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低調讀博 將成為中國民樂歌手首位聲樂博士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宋祖英亮相上海個唱發布會

中國日報網消息:昨天,記者從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經紀人郭建華處了解到:宋祖英去年9月就悄悄重回中國音樂學院攻讀金鐵霖的聲樂博士生,畢業後,她將是中國眾多民歌手中的第一個聲樂博士。

昨晚,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宋祖英上海音樂會音樂總監徐沛東向本報透露,宋祖英現在一有空就熱衷於寫作業、學英文、背單詞,籌備上海音樂會的時候,她還專門調了課程,並把課本帶到上海。

經紀人:她業餘時間都在學習

宋祖英經紀人郭建華昨日告訴記者:「去年9月,宋祖英就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博士,帶她的博士生導師,就是中國音樂學院著名音樂教育家金鐵霖,已讀了半年多了。

郭建華介紹,「讀博士對你還有什麼用?」有朋友曾和宋祖英深入探討過這件事,宋祖英的回答是,「我學沒上夠。」在郭建華眼裡,宋祖英是一個很謙虛低調、勤奮好學的人。這半年來,她幾乎所有周末和業餘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英語課、寫作課、藝術鑑賞課有不少作業,她都得認真做,但她很少向外人提及她攻讀博士的事情和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徐沛東:她將成首位民族聲樂博士

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宋祖英上海音樂會音樂總監徐沛東很讚賞宋祖英,「讀博士是很不容易的,功課多,學習任務繁重,可以說,非常辛苦。但宋祖英學習很刻苦,畢業後,她將成為第一個民族聲樂博士。這很不簡單!」徐沛東在電話裡對記者說,宋祖英現在一有空就忙著寫作業、學英文、背單詞,這次籌備上海音樂會,宋祖英推掉了不少商演,擔心耽誤學習專門調了課程,並隨身帶著課本,有空就看看。

世博會:她將跨界與周杰倫PK魔術

繼去年6月30日鳥巢音樂會之後,宋祖英將在5月1日晚上海體育場大型廣場音樂會上再次演繹「跨界」組合:與郎朗共同演繹《蝶戀花·答李淑一》,與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對唱經典歌曲《TimetoSayGoodbye》;「英倫組合」除了共同演繹老上海經典歌曲,還將在舞臺上共秀魔術。

「表演魔術對我的壓力有別於唱歌,唱歌有一些困難也難不倒我,但是這個魔術我也在學,試一試,希望有一些輕鬆的環節跟所有在現場的朋友一起交流。」宋祖英對此顯得很謹慎。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馬原

