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2020-09-03 糾糾是我啊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


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


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曾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恐懼對於生活來說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對生活有促進作用的。


強烈的焦慮也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它能讓人在逆境過程中,也能創造出令世人讚嘆的偉大成就。


例如蘇東波在被貶黃州情緒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寫下著名詩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巴金在連連戰爭中寫下歌頌真善美的《我的心》;歌德在痛苦時創作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他們都沒有被逆境打倒,而是在痛苦和焦慮的環境下創作了讓世人喜愛和永久流傳的好作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焦慮的產生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可以把焦慮換做動力,這樣就是對人生的一次升華。


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應該放下戒備心,正確的看待它,然後積極的轉化它!


二、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該如何應對?


生活中焦慮和恐懼是必然會存在的,如何應對生活的煩惱,讓內心變得輕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1、學會給自己放鬆


人在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更有甚者會產生一些軀體性症狀,例如因為壓力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胃疼、心律不齊等。


相反,我們在通過一些軀體的放鬆,也是可以減輕心理的壓力和軀體化的症狀,幫助恢復身心健康的狀態。



在面臨重要的場合、重大的事情的時候,例如需要上臺發言,高考、中考、面試等,我們可以在之前嘗試進行放鬆訓練。


最簡單的放鬆訓練就是呼吸放鬆法,分享一個鼻腔呼吸法給大家:


在一個舒適的位置坐好,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前額上,用大拇指按壓住右鼻孔,然後用左鼻孔緩緩地輕輕吸氣,再用無名指按壓住左鼻孔,同時將大拇指打開右鼻孔,右鼻孔緩慢地儘量徹底地將氣體呼出,再用右鼻孔吸氣,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同時打開無名指,再用左鼻孔呼氣,由此作為一個循環。



這個方法適用任何時間、地點,又很簡單,大家可以學起來。


如果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堅持多運動,這樣也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2、改變錯誤的認識


有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害怕和恐懼,我們其實害怕的是我們內心想像的恐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你會把它想像的很可怕,但當你完成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恐怖。


袁詠儀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節目中被安排去跳傘,要從幾千米的高空中跳下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跳傘經驗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害怕的。



她在跳傘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她想到自己是一個媽媽,她的孩子才十幾歲,如果出了意外她的孩子和丈夫怎麼辦,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的家人。


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她還是選擇直面恐懼,勇敢的跳了下來。



跳出的一瞬間是恐怖和艱難的,但是當她邁出了第一步,她就發現世界好美,跳傘也沒有她想像的那麼恐怖。



一切的烏雲都隨著她勇敢的一個跨步全部煙消雲散,跳完之後她更懂得生命的寶貴、家人的幸福美好。



但對於她來說,一旦跳傘出現意外,人生也即將結束, 這無疑是想像中最壞的一個結果。


我們面對人生的恐懼時候,很多時候最壞也不會是生命的結束,就像考試失敗了還有下一次,事情做錯了還可以重來,戀愛失敗了還可以尋找下一段······


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切就有再重新開始的希望。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你想到,只要生命還繼續,就沒什麼可怕的。


這樣你就能勇敢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負面事件,放寬心,讓生活輕鬆起來。


3、勇敢嘗試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勇氣。


有人很喜歡在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先對它進行徹底的否定,不僅是對事情的否定,也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人生一切可能的否定。



「我肯定不行」

「這麼做完全是浪費時間」

「我做不到」

······


董卿在《遇見》裡說:人生的不可預測,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遇到了一個挫折,有時候可能也蘊藏著一個機遇,蘊藏著一條新的道路。


就像她說的挫折中暗藏機遇,如果你對所有的挫折都持否定態度,那麼有可能你就會錯過能改變你一生的那個機遇。



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不要害怕,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試試,也許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


