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活見鬼」的「月曜效應」心理現象如何避免

2020-08-27 鍾舒文

作為任課和班主任老師每周一都是非常心煩的日子。

一個班裡40名學生,將近有三分之一學生缺交作文,上午的數學課,不少人萎靡不振的,有人打瞌睡,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有人和身邊的同學嬉笑打鬧。

一天下來幾個任課老師都到我這個班主任這裡來抱怨,「活見鬼」 了,怎麼一到周一就這樣啊!

我連續幾周仔細觀察幾乎都是這樣,與其他年級和班級的班主任一交流情況,大同小異,星期一學生的表現真是「活見鬼」令我大失所望。

我國古代,一周七天是用「日、月、水、木、金、火、土」 星球發的光耀 「七曜 」 來表示的。

月曜就是星期一。所謂 「月曜效應」 是指星期一與其他工作日相比,人們的學習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從而大大影響工作和學習效果的心理現象。

學生有「月曜效應」 ,其他正常上班的人也有這種現象; 星期一有這種現象,放了長假以後的第一天也有明顯的 「月曜效應」。

為什麼人們在星期一會產生這種奇特的心理現象呢? 這是因為到了周五,工作日結束以後,人們在心理上開始自我放鬆,感到需要用另一種生活方式加以調整。

於是,晚上睡得很遲,早晨起得很晚,原來緊張有序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為悠閒、隨意的生活秩序所替代。

到了星期一,工作、學習的客觀實際要求人們緊張有序,但人們雙休日已有的心理狀態一下子還沒有調整過來,適應要有一個過程,於是就產生「月曜效應」。

我了解了心理上的「月曜效應」,就採取了以下措施:不必趕在星期五向學生布置大量任務 :

一是理解學生在雙休日需要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和調整自己的身心健康,以便精力充沛地投入下一周的緊張學習生活 。

二是學生對雙休日完成大量學習任務住往持逆反心理,即使完成任務,相當一部分的質量也較差,令教師失望,致使師生之間因此而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其三,在周五教育學生,必須在雙休日認真完成正常的作業和其他學習任務,周一嚴格檢查。

同時,星期一早晨需要對學生作必要的提示,讓學生有適應緊張而有序生活的心理準備,並用實際措施來引導學生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

那對上班族來說如何克服月曜效應的發生呢?

第一提升自身調節狀態的能力。

在休息日裡不要過分違背平時的生活習慣,甚至放縱。然後在假期結束的前一天就開始回歸日常的作習時間,提前適應。

我家中的上班族星期天下午基本不安排外出活動,既使在外也做好星期天提前回家的安排,在家做些星期一上班的一些準備工作。

第二,適當平衡一下工作日和周末的事務。

平時把一些周末做的事適當的做掉一些,讓工作和休息取得更好的平衡,「月曜效應」就會越來越少的出現。

第三,高度的自律性是自製負能量的有效方法。

學會高度的自律,就會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時間。希望我們在雙休日也要安排好自己,不應為舒適享受而散漫放棄對自己的要求。

「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如是這樣,「月曜效應」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

