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小米粥時,是冷水下還是水開下?很多人這一步都做錯了
現在在我們這個時代,飲食講究做法和吃法。在我國,各地的美食是非常多的,但是不得不說,粥才是我們的主食,尤其是以早飯為主,好吃又健康。在北方,很多人都有晚餐吃小米粥的習慣,做法也是做種多樣的,可以加入紅棗,南瓜,紅薯,玉米等各種食材,既能增加口感有能增加營養。
小米的味道是非常美味的,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喝上一碗小米粥消化腸胃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小米粥怎樣做出來才能粘稠。今天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小米粥到底怎樣做才可以粘稠。
小米粥裡面含有豐富放入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K等多種維生素,而且還能養胃哦,還含有鈣,鋅,鐵等微量元素,可以說小米粥裡面的營養是非常多的,不僅能養胃,而且還能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但是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裡面的營養成分丟失掉。
既然是要煮粥,那麼問題就來了,你再煮粥的時候是冷水放呢,還是水開之後再放?身邊總有一些朋友說自己煮的粥不好吃,而且還經常粘底,沒有香味,沒有粘稠感,就像是喝湯一樣。其實那不會是粥的問題,而是你的步驟搞錯了。
在煮小米粥之前首先小米要提前泡,用冷水浸泡半個小時,讓小米膨脹起來,這樣可以減少煮的時間,而且粥的口味也會更加好。而且一定不要用手去搓,這樣會去掉米表皮含有的營養。如果是這個方法的話,你可以等到水開之後再將小米放進去,這樣子的話煮出來的小米的味道是非常香的。其實,等到水開之後再放,才是正確的。在水開之後,最起碼能保證不會粘底
這樣突然的熱度增大,能夠做大限度的保留住小米裡面的營養和水分,而且還能防止小米裡面的維生素和葉黃素流失,更能防止小米的粘鍋。但是如果是冷水就開始下的話,小米一開始就會粘在鍋下面,而且冷水下鍋的小米煮的時間更長,讓小米中的維生素都流失了,另外冷水下鍋,米中的澱粉還會吸水慢,很難變成粘稠狀。
在煮小米粥的期間,一定要經常攪拌。原來的攪拌是為了不粘鍋。但是現在沒有冷水煮粥的鍋底的擔憂,我們的攪拌是為了讓小米產出粘稠感。攪拌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不要經常攪,等水開始攪拌幾下,然後將大火轉小火,再攪拌,攪拌的時候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可以出來粘稠感。
在煮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將配的料和粥一塊煮,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在一起煮的話,是很容易串味的。特別是肉類或者是海鮮類為配料的時候,不要放進一起煮,那麼一鍋粥可能都會變成腥的,可以將配料煮熟之後再放進粥裡面。
小米粥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所以經常喝是很有好吃的。煮小米粥時,是冷水下還是開水下?很多人這一步都做錯了,你知道了嗎?對本文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敬請關注每日更新。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觀點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