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首創?!

2020-12-16 新華報業網

  有一個人

  美國人曾形容他

  「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他帶領著新中國的科研工作者

  算盤、角尺和圓規

  讓新中國第一枚飛彈騰空而起

  甚至「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

  都是他首創的

  他,就是錢學森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

  錢學森就像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和CTO

  是「抓總的」

  是中國火箭、飛彈、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全盤運籌者

  在一次採訪中

  錢老表示:

  「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

  第1

  是在1955年

  我拿著自著的《工程控制論》送給老師(馮·卡門)

  74歲的老師在翻閱了我的書後

  十分感慨的跟我說:

  「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遠遠超過了我」

  我第一次內心感到激動

  我知道自己20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更重要的是,給中國人爭氣了!

  第2

  (是)在建國十周年,1959年

  (被)接受為中國共產黨的黨員

  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

  當時在研製飛彈

  我不是黨員,在工作上有很多不方便

  中央開會決議,同意我入黨

  那天晚上翻來覆去,高興得都沒有睡著

  第3

  (是)讀了《史來賀傳》的序

  把我和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

  並列為在人民群眾當中最有威望

  最受崇敬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

  (我)當時激動地流下眼淚

  得到了人民的認可,這是最高的榮譽

  這三次激動時刻是錢老

  對學術的赤誠、對黨的赤誠

  對國家的赤誠、對民族的赤誠!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

  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今天

  錢老身上那令人動容的精神與品質

  依舊值得我們回味並思索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人才

  在美國的20年時間裡

  拒絕了數次加入美國國籍的邀請

  一直堅持保留著中國國籍

  在一封信中,他說:

  「無一日、一時、一刻

  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20世紀50年代

  錢學森放棄了每月2000美元的講師薪資

  每月1600美元的研究所工資

  每年5萬美元的科研獎金

  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的身份

  回到祖國

  錢學森每個月工資594元

  相比美國給出的每年10萬美元的高薪收入

  594元微不足道

  然而,對於工資

  他曾幽默回應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1949年,在得知新中國成立後

  錢學森先後辭去在美國的一切職務,準備回國

  在學術界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也就代表著他的歸國之路有多坎坷

  美國政府堅決不允許

  掌握著眾多核心學術理論的錢學森回到中國

  美國海軍部副部長

  丹尼爾·金貝爾甚至說: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他為此鬥爭了長達5年之久

  這5年的時間裡

  他被逮捕過、被軟禁過、被審訊過

  被恐嚇過、被跟蹤過

  買的飛機票被強制退票

  美國聯邦調查局時不時派人闖入他的家裡搜查

  他所有的信件和電話都要被檢查和監聽

  面對美國人的種種威脅和折磨

  他義無反顧、不屈不撓、堅定不移

  與美國移民局檢察官的一段對話

  足以證明錢學森的「決心」

  「你忠於什麼國家的政府?」

  錢學森答道:「我是中國人,忠於中國人民。」

  追問:「你說的『中國人民』是什麼意思?」

  答道:「四億五千萬中國人。」

  △錢學森在移民局聽證會上

  回國,是何等的堅定

  離開,又是何等的決絕

  由於錢學森的毅然回國

  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研發

  至少向前推進20年!

  「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1960年9月10日,我國第一次成功發射了彈道飛彈並命中目標。

  △東風一號

  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仿製型的「東風一號」近程彈道飛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

  為了工作,他甚至把宿舍直接搬到了指揮所

  幕天席地,他用有限的生命和科技的力量

  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的「最強音」

  而面對殊榮,錢學森選擇付之一笑

  他不居功、不自傲

  因為他的心中只有祖國和人民

  「一切的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

  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時,做了該做的工作。」

  「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這是錢學森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

  踐行了一輩子的原則

  為民拼搏、為國奮鬥

  有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將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逝世

