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羅西書1:15-20是我們的創世記課程導言。
相應的,這就是我們創世記課程的兩個基本特點。
第一、「15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
這意味著任何關於創世記的文學想像和科學研究都只是一種人本主義的勉為其難。
你們只是在討論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尤其不可能全知道的事實。
越是自信和鋪張,越是科學和文化,越會引出同樣自信和鋪張,科學和文化的反對。
因此,創世記的信息只能來自神啟,並將之交付聖靈的感動和人的信心。
第二、「18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
我們講創世紀的全部目標,不是為了尋找人生智慧或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乃是為了見證基督,也為了建造基督的教會。
~
可以大致將這兩個論題顯示如下:
第一、宣告式文本——以經解經。
我們不僅在內容上毫無妥協地將創世記視為神的話語,百分之百神的話語,因此我們將字面釋經視為所有釋經方法的基礎;而且我們在形式上也順服創世記的「修辭方法」。
神宣告,不辯論;神啟示,我信靠。
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聲音配與神爭辯。
這是我們的「不配論」:進化論不配被介紹和對比;異教創世記錄或傳說或抄襲不配被介紹和對比;高等批判不配被介紹和對比。
最後,出於對聖經神啟的信心,我們相應地委身以經解經的釋經模式:我們用聖經講創世記。
邏輯很簡單:聖靈是聖經唯一的作者,祂是聖經最好的教師。
總而言之,創世記謝絕辯論,但建造教會。
而這就是我們的聖經根據:「26隻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26-27);「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摩太前書1:4)。
第二、基督論神學——矚目耶穌。
整卷聖經都是指向基督的,而神的創造是基督中心論的創造;基督就是神的奧秘。
離開基督的釋經學根本不是出於聖靈的。
「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翰福4:17);「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15:26);「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16:13)。另參歌羅西書2:2,「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秘,就是基督」;哥林多前書1:22-24,「22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與此相關,教會是基督的新婦,我們將教會論並置於創世神學的核心地帶。
~
為此,這是我們貢獻的創世紀1-11的結構圖:
1伊甸園:驅逐與救贖(1:1-4:16)
2大洪水:除滅與救贖(4:17-9:17)
3巴別塔:分散與救贖(9:18-12:3)
一方面,這個交叉結構讓我們看見洪水前後的世界和人類;另一方面,這個結構不是犯罪-審判的二元模式,而是罪犯-救贖的二元模式。
我們離開律法主義,歸向基督的救恩與復活。
而基督中心論也是教會目的論:樂園和夏娃,方舟與聖約,選民與應許之地,都指向教會。
而這是教會和基督的關係:一方面,「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約翰福音20:9);另一方面,「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使徒行傳2:32;另參使徒行傳3:15,4:33,17:3,24:21等)。
另外,在這個交叉結構中,中心事件是大洪水。
這具有全局意義。
摩西五經的中心事件是過紅海(出埃及記1-18),以色列歷史的核心事件是過兩河-尼羅河-約旦河;而基督徒的核心事件是洗禮。
這都是一脈相承的,都可以還原為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這一原初景象,或都可以視為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的平行信息。
舊約聖經反覆歌頌的是兩件大事:神創造天地,並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很多時候,將這兩件事並置。
而這兩件事都可以歸結為這樣的新約真理:「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5)。
~
不僅如此,離開基督和教會這個核心真理,創世記1-11章很多問題都是無解的。
舉例而言,創世記1-11章至少可以檢索出起結構性作用的幾個概念。
第一就是家譜。
這家譜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上述神學名著中幾乎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首先,家譜顯示了歷史的真實性及神在歷史中啟示自己,或歷史是他的故事。
與此相關,家譜中沒有偉人,也沒有假神。
只是人。
創世記中的家譜不是蘇美爾人以及中國的王者傳記。
其次,家譜的總結是基督。
家譜也為見證上帝聖約在選民家族中的保守作用,顯示神的信實與能力。
但是對我而言,家譜更多呈現的是一份死亡名單或陣亡名單;而且死亡傷害的都是血親關係。
人類只分兩部分:已經死的和即將死的,直到耶穌才轉向勝利。
家譜就是人的大失敗。
因為死是從罪來的。
這一點首先可以上溯到創世記2: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一方面,人都是像神一樣分別善惡的亞當;另一方面,這樣的亞當都是要死的。
然後可以回到保羅的見證:「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羅馬書5:14)。
不僅如此,家譜顯示了人的生死才是聖經關切的中心問題。
總之,死亡是為基督出場預備的——人類歷史是失敗史和盼望史,等候基督的復活終結歷史,開創新紀元。
~
第二就是食物和吃。
一方面,受造者必須靠吃喝才能飽足;另一方面,唯有神能供應人的身體和靈魂的饑渴。
一方面,大洪水前的人類墮落是因為亞當的吃;以此造成第一家庭夫妻反目弟兄相殺;另一方面,大洪水之後的人類悲劇是因為挪亞的喝,結果造成了第一家庭的父子翻臉家族解體。
這一切顯示魔鬼試探對人類的統治,直到聖餐的終結。
~
第三是動物,或人和動物的關係:創造第五天、第六天的動物,賦予了人責任。
這是使人擁有了神的形象:創世記1:26-28是一個交叉結構,這是一個對「神的形象和樣式」最好的解釋:責任與工作。
亞當為動物取名(創世記2:19-20)。
這是人類知識的起源,人被賦予了學習的能力;在這個語境中可以說,動畫片從開始就是人的啟蒙教材(想像飛機與飛鳥,電與electric fish、電鯰、電鰩;動物實驗與醫學……)。
魔鬼劫持動物(蛇)成為人的試探(創世記3:1)。
動物為亞當和夏娃的罪而被殺(創世記3:21,4:4)。
然後是第二輪循環:挪亞方舟拯救或「重造」了諸般的動物(創世記6:19)。
但動物開始區分潔淨與汙穢(創世記7:2),這也與知識論相關。
與蛇對應的是烏鴉和鴿子,成了新時代的信使(創世記8:6-12)。
動物再度被挪亞獻祭(創世記8:20-22)。
神與人類和動物立彩虹之約,再一次將動物交在人的權下,並允許動物作人的食物(創世記9:1-17)。
最後,大洪水之後,獵人寧錄依靠對動物的獵殺在地上建立了人對人的暴政(創世記10:9-12)。
衡東有獵人,逐鹿三皇五帝秦皇漢武直到巴比倫大淫婦的徹底覆沒。
若消滅動物,一同滅絕的一定是愛、責任、知識和智慧以及創世記。
而當人滅絕神所創造的動物的時候,神必然滅絕那人。
這是寧錄的下場:當你獵殺了一切,甚至壟斷了獻祭資源自以為神的時候,末日就到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目擊一隻動物的無辜受死,痛苦和絕望同時擊倒了我。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經你們明白嗎:「3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4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們不可吃」(創世記9:3-4)。
阿門。
.待續.
長按二維碼留言聯繫我們
免責聲明:我們(公眾號「羊之門」)發現在我們的有些帖子下,會列有幾個其他公眾號的帖子。我們聲明,我們沒讀過那些帖子,也沒推薦過那些帖子,我們自己的帖子都沒有放廣告,那些都是微信公眾平臺自行放在那裡的,和我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