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教你掌握股東出資義務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08-28 央視社會與法

自2014年新《公司法》實施,我國開始對公司註冊資本實行認繳制。

也即公司設立時,在公司章程中對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加以規定,公司設立後,股東按照章程約定的時間,按期足額繳納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這一制度設置降低了市場進入的門檻,使許多具備市場潛力但資金匱乏的創業者得以設立公司,待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盈利之後,逐步完成出資義務。

也正因如此,新《公司法》實施後,市場湧現大量「一元公司」,其中有的公司獲得了良好發展,並切實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公司因經營不善產生大量債務,股東發現公司經營難以維繫之後,便不再繼續繳納出資,甚至人去樓空。針對上述問題,我國相繼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司法解釋,規定對於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應當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所以說,古人云,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


然而,現實有時卻是,股東理直氣壯地來參加庭審,又在收到要求其「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判決後大感迷惑,甚至痛斥法院「枉法裁判」。

原來,這些股東認為其「早已完成了出資義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你認為」不是「我們認為」的局面呢?如何才能掌握股東出資義務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不是淪為被執行人後才如夢初醒、追悔莫及呢?我們舉些例子來講講。

張小甲、張小乙、張小丙同為公司股東,其公司因對外拖欠債務、拒不履行生效判決而被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如公司並無財產可供執行,張小甲、張小乙、張小丙被公司債務債權人申請追加為被執行人,他們是否需要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呢?

↓↓↓

01情形一:公司開具證明記載股東已完成出資

張小甲:我把用於繳納股東出資的錢交給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財務了,他們還給我出具了收款證明。



張小甲稱,雖然公司章程約定股東張小甲應於2020年1月1日前向公司繳納出資100萬元,但2019年時,公司出現經營困難,張小甲向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指定的第三人多次支付錢款,共計200萬元。張小甲向法定代表人提出,該200萬元中包含其對公司的出資100萬元,法定代表人當即表示認可,並向張小甲出具了加蓋公司公章的《證明》,證明上載公司確已收到張小甲股東出資款100萬元。


京小本案系來源於真實案例,該案中法院經審理,認為張小甲並未完成股東出資義務。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帳戶。

就本案,首先,從付款人來看,該200萬款項並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多次付款的總和,有的款項由張小甲以現金形式支付,有的款項為張小甲妻子通過其個人銀行帳戶代為轉帳。雖然張小甲的工資收入每月都按時打入張小甲妻子帳戶,但這屬於夫妻間的財務管理約定,不能對外影響第三人。而且,張小甲妻子與張小甲各自為獨立的自然人,在家庭之外產生的多種多樣的民事法律關係,各自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張小甲妻子不是公司股東,其轉帳行為不等同於張小甲的支付行為。

其次,從收款人來看,該多筆款項的收款人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財務人員、公司供貨商、公司物業等等,雖然張小甲向上述人員轉帳都是依公司法定代表人指定,這些人員與公司開展經營密切相關,但這些收款人都不是公司本身。換句話說,張小甲並未將任何款項直接轉入公司的銀行帳戶中。

最後,公司雖然為張小甲出具了《證明》,但該《證明》僅能在張小甲與公司之間具有效力,並不等同於張小甲向公司帳戶足額存入了出資並據此進行了工商變更登記。依據現有的工商登記信息,張小甲仍未完成出資義務。

因此,張小甲並未依法完成股東出資義務。依據《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應當在未完成出資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02情形二:以實物方式進行出資但實物評估價低於應繳納出資額

張小乙:我是實物出資,已經把設備/廠房/車輛交給公司了,我都不用交錢,怎麼可能差錢兒呢。



張小乙稱,公司生產需要使用一種造價昂貴的生產設備,張小乙就是以這一設備作為出資的。張小乙將設備交付公司後,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對設備進行了評估,並經股東大會對設備所對應的出資金額進行了確認。張小乙認為自己的出資程序非常規範,況且自己都不是以貨幣出資的股東,怎麼可能出現欠繳出資額的情況呢?!