  今天是錢老逝世11周年

  國士無雙

  緬懷,致敬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資料綜合自:解放軍報、人民日報、人民網、鈞正平工作室、《蠶絲:錢學森傳》、《錢學森的故事》、國家記憶、央視網等)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趙晶晶 魏東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首創
    既然說是名人,那麼稍微提點一下,大家就知道是誰了,「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的首創,這位名人姓錢,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 沒錯,他就是錢學森,他雖然姓錢,但是他並不愛錢,這是他親口說的,當然現在的社會中,這樣的人是少有的,幾乎沒有人不愛錢。 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奔赴美國學習,在學術上是非常有成就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美國人曾對他有這樣的形容,說他一個人能抵得過五個海軍陸戰師。
  • 雷射、航天這些詞都是錢學森取的,對黑洞一詞提出質疑卻未被接受
    此外,「航天」這個詞也是錢學森給命名的。它的英文原文是Space,原本譯作「空間」,但「空間」給人感覺空空洞洞,讓人很難和遨遊太空聯繫起來。錢學森從毛主席詩詞「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受到了啟發,將其命名為「航天」。「航天」一詞很快就被科學界接受了,它直觀、形象,還充滿了詩意。
  • 航宇科技闖關科創板:業績向上,流動性向下,風險點正放大
    飛機發動機配套廠商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宇科技)在2020年6月披露了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想要在科創板上分一杯羹。根據信息披露,該公司也已得到監管問詢,並在10月回復了監管問詢。信息顯示,航宇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航空難變形金屬材料環形鍛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航空發動機環形鍛件。
  • 「兩彈一星」功勳孫家棟:放棄飛彈研究走上航天路
    在中國的航天史上,有太多第一都與孫家棟這個名字緊緊相連:中國第一枚飛彈總體、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他是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鬥一號工程、中國探月一期工程,他是工程總師。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想起70年來新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孫院士感慨萬千。
  • 航宇在行動丨航空宇航學院學生會述職報告總結
    (1)凸顯航宇特色,牢築戰鬥堡壘。一是開展「追夢講堂」主題教育活動,打造三支宣講服務團隊,一支志願服務團隊,以藍天夢想、公益夢想、雙創夢想、考研夢想、科研夢想為主要內容,以科技交流會為載體開展教育;二是開展榜樣在身邊活動。
  • 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55載創造固體飛彈研製多個「第一」
    (原標題: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55載創造固體飛彈研製多個「第一」)
  • ...航天發展史的書寫者與見證者——火箭院老中青三代航天追夢人剪影
    「他說他有兩個相信:相信中華民族有能力攻克科學的難關,相信廣大知識界人士都是愛國的。國家對我們那麼信任,我們要好好地搞這個尖端事業。」餘夢倫說。1960年,24歲的餘夢倫從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邁進中國航天的大門。那時的計算技術比較落後,彈道計算靠的是只能做加減法的手搖計算機,一條現在不到1秒鐘即可算出來的1059彈道,當時要花上2個多月。
  • 航宇教育集團新教師培訓
    2018年7月3日上午8:30,航宇教育集團在三樓會議室開始了為期五天的新教師培訓。會議由人力資源部主任許碧領主持,高一新教師及高三復讀班教師共95人參會。航宇教育集團總校長唐雲龍作了《航宇教育發展史、發展前景》、《付出與收穫》的報告,三個小時的講坐,唐校長沒用稿紙,講述了航宇從因材施教培訓班,經過十年的發展成為今天有3500多學生和300多教師的教育集團。隨著今年高三復讀生、高一新生、九年級復讀生、插班生的增加,今年還增加了一年級和幼兒園的招生,到9月份,航宇教育集團將達到5000多學生的規模,分為雙水校區、紅山校區、山雨城校區。
  • 這三所航空航天類二本大學,專業性強,錄取率高,就業相當不錯
    目前在航空航天領域最好的大學無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四所211大學了,但這四所學校錄分比較高,不容易考上。換句話說如果有能考上這四所大學的分數,肯定會選熱門的經濟類、計算機類、電子工程類、電氣工程等好的專業了。
  • 高考學霸可優先考慮的3所航空航天大學,考上畢業不愁就業
    對於高考學霸而言,可優先考慮下面的這三所航空航天大學,從這三所「航空大學」畢業出來的學子,社會認可度非常高,有的考生成為了飛行員,而有的考生甚至成為了太空人,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能夠考上這3所航天大學,畢業不愁就業。
  •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空航天學科居然不是A+學科?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12個學科位列B檔,食品科學與工程等7個學科位列C檔。如果據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哈爾濱工業大學A+學科數量應該是現在的兩倍,力學、土木、材料、計算機都未拿到A+,航宇不單獨評航天不可能拿
  • 錢學森歸國,在科研戰線貢獻多多,有三個「高頻詞」源於他的翻譯