就像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



我是,分享名人情感故事,學點簡單心理學,願用文字暖你心,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離職,焦慮,抑鬱,HEAL療愈法幫你走出困境
    像大多數長時間待業的人一樣,時間拖得越久,來自於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越大,我開始變得焦慮、抑鬱,嚴重的時候甚至整夜失眠,只有熬到了早上8點左右才會感到睏倦。一邊想要儘快找到工作,一邊又有點前途灰暗的感覺,看不到出路在哪裡。
  •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初三女孩愛化妝,3點建議讓媽媽走出焦慮
    ,我看見了你女兒的巨大進步,同時也看見了你內心那種巨大的不安全感和焦慮。這時候,媽媽應該是肯定和鼓勵,有一點媽媽做得挺好,就是不去催促和指責,當你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時,不打擾就是最大的支持。但這還遠遠不夠,你需要去看見女兒,肯定女兒愛美的行為,這也是媽媽的優勢啊,媽媽可以給予孩子在打扮方面一些建議,讓女兒感受到媽媽的愛。但從你的表述中我感到,你心中是不喜歡孩子的行為的,儘管沒說,但孩子是有感覺的,所以會說:你懂什麼呀!
  • 給您直面焦慮的勇氣和技巧
    當看到這篇文章的的時候不知道你已經和焦慮鬥爭多長時間了?,你為了防止這種突發狀況的發生不敢走出家門,或者長期離不開家人的陪伴,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生活的軌跡會因此而改變。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焦慮是一種複雜情緒反應,由緊張、焦急、擔心、憂慮和恐懼等交織成,嚴重的焦慮情緒會使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當你發現自己在擔心或者害怕的時候,那就直面你的恐懼——先弄明白自己擔心和害怕的到底是什麼,然後想像它已經發生了,最後接受它。這實際上也是斯多葛主義所提倡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情緒訓練方法。接受,就意味著內心不再抗拒,不再抗拒,也就不會在擔心和害怕。一個簡單有效的直面恐懼的辦法,就是問自己:「發生了又如何?」
  • 《應對焦慮》的九種方法,保證你學完就可以走出焦慮
    引言:《應對焦慮》一書中講了九種應對焦慮的辦法,是幫助千萬焦慮症患者走出心結的實用技巧,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一)放鬆身體放鬆身體就是我們說把肌肉放鬆,如果肌肉放鬆的話精神是不會焦慮的,就是你不需要去應對你的精神,你只需要讓你全身的肌肉保持放鬆,那麼你焦慮感就會慢慢地舒緩下去。這個非常實用。
  • 想要"擺脫"焦慮,請先"直面"你的焦慮
    可以說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焦慮。而每個人的焦慮點和焦慮持續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感受焦慮,只是一小段時間的事情,很快就能振作起來。有的人一旦陷入焦慮,就會長達幾天甚至幾個月。如果你想要擺脫焦慮,請先直面你的焦慮。
  • 開學了,幫孩子走出焦慮
    如何緩解開學焦慮,讓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呢?近日,美國《紅書》雜誌網站刊文給出了具體指導,家長們不妨學一學。鼓勵描述感受。青少年臨床心理學家海莉·沃森說:「明確的描述內心感受,有助於平復緊繃的神經。」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講述自身感受,幫助他們直面內心焦慮。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讓孩子遠離焦慮》作者塔瑪·瓊斯基,美國著名焦慮問題治療專家,致力於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讓心靈成為更安全的地方」。在這本書裡,作者分析了焦慮信息,教會家長如何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克服焦慮。下面我將從「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及療法,具體的焦慮問題及措施,家長怎麼做減少焦慮對孩子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家長引導孩子面對焦慮,直面人生。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當你發現自己在擔心或者害怕的時候,那就直面你的恐懼——先弄明白自己擔心和害怕的到底是什麼,然後想像它已經發生了,最後接受它。這實際上也是斯多葛主義所提倡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情緒訓練方法。接受,就意味著內心不再抗拒,不再抗拒,也就不會在擔心和害怕。
  •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焦慮症是需要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我們大多數人屬於焦慮情緒。二、焦慮情緒的本質焦慮情緒的本質是種對於潛在失控的恐懼。我們對一件事情不確定性越高時,我們內心的焦慮程度就會越高。將焦慮解剖為三個,從上到下,第一層是不確定性,第二層是不安全感,第三層是恐懼。
