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航天這些詞都是錢學森取的,對黑洞一詞提出質疑卻未被接受

2020-12-11 介甫相公

1985年4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員會成立。在成立大會上,一位在委員會沒有任何職務的科學巨擎發表講話,要求科技名詞定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是炎黃子孫,取名要遵守漢語習慣,要有中國味」,他就是錢學森。錢學森不但是我國航天之父,還為我為科學界貢獻了多個精彩的科學名詞,如「雷射」、「航空」、「航天」、「工效」等等,不知道後世那些取名光想著崇洋媚外的人會不會汗顏。

錢老在會議上講話

錢學森學貫中西、博覽群書,即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又有豐富的科學思想,在科學名詞的定義上,有著遠超常人的眼光。比如「Laser」這個詞剛傳進來時,如何翻譯就引發了一場大爭論。

Laser並不是一個單詞,而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首字母組成,按照字面的意思,當時的人們把它翻譯成「受激發射光」、「激射光輻射放大」、「光量子放大」等,有人則為了圖方便,直接按發音翻譯成「鐳射」、「萊塞」、「雷射」等,不但叫著拗口,也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

錢學森(左二)因堅持回國而受到美國當局的調查

後來,錢學森按著它的物理特性,給它取名「雷射」,物理名詞審定委員會覺得「雷射」這詞音義俱佳,不但一望可知其特理特性,還朗朗上口,於是「雷射」就成了「Laser」的規範名稱,被科學界和社會各界所接受。

此外,「航天」這個詞也是錢學森給命名的。它的英文原文是Space,原本譯作「空間」,但「空間」給人感覺空空洞洞,讓人很難和遨遊太空聯繫起來。錢學森從毛主席詩詞「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受到了啟發,將其命名為「航天」。

「航天」一詞很快就被科學界接受了,它直觀、形象,還充滿了詩意。隨後他又據此引申出了「太空梭」、「航空」等詞,並為我們將來預備一個好詞:航宇。

按照錢學森的解釋是,航空代表在大氣層以內飛行,航天代表在太陽系中飛行,將來人類要走出太陽系,飛行銀河系的時候,可以叫做航宇。雖然人類的科技還沒有達到那一步,但錢學森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的,所以早早做好了準備。

錢學森寫給錢三強的信

1991年,錢學森寫信給主管科技名詞審定的錢三強,信中他尊稱錢三強為老師,並對幾個科學名詞的定義提出了自己見解,比如mesoscopic一詞被翻譯成「介觀」,意即介於宏觀和微觀之間,與之對應的是介觀物理。但不了解的人往往不知道介觀是什麼意思,因此錢學森建議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將其改為「細觀「,這樣宏、細、微三個層次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如Nanotechnology、ergonomics等詞錢學森也重點提到,他說這些技術在今後的發展中是十分重要的,漢語名詞應該定得妥當些。如ergonomics,當時的翻譯竟有20多種,有直接按發音翻譯成「爾剛」的,也有按意譯成「人體工程學」的,給科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最後錢學森將它定義為「工效學」一直沿用至今。

還有一些詞錢學森提出過自己的意見,但沒有被採用,如「black hole」,直譯過來是黑洞。但黑洞並不是一個洞,而是一顆引力大到光都逃不出的星,叫洞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所以錢學森給它命名「陷光星」。這個名稱其實更便於人們理解它的特性,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未被採用。

