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2021-01-11 秉燭讀夏秋

「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是算命、看風水書中的一句話。

「明堂」有兩種意思,其一是指帝王祭祀、發布政令、祭天的重要建築物。據說明堂距離上天最近,皇帝在此上聽下達上天的旨意,體現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如圖)

歷朝歷代都建有明堂,最著名的算是武則天建造的洛陽明堂,可惜原來的那個明堂被武則天的情人薛懷義放火燒了。

原來薛當初失寵吃醋,一氣之下縱火燒了明堂。事後武則天下旨砍了薛。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執行的處決令。

這句話中的「明堂」是算命先生所指的陽宅和陰宅地氣聚合的地方。

墓地前的「明堂」,這個地方必須聚氣,不能一盤散沙。而【明堂如播米】恰恰是地氣不聚攏的情況,不好的風水會造成後世子孫窮到底。

農村老輩人都會手扶播種,在種穀子播種時,通常在谷種裡摻上一把米攪勻。目的有二,其一是節省谷種,其二是避免穀子播的太密,小米經過脫殼後不會發芽。

「明堂如播米」意思就是這樣來的,意思是指稀、少、散不聚攏地氣的情況。這種情況會造成後代子孫受窮。

墓地明堂前應該平坦開闊,風水學分為大、中、小三類,裡面說道挺多。

老百姓陽宅的「明堂」應該整潔,一般在家中寬敞的地方設置,家中明堂是用來祭祖的地方,擺放祖宗牌位,焚香上供,期盼祖宗在天之靈保佑後代子孫。

國和家的明堂大同小異,都是向上天訴說最近的地方,不過現代人都不太懂,也就沒有專門設明堂了。

祭祀上供一般在堂屋八仙桌上,有的找個地方供奉關羽像,希望關羽保佑生意興隆,日進鬥金。保佑後世子孫榮華富貴。

願望是美好,實現願望還主要靠自己,把供奉祖宗和神位的地方打掃乾淨就行了,老祖宗也心疼年輕人很忙很累,不會計較太多的。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盡到自己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就ok了,不必迷信這些。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明堂是什麼?為什么子孫會窮?
    民間俗語之所以廣為流傳,就是因為大部分俗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古時候人們善於觀察總結,然後得出結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生活經驗告誡給後輩,其本意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少走一些彎路。那麼古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到底什麼意思?其中明堂是什麼?為什么子孫會窮?
  • 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明堂指的是哪裡呢?
    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和風水有關係的,這句名堂如播米也是說法頗多,那麼我們先來說一下什麼是名堂,其實這裡應該叫做明堂,明堂在最古老的時候其實指的是打穀場,專門用作收穫之後的糧食打碾用地,後來被轉化成為了皇上的宮殿,也是指皇上辦公正殿的地方,稱之為明堂,像著名的《木蘭詩》中就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 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是算命、看風水書中的一句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別人神神秘秘地做事情,就會說他「你搞什麼名堂?」。其實最早是搞什麼明堂,這裡面有個典故。於是大臣們就明堂的樣式,風格展開了長時間的爭論,最後也沒有一個結果,反而被百姓說他們整天不務正業,搞明堂,這個詞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了「搞名堂」。那麼明堂如播米是什麼意思呢?怎麼又會導致子孫窮到底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播米是什麼意思?播米就是在播種時,裡面摻一把米,目的一是為了節省稻種,二是避免穀子太密了。
  • 俗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明堂是啥?為何子孫會窮?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都流傳著一些關於家族的俗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這麼一句——「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如果從字面上解讀,你根本不知道啥意思,要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深意,必須深度剖析。據了解,這句話出自一個算命老先生的口中。
  • 古諺「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何謂「播米」?生活處處皆學問
    俗語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能夠影響子孫後代,可見不是小事。不過這「明堂」是什麼意思?古人這麼說,要告誡後人什麼?生活處處皆學問,今日,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一、何謂「明堂」?看手相時,明堂又指手掌中央,即掌心;在一些地方方言中,明堂又有花招、院子的意思。既然這句俗語關乎風水玄學,那麼「明堂」的意思,自然是指「地氣聚合之所」,也可指墓前祭臺,家中祭祀先人場所。二、何謂「播米」?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個人認為,孝這個字其實也是要分什麼情況,有些愚孝並不應該提倡,啥叫愚孝?就是不由分說,完全聽長輩的,長輩明明錯了也要聽,這就是愚孝,現代有不少媽寶男就是這樣。有一些也是存在爭議性的,比如這句老話「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初看時讓人感覺茫然,因為字面意思不明顯。但其實這句話也容易理解,而且說的就是關於孝順的事,咱們先說一個這句話啥意思,再說有沒有道理。
  • 轉告父母: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明堂是什麼?為什么子孫會窮?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像這一類俗語啊,通常和迷信有點點關聯,但你也不能說全無道理,因為俗語的誕生,就是源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人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情難以理解,但又時常發生,於是就喜歡通過各種俗語來解釋。