相關焦點

  • 宋祖英原名宋六英 弟弟妹妹家底全曝光[組圖]
    校長將宋祖英等十幾個同學叫來,一字溜排在兩位招工大員的面前。外形考核時,粗陋的衣服遮不住宋祖英天生麗質,宋祖英的清純質樸吸引了招工人員。試唱時,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宋祖英,這時完全是一種處於自然狀態的嗓音,音色很純,沒有一點雜音,給人一種柔情甜美的感覺。命運之神慷慨地將機遇送給了宋祖英。宋祖英主要因嗓子好被招進學員班,劇團也就著重從音樂方面對她專門培訓,當然也練一些演員的基本功。
  • 她從華為離職去讀博,給海軍首長寄自薦信,將成為中國首位女艦長
    近些年來,中國的海軍迎來大發展,大批量的軍艦出世,需要有人來指揮。不過以前中國的海軍艦長是男人,現在中國的海軍裡面即將誕生一位女艦長,她是誰呢?她就是韋慧曉。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首位女副艦長韋慧曉即將開始艦長全訓考核,如果通過,她就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的首位女艦長。
  • 科學網—中國首位論文博士徐大懋院士憶「讀博」
    讀博士,當時(1986年)是清華找到了我,而不是我找他!如果不是他們找我,我沒有想過讀博士的。因為少數研究生招生單位,不顧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把『論文博士』變為『人情博士』、『權力博士』和『金錢博士』,把招收『論文博士』工作變成了降低要求的代名詞。———1999年《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關於「論文博士」的招生、培養及教育》 「讀博士,當時(1986年)是清華找到了我,而不是我找他!如果不是他們找我,我沒有想過讀博士的。
  • 宋祖英:山窩飛出的金鳳凰,54歲近照曝光,看上去像34歲
    12月24日,很久沒有露面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出席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辦的音樂會,與她同行的是前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還有金鐵霖夫人馬秋華。金鐵霖是著名聲樂教育家,宋祖英、李谷一、張也、陳思思、閻維文、戴玉強等著名歌唱家都是金鐵霖的學生。80歲的金鐵霖坐在得意弟子宋祖英身邊,兩人對著鏡頭面帶微笑,神採奕奕。
  • 無語言成績如何申請名校聲樂博士?|蔚藍韓國留學
    隨著國內考研考博的嚴峻形勢,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考慮出國讀研、讀博。那聲樂專業應該如何提前準備韓國留學?赴韓讀聲樂專業難不難申請?都需要什麼條件?那麼王同學為什麼會萌生前去韓國讀博的想法呢? 在王同學與我們留學顧問劉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說韓國的聲樂水平在業內都是有目共睹的,好評連連,還有很多出色的聲樂家。並且周圍的學長、朋友也都有推薦她去韓國讀博的。
  • "小宋祖英"走紅後卻低調來株洲讀了兩年書 近況如何
    之後,她來株洲生活和學習了2年,接受專業的聲樂訓練。近兩年裡,她還到過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三國演出,今年9月,將前往日本、美國進修。參加《中國新聲代》,一曲苗歌讓她走紅今年16歲的楊肸子,來自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是土生土長的苗族姑娘。楊肸子4歲的時候,母親就教她唱苗歌、跳苗舞。
  • 參加「和樂中國」,與宋祖英面對面
    本報長沙訊 熱愛唱歌的長沙青少年,這個暑假,你有機會與湘籍歌唱家宋祖英面對面交流了。昨日,由保利地產打造的第三屆「和樂中國」主題活動「相約宋祖英」正式啟動。「和樂中國」是保利地產攜手藝術大師關注青少年藝術成長的全國性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分別邀請鋼琴王子郎朗和舞蹈精靈楊麗萍擔任嘉賓。
  •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10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字美人美書法更美
    宋祖英的字很有辨識度的字,有時候想狷狂,但還是脫不開小家碧玉的設置。臨摹蘭亭集序到中段有些自由發揮了,說明俗世纏身心難靜。學不到她那麼深,能學到她的勁兒也是能有成就了。有網友說「宋祖英的書法墨跡有香誰道秀,硯池驚現蓮花書。贊宋祖英的書法,她是文藝圈優秀的書法愛好者。她若稱第三名,沒人敢稱冠亞軍。比起倪萍、馮小剛、朱軍、趙忠祥強多了。」
  • 中國首位口腔醫學雙博士學位落定
    中國首位口腔醫學雙博士學位落定   中新網5月29日電 29日上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王雪東同學舉行了博士學位答辯,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口腔醫學的雙博士學位獲得者。
  • 「博士延畢將影響個人信用」,國內讀博還靠譜嗎?
    視頻中,江小涓教授提到了關於「博士生延畢將影響個人信用和貸款額度」的話題,引發了不少學生和網友的議論。近幾年,網絡上一直流行這樣一句話「讀博難,在中國讀博更難」。為什麼說在中國讀博士更難呢?一是基數大根據相關教育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生招生91.7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約80.5萬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過10萬人。
  • 山東名韓輸送首位留韓聲樂博士學成歸國
    旅韓期間,李老師跟隨國立群山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吳林春教授與旅美男高音歌唱家金正權教授學習,在演唱水平、學術能力和藝術視野方面都獲得了較大提高,舉辦三場博士學位獨唱音樂會,演唱作品涉及意、德、法、英、韓、中等多種語言,在英文期刊發表論文一篇,完成博士學位論文《西方聲樂教學法研究與比較》,並受邀在首爾頂級藝術殿堂世宗文化會館舉辦音樂會,與韓國多位知名女高音歌唱家合作演唱多部歌劇、音樂劇的經典劇目,獲得了良好反響
  • 博士擴招學歷貶值,你還選擇讀博嗎?
    2020年我國博士生招生總規模將達到10萬人。今年3月,教育部網站公布的《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重申適度擴大博士研究生規模的目標,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此次擴招不過是將早前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在2020年博士招生中,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院校陸續發布招生簡章。
  • 歌唱家宋祖英:感謝母親的堅持,磨難的考驗
    宋祖英,不僅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更是國家一級演員。她能獲得如此成就,離不開苦難與貧窮,就像她含著淚說:「之所以有這麼一切,都要感謝父母,還有磨難。」苦中作樂,譜寫人生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他的手下有很多學生,都是他教導出來的。像李谷一、閻維文、陳思思等,宋祖英也是其中一個。54歲的宋祖英與老師出現在同一個場合,一點都不像50多歲的人,很是年輕。
  • 鄭璇: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鄭璇是一位傳奇聾人:2歲墜入無聲世界,6歲就讀普通小學,高中遇到「恩師」,本科和碩士就讀武漢大學,博士入讀復旦大學,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並最終投身於特殊群體的教育中,
  • 讀博6年無法畢業,難在哪裡?大學教師讀博:3個月讀完博士課程
    近些年,博士畢業成為了社會一個熱點難題,原本三年學制的博士基本都會延期畢業。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有接近17萬的在讀博士研究生面臨畢業,然而,實際畢業人數只有不到6萬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讀博士無法畢業。
  • 《聲入人心》和《歌手》裡難得的低音炮,珍「晰」這個中國男低音
    2011年,王晰獲得第八屆金鐘獎,這是中國流行音樂界唯一常設的國家級大獎。憑藉這次獲獎,王晰得以進入宋祖英擔任團長的海政文工團,還得以到上海音樂學院跟隨廖昌永老師上課。王晰很慶幸,在走的每一步中遇到的老師,他們給的音樂審美上的影響都是很對的。
  • 讀博有多難?一群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想對你說
    從「小白」到博士:「世人都說讀博好,唯有脫髮忘不了」雲南大學在讀博士生小李,讀博兩年,發量漸少。而數據顯示,中國博士延期畢業率高於56%,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畢業。讀書苦,科研累,畢業難上加難,難怪有博士調侃:「讀博的真相其實是——又苦、又窮、又枯燥。」從博士到博後:「滿心為科研,一把辛酸淚」讀完博士去幹什麼?
  • 要不要讀博?機器學習博五學生和強化學習博士展開了一場battle
    是否讀博、讀博有多難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最近,一個 reddit 熱帖再次點燃了大家的討(tu)論(cao)熱情。一位機器學習方向博五學生談論了他的讀博經歷,而主旨竟然是「為什麼你不應該讀博?」。為什麼不應該讀博?這位博士生分享了他在「博士之旅」中的一些觀察,並表示自己的讀博經歷和體驗並非個例。
  • 讀博不易!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黃旭: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  2017年11月份,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了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重磅調查,對來自全世界許多國家不同領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
  • 「我在英國讀博士」,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我在英國讀博士」 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娛樂明星學術造假事件把博士這個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這批行走在科學前沿的學者往往被普羅大眾過度神話,他們被認為是帶著光環攀援在科學高峰上的智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勤奮耕耘,兩耳不聞窗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