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創傷、壓力、感動⋯⋯ 武漢...

2020-12-11 澎湃新聞

「甘肅醫療隊是最早到達、最快進入最前線、始終堅守我院的醫療隊……」這句話來自一封感謝信,客觀且不帶感情色彩。但看到這句話時,甘肅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的心中卻填滿了暖意。寫信方是武漢市中心醫院。「黃河長江同根同源。」蔡輝說,他能讀懂這句話蘊藏的深情厚誼——53天武漢抗疫一線並肩作戰的戰友之情。

1月28日,蔡輝從甘肅省委書記林鐸手中接過隊旗。「我明白,接過隊旗就是接過責任,但疫情形勢的嚴峻程度和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料。」蔡輝坦言,那是壓力最大、感觸最多、刻骨銘心的53天。

「很欣慰,我有137名天使戰友。我想對他們說:我會永遠記住你們,李敏、楊曉娜、周春蓮……」撤離武漢時,他給每名隊員寫了一封感謝信。「隊員們的面孔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份真摯的戰友情誼,難忘且珍貴。」蔡輝說。

壓力最大:挺過第一晚,度過心理關

剛到武漢,蔡輝就感覺到了演練與實戰之間的差距。他表示,操作流程、救治難度、醫患配合等可以通過演練逐漸熟悉掌握,但疫情中城市的肅穆凝重無法炮製,無形的壓迫感讓人如臨大敵。

「隊伍的輕鬆氛圍瞬間凝結。」當天下午,蔡輝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對接工作。「發熱患者太多了,不少同事病倒了,醫務人員非常緊缺……」醫院領導的話,讓蔡輝的心情更加沉重:「我們是第一支接管院方病區的醫療隊,能體會到他們的焦急。」

蔡輝抓緊時間對培訓、分工和排班等做了周密安排。制定了三級管理制度,分設醫療組、護理組和院感組,醫療組、護理組再分若干小組。同時實行嚴格的交接班制度,隊員之間兩兩進出病區,確保隊員安全,要求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必須在床邊交接,醫護人員之間交接,組長之間交接,同時向病區主任匯報。

下午,全體隊員剛結束國家培訓,院方就打來電話,希望他們當天晚上接管兩個病區。

在蔡輝看來,接管病區收治患者和醫療隊員安全始終是繃緊的兩根弦。萬事開頭難,平穩度過第一晚非常重要。「對接工作時,我去看了臨時醫務人員休息區,前線的工作人員都很忙,隊員們對工作環境不熟悉、對病區的操作流程不熟悉。為了確保患者順利救治,我們要逐步收治患者,邊適應邊收治。」出於這些考慮,隊伍暫時只接管了一個病區。

當晚,醫療隊也只收治了5名患者。即便如此,問病史、查體、開醫囑,安排檢查、治療、輸液,寫病歷文書……完成所有患者的診療工作時,已是凌晨5點多。一夜守下來,經過實戰,隊員們不再緊張,也有了信心。3天時間,病區就收滿了患者。7天後,隊員們的工作、生活狀態逐漸穩定,醫療隊又接管了第二個病區。

感動最多:每班最長達10個小時,最多時10名醫務人員累倒

武漢中心醫院兩個病區80張床,因患者多,又加床到90張,每個隊員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

疫情就是命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告急,醫療隊要抽調30名重症醫護人員到該院西院區,協管協和西院兩個重症病區100張床。「10名重症科醫生,20名重症科護士,都是精兵強將,是我們的主力。」蔡輝說,送別30名隊員時,沒人多說話,都知道他們的風險更大。「之後,我們只能克服困難,30人的工作量由剩下的107人承擔,四班倒改為三班倒,平均1.5天~2天上一個班。正常工作8小時,再加上穿脫防護服的時間,每個人每班工作超過10個小時。」高強度的工作下,隊員們咬牙堅持著。

