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止了你踐行非暴力溝通

2020-08-28 蔚藍fun

《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如何說》系列已經在書櫃裡躺了四年有多,當年入手的欣喜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消逝。這些書都擁有同一個理念,溫柔而堅定的管教孩子,不使用指責、恐嚇、威脅、打罵、命令等手段來迫使孩子完成他們必定要做的事情,而是激發孩子的自主能動性,讓孩子自覺自律完成那些人生必修課: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然而這麼好的書為何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什麼會磨滅掉我所有的熱情,最後把它們束之高閣呢?因為在閱讀和實踐的過程,我遇到了幾個障礙:

1、在邊學邊實踐中,我發現我的表達方式要麼指責、威脅或命令,要麼是詞窮,要麼語無倫次得連自己想要表達什麼都說不清楚。在實踐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我的腦海裡不斷浮現「不能威脅、不能恐嚇、不能……不能……」總之就只有這不能那不能,可怎樣才能卻一個字也蹦不出來,最後索性把書收起來。

2、這種溝通方式竟讓我覺得囉嗦,不但要描述事實、表達感受還要提出請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對親密關係的定義是:我一個眼神,你就應該懂我想要幹什麼。所以使用這類溝通方式與我的愛人進行交流,單單有這個念頭,就讓我覺得我的愛人不愛我,這麼明顯的需要還得我說出來才知道。我的需求要自己索取才能被滿足,真是太累了。

3、那時的我狀態也不對,天天處在憤怒、想要報復的狀態裡。每天只有2、3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白天都在照顧孩子、買菜做飯和與家公家婆的對抗,那一句句「我們家沒有你這樣的」的話語壓得我喘不過氣。夜晚則與自己憤怒、自怨自艾的情緒較勁,所以那時的我從心裡抗拒使用這套方法跟伴侶愉快的聊天,因為我過得不好,他怎麼可以好過呢?!

看到這樣的陳述的確不是共性,但是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卡點,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我已經能通關了,所以希望我的分享或多或少會有那麼點啟發,讓走在父母進修路上的讀者和我一起互助前行。

不可否認《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等系列書籍是充滿溫暖且非常實用的工具書。而好書永遠會喚醒人們內心的溫柔,更何況母親就是溫柔慈愛的代名詞,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等待我能夠真正駕馭的時刻到來。

為了讓孩子能夠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擁有各種優秀的品質,我變成了那個特立獨行的人。別的家長在賣力的提升孩子,而我則在賣力的提升自己,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朋友般的母親。在這幾年的堅持中,有幸認識了各路友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我質的飛躍發生在這個疫情期間。

這個疫情讓很多心理療愈的課程變成免費或者低價銷售,而我也在這些免費的分享課中找到了突破口。我能夠正視自己、不帶評判的看待自己是讓我恢復平靜的重要原因。

平靜來自於與身體的連結。劉嘉琦老師的課程正是幫助我們連結身體。(《【全球公益】心神練愛》和《愛在中國,愛在非常時期》)她引導我不斷與自己的身體建立連結。

在她授課中,我的身體總能產生共鳴,在冥想念誦時,我經常感受到大腦有脈衝般的衝擊。在關注呼吸的過程中,我總能精確的感受到腰部不適的部位在一天天好轉。之前的腰傷讓我的腰部不能與床墊貼合,夜間睡覺時,鏤空的腰部特別難受也非常影響睡眠,而如今,醫生都無法治療的疼痛正在好轉。總之在持續的冥想中,幾年來的身體勞損在不知不覺間修復了,我健康的身體已經在回來的路上。

我的身體發生變化,我的思想也在悄悄改變。我越來越少以「加害者」的身份對自己橫加指責。以前家人因為我的拒絕而難過、生氣時,我會歸結為「這我的造成的」。那種說清道不明的愧疚感常常讓我心神不寧,然後不情不願的犧牲自己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世界的奇妙總是無處不在!當我不再委屈自己去成全家人時,家人也越來越少用怒火、難過來逼迫我屈服;而當我學會不帶愧疚的拒絕時,家人在被我拒絕之後也不像以前那樣氣憤或者難過,他們也能夠平和的接受我的拒絕。

當平和的心境在我的內心駐紮的同時,也住進了我的家裡,現在的家庭氣氛,憤怒和對抗在急劇減少。(果然印證了那句話,一個女人可以改變一個家族!)