相關焦點

  • 五分鐘心理學:月曜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1看到這標題,是不是大家也一腦門子糊塗,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稀奇古怪的心理學效應。接下來,檸檬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例子,大家就應該就會瞭然於心了。這也是今天檸檬和大家一起來探討的一個心理學效應:月曜效應,其實也叫「星期一效應。」
  • 誰知是「月曜效應」惹的禍
    由於周日的休息,擾亂了正常的生活起居和學習秩序,導致學習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萎靡,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這種現象就稱為「月曜效應」,也叫做「星期一效應」。當我們戀愛的時候,會投入全部或大部分的精力在愛情裡。此時的我們就像是勤奮上進想要拿獎學金的學生一樣。當我們一旦開始單身,整個的精神狀態都會陷入低迷,甚至有的人會開始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是因為不優秀才導致的單身。
  • 心理學現象|「心理颱風眼效應」
    但今天介紹的現象和漣漪效應恰恰相反,那就是心理颱風眼效應中科院心理所李紓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假&34;這一氣象名詞,形象地將其研究發現冠名為&34;效應。即:越靠近高風險地點,心理越平靜。如何解釋這一心理現象呢?當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觀點解釋災難發生時產生的心理颱風眼效應。第一種解釋是源於認知失調理論的觀點, 這一種觀點認為處在風險事件的人改變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會比改變自己的處所位置更加容易(類似於&34;的心態),通過改變自己對風險的認知來平衡難以改變的處於風險地區的客觀事實。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呢?「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從眾心理影響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在生活和職場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一個人如果缺少獨立人格,就容易人云亦云,隨大流,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於群體的引導和壓力,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
  • 長沙白癜風醫院談冬季如何避免出現心理感冒現象
    冬季如何避免出現心理感冒現象?心理感冒是常由於外界環境、氣候以及人際關係的變化而發病。白癜風患者心理較常人脆弱,冬季天氣寒冷,受外界影響,易出現心理感冒現象。那麼,患者該如何調節正確避免呢?白癜風對患者的情緒,心理和行為有密切關係,冬季是患者心理問題常發季節,如不進行適當疏導會使白斑病情加重。同時,冬季又是治療的好時機,這個時期如果不注意調節會使白斑擴散,進而增加治療難度,阻礙白斑的正常治療。白癜風患者如若出現心理感冒現象,會變得愛發脾氣,健忘,缺乏興趣。這些問題會使患者心理出現異常,影響人體內分泌。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一、慣性心理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一)固化的心理。慣性心理效應與固化的心理極為相關。
  • 交易中,你該如何避免「羊群心理」?
    在外匯、期貨及股票等交易市場也一樣存在「羊群效應」。專業交易員、心理醫生及財經作家Alexander Elder認為,「所有市場參與者對貨幣價值的一致認同,就體現在市場的每一筆價格中。價格實則就是心理活動的反映,它不斷在所有參與者對價格的漲跌預期中尋找平衡。」
  • 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
  • 契可尼效應:一種記憶現象
    契可尼效應:一種記憶現象 2019年11月26日 08: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譚琳琳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淺談「瀑布心理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遇見過這個現象?某個朋友與自己平時關係很不錯的,但是有一天這人突然疏遠自己了,見面了對方也不願意搭理自己,或者對自己冷嘲熱諷、冷臉相向的。出現這種情況,你就要仔細反思了,是否自己在不自覺中得罪這位朋友了,大概率的是口無遮攔,無意中傷到對方了。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瀑布心理效應"。
  • 漫說蝴蝶效應等十個心理現象和規律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什麼是瀑布心理效應
    什麼是瀑布心理效應  某人一句隨便說出的話,卻弄得別人十分「不得意」,有點「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味。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瀑布心理效應」,即信息發出者的心理比較平靜,但傳出的信息被接受後卻引起了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致態度行為的變化等,這種心理效應現象,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樣,上面平平靜靜,下面卻濺花騰霧。
  • 有趣的心理現象——鳥籠效應
    顯然,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因為別人送了一個鳥籠,所以就養了一隻鳥,這就是鳥籠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有鳥籠效應的行為體現。逛超市時,看見滿眼的折扣信息,我們為了滿足折扣條件,不自覺地購買多餘的商品,為了享受優惠卻花了更多的錢。鳥籠效應對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面性,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敞開的書比合上的書讓人更想讀。如果你想要養成堅持讀書的習慣,就每天翻開想要閱讀的書籍,放在書桌上暗示自己。」 整理/程志剛
  • 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積極的3大心理暗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人生。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在情緒低落,或者缺乏安全感時,心理的依賴性也就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因此會對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產生信任感。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 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這些現象呢?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我可以肯定的說,你一定經歷過其中的一種類型!首因效應初次見面很重要,初次見面是很重要的,首因效應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次交往時候留下的印象,這種現象很容易在對方頭腦當中形成佔主導地位的效應,所以第一次見面印象好的以後發展的可能性也會更大。這種往往是在公司聚會,朋友生日聚會,因為可能會有很多陌生面孔,然後自然而然如果對上眼就會在心裡想認識對方。
  • 影響你生活的心理效應
    影響你生活的心理效應1、野馬效應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 高校錄取的大小年現象 ---試題難度的波動對考生的心理衝擊效應
    而2013年由於試題難度比2012年還要大,這種效應就更明顯(2013年600分以上文科10人,理科474人),一、二本線下降的幅度也更大。對於文科考生,也有類似的結果。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要引起我們的警惕,這就是試題難度的波動在考生、家長以及老師心理上產生非常強烈的衝擊效應,直接影響到考生對志願的選擇和填報。
  • 心理學:想讓男人放不下,請避免「超限效應」
    在當事人看來,自己與對方爭執的初衷是好的;因為對方不成器,所以自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希望通過一些言行,讓對方能夠快速成長。自己苦口婆心的目的,只是為了改變對方,讓所愛的人,變成一個積極進取、有責任有擔當的人;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成全自己的愛情。
  • 十大心理效應分享
    心理效應是社會當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蝴蝶效應青蛙現象:一些突變事件容易讓我們產生警覺,而易致人死地的卻是我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逐漸惡化沒有警覺。鱷魚法則:當你發現問題後,需要立即止損,不能有任何延誤和僥倖心理。鯰魚效應:通過外力,讓組織煥發活力,讓組織成員突破舒適區。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反之,對於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為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根據對方的性別、年齡、長相、表情、姿態、身材、 衣著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斷對方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徵,首因效應所產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影響到往後的眾人對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