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30出頭,是標準的宅家一族。
幾天前的早上,小王一覺醒來頭暈乎乎的,心想著是不是工作太忙太辛苦,沒想到睡完回籠覺,還是感覺頭暈,甚至起來走幾步都不太穩當。心想著大概是沒吃早飯,餓暈了,於是他連喝了兩罐可樂,再次躺到了床上,心滿意足地刷起了手機。
但是刷著刷著頭暈不說,小王還發現視線模糊了,手機屏幕上的字幕還重影了,眼前的物件都一個變倆!這時候,小王才意識到大事不妙。
在家人的陪同下,小王到附近的縣醫院看病。接診醫生初步懷疑小王是腦梗死,隨後的頭顱磁共振結果也支持了「腦梗」診斷。
這讓小王一家子接受不了。30多歲的壯小夥,沒病沒痛,怎麼可能是中風呢?
隨後,小王經過全面檢查,醫生發現他大血管情況尚可,腦梗屬於小動脈閉塞引起,但因為腦梗位置特殊,腦幹梗死,造成了眼球運動的指揮部損壞,一個眼球移動受限,另一個眼球活動正常,造成了視物重影。
腦卒中年輕化,警惕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
臨床上,年輕的腦卒中患者已經並不稀奇了。因為不良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給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高血糖會導致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加,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促使血栓形成,造成腦梗死。糖尿病患者發生腦血管病的危險是非糖尿病者的4-10倍,其中約85%為腦梗死。
其中有不少人跟小王一樣,發生腦梗時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患有其它疾病。
溫馨提醒:突發暈眩、口角歪斜、言語含糊、視物不清等情況,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診。特別是單純的眩暈不穩感,容易疏忽,但後循環的腦梗死起病時往往表現為眩暈症狀,如果延誤治療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警惕腦卒中的前兆
腦卒中在發病前,都會有一些輕微的症狀出現。約1/3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前數天或數周,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一般發作僅持續幾分鐘就消失,極其容易被患者忽視。
如果您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往往預示著腦卒中的來臨,應積極到醫院救治,不可延誤病情。
①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無力、嘴歪、流口水。
②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③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穩。這是由於小腦供血不足,影響其平衡功能。上述預兆可以是暫時性的,過些時候就消失,也可能反覆發作,或逐漸加重。
④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
⑤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頭痛由間斷性變為持續性,或伴有噁心嘔吐,這可能是腦出血的信號,應特別注意。
對於上述症狀,不一定每個患者均有表現,但只要有症狀出現,就是可能發生腦卒中的警報,要特別警惕。
夏季易發腦卒中的原因
1、水分補充不足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為了散熱,大量出汗,水分補充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率,從而誘發腦卒中。
2、空調使用不當
夏季高溫時,很多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 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 尤其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進出房間很難適應一冷一熱的溫度變化, 腦血管勢必會不斷收縮、舒張,增加腦部循環障礙的風險,誘發腦卒中。
3、情緒波動
炎熱的天氣,常令人煩躁、易怒,這些情緒的波動會影響人體血壓水平,導致血壓驟升,誘發腦卒中。
腦卒中如何預防?
沒有發生中風的患者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各種危險因素,達到推遲腦血管病發生或者使其不發生的目的,主要措施有:
1、要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應該儘量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併糖尿病或者腎病的患者,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抽菸、飲酒的患者要戒菸、戒酒,有心房顫動的患者要抗凝治療。
3、無症狀性的頸動脈狹窄要進行監測,如果狹窄率大於70%,要考慮是否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或者內膜剝脫術,同時可以口服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病進行一級預防,但只推薦在高危人群當中進行。
4、注意運動和鍛鍊,平時的膳食應該多樣化,使營養攝入合理均衡。
中醫推薦一個日常「防腦梗」小金方
準備:玉米須、決明子、桑葉、葛根、荷葉、梔子、木瓜、菊花
玉米須:有利於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玉米須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壓,玉米須含有類黃酮物質,有效地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決明子: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從而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抑制了膽固醇的合成,有效降血脂。
桑葉含有多種生物鹼、胺基酸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
三絳清靈茶正是由以上幾種材料配成,每天喝兩杯,300ml開水衝泡5分鐘。
最後,提醒大家,不良生活方式一時爽,暗藏風險可不容小覷!健康生活其實不難,就從平時的小習慣開始,一點點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