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駝背並非 都因為書包太重
    「書包該不該讓孩子自己背」的話題最近熱度不減,不少家長認為書包太重了,孩子都被壓得「駝背」了。不過,青春期孩子駝背,還可能是缺鈣惹的禍。10月19日是「全國骨質疏鬆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科主任譚美珍指出,我國九成以上兒童和青少年鈣攝入量普遍不足,而如何給孩子補鈣,家長仍有很多誤區,比如擔心補鈣會影響孩子長高等。
    孩子缺鈣跟胎兒期「欠債」有關
    譚美珍主任介紹,我國6歲以下兒童平均鈣攝入量239mg/d,與推薦量相比,缺口高達67%;7-17歲兒童青少年平均攝入量328mg/d,與推薦量相比,缺口高達59-67%。
    成人缺鈣稱骨質疏鬆,而兒童缺鈣則稱佝僂病或營養性鈣缺乏。譚美珍主任指出,對於孩子來說,有兩個最常見的缺鈣階段:一是0-3歲嬰幼兒期,多表現為出汗多、睡不好、體質差經常感冒等;另一個則發生在青春期。0-3歲的寶寶處於出牙發育階段,父母對寶寶補鈣非常重視,因此寶寶缺鈣並不常見。但很多家長往往忽略青春期潛在的缺鈣症狀,孩子駝背了,就以為是坐姿不正確、經常看電腦導致,其實後者很多時候只是誘發因素。「青少年在青春期患佝僂病,主要是因為青春期是生長速度最快的階段,骨骼中鈣需求量大,但孩子並未得到正確充分補鈣。」
    「臨床上相當一部分小患者是出現雞胸、腿彎等缺鈣症狀後,才開始補鈣。」譚美珍主任表示,一般來說,嬰幼兒鈣實際攝入量普遍不足原因有三點:首先和媽媽懷孕時有關。「就如你在銀行儲存的營養素不足,寶寶在媽媽懷孕時鈣攝入量不足,出生後就容易缺鈣,因此孕期補鈣很重要;二是嬰幼兒出生後餵養不當,如母乳不足,或母親鈣攝入不足等都會間接導致寶寶鈣吸收不好;三是嬰幼兒膳食結構單一,隨著年齡增長,嬰幼兒牛奶消費減少,且多以植物性膳食為主。」
    補鈣不會影響長個子
    有的家長擔心,補鈣後孩子骨縫長結實了,會不會影響孩子長個子?
    對此,譚美珍主任指出,身體發育75%取決於遺傳因素,而遺傳潛力的發揮主要取決於環境條件。兒童的體格生長是遺傳跟環境共同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鈣不僅可以維持骨骼的礦化和生長,也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眾多因素之一,沒有單純決定身高的魔力。
    喝豆漿、骨頭湯補鈣行不行呢?譚美珍主任認為,骨頭湯中真正溶解的鈣並不多,豆漿也是如此,豆漿是大豆加20倍水後磨製而成的,其中的鈣含量只有大豆的1/20。
    很多家長喜歡選擇液體鈣,認為容易吸收。對此,譚美珍主任認為,液體鈣的口感確實更好,也方便小孩入口。但是鈣的吸收率,主要看鈣的劑量和綜合評估。相對來說碳酸鈣的含鈣量高,且吸收率高。
    鈣不僅對寶寶骨骼發育影響重大,連大腦皮層各種神經元、膠質、纖維細胞增殖發育也受到鈣影響。譚美珍主任建議,補鈣應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當骨密度降低,出現臨床症狀時再補鈣,對於兒童已發生的影響已很難糾正。
    當然,補鈣也並非越多越好。如果兒童補鈣過量,可能會導致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反而影響正常發育。因此,兒童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正確科學給孩子補鈣
    很多父母給孩子補鈣都是補補、停停、再補補;或者父母盲目跟風,網上產品哪個貴就給孩子補哪個,這些方式都會影響兒童補鈣效果。譚美珍主任指出,補鈣應該正確、科學。由於鈣劑種類繁多,家長可以選擇口感好、效率高、性價好,且小孩能夠長期食用的鈣劑。針對鈣強化食物,目前國內支持的鈣強化食物品種少,口感較差,而且營養素單一,不推薦購買。
    如果孩子不喜歡鈣劑怎麼辦呢?專家建議,調整膳食結構是不錯選擇。數據顯示,鈣含量排名前三食物分別是蝦皮991mg/100g、黑芝麻780mg/100g、豆腐乾308mg/100g。其中,青菜中,西蘭花含鈣量最高。
    食物膳食如何搭配,既營養又補鈣?1-3歲小孩可通過從米飯中攝取50mg、牛奶中攝取480mg,其他從雞蛋、肉類和蔬菜中攝取,就可達到每日604mg鈣含量。另外,兒童多做一些負重運動,如跑步、跳繩、打球,對骨頭硬度非常有幫助。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實習生 李莉 通訊員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