  • 農村俗語:「明堂如月圓,子孫有餘錢」啥意思?明堂是什麼?
    來到費大爺家的時候,李大拿就直接說出了一句話,那就是要給老人找一個名堂寬敞的地方安葬,最好明堂是那種像月亮一樣圓的地方,說完就開始領著人去村的周邊開始尋找了。其實作為一個現代農村人對於李大拿說的這個明堂真的不是很理解,於是就好奇地問李大拿什麼是明堂?為什麼要選擇跟月亮一樣圓的地方安葬?
  • 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
    文/丁簡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一提起農村,大家都知道農村人的觀念比較保守,農村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俗語,大家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些俗語,在我們的談話中也經常會引用這些俗語,在農村我們經常聽見農村人說這句俗語:「手毛窮,腳毛富」,很多人就不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屋門望見墳,子孫恐擔憂」,什麼意思,有何深意?
    而每次在交談的高潮時,總會聽到一些有趣的短句從老農口中說出,而此時,眾人多如沉思狀,這或許就是俗語的魅力,雖用詞不甚講究,卻引人深思,尤其是以下三則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個俗語,我聽後也不知所云,在深入了解後才知道,老農的意思是,在民間「天空」與「地空」是具體的一個日期,也就是民間的「天空日」與「地空日」,這兩天是諸事不宜,不適合作為挑選的好日子,來「起屋」和「葬墳」的!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涉及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事生產、土木建設等方方面面。農村修房建屋的講究,村裡人基本上都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以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來說,它揭示了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俗語也是農村人茶餘飯後嚼舌根的談資,實際上也些有道理。不光是在舊社會適用,放在現社會也不無道理。由於男女比例失調,男性的數量遠遠大於女性,再加上天價的彩禮,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幾十萬了,這讓很多農村大齡男青年叫苦不迭。
  • 農村俗語「兄弟巴不得兄弟窮」是什麼意思?看完明白其中「深意」
    農村俗語「兄弟巴不得兄弟窮」是什麼意思?看完明白其中「深意」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是社會交往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農村俗語,「兄弟巴不得兄弟窮」,這句話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一句話,兄弟之間怎麼還會希望對方是貧窮的,這句話現在還有道理嗎?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兄弟巴不得兄弟窮」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古代勞動人民經過多年的觀察總結出來的一句話,他們發現一個家庭有多個孩子的時候,這些兄弟之間會互相攀比。
  • 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民間俗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們當時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俗語了解人們的生活習慣。所以包括很多種類,有說自己的生活經驗的、有對後輩的告誡的還有各種有趣的習俗。那麼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 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九哥講俗語(第26期):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窮家底
    今天,湘西九哥來給大家講講,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窮家底。放在今天的語境下,該作何理解?一、先講講:墳頭塌消子孫稀農村的大多數地區,基本都是傳統的土葬方式,人埋下後,墳頭用土回填,這時候的墳頭,基本上都是虛土,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吹日曬雨淋,虛土逐漸會變實,在此過程中,因水土流失,或受其它動物的破壞,出現不同程度下沉的現象很普遍,但是,傳統的做法是:每到上墳季,後代子孫們,都會帶鐵鍬
  • 農村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這句話含義是什麼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文化深入到我們生活中,很多俗語慢慢被人所遺忘,「俗語」我們都知道他具有很深的哲理性,雖然算不上那些名言名句那麼高雅,但是它才最能貼近人們生活的一種特殊語言,通過這些俗語能了解農村一些文化,通過俗語能懂得做人的很多道理,也能認識到一些事物,比如根據俗語就能知道這天氣變天對莊稼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相信在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是來自農村的,有些人就是從小是在農村生長,免不了在農村聽了很多俗語。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民間俗語:「堂屋有量不生災,明堂寬敞出貴人」,究竟啥意思?
    臨近小滿,農村又增添了些許歡樂!俗語說「立夏麥芒生,晝夜灌漿忙」,立夏到小滿之間,是冬小麥生長最為關鍵的時節。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如果你認真聽,經常會從老人家或者長輩們那裡聽到一些俗語,而且常常都包含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句: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乍聽之下可能有點蒙,為什麼老人是條龍,既然是龍,為什麼又向誰誰家窮?這對老人家似乎是滿滿的不懷好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