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寶寶一起閱讀了繪本《一人一半剛剛好》,寶寶很喜歡,這已經是寶寶第N次閱讀了。
這是關於分享的小故事,兩個小姐妹,不管什麼東西都要非常公正地一人分一半。可是,有的東西好分,有的不好分。
小姐妹倆首先運用了數學的方法,從數量上(糖果)、從體積上(蘋果)來分;再進一步展開想像和創意,通過形狀(彩紙)、形態(綢帶、木馬)的改變去分,姐妹倆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通過平分難度的逐漸升級,最終帶來了一個讓人溫暖而又意外的結局。
這本書吸引寶寶的首先是簡單明朗而又色彩鮮豔的圖畫。五顏六色的糖果放在一個大玻璃瓶裡。我首先會讓寶寶數一下瓶子裡一共有多少糖果,寶寶數了一下,說10顆,這時我問寶寶:「一人一半,每人分多少顆?」寶寶又數了下,說每人5顆。
這時可以利用姐妹倆分完糖果後的圖畫,教寶寶簡單的加減運算。問寶寶:「瓶子裡有幾顆糖果?瓶子外有幾顆糖果?」寶寶分別數了下,說:「瓶子裡有1顆,瓶子外有4顆。」這時問寶寶:「1+4=?」寶寶數了一下,說5。
同樣問寶寶另一個問題:「穿紅衣服的姐姐手裡有3顆糖果,手的外面有2顆糖果,姐姐一共有幾顆糖果?」寶寶也很容易回答出正確答案。當然,也可以用減法進行訓練,比如可以問寶寶:「姐姐手裡一共5顆糖果,拿掉了2顆,姐姐手裡還剩多少顆?」寶寶略加思考,也能給出正確答案。
分蘋果用刀子一切兩半,寶寶很好理解。
可是,兩姐妹分5張紙,怎麼分呢?她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剪刀把每張紙都剪成兩半,這時,我問寶寶:「把5張紙都剪成兩半,一共多張紙了呢?每人分多少張紙呢?」
寶寶居然脫口而出:「一共10張紙,每人分5張。」不得不佩服,寶寶真是太棒了。
但是,我們的閱讀遇到了難題,就是姐妹倆分木馬的時候,通過改變木馬的形狀來分,最後分成了兩隻動物。其中一隻動物像小鳥,另一隻動物看不出像什麼,尖尖的頭,圓柱形的身體,問寶寶,寶寶調皮地指著尖尖的頭說是鼻子,指著圓柱形的身體說是屁股。寶寶的想像力也真是沒邊了。
最後分的是小貓,那怎麼分呢?結局很溫暖,那就是兩個人合作,一起抱著小貓。
這本繪本不同於一般關於分享的作品,五味太郎在這個故事裡,巧妙地融合了數學啟蒙、認知、創意、合作等概念,使這本書不僅是單純的教孩子與人分享的故事,同時還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方法,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