飛天歸來的楊利偉到醫院探望錢老

對於這種情況,錢學森虛懷若谷,表示十分尊重科學家們的名詞審定結果。在科學名詞的審定中,錢老命名的一個個生動、簡潔、準確的名詞,正如同他輝煌一生,將永不磨滅。

相關焦點

  • 錢學森:要根據漢語習慣定名,要讓人一看就有中國味
    「雷射」一詞即為意譯詞的成功典範。「激射光輻射放大」、「光受激輻射放大」、「受雷射輻射放大」、「光量子放大」、「受激發射光」,或音譯為「萊塞」、「鐳射」、「雷射」等。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根據錢學森先生的意見,將音義皆佳、簡潔明了的「雷射」作為規範名,這一名詞很快被相關各學科和社會接受,實現了名詞統一。「航天」、「航宇」等詞也是錢學森提出的。他在1987年9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工作會議上說:「laser這個名詞,我曾建議訂為『雷射』,被接受了,我很高興。space這個詞有的譯為『空間』,給人感覺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據毛主席『巡天遙看一千河』詩句,建議把它訂為『航天』。
  • 中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首創
    既然說是名人,那麼稍微提點一下,大家就知道是誰了,「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的首創,這位名人姓錢,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 沒錯,他就是錢學森,他雖然姓錢,但是他並不愛錢,這是他親口說的,當然現在的社會中,這樣的人是少有的,幾乎沒有人不愛錢。 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奔赴美國學習,在學術上是非常有成就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美國人曾對他有這樣的形容,說他一個人能抵得過五個海軍陸戰師。
  • 「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都是他首創?!
    有一個人  美國人曾形容他  「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他帶領著新中國的科研工作者  算盤、角尺和圓規  讓新中國第一枚飛彈騰空而起  甚至「飛彈」、「航天」、「航宇」這三個詞  都是他首創的  他,就是錢學森
  • 雷射助科學家造音波赫洞
    通常概念裡的黑洞由於能吸收所有入射光而得名,它非常緻密,沒有光線能從它的事件視界(黑洞中發出的光所能到達的最遠距離,即黑洞最外層的邊界)中逃逸出來。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0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實驗室造出了一種類似的音波赫洞,所有音波而不是光波都會被它捕獲而不能逃逸。研究人員希望藉助這種音波赫洞來研究難以捉摸的霍金輻射。
  • 惠勒: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學大師 歷史
    即使你沒學過大學物理,你也可能看過電影《星際穿越》,並且對裡面那個震撼人心的黑洞印象深刻,那麼你應該會對這個黑洞形象的創作者、導演諾蘭以及影片的科學顧問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Kip Throne)存有敬意。因為在基普·索恩的指導下,30多個人、數千臺計算機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在銀幕上展示了有史以來最為真實的黑洞形象。
  • 銅川一些網友對媒體使用「老賴」一詞表達質疑和反對
    銅川網友對文章使用 「老賴」一詞表示質疑 最近,銅川的一些官方平臺、網絡平臺出現了「老賴」一詞,引發銅川賴姓居民的不滿、質疑和反對。
  • 錢學森回國後,沒有再踏上美國領土一步,原因讓人肅然起敬
    1955年,在美國留學20年後,錢學森終於回到了中國。回國前一晚,他特意去拜訪了自己的恩師馮·卡門。馮·卡門對他說:「在學術上你已經超越我了。不久後,我就會去找你的。」然而,這一別,師生兩人再未謀面。起初,人們把外來詞「飛彈」譯為「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飛彈」。但錢學森細細琢磨起來:這些名詞都沒有把火箭的方向性和原子彈的威力性結合起來於是,他反覆推敲,創新出「飛彈」一詞,「飛彈、飛彈,既能導向,又有威力」。
  • 為何牛頓和錢學森晚年都去研究神學?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嗎?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出生於英國,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使之成為了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出版的《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更是對後世東西方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帶來了極大影響。
  • 錢學森大學的試卷,字跡工整堪比印刷!果然優秀的人什麼都優秀
    驚人的履歷1956年,錢學森第一次向中央及國務院提出了關於國防建設的建議書,並且迅速地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即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他擔任總指揮的院長一職,提出兩彈一星計劃,並全程規劃和研製。錢學森得知情況後,立刻開始指導工人們進行重新組裝,並且一連數小時在現場指導,始終不肯放鬆半會,直到問題徹底解決,這才匆匆扒了兩口冷掉的飯菜。而錢學森的這種治學嚴謹、一絲不苟的行動理念始終貫徹如一,他在科學領域做出的種種貢獻都離不開他的這種理念的指導。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為了這一天,錢學森足足等待了五年時間。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官方給的評價是,「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的貢獻實在太大了,2007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更是給予極高的評價,「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
