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曆十一月,稱為仲冬,雖然是深冬季節,但是有十月小陽春在前,又有冬至在此月,迎接最遠太陽的回歸,所以雖然氣候寒冷,時有風雪,甚至可稱為冰霜凜冽,但是春天仿佛從來就沒有走遠,在梅花枝上,在人的心湖。
梅花是一種想一想就傳奇的花樹,雖然葉子同如同草木一樣逢秋搖落,但是花骨朵卻在仲冬打上枝頭,仿佛心有相思而執著的人,不過是換了身更好看的衣裳,獨立在蕭條當中,將自己立成地標,是為了點亮燈籠,照見風雪夜歸人嗎?
梅花最美,倒不是宋朝興起的庭院梅花,那是宋朝經濟發達後,將梅花商品化,培植出眾多的人工品種,粉梅,綠梅,重瓣梅花,以滿足都市人庭院賞梅的雅興。梅花最美,乃是最自然的山林梅花,或也有人工種植,但是更接近自然狀態。冬春有花,初夏有果,壯觀到連五月的雨水也叫黃梅雨。
舒嶽祥南宋末年人,是處在風雨飄搖的末世,不想建功立業那是假的,年輕時就有人說他有賈誼之才,也就是安邦定國的才華。但是37歲才考中進士,他曾經在金陵司令陳蒙幕府中任職,為陳蒙和軍事出謀劃策,以求保住國土江山,但是陳蒙被革職,以他的聰明通透,他自然洞悉南宋的政治弊端,積重難返,隨著陳蒙的離任,他也就離開了官場。
中年之後的舒嶽祥潛心讀書。本來有個機會晉身士大夫之流,比如賈似道就很看中他,但是賈似道玩了個技巧,就是必須舒嶽祥在他面前伏低,才給他上升之路。這也是想辦法人為已用,可以看見舒嶽詳分量很重,應該是有謀士之才的。但舒嶽祥拒絕了。或者他覺得自己生涯有限,若不是能用到替國家出力,他實在不能忍受在腐敗的官場虛與委蛇。
隨後不久宋朝就滅亡了。他到處顛沛,教書,落腳地多半山林鄉裡。
他並不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當然他也不是那種挽狂瀾或者精衛填海的領袖人物。他身上有傳統知識分子擇良木而棲的傲然,也有陶淵明的曠達,也有士大夫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的品質。但是在動蕩的大時代中,無官做,顛沛流離,隱居山野,靠的是強韌的陽光的內心。而這點就是最值得人佩服和尊重的。
那麼是什麼點亮著他?
「樹下春來往,窗間月死生。
尋梅何處好,隨意自溪行。
酒債應無數,燈花各有情。
明朝江上路,風雪一詩成。」舒嶽祥《十一月初三日夜有興尋梅》
這是某年冬至,這是在山林夜晚,有風雪襲來。我個人覺得舒嶽祥是內心有春天的人。或者他有謀士之才,更能於時代之外,自然的變化中,感受永恆和循環。
「樹下春來往,窗間月死生。」
一個春點出了冬至暗藏的春氣,已經流蕩在林間,而窗外的月亮因為風雪將來,忽然不見了蹤影。來往與死生,這樣奇而大氣的句子,既寫了冬至暗藏的春氣蓬勃,也寫出了天氣的惡劣。而且死生二字,用在月亮上頭,已經可以證明他自己閱歷人世的滄桑之後的那種淡然。
「尋梅何處好,隨意自溪行。」
這已經是晚上了,雪花紛飛,他特地出門,去溪邊散步,去看他愛的梅花。宋朝流行喝酒,姑且認為這是一種家常飲料吧。冬天的晚上喝點酒暖身子,出門散步。
「酒債應無數,燈花各有情。」
這是反用法,說這樣的冬天,有喝不完的朋友酒,這樣的風雪,家裡燈花溫暖,應該是留在戶內,享受冬雪紅爐之溫馨,但是他卻出門,去看風雪梅花。
「明朝江上路,風雪一詩成。」
我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明天出門,在風雪的江上,因為見過梅花,可以用詩境去打發那路途的艱苦和寂寞。
這是既和梅花親近,又和梅花告別。
舒嶽祥的踏雪尋梅不是大觀園裡那種白雪紅梅的富貴閒情,姐姐妹妹穿著鬥篷,去雪裡梅花打卡。舒嶽祥梅花是真知己。他自己就是風雪寒梅。
明天就要江上行。而且這個夜晚應該是和朋友告別,家人團聚。但是他特地避開他們,特地風雪看梅花。這是冬至左右,但是舒嶽祥還是對自己頗自信,不自信又如何?苦中作樂,是願望自己心裡的春天不被磨滅吧。
春來往,月死生,只有梅花風雪生,江上一詩成。
來往生死,司空見慣,或者哪一天他自己也是窗簾月死生,但還是願望自己是梅花,獨立往來生死之外,至少有一種梅花精神。
梅花點亮著他。
這首詩美在大氣。彼時南宋已經滅亡,經歷了戰火劫灰,活下來的人還是得好好活著,舒嶽祥以教書為生,高齡依然顛沛在山林,行舟,路上。他的重點是教書,使文化不湮滅,他相信這是他能夠做必然做的,是他自己心中的永恆的春意。
那是末世裡的希望,是國家的,也是他自己的。
初衣勝雪為你點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