到第三周,隊員們的身體已經處於高度疲勞狀態,中心醫院和協和西院區,先後有7名護士和3名醫生發生不同症狀的暈倒和職業暴露。「李敏,工作時突然暈倒,吸氧後才恢復意識。不是我帶領他們,是他們鼓舞著我。」蔡輝說,他當時壓力也很大,為了確保每一位隊員的身心健康,不能鬆勁兒,要一直繃著。「那3個星期,是醫療隊經歷的最艱難的時期,那種辛苦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我們硬是挺過來了。」

由於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緊鄰一家養老院,不少老年患者被陸續送到病區,其中有已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隊員們不僅要負責診療工作,還要給患者餵飯,幫忙翻身,清理大小便。

說起那些給力的隊員,蔡輝變得滔滔不絕:「護理重症患者時,護士要檢測生命體徵、吸氧、吸痰、留取血標本、咽拭子標本;整理床單、擦身子、更換被服;抽血、插尿管、上呼吸機……每天走上萬步。就連簡單的換兩套床單,因為武漢的天氣越來越熱,護士又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都要花整整兩個小時,人幾近虛脫……」

在武漢的53天裡,醫療隊累計管理180張床位,救治患者278人,其中重症患者132人,危重症患者24人。醫療隊一直堅守到全面完成對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援助任務後才返回蘭州。

挑戰最大:感控經驗少,邊摸索邊調整

保證隊員零感染,一直是壓在蔡輝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院方感染病毒的醫務人員比我們猜想的多。」蔡輝說,前一天接觸過的醫生,第二天被確診,以及李文亮、江學慶、梅仲明醫生的離世,對隊員衝擊很大。他們一邊收治患者,一邊惋惜悲痛,一邊互相安慰鼓勁。

歷經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甘肅岷漳地震等重大災害的醫療救援,蔡輝可謂身經百戰,但這次有些不同。「對感控的要求更高、更嚴格。」蔡輝表示,綜合醫院出身的他們,感控知識與經驗不多。武漢市中心醫院也不是傳染病醫院,要進行改造。

在有限條件下,院方邊摸索邊調整。今天按這個路徑改,有漏洞,第二天就要調整。給蔡輝印象最深的是,最開始的3天,每天進出的門都不一樣。

蔡輝認為,有些硬體沒辦法改造,只能在現有條件下完善。比如,隔離區和半隔離區之間,如何擺放座椅、物品等;進出某區域人員需要分批進入,避免病毒濃度過高;隊員到休息區有單獨通道,儘量不與院方醫護產生交叉等。

工作量暴增後,一名護理隊員做穿刺時,因視線被護目鏡霧氣幹擾,一針扎穿了防護手套,導致手部出血,發生職業暴露,經過緊急處理、自我隔離後檢查,所幸沒有感染。

情況嚴重,蔡輝趕緊向院方反應,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及時雨,主管部門要求安排醫務人員調休,在蔡輝的溝通協調下,「30名隊員從協和醫院西院區歸隊,同時和中心醫院協商,接管的兩個病區也壓縮到一個,隊員工作一天,休息兩三天,體力逐漸恢復,隊員們邊工作邊調休。而且,一旦有人身體不適,我們馬上安排其檢查身體。」蔡輝說。

創傷最深: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失去同事、親人,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的武漢人,最需要的是療心理的傷。那些傷就像病毒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親歷過的人能體會到。

蔡輝回憶,有一天,他走在中心醫院的路上,碰到了一個熟悉的護士,問她,怎麼沒看見楊院長?她語氣嚴肅地說,楊院長病倒了,隔離了。「我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是以一種輕鬆的語氣問的。聽了她的回答,我覺得自己的語氣可能傷害了她,能感覺到她心裡的創傷。」武漢中心醫院有很多醫務工作者病倒或隔離。這個醫院經歷的一樁樁事件,深深地觸痛了蔡輝。

一位68歲女性患者,因沒床位,與兒子在院外焦急等候住院。「她兒子和我說,他爸爸在另外一家醫院去世了,他接受不了媽媽也離開自己。我們決定給她加張床,可等了很長時間,他們一直未入院。給她兒子打電話,對方說,對不起,我正在等殯儀館的車,來拉父親的遺體。送走父親後,才能帶母親辦理入院。」這些話對蔡輝的觸動很深,「直到患者出院都不知道老伴兒已經去世,通過她我能體會到這座城市的創傷。武漢人民太苦了,我們做多少都是應該的。」