京小槌:張小乙雖然以實物出資,但公司章程規定了實務出資所對應的出資額。張小乙作為出資物的設備經評估後,評估金額顯著低於了公司章程規定的應繳納出資額,對此,張小乙有義務補足這一差額。而張小乙並未在認繳期屆滿前補足該差額,實為未完成股東出資義務。依據《公司法》,應當在該差額的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03已按照認繳額足額繳納出資額,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張小丙: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我已經足額繳納了出資額,我沒有逾期,而且我也不是實物出資股東,為什麼還要帶上我呢?



張小丙是一位具有誠信意識和守法精神的股東,公司設立後,就提前完成了出資義務。即便如此,張小丙為什麼仍被要求承擔責任呢?


京小公司設立後,張小甲並未依法完成股東出資義務,張小乙所出資設備的實際價額低於公司章程規定的價額,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張小丙作為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應對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應承擔的補充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當然,法律保護每一位守法公民,《公司法》同時規定,張小丙承擔責任後,可以對前述股東進行追償。



上述三個情形,比較全面的展現了股東因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而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情形。大家是否對出資義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呢?

在此京小槌建議,股東的最佳姿勢是:以股東帳戶向公司帳戶轉入出資,並備註「出資款」或「投資款」,然後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並出具證明。最後的最後,向工商登記機關申請進行工商變更登記,對股東的出資狀態進行變更。

認繳制為創業者提供了繳納出資的緩衝期,但並沒有免除股東的出資義務。公司雖然具有獨立人格,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債務,前提卻是股東必須按期足額繳納出資。如果股東想藉此逃避出資義務,把認繳製作為「空手套白狼「的盈利工具,只想坐享股東分紅,卻不想付諸出資,稍有經營不測,便放任公司淪為被執行人,想像自己還可以」金蟬脫殼「,那麼《公司法》會告訴你,這將統統成為一廂情願的」白日夢「,出資義務是你的就永遠是你的,即使在執行程序中。

當然,對於那些認真履行了出資義務的股東們,請務必遵守《公司法》規定的出資姿勢,這些看似嚴苛的條條框框,有時也是保護誠信股東的武器。對於正確履行了出資義務的股東,公司獨立人格會保護你的個人財產;對於為其他股東的出資補足義務承擔了連帶責任的股東,追償權不會讓你白白「付出「。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帳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十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三條規定,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公司的發起人與被告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的發起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股東在公司增資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未盡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義務而使出資未繳足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供稿:北京三中院