或許是冥想讓我充滿了正念,或許我帶著意識去看待出現在我腦海裡的各種念頭,因此我能快速恢復平靜了,而保持冷靜的一方總能勝券在握,為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必須冷靜。

每天持續正能量輸入後,再回看非暴力溝通的要點:事實、感受、需求和提出請求,真的非常貼合現實又不激發矛盾,它還能幫助你認清自己的需求是否合情合理,能否得到滿足。

曾經,我總對他人說:「你有什麼想法,你要說出來,要不然我沒辦法知道你的想法。」但當有想法、有需求的人是我自己的時候,卻總是閉口不提,總寄希望於最親近的人能夠自己領悟,而不是我主動告知。在閱讀《非暴力溝通》的時候,我才認清這個需求真的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

因為在書中也有這個例子,那位來訪者一直覺得自己不被愛,家人朋友同事都不能及時滿足她的需求,她覺得非常痛苦。而在馬歇爾的幫助下,她一步步梳理清楚了使她處於痛苦不是因為家人不愛他,而是她的需求不貼合實際。經過梳理,她才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是什麼。她希望她的家人朋友能在她表達需求之前或者在她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之前就能夠提前滿足她的需求。

而她的這個需求被清楚的表達出來之後,她也知道自己的願望真的無法實現。馬歇爾沒有批評,沒有嘲笑,而是平易近人的告訴她,她的願望無法實現,而如果她想要過上快樂的生活,就要放棄這個願望,否則她還會持續生活在痛苦裡。

在不知不覺間,書已經讀了一半,當初腦子裡充斥的那些雜亂的念頭也不再出現了,而當腦袋裡的雜念被清除,堅持使用新方法也就成了可能。

由此,現在的我說話終於能帶意識了。嘴巴好像多了一個開關,當說出來的話語帶有責罵、威脅或引起不適的感覺,便會自動調頻,重新調整到合適的頻道繼續話題,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戛然而止或是前言不搭後語。

這一個月的踐行,也讓我嘗到了堅持非暴力溝通的喜悅。孩子與我交流的內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從同學之間發生的趣事到惡作劇,從自己能夠做好的到自己做不好的,他們終於擁有了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說錯話」的心理負擔、這事說了會挨批評或受到指責的擔憂也在我這裡得到改善,而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未來,沒想到快要實現了。

在我的成長中,我只對父母報喜,從來不報憂,因為家裡並沒有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然而自己成長的困惑只能暗藏心底,得不到及時解惑時時發生。這段成長經歷告訴我,如果孩子不能及時反應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想要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是不可能的。更多相處會演變成這樣:父母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在故意氣我而不認為是孩子遇到了困難,他需要幫助。

當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會採取的行動一定是打罵、批評、威脅使孩子聽話。但在孩子看來是,父母不理解我,父母不但不幫我還落井下石,爸爸媽媽最討厭了……由此代溝就這樣形成了。

如果孩子能夠及時告知父母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那麼經驗豐富的父母哪怕不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起碼不會落井下石,起碼在他們最難熬的日子裡,父母是站在他身後支持他的而不是站在對立面,一直逼迫他,讓他更痛苦。

而在孩子屢教不改時,我也更希望父母會改變他們當初認定的想法,孩子的這種狀態不是在與父母對抗,而是他們正在遭遇困難。而當父母有這樣的認知時,一定會有另一種行動方案,他們會表現出更多的耐心,儘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支持而非譴責。那麼親子間的矛盾、親子間的代溝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