在這場戰「疫」中,蔡輝目睹過生命的逝去、家庭的破碎,但他更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與勇敢。他說,那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文:王天鵝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報」

原標題:《戰疫院長訪談錄 | 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創傷、壓力、感動⋯⋯ 武漢留給我的太多太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蔡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留影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來時提心在口,走時魂牽夢縈 甘肅援鄂醫療隊的武漢情緣
    2月7日下午4點多,蔡輝接到一個緊急指令。上級希望,甘肅醫療隊抽出一支骨幹力量,前往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接診重症患者。 2月8日,30名隊員進駐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那天,正好是元宵節,我們這支隊伍被分成兩撥,湯圓是分開吃的。」蔡輝說。 在這場戰「疫」中,蔡輝目睹了生命的逝去。再憶武漢,他的聲音不禁顫抖。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公立醫院為民分憂是使命擔當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肖紅軍(左),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李十月(右)參加「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院長訪談」。記者柯志剛 攝 訪談嘉賓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王高華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 肖紅軍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 李十月 「重大創傷性事件發生後,往往會有5%—10%的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能自我修復,另外三分之一的人病情會慢性化,
  • 風雨兼程70年——甘肅省人民醫院發展綜述
    從34人到2974人,從20張床位到核定床位3370張;從小小醫務所的建制,發展成為人民滿意的省內龍頭醫院,並向區域性醫療中心邁進……甘肅省人民醫院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風雨歷程。
  • 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何強:我在方艙醫院當院長
    出發去武漢前,何強作為隊長在講話。 2月15日晚上8點,何強還沒有吃飯,他剛剛結束了一個討論病情的會議。整個白天,他在武漢黃陂方艙醫院的病房查房;當天這裡又新擴建了70多張床位,馬上可以投入使用,他要再復盤一遍流程:院感防護、設備設施…… 在這裡,何強的時間是用分鐘來計算的。雖然任務繁重,但何強非常樂觀,忙了一天,晚上說話依舊中氣十足。 他說,形勢在慢慢好轉,對完成任務非常有信心,「希望到方艙醫院的患者越來越少,最終不需要這裡,我也不用再做這個院長。」
  • 張掖手足創傷骨科醫院恭祝全市人民春節愉快!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與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民保險、太平洋保險、富德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籤訂定點服務協議,是張掖市工傷定點醫療機構。        張掖手足創傷骨科醫院以手足外科為品牌、創傷骨科為特色、頸肩腰腿痛專科為支柱,設有急診醫學科、骨科、外科、內科、中醫科、醫學檢驗科和醫學影像科,專業治療各種手足外傷、斷肢再植、創傷骨折、關節置換
  • 院長說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張丙宏:用時間戰勝時艱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 編導 李夏):「王曉雪昨晚來加班拖床到半夜,盧玉芝拖床到半夜,周欣拖床暈倒,萬慧趕來加班,楊文雅穿防護服工作十二小時,又幫忙拖床到半夜……」這段群對話文字記錄了2月5日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以下簡稱「東院區」)臨時成立的醫護人員
  • 江蘇揚州援鄂重症醫學專家鄭瑞強擬升任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
    日前,揚州市委組織部公布消息稱,為著力發現掌握、提拔使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幹部,經研究,擬任鄭瑞強為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1971年11月出生的鄭瑞強,現任位於江蘇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重症醫學科主任。蘇北人民醫院官網顯示,鄭瑞強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還是江蘇省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 專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線醫生:壓力有所緩解
    《新民周刊》記者連線採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重症醫學科主任周晨亮,他介紹了目前武漢一線的新冠肺炎救治狀況。在周晨亮主任的病房裡,一個多月以來醫護人員一直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病人。 「外援」到來後救治壓力有所緩解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以下簡稱「東院區」)重症醫學科病區,上午8點,完成了當天全面的交接班後,科主任周晨亮和當班的醫生們換上厚重的防護服,進入病房查看每個病人。
  • 「中心」建設、遠程會診、「組團」幫扶——探訪甘肅省縣級醫院的...
    為進一步提升縣域內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甘肅省衛健委自2018年起開始在全省推動縣域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中心等5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設,同時在省級設立卒中、胸痛、創傷等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指導縣級開展救治中心建設工作,明確甘肅省人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省婦幼保健院、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劃片幫扶縣級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危重兒童
  • 甘肅省人民醫院200餘名志願者「請戰」疫情防控前線
