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歷代名家臨寒食帖

2020-12-22 中國書法平臺

蘇軾(1037—1101),宋代書家。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蘇洵之子,蘇轍之兄,父子三人史稱「三蘇」。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諡文忠。詩、文、書、畫俱成大家。與蔡襄、黃庭堅、米芾齊名,為「宋四家」之首。

《黃州寒食詩帖》為蘇軾書自作詩。紙本。縱三十四點八釐米,橫七十八釐米。行草書。十七行;行字不一,計一百二十九字。字前小後大,前謹嚴後奔放,可見作者越寫越放鬆,亦可見感情變化。此帖書法精妙,世謂「蘇書第一」、「天下第三行書」。後有宋黃庭堅、明董其昌題跋,皆亦精妙絕倫。山谷云:「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董其昌云:「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前黃綾隔水押有「天曆之寶」大璽。另鈐有「容齋清玩」、「琅琴閣珍藏」、「北燕張氏寶藏」等鑑藏印。原跡曾入清內府,鴉片戰爭時流出內府為顏韻伯所得。後流入日本歸菊池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董其昌題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雨)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右黃州寒食二首。

董其昌臨《寒食帖》

翁同龢臨《寒食帖》

黃賓虹臨《寒食帖》

蘇軾書法技法與境界皆高,其作常用墨重而字間空白處虛靈活潑,對比衝和,相得益彰。學其書法,形易具而精神難得,難就難在「虛」處。其人一生起伏坎坷,卻能隨遇而安,儒道之間進退自如,宛若行雲,意如流水,其自在自如之人生境界為歷代文人所敬仰師法。觀其書法,亦是如此,字裡行間見大自在,這是矜於技法與藝術性的書法家所難望其項背的。黃賓虹此臨作,其長處就在於虛處的把握。究其點畫、結字,不若原作精到得當,但行筆從容自在、起伏支離中見端正文雅,卻是與蘇字內脈相通的。