來源:京法網事

相關焦點

  • 【法官說法】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三條「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是關於企業股權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導讀:股東在公司裡是有權利的一方,因此相關法律也要求部分股東需要向公司出資。那麼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
  • 購買瑕疵股權的股東,是否仍屬於未盡出資義務?
    ,要求股東在未實繳出資範圍內承擔判決責任,逐漸成為了執行案件中的一個必然步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八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申請變更、追加抽逃出資的股東、出資人為被執行人,在抽逃出資的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股東出資期限未屆滿即轉讓股權,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
    裁判要旨   公司股東在認繳的出資期限未屆滿前轉讓股權的,應視為其明確表示不再履行未屆滿的出資義務,但該轉讓行為及認繳期限未屆滿並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應按照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追加其為被執行人。
  • 股東是否履行了出資義務,產生爭議時,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因此,根據法律規定,對一些特殊的民事糾紛中舉證規則,實際舉證責任倒置的分配規則,即「我主張,你舉證」的方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條 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 最高院案例:董事未履行督促股東出資義務時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再366號判決確認了董事督促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責任。 本案中,涉案公司(即本案原告)股東未按期繳清全部認繳出資額,由於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執行過程中已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後因無可供執行財產,法院終結執行,涉案公司已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另,涉案公司的六名董事均擔任過股東的董事。
  • 股東「抽逃出資」全解析
    最高院通過司法解釋的「列舉加兜底條款」的方式予以描述抽逃出資的上述四種類型。(三)舉證責任分配根據《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 出資義務在股權轉讓後到期,轉讓方是否還有出資義務?
    如股權轉讓方在轉讓股權時其出資義務並未到期,但受讓人並未在章程所約定的出資義務到期後繳納出資,債權人是否有權要求轉讓方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公司是否有權要求轉讓方與受讓方對出資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 股東未盡出資義務,轉讓股權後,受讓人要承擔責任嗎?
    從上述法律條文內容分析,股東未盡出資義務,會導致公司資本不充實,即損害公司和其它股東利益,又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因此,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的,轉讓股東的出資義務不會因為股權轉讓而消除,即使轉讓原來的股權,其仍應承擔出資責任,用於儘快充實公司資本。而股權受讓人呢?
  • 股東出資瑕疵責任分析
    股東未出資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原則上公司其他發起人與該出資人承擔連帶責任,承擔連帶責任僅限於「發起人」,不包括公司成立後的新加入股東。但是有限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為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受讓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該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對債權人的責任。
  • 未出資股東對債權人的責任承擔
    福州川友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友公司)原有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股東程林實繳400萬元,股東林誠實繳600萬元。2014年9月18日,川友公司將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增加至5000萬元,程林認繳出資額2000萬元(佔股40%),林誠認繳出資額3000萬元(佔股60%),出資方式為貨幣,出資時間為當天。同年10月8日,川友公司更名為中鐵公司。
  • 股東出資的方式中技術入股涉及到的評估
    股東出資的方式中技術入股涉及到的評估 那公司股東繳納出資,是不是只能以貨幣的形式繳納呢?我有一項特殊技術,出來創業設立這個公司就是圍繞這個技術來建立生產運營的,我怎麼能體現價值呢? 要說技術能不能出資就要看我們國家對於公司股東出資形式的規定了。
  • 公司開除股東就只需開個會?公司能不能將股東除名?
    M公司: 各位股東,到了履行出資義務的時候了~股東甲:我交好了!股東乙:我也交好了!ye!股東丙:我不交,靜靜不說話……股東甲乙:丙不交錢,咱把他踢出股東隊伍吧!M公司:股東丙,你再不彌補過錯,就把你除名了~M公司:本公司擇日開會討論除名股東丙資格等事宜~M公司:本公司決議解除股東丙資格(即刻通知丙)~股東丙:發生了啥?
  • 關於股東出資不實的法律責任
    現XX公司對外債務累累均無法執行到財產,未履行出資義務的發起人股東、歷史股東、現存股東應當通過什麼方式被追加承擔公司債務呢?但是,下列情形除外:(1)公司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行措施無財產可供執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2)在公司債務產生後,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以其他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
  • 股東能以債權出資嗎?
    編輯 | 七月作者 | 王鳳媛 槐城律師設立一個公司,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是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自由約定的。股權既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用智慧財產權等出資。那麼,除此之外,股東能否用債權出資呢?
  • 「未到期未出資的股東」是否提前承擔出資加速到期的責任?
    協議籤訂後,曾某依約履行合同義務。A公司在支付20萬元後,因資金不足未再履行付款義務。後因索償未果,曾某將A公司及其股東劉2某、劉1某訴至法院,要求A公司支付代言費,同時要求股東劉2某、劉1某對該債務在各自未出資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 公司股東瑕疵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二、股東瑕疵出資的基礎問題分析  股東瑕疵出資,是指股東違反出資義務,未按法律規定或者公司章程約定繳納出資,或事後抽逃出資的行為。可見,股東瑕疵出資就是股東對出資義務的違反,因此,我們在探討股東瑕疵出資的問題時,非常有必要結合公司資本制度對它所涉及的基本問題進行分析。股東的出資是公司財產形成的基礎,也是公司具備獨立人格的最基本要求。
  • 出資後沒有工商登記,是否有股東資格?
    法律知識要點:實務中,有很多投資者只履行了實際出資,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並未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這種實際履行了出資,但是沒有進行工商登記的情況,該投資人是否具有股東資格?有不少人認為,由於出資後沒有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變更公司章程等法定程序,因此以這種方式出資的,不能取得股東身份。真是這樣的嗎?
  • 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由於出資瑕疵直接導致法人財產的減少,大大增加了其它市場主體與之交易的風險,使債權得不到充分的財產擔保。那麼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網友諮詢: 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 律師教你六招 打開正確訴訟追債的方法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律師教你六招 打開正確訴訟追債的方法》,是關於催收欠款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導讀: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債務糾紛的發生總是難免的,而現在社會欠債的都是大爺,追債就成了一個頭痛的事。追索債務也要合法進行,否則就涉嫌違法犯罪。那麼,如何正確有效地追收債務?讓律師教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