也許你覺得孩子很乖,他一直都是乖孩子。但是乖孩子是被控制的乖還是他知道自己是誰,將來要成為什麼人的乖呢?青島初中女生弒母案就是一個值得警醒的案例,孩子很乖,但是也會有成長的煩惱,你怎樣能夠知道深藏她心底的煩惱呢?我想在孩子周圍有那麼一個暢所欲言的地方便能幫助孩子走出困惑,而我希望這個地方是在我這裡。願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可以讓孩子暢所欲言的地方,讓他們不再獨自一人面對他們成長的困難。


是什麼阻止了我踐行非暴力溝通,又是什麼阻止我改善親密關係?我已經找到了,而實現我的願望也只是時間問題了。而讓我得以平靜的還有這句:我該做的事情都已經竭盡全力去做了,而能不能實現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但是我很高興我為之努力過!不要在乎得失,因為過程更精彩。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不得不的轉化
    大黃:是什麼阻止了你的全情投入呢?小魚:比較複雜吧。看完,你是否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這樣的困惑或者需要呢?你是否想通過沙龍看見或解決一些上述提到的情境呢?往期非暴力溝通學習者的經驗分享可參看第一次活動的文字:為何鍾情非暴力溝通?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那麼到底該怎麼來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呢,結合理解和實踐,圍繞「我觀察到了什麼,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種需要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的請求是什麼,希望自己或他人怎麼做。」l 你的孩子在學習中表現拖拉,你有沒有大喊大叫?l 你真的了解孩子的長處嗎? 1、在觀察中要區分觀察和評論。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關鍵環節,觀察一定是客觀的,不是評論性的,是對事不對人的觀察,是不加分析的觀察,是「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不是絕對化的評論。
  • 《非暴力溝通》——教你如何更好的跟孩子溝通?
    書的封面我們先來看看《非暴力溝通》在說什麼,非暴力溝通的四原則:1.在溝通中說出你的觀察,而非評價兩者的區別舉個例子:我覺得你不愛我------這是評價,因為這完全是主觀認定。2.表達你自己的感受舉個例子:你今天沒有關心我-----只表達了想法你今天沒有關心我,我覺得有些失落------觀察+感受3.表達你自己的需要舉例就明白:你今天沒有關心我,我覺得有點失落------只有觀察+感受你今天沒有關心我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01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就作者而言,這本書的使命是什麼?借5則動物寓言故事,為孩子示範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點,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非暴力溝通中心」成立五十多年以來,已協助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成年人處理情緒反應與人際溝通的難題,義大利分社更是應學員們的要求,進一步將幫助對象擴大到了兒童。非暴力溝通中心義大利分社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
  • 《非暴力溝通》 | 你的溝通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我想與你分享的就是,如果說非暴力溝通可以讓你管理好雙方情緒,開啟好溝通的第一步,那麼我們也不要忽視最後請求對方反饋的這麼重要的一步。親愛的朋友們,難受低落的時候,收起評判的欲望,不要對自己說語言暴力,把關注點放在需求上,你需要做些什麼改變,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如果你能這樣做,任何的困難都抵擋不住你。真的很希望非暴力溝通能夠給你巨大的魔力,讓你找出你內在的力量和美。
  • 人際溝通神書——《非暴力溝通》
    [美]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剝開種種外在的語言和行為表達,去體察溝通雙方的內心需求,直接表達自己的請求,並回應對方的請求,最終建立起基於理解和關愛的關係。這是一本人際交往的神書,在都豆瓣上超過2w人對它給出好評,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了你,一旦我們之間發生衝突,會彼此提醒用非暴力的方式去溝通。
  • 讀書筆記 | 非暴力溝通 - 馬歇爾 盧森堡
    總而言之,與人溝通的時候,我的內心更加平靜,思路更加清晰,不再輕易情緒化了。當然,我只是剛剛開始踐行「非暴力溝通」,想要達到運用自如依舊任重而道遠。但是,我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想要和大家分享這個溝通方法。
  • 非暴力溝通的使用總結
    書籍封面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對此溝通方法進行了細緻的討論,前7章主要是對非暴力溝通方法的講解,後幾章則更注重通過例子來進行分析。認識暴力學習非暴力溝通,首先要意識到生活中語言的暴力,要明白是什麼蒙蔽了愛,這裡主要可以分為3個小點,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 小知識|非暴力溝通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簡單地來說,非暴力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其實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非暴力溝通初階
