抱著自己說,「媽媽,我永遠愛你」,心都要融化了。

年糕媽媽在她的書《你的親子關係價值千萬》中曾說:「我更願意相信,是成為媽媽給了我直面生活的勇氣,我的孩子就是讓我找到了自己的那把鑰匙。這也許是養育孩子最動人的地方,我們在引領孩子的成長,孩子也在引領我們的人生。

努力做個好媽媽。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
    甚至還會再補上一句,「你怎麼這麼笨!還天天說自己聰明!你這麼笨像誰啊」?用「笨」「聰明」這樣含有價值判斷的語言去給孩子貼標籤,只會讓孩子有天只會認為聰明是天生了,後天的努力機會沒有意義。實際上,努力的最做好一件事情,努力的去成為自己要成為的人才應該是我們給孩子應該灌輸的理念。最可怕的是,有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說了什麼話。只管情緒的發洩。
  • 學習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感受愛的能量
    他從小因為有色人種而遭受歧視,白種人打他因為他太黑,黑種人打他因為他不夠黑,聽起來有多慘!暴力貫穿他的童年,直到他來到聖雄甘地,他祖父的身邊這樣的命運才被改變,祖父教會他如何分清暴力,如何看待暴力。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也是阿倫甘地強烈推薦的書!
  • 「非暴力溝通」核心內容
    比如說,在我們小時候,父母經常會用「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來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做比較。我們都很討厭聽到這句話,因為家長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更優秀、更懂事。但是聽到這樣的比較後,我們常常會很不開心,情緒很低落,覺得自己真的比別人家的孩子差了很多,進而陷入到痛苦地自我否定中。
  • 女朋友生氣了,還去安慰?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直接去安慰女朋友,說沒事啦,明天就會好起來,結果呢?女朋友還是照樣生氣,作為男朋友的你肯定很無奈,甚至還會覺得女朋友太嬌氣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使用的是暴力溝通的模式,而不是非暴力溝通的模式。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盧森堡博士。一位能去巴勒斯坦演講的美國人(因為美國對巴勒斯坦的排擠,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生活中人們的溝通常有暴力傾向,比如有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美國人的溝通,夫妻之間溝通,親自之間的溝通,但我們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本身是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非暴力溝通中心義大利分社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長頸鹿吉拉的愛語心歌》系列是引介給中國的小朋友與家長、老師們的第一套非暴力溝通繪本。
  • 《非暴力溝通》:用愛和孩子對話
    機緣巧合之下讀到了《非暴力溝通》,看完後,收益頗多。首先開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模式,發現自己每次失去耐心之前並沒有嘗試去傾聽他們的想法,沒有好好和他們溝通。其次,開始嘗試非暴力溝通模式,發現課堂更加有樂趣,孩子在各方面的進步也超出預期。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它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和孩子的關係?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
    不知不覺,孩子已經要升六年級了,在這幾年的陪作業過程中,我和他時有衝突,我從一個不知道什麼值得生氣的人,變成被氣到發狂,覺得血往頭上湧,不打他兩下無法處理的人。當然,現在也打不動了,他體重早就超過了我,哈哈。反思一下,我和他的相處方式,很多話確實任性、傷人。因為他是我生的,因為我希望他能做得更好,所以指責、嘲諷、說教等,引起了更多的敵視和反叛,有時我就成了尖酸刻薄的壞媽媽。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我們對於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常常直接給予道德評判,對於身邊的人,我們卻經常會說:你從來都不關心我,你工作一向不認真,你說話從不靠譜,等等。2、在溝通中一味的比較比如領導說:你不如誰工作認真,還有父母總喜歡說:你就不如誰學習好,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
  • 讀《非暴力溝通》,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去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有突出成就,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非暴力溝通》結合了他50多年的實踐經驗,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導人們怎麼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交流,可以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去,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避免用道德的標準去評判他人,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親子關係中、夫妻關係中、同事關係中,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那麼到底該怎麼來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呢,結合理解和實踐,圍繞「我觀察到了什麼,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種需要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的請求是什麼,希望自己或他人怎麼做。」
  • 按這四個步驟去溝通,就能與家人做到非暴力溝通了
    女人一聽就火了:我從早上到現在,收拾完屋子帶孩子,哄孩子睡覺後就洗衣服,洗完衣服後地還沒拖完孩子就醒來了,就繼續帶他,到現在一口水都沒有喝,你也不知道幫幫我,進門就知道牢騷……男人也來了情緒:我就說幾句你還沒完沒了了,趕緊做飯去!女人一屁股坐沙發上:想吃自己做,我才沒功夫呢,渾身都散架了……類似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在家裡經常上演?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原標題: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良好的溝通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雙方的需求,是建立彼此的聯結,讓愛流動起來。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別人滿足自己,且美其名曰為愛。帶著這個目的去溝通,我們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他人。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去探索自己的感受,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 行之有效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四原則
    以下就是全稿內容:非暴力溝通不能繞過覺察與練習這一關,所以課後,大家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積極分享每天的心得,探討遇到的困惑,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把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自然的運用嫻熟了,我想那時候,我們將收穫更多的人際合諧,家庭關係也會獲得改善。這個群是家長群,我們的探討略微偏向於親子溝通吧。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家長應該掌握的非暴力溝通方式。
    通過非暴力溝通的傳播,世界範圍內無數的人們改變了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重新獲得了愛的能力和幸福。該模式引導人們培育彼此的尊重和關愛,轉變表達和傾聽的方式,有意識地使用語言去表明自己觀察到的事實,感受和需求,並提出請求,最大限度的避免語言暴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溝通障礙。因此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為「愛的語言」。
  • 非暴力溝通初階
    往期活動參與者的文字帶你去看見自己:◆旺仔小奶牛:學心理科班出身的朋友,參加後(感受、需要-非暴力溝通沙龍)有感: 形式是很好的 感受就是我能夠看見自己的需要到底在什麼地方,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會讓自我探索變得更加清晰
  • 拯救無數人的神奇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一
    他們不願打,不願罵;他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不願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一絲陰影;他們閱歷越多,就越費心思如何讓孩子更加完美地過完童年。我是認可這種說法的。但事實上,太多時候,我做不到,更準備地說,是我想做,而做不到。當你被無數次的「聽不到」,「不要」,「一定要」糾纏的時候,情緒會像惡魔一樣,吞噬你所有的理智。接下來的一切,都不如你所願。
  • 孩子叛逆、無法溝通?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讓你事半功倍
    由於疫情影響,所有人被關在了同一個屋簷下相當長一段時間,孩子的「毛病」暴露無遺:天天打遊戲刷視頻、屋裡東西扔的堪比事故現場,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更過分的是你說他一句、他反駁十句!溝通不暢,天天打仗。自己的孩子,又不能不要,那麼應該如何解決跟家中「混世魔王」的溝通問題呢?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問題更多,作為父母又該如何走進孩子內心呢?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面對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您是否經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引導?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