    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近日,甘肅省人民醫院黨委和院部統一安排,向全院幹部職工發出倡議,廣召疫情防控線上的志願者,僅短短24個小時就收到了200餘名醫療、護理、行政後勤等各部門人員的「請戰書」,積極投身於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為這場戰「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在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發熱病人的預檢和分診工作都在有序流暢地進行。
  • 省級重點專業|甘肅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
    2019年12月7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通知公布,甘肅省人民醫院共34個學科和11個專業上榜甘肅省省級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和專業。省級重點專業:甘肅省人民醫院 血管外科01 科室簡介甘肅省省級醫療衛生重點專業 甘肅省首家獨立專科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臨床教學實習基地?
  • 創傷救治未來可期:《中國創傷年度報告》啟動編寫,百度創傷地圖上線
    10月16—18日,為期三天的「首屆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國際急危重症論壇」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牽頭,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眾博創傷醫學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是2019年12月7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正式揭牌10個月後的首次盛會。
  • 初心永不改 仁心傳大愛 2020年「中國醫師節」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
    原標題:初心永不改 仁心傳大愛  2020年「中國醫師節」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醫師感言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積極響應號召,先後派出六批32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派出11名醫護人員支援我省定點醫院。其間,該院全體醫護人員踴躍遞交請戰書,主動要求服務於抗疫一線,以大無畏彰顯大擔當,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無論是困難時刻的挺身而出,還是平常時刻的無私奉獻,醫務工作者的每一天,都在診室、在病房、在手術臺上奮力書寫著對職業的責任與堅持。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11月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行。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悍教授:腫瘤治療也可「無創」!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放射科主任王悍教授勇於創新,緊跟國際前沿,帶領團隊將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術這一國際先進的腫瘤無創介入治療新技術引入工作中,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福音。腫瘤治療也可「無創」——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悍教授王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放射科主任兼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教研室主任、
  •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9人入選甘肅省衛生健康行業骨幹人才和優秀青年...
    12月7日上午,我院召開入選「甘肅省衛生健康行業骨幹人才及甘肅省衛生健康優秀青年人才」頒獎儀式,副院長謝宏林主持會議。會上,副院長賈忠宣讀了「全省衛生健康行業骨幹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入選通知」,黨委書記劉雄昌對近年來我院的衛生健康人才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並就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衛生健康人才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最後,參會領導為入選人才頒發證書。
  • 甘肅省人民醫院暴力殺醫案兇手被判死刑!不服提出上訴二審開庭…
    、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唐斌承辦並擔任審判長。甘肅省人民檢察院依法指派檢察員出庭履行職務。楊某某及其辯護律師、被害方的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被告人、被害人親屬及社會各界50餘人旁聽了庭審。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楊某某於2016年12月15日在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接受直腸癌根治手術,術後陸續出現腹壁切口疝、腸粘連等併發症,楊某某主觀認為前述病症系第二手術醫生馮某某故意加害導致,蓄謀報復洩憤。
  • 創傷醫學新動向:救治年度報告啟動編寫 十家醫院加入百度創傷地圖
    2020年10月16日,為期三天的「首屆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國際急危重症論壇」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牽頭,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眾博創傷醫學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 市精神衛生中心: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建立合作關係 在武漢地區正式...
    8月18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創傷後應激障礙診療中心」(以下簡稱「診療中心」)揭牌活動暨學術研討會在市精神衛生中心(二七院區)四號樓十樓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武漢市政府李濤副秘書長,武漢市衛健委白祥軍副主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嶽偉華教授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白祥軍副主任致歡迎辭,對診療中心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對診療中心建設給予殷切希望。白主任指出,精神衛生問題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兩家醫院強強聯手、深化合作,必將給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