沈尹默臨《寒食帖》

曹寶麟臨《寒食帖》及題跋

潘善助臨《寒食帖》

陳忠康臨《寒食帖》

相關焦點

  • 100幅歷代名家書法對聯(嘆為觀止)
    100幅歷代名家書法對聯(嘆為觀止) ——每天在這裡
  • 正月初七|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7-樸厚)
    連載:正月初7|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樸厚-7)(待續)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僅作公益分享,請勿用於商業目的!延伸閱讀:正月初六|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6-率真)正月初五|初五趕「五窮
  • 歷代名家畫梅
    當是唐代的於錫 唐人畫梅,先是勾勒著色,五代徐熙等人將這一畫法推至妙境; 至宋時,更有崔白、米元章、楊無咎等大家,皆可以畫梅稱世; 如果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多以表達清冷孤高的傳統審美意趣; 在元代,以王冕為代表的畫梅名家作品則顯得珠玉迸發
  • 空谷足音——林炎課小楷《歷代名家書論選抄》賞析
    空谷足音——林炎課小楷《歷代名家書論選抄》賞析陳德銘/文林炎課(1924~2003),廣東揭陽人,字綿讀,號麟園、耕山人,1954年參加揭陽縣文聯,後與郭篤士、陳鴻輝被提為文聯常委新近所見《歷代名家書論選抄》冊頁,筆調清雅,字體新麗,展卷觀覽,心曠神怡,系課公早年所書,彌足珍貴!該作單頁高16釐米,寬7、8至11釐米不等,共計106幀。章法縱有行,橫無列,大小相間,疏密得宜,錯落有致;結字散朗欹側,左顧右盼,奇正相生,古雅率真;點畫瘦勁,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筆法爽利。依稀可見歐陽詢、文徵明、鄭板橋諸家影子。
  • 狗狗白描+歷代名家畫筆下的狗
    狗狗白描+歷代名家畫筆下的狗
  • 專家學者共賞精品 「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舉辦
    11月8日,「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在京舉辦。11月8日,「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在北京市西城區琉璃廠東街115號的中國書店北京海王村拍賣有限責任公司舉辦。其中不少珍本善拓,或為早期拓本,或為良工佳拓,或是傳拓稀少而後世原石佚毀,又多有經歷代金石名家題跋考釋。11月8日,「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在京舉辦。為了充分挖掘這批舊藏的版本價值和文物價值,中國書店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特舉辦了此次「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共賞精品。
  •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賞
    刀刻筆痕 畫意詩情 印章變化萬千 蘊藏無限意趣 西泠網拍 · 藝是「十二月拍」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
  • 歷代名家《心經》書法欣賞
    歐楷春聯顏楷春聯曹全碑春聯乙瑛碑春聯隸書發展簡史漢碑經典 |《禮器碑》《禮器碑》學習技法《禮器碑》學習技法淺談《禮器碑》的臨摹與創作石安通臨漢隸《曹全碑》石安通臨歐楷《九成宮醴泉銘》石安通臨秦篆《嶧山碑》漢隸《曹全碑》歷代書家臨本精選
  • 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看看歷代名家是如何對的
    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看看歷代名家是如何對的在各種各樣的對聯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大概就是「絕對」了,絕對有兩個特點:一、它是經過長時間在民間流傳下李的,有的已經對出,有的還沒對出,但「對得出」並不等同於「對得好」。
  • 八極拳名家劉雲樵
    八歲時,父親劉保沂邀請八極拳名家"神槍"李書文,到府教拳。李書文當時在京津一帶名氣甚大,但因他曾在劉保沂部隊擔任教習,與劉保沂熟識,因此才能請得動他。李書文教拳認真嚴格,劉雲樵經常因此受傷,但也打下了他在八極拳及披掛掌上頭深厚功力的基礎。趙堡太極拳歷代宗師劉雲樵20歲時,父親原來想讓他到朝陽大學法律繫念書,但是劉雲樵拿著學費,跟著李書文四處闖蕩。
  • 歷代楷書名家用筆分析(一)王羲之楷書
    現按原定計劃,對歷代楷書大家名家的用筆作一分析,以證明 歷代楷書大家名家的用筆,決非如現代普遍流通的楷書字帖與習字範本中圖示的,幾乎清一色都是藏頭護尾式回鋒的指導方法,而是生動活潑、直接連貫的「非回鋒 法」的用筆法式。
  • 歷代名家書法集字
    歌漾桑陰人勞攘,長郊煙雨賞禾行。
  • 天地之心 · 菊丨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
    當代嶺南天地之心 · 菊——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秋意瑟瑟,菊韻悠悠。作為我國傳統名花,菊開在深秋季節裡,笑在風霜肅殺中。重九日除菊酒以外,還會有簪萸泛菊、賞菊品蟹等民俗活動。唐代,上至宮廷下至民間,不論朝野,皆興藝菊。每逢重陽前後舉辦菊花大會時,「萬菊競豔,菊龍欲飛」,藝菊高手雲集,萬人傾城而出,可謂盛況非凡,而又風雅俱現。
  • 《嶺南歷代書法家研究》出版
    南方日報訊 (記者/殷劍鋒)近日,著名書法理論家黎向群撰寫的《嶺南歷代書法家研究》一書,由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黎向群近二十年研究的部分成果,只精選了各個歷史時期嶺南地區的代表性書法家專論30餘篇,以歷史時期為經,以書家為緯。
  • App今日免費:近百部名家作品"中華書法"
    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名家字帖是練習書法的最好途徑之一,相對於那些厚厚的字帖文本,電子版用起來既方便就快捷。「中華書法」就是這樣一款非常棒的電子書法App,集成了歷史上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喜歡書法的千萬要收起來。
  • 歷代紫砂名家仿古壺欣賞(多圖)
    經過不知多少名家大匠錘鍊,可唯是爐火純青了。造型古樸典雅,簡練端莊,此種造型這麼多年來經久不衰。仿古壺最早由清代名家邵大亨首創,壺體是仿照鼓的造型創作而成,壺身如鼓,並且以此為名。仿古同時也是光貨器型中最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在後期只要是製作光貨的藝人都有仿製仿古壺,若在仿古壺之上刻繪上詩畫等,古樸之餘又有文雅之意。
  • 《歷代小說話》出版:我國第一部歷代「小說話」的總集
    復旦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黃霖編著的《歷代小說話》(全15冊)日前由鳳凰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彙輯有關歷代小說話的總集。6月29日,由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與鳳凰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歷代小說話》及話體文學批評學術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 名家賞戲在線⑫|孫靜:在《柳毅傳書》中彰顯越劇竺派的質樸穩重
    陽春三月,疫情有所緩解,然而距離各種演出解禁還有一段日子,為了給戲迷網友們源源不斷提供文化養料,新華日報昆蟲記戲曲工作室製作的「名家賞戲在線」欄目今起推出第二季,繼續特邀省內外各大劇種的戲曲名家,在線上就經典名段做精彩賞析
  • 中華讀書報:葉嘉瑩主編的「詩詞名家講」突出經典屬性
    本報訊 由葉嘉瑩先生主編、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詩詞名家講」叢書在上海書展首發,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出席發布會並致辭。他說,「詩詞名家講」叢書匯集了諸多名家對歷代詩詞名篇的精講,可為廣大讀者學習古詩詞提供切實幫助。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楊雨與現場讀者分享了她研讀古詩詞的心得。她說,時代變了,生產和生活方式變了,但是,親情、愛情、家國之情等等古人體驗到的情感,今人仍在體驗。現代人依然可以將古典詩詞與我們自身的生命體驗相關聯,從中尋覓知音和心靈歸宿。
  • 麥家、池莉、馮唐、曹文軒、沈石溪等名家助陣 書展名家活動時間表...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麥家、池莉、馮唐、曹文軒、沈石溪等名家助陣 書展名家活動時間表出爐&nbsp&nbsp&nbsp&nbsp深圳晚報2019年07月16日訊 2019南國書香節暨深圳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