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你越不給孩子吃冰激凌,一旦被他抓住機會,肯定拼命補回來。只要孩子身體允許,每周放肆1-2次又有什麼所謂呢?畢竟,吃了冰的夏天才是完整的呀。
進入了長達40天、全年最熱的plus版三伏天,現在出門不是「汗蒸」就是「桑拿」,吃冰就是在續命,但每年必爭話題——孩子能不能吃冰,大概又要在寶媽圈颳起一陣腥風血雨了。
前一陣,我回老家,帶著小侄女糖糖去吃麥旋風,隔壁桌的小孩子就一直在眼巴巴的盯著我們在看。
看到他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正打算把自己的甜筒給到那個小孩手裡。
這時,小孩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冰激凌」。小孩子的媽媽來了一句「吃冰激凌會拉肚子,會去醫院打針,快吃薯條」。
此時的我是一臉的問號,吃薯條就對身體好了嗎?而且糖糖還在吧啦吧啦吃的正香呢, 為什麼要這樣詆毀冰激凌呢?
可能有些人大概是從小被「催眠」了,不少人會覺得冰冷的東西吃進肚子後,器官、身體的氣溫會隨之下降。
但是食物進入身體,會經過眾多器官,如口腔、喉嚨、食道、胃部,小腸等。在這個過程中,冰淇淋、冰西瓜等都加溫到和人體體溫差不多的地步了,並不會帶來過大的內臟負擔。
而且我們的身體還有聰明的下丘腦負責體溫調節。如果由於外部原因造成短暫的體溫下降,體溫調節中樞會通過減少散熱、增加產熱來重新達到體溫的平衡。
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東西,長大後會對這方面表示沒有滿足,平日裡拼命的買那些童年丟掉的東西。就像是童年沒有被滿足的願望,烙在自己的心上,長大後心裡會永遠有一個填不滿的洞。
家長一般都會說:「不要吃這個,不要吃那個」,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會擔心吃了這些東西對孩子身體不好。可是這些擔心和焦慮,遠遠超出於我們的想像。
生活中,我們要相信身體的本能以及本身的智慧!
如果,家長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多一些嘗試,孩子反而能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去選擇更高品質的零食。
循序漸進,適當的滿足孩子,也並不是提倡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家長可以和孩子商討一個規則,來確定怎麼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遵守規則,否則予以處罰。
對於小孩子吃冰激凌,家長們可以引導著孩子們去正確的嘗試,有節制的嘗試讓孩子去吃,夏天最簡單的快樂,不就是吹著空調吃冰嘛!
今日話題:該不該讓小孩子嘗試著吃冰激凌?歡迎下方大家交流與討論,我們一起來聊聊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