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夢中心、星美術館、油罐藝術公園將陸續對外開放。
8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西岸食尚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徐匯濱江岸線的南拓工程已經開工,而北連工程中日暉港橋徐匯段已完成建設,建成後市民可以從外灘一直步行到徐匯濱江。
負責徐匯濱江地區綜合開發建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各區都在加強黃浦江岸線開發,徐匯濱江地區將以現當代文化為主線,打造一個濱水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
開放岸線向南大規模延伸黃浦江在徐匯區境內共有11.4公裡長的岸線,是黃浦江岸線可成片開發最大的區域,在已經開放3.6公裡的基礎上,2018年徐匯濱江將開放上海夢中心、油罐藝術公園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把開放岸線向南大規模延伸。
上海夢中心是由華人文化整合香港蘭桂坊、國開金融、美國夢工廠等企業在休閒娛樂、商業設計開發以及資金、品牌等各領域資源打造的集文化、演藝、娛樂和商業的綜合體,投資規模逾百億元。
據負責徐匯濱江地區綜合開發建設的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產業推進部副部長陳安達介紹,上海夢中心首期開放沿江的文化公共設施,包括兩個音樂廳、一個劇場和兩個展館,利用原來中航油的儲油罐改造的油罐藝術公園也將同時開放,包括一座油罐劇場。
油罐藝術公園效果圖「『十三五』期末,在包括斜土、龍華兩個街道範圍內,將至少集聚20個文化設施,沿濱江是最多的。」陳安達表示,徐匯濱江的文化公共空間的定位並不希望「曲高和寡」。正是基於這一考慮,2016 ART WEST BUND西岸秋季系列活動第一次引入了西岸食尚節,邀請《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中國著名美食家兼美文家沈宏非先生擔任總顧問,以及法國、義大利的七位米其林星級廚師加盟。
整個西岸秋冬系列活動將集成10個場館共同呈現16場大型文化活動,包括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西岸食尚節、西岸音樂節、國際水岸發展論壇等品牌活動,以及區域內藝術場館共同推出的國際藝術大展。
「文化應該是大眾的,我們希望西岸的活動是向全體社會公眾開放,而不是只吸引特定的小眾人群。」陳安達表示,「美食和藝術也是可以跨界的,而且美食更平易近人,這也是我們把美食節引入一系列高大上的文化活動的原因之一。」
徐匯濱江「南拓北連」工程已啟動「徐匯濱江岸線一直在不斷延伸,原來規劃的開發範圍是7.4公裡,現在規劃範圍已經達到11.4公裡,基本覆蓋了從日暉港到華涇的整個黃浦江徐匯段。」陳安達說,徐匯濱江地區以前是工廠、碼頭集聚的工業區,不但集中了鐵路貨站、沙石碼頭、煤炭堆場、水泥廠、造紙廠等汙染大戶,而且這一區域也完全不向市民開放。此前,通過一期整治和開發,北起日暉港,南到中航油油庫、總長3.6公裡的岸線變身為公共活動區域,並向市民開放。
在陳安達看來,徐匯濱江已經開放的區域還只是很小一部分,整個11.4公裡長的岸線可開發面積達到10.4平方公裡,佔上海黃浦江兩岸開發體量的十分之一,也是上海黃浦江邊可供成片開發最大的區域。
他透露,目前徐匯濱江的「南拓北連」工程已經啟動,其中南拓工程於2016年正式動工,而北連工程主要是打通與黃浦區之間日暉港的「斷點」,日暉港橋工程於2015年9月開工,目前徐匯段已經竣工,而黃浦段還在建設中。作為一座人行橋,日暉港完工投用後,市民就可以從黃浦區的外灘沿著黃浦江一路步行到徐匯濱區地區。
「其實,對許多上海人來說,黃浦江邊是不大去的,即使像外灘地區也讓人感覺離江水很遠。」陳安達表示,徐匯濱江地區的岸線開發是參照歐美海岸城市沿海環線的設計,與外灘高高的防汛牆不同,徐匯濱江的防汛牆採用梯度設計,靠近黃浦江的是第一梯度,從岸線往腹地呈現出由低往高走的態勢。
「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可以沿著海岸線一邊開車,一邊欣賞海景,我們希望在徐匯濱江地區也是一樣,市民能夠驅車近距離觀賞江景。」陳安達說,這一概念將會延伸到南拓工程中去,「龍騰大道以東、沿江的公共開放空間,全都留給市民活動,我們承諾不造任何辦公樓,寫字樓,這些建築全部都放在了龍騰大道以西。」
他還透露,在徐匯濱江岸線上,已經為未來可能會建設的有軌電車預留了軌道載體。
徐匯濱江地區還將把上海最早的民航機場的跑道——雲錦路——打造成一條上海林蔭大道。按照上海市發改委批准的《雲錦路公共綠地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裡將保留原飛機跑道的建築肌理,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一座全新的跑道公園,將水系和綠地穿插其中,並形成標誌性的「秋季觀葉」、「三季觀花」的景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