  • 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對浙大中文系來說,出版《系史》及召開研討會,目的均是尋找中文學科走出困境的途徑。    中文學科陷入困境    這是國內外名校中文學科戰將雲集運籌「突圍」的會議: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南開、武大、臺大和香港的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及日本、韓國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這也是一次頗有意味的聚會:探討的話題是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三步重塑焦慮的大腦,改變恐懼帶來的焦慮
    很多人演講恐懼、社交恐懼。如果讓這些恐懼支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範圍就會越縮越小。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恐懼的事情,採取了逃避的方式應對。社交恐懼和演講恐懼,為了躲避這些恐懼的事情,可能會逃避參加聚會,逃避同事、朋友交往,逃避在工作裡承擔社交方面的角色(成為領導、部門溝通等)。小王有演講恐懼,當他知道自己要在整個公司面前發表演講的時候,強烈的焦慮感襲來。
  • 走進演講焦慮,3種方式直面自我克服公眾演講
    這主要是因為恐懼。馬克吐溫曾說,這世上只有兩種演講者,一種是緊張的,一種是假裝不緊張的騙子。 演講焦慮是什麼?應該怎麼走出演講焦慮的陰影呢?我們在這裡把克服公眾演講焦慮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 你是「沉默型」人格嗎?這三點幫助你擺脫社交恐懼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怎樣走出「明明渴望與人交流,卻又無法開口表達,於是只能假裝沉默」的怪圈呢? 另外我們也要改變喜歡評判別人在社交中的表現,把人劃為三六九等這樣的認知,學會更多的把注意力關注在別人表達的內容、需求和感受上。 不是本著排斥和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別人,而是從本質上用全然接納別人的心理去與人交往,這個立腳點變了,看別人的方式也會隨之一變。
  • 這3本書,治癒你的不安和焦慮
    《活下去的理由》作者 : 馬特.海格馬特用文字把自己最絕望的那一段生命歷程,用文字表述出來了,他寫當抑鬱症突然降臨時他的猝不及防,他寫當抑鬱遇上焦慮,那種身體、心理的痛苦,他也寫了自己如何從對抗變成接受,接受抑鬱症成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然後漸漸走出困境。
  •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焦慮與不幸福?
    那就請你繼續聽下去。你好,我是黃揚名。歡迎來到《幸福三十法則 如何過不焦慮的人生》這門課。接下來,我將用30節課的時間,和你一起探討探討如何這些破解焦慮、找回幸福問題。希望這門課中給你提供的方法和思維工具,能夠幫你破解焦慮,創造更幸福的人生。提到幸福,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想像和定義都不一樣。
  • 如何走出焦慮
    無論是強迫症還是焦慮症,情緒的主要表現就是焦慮不安,特別是對於強迫症來說,緩解焦慮=緩解強迫。所以緩解焦慮,是我們需要處理的一個重點。那怎麼緩解焦慮呢? 我們首先看看焦慮的由來,就是過去(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和體驗,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的積累,形成的焦慮的自動反應。
  • 《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4招走出焦慮和抑鬱,重獲快樂新生
    卡爾是如何做到的?在知道方法前,我們先來說說焦慮和抑鬱。關於焦慮和抑鬱這二者,卡爾在書中幽默地形容道:無論你是否意識到,焦慮症和抑鬱症這二者,你只要有其一,就必然有其二。而如果此時沒有任何危險,你卻為此耿耿於懷,以至於夜夜難以安睡呢?此時,你就是陷入了過度敏感。這就好比在街上遭遇搶劫,正常人會在下一次逛街前做好措施,而過度敏感的人會從此害怕出門、害怕逛街……焦慮和幻想的危機感填滿他的大腦,影響他的生活,甚至陷入恐懼循環,使他恐懼著那些恐懼。長期的恐懼會在大腦形成習慣,時間越長,習慣越頑固。
  • 如何根治你的知識焦慮?掌握這3大方法,10套工具
    我們這裡有良藥,可幫你走出困境。我並非想說知識付費一無好處,而是想說明一個問題,社會存在一些媒體故意刺激人們的情緒,從而引發知識焦慮。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的這句話:「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現在的知識焦慮,大多數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知識付費興起,人們逐漸產生知識焦慮。
  • 【心理學科普】你焦慮恐懼過嗎?什麼是焦慮恐懼
    你有過焦慮或恐懼的體驗嗎,你知道什麼是焦慮、恐懼,以及他們有什麼聯繫嗎?當有機體的存在與價值受到威脅時,他所具備的一般和原初反應形式就是焦慮。隨後當有機體逐步成熟,能夠在神經與心理層次分辨出具體的危險對象時,防衛的反應也才能夠相對變得具體,這種針對特定危險分化出來的反應,便是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