    你是否希望更好解決溝通中出現的問題。在生活和工作的關係中,解決那些困擾自己已久的關係問題。去理解自己和他人。往期活動參與者的文字帶你去看見自己:◆旺仔小奶牛:學心理科班出身的朋友,參加後(感受、需要-非暴力溝通沙龍)有感: 形式是很好的 感受就是我能夠看見自己的需要到底在什麼地方,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會讓自我探索變得更加清晰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會你最佳溝通方式
    那麼,應當如何避免這種暴力的溝通方式,採用非暴力溝通的形式呢?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他在工作中,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解決了很多人的心理問題。並且通過一套有理論有實踐的非暴力溝通方法,讓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 非暴力溝通|是什麼讓親愛的人之間彼此傷害?
    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愛的語言」,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樂於互助。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盧森堡博士。一位能去巴勒斯坦演講的美國人(因為美國對巴勒斯坦的排擠,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生活中人們的溝通常有暴力傾向,比如有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美國人的溝通,夫妻之間溝通,親自之間的溝通,但我們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本身是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學習愛的表達,你急需get的溝通技能
    但這本書在我書單裡躺了很久,這次開卷也是因為上周看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的書《P.E.T.父母效能訓練:讓親子溝通如此高效而簡單》,我想知道兩本同是講溝通的書,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我能學到什麼?看了之後,我後悔沒有早一點看,因為看了書,我開始由衷地相信,這本書可以如它提到的那樣: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 非暴力溝通讓生活更和諧
    在前幾章我們分別聊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以及後面又聊到了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進行傾聽他人,今天進行一個大總結,繼續圍繞非暴力溝通的應用方面來探討。第一個要素:觀察觀察是指,在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用心觀察發生了什麼事,對方說了什麼話,只是單純從眼睛出發,不要隨便加上自己的評判和指責,也就是只觀察事實。比如你另一半經常愛買衣服。我們可能就習慣性的這樣表達,她花錢大手大腳。
  • 「人性本善,暴力乃後天養成」 ——」楓葉悅讀會」之《非暴力溝通》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溝通,而我們在與別人打交道的過程當中,總會遇到「暴力」的溝通方式,在不經意間讓自己或他人陷入不安甚至痛苦的境地,因此溝通方式真的很重要。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能夠改變說話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的書籍——《非暴力溝通》。
  • 悅讀|初識非暴力溝通
    那麼有沒有一種更為和善的溝通方式讓彼此感受到愛和尊重呢?馬歇爾·盧森堡提出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聆聽,能使談話者情意相通、樂於相助。這種溝通方式即為「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
  • 讀書|10分鐘帶你讀懂《非暴力溝通》
    前一小時還是敵人,後一小時就去家裡吃飯,「非暴力溝通」真有這麼神奇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本書中的重要內容。首先,非暴力溝通中的「非暴力」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什麼是暴力式的溝通。你有沒有想過,只有打或罵算暴力嗎?
  •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大家好,今天共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第二部分,就是原書的第3-6章節,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那麼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一、區分觀察和評價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在觀察中,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區分什麼是客觀事實,而我們常做的就會在表述時加入自己的評論。尤其是帶有批評性質的評論,會讓對方有牴觸心理,進而產生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