    在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錢學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還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而且錢學森還翻譯了3個「高頻詞彙」。那究竟都是哪些詞語,而他又是如何翻譯的呢?留美期間,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頗多的成就,成為當時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不過,錢學森始終都心繫祖國的發展,要將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全都奉獻給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錢學森回國後,便帶領科研團隊,開始從事火箭和飛彈,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並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並將勝利的曙光展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 從國防部五院到航天集團:中國航天院所發展史
    顯赫的國防部五院  1956年10月8日,聶榮臻來到北京西郊原解放軍第466醫院的小禮堂,宣布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  次年,周恩來籤署國務院令,正式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五院院長。很快,中央軍委的飛彈管理局、即「國防部第五局」,在1957年3月併入國防部五院。
  • 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
    這是陳定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中國防空飛彈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9月7日,曾研製出中國首部雷射雷達的飛彈專家陳定昌院士走了。1963年,陳定昌以畢設5分的最優成績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自此與航天結緣,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航天追夢之旅,為國家鑄就空天神盾。1980年,陳定昌主持開展了我國毫米波精確制導技術的最早應用與實踐——自主研製「紅箭十號」遠程反集群坦克飛彈。
  • 除了中國航天,中國飛彈也太會起名了!看看大國重器名字有多霸氣!
    近期,關於「中國航天太會起名」的報導多次見諸報端,成為網友關注的熱議話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名字取自於神話傳說的「嫦娥奔月」。首輛月球車的名字叫「玉兔」號,神話傳說中嫦娥懷裡抱的正是兔子。中國自主建造的「北鬥」導航系統,其名字來自於「復移小凳扶窗立,教識中天北鬥星」。
  • 學部局黨支部走進航天一院開展「聯學共建」暨「學習航天精神...
    航天一院誕生了我國第一枚飛彈,發射了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研製了系列飛彈武器和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奠定了國家戰略安全基石;實施了以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鬥工程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為實現中國航天三大裡程碑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天利劍從這裡誕生
    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人心中,這條路與浩瀚空天緊密相連。1956年10月,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僅僅一年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永定路應運而生,而這也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的前身。從那一天起,永定路便與「二院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裡是祖國利劍誕生的搖籃,這裡是鑄造空天神盾的沃土。
  • 航宇愛心送考送溫情 眾志成城陪伴陪自信
    航宇愛心送考送溫情眾志成城陪伴陪自信記我集團初中部紅山校區中考愛心送考為使我集團九年級18個教學班的1010名同學順利完成中考這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我集團領導非常重視16輛大客上面的「航宇教育集團中考送考專用車」的標識特別耀眼,16輛大客上安排了包括18個班主任在內的42名老師陪同學生,1010名我集團中考學子於21日上午7點40分整裝待發,前面有六盤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屬二大隊的三輛警車開道。
  • 敘防空飛彈發威,擊落土軍偵察機,曾揍下美制戰機,兩飛行員斃命
    「安卡」是土耳其航宇工業公司(TUSA)研製的第一種無人機,任務載荷超過了200千克,可以攜帶先進的觀瞄設備和空對地飛彈。2018年開始,土耳其航宇工業公司獲得了土耳其武裝部隊授予的合同,交付了22架「安卡」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包含了16架帶有衛星通信功能的「安卡-S」無人機,6架「安卡-B」攻擊無人機。
  • 航宇教育集團領導深入課堂聽課效果好
    ,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積累教學經驗,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步伐,「著眼常態課,加大隨堂課的督促力度」是航宇教育集團創建高效優質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又一重要手段。2018年10月30日,在航宇教育集團雙水校區第12次例會上,集團總校長唐雲龍安排布署了三個校區分管校長和教學副校長一周至少隨堂聽課3節,非直管的校區至少聽2節,部門主任、年級主任每周至少聽2節,副主任每周至少聽1節,聽課時間和對象採取隨機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