  • 對「化學」一詞必須較真
    周教授的聲討或帶上了些許個人情感色彩,但其角度正是以科學的態度討論「化學」一詞的內涵和外延,對剔除大眾印象裡對「化學」一詞的錯誤認識正是恰逢其時。長久以來,由於媒體宣傳用詞不夠審慎,加之相關科普不夠深入細緻,導致「化學」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成為貶義詞,且常用來粗暴指代諸如「人工添加化學試劑」、「有害化學品」、「色素添加劑」等。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對得起「錢學森之問」
    摘要中青評論建設一所怎樣的大學,才對得起錢學森先生留下的寶貴精神,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相關地方決策者與公眾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這些天,一所新的高校正在籌建的消息,吸引了輿論關注。在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新建一所高校本來不算稀奇。但是,這所高校擬使用的名字,很難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錢學森科技大學」。
  • 錢學森歸國,在科研戰線貢獻多多,有三個「高頻詞」源於他的翻譯
    在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錢學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還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而且錢學森還翻譯了3個「高頻詞彙」。那究竟都是哪些詞語,而他又是如何翻譯的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師從當時世界著名大科學家馮·卡門。到1955年,留美20年的錢學森攜家人,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留美期間,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頗多的成就,成為當時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不過,錢學森始終都心繫祖國的發展,要將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全都奉獻給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
  • 大學生質疑火車票用詞不雅!最新回應…
    大學生質疑火車票用詞不雅!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某高校學生邵某取學生票報銷憑證時,發現票面上的「學生」變成了「學彘」。查閱字典後發現「彘」通「豬」,他覺得該詞不雅,隨即向鐵路客服和車站方反映,只得到答覆稱此前從未出現該情況。
  • 錢學森先生,我們沒有讓您失望!
    」  他,就是錢學森」  1956年10月8日  錢學森回到祖國一周年的日子  這一天  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  我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  一定要在空天飛機上顯一顯身手,  這是一件國家大事!  央企人以錢老的精神為導航,  在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的努力下,  三代核電站、載人航天、
  • 漢語中最容易畫蛇添足的十個詞
    以下是從一些報刊上看到的詞法失當的例子,共有十個,有"畫蛇添足"之嫌。這十個詞是:凱旋、士多、目睹、蒞臨、莘莘學子、問鼎、報刊、報導、坦克、雷射。   那些詞彙"畫蛇添足"用法失當的現象在日常人際交流和各類媒體上頻頻出現,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大部分受眾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正看著聽著說著都挺順的。平心而言,那些誤用並沒有給理解帶來多大障礙,甚至反而成為正統。
  • 大公報:高錕諾獎演講詞 香港青年不可不讀
    建議全港中學的理科老師暫時放下課本,改以高錕的諾貝爾獎演講詞與學生一起研讀;大學生不論文理工,也應該找來認真一讀,這是千金難買的最好的教材。  整個演講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四個方面,一是機遇、二是創見、三是堅持、四是信心。而這一切,都與科學家個人的理想、質素與熱誠分不開。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傳統的無線電傳輸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通訊日益增加的要求,有關低損耗的傳輸研究工作開始起步,高錕得以在這個時候加入,可說「生得逢時」。這是機遇,高錕抓著了。
  • 航天馭星受邀助力「錢學森班」研學活動
    2017年6月30日~7月2日,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星)受邀參加在海口和文昌市舉辦的「錢學森班」航天之旅研學活動,該活動由錢學森班聯盟攜手上海錢學森圖書館、錢學森科學與文化推進研究所、文昌航天科技館等多家研學機構聯合主辦,全國多個錢學森班同學、老師、校長共同參與,馭星為本次活動上了三節生動活潑的航天科普公開課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他是航天之父,飛彈之父,航天、飛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飛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杆;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 航天四院職工以多種形式深切緬懷和紀念錢學森
    新華社西安11月7日電(張立中 段博)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老科學家錢學森溘然辭世,使地處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陷入悲痛。這所當年錢老親自提議創立的研究院裡,科研人員、幹部職工連日來以多種形式深切緬懷和紀念他們心中敬愛的錢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