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琪瑪,也寫作「薩其馬」、「沙其馬」、「沙其瑪」、「薩齊馬」等,在香港被稱為「馬仔」,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甜味糕點。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鬱的特色。
薩其馬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
近年來,通過對山東沂水縣傳統食品「豐糕」的製作工藝和民俗學探源,發現這種食品是沙琪瑪的延伸,當地居民甚至將這種類似沙琪瑪的豐糕作為中秋節的貢品之一。
沙琪瑪不僅帶有獨特的香味,而且吃起來的口感香甜酥脆,真的是非常美味,很多人去超市一買就是一大盒,可能真的好吃,不過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想吃沙琪瑪還不如自己在家試著做一做,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製作出美味的沙琪瑪,一點都不比買的差。
沙琪瑪
食材:
中筋麵粉約250克
雞蛋3個
葡萄乾70克
蔓越莓幹30克
麥芽糖230克
白糖90克
無鋁泡打粉3克
製作步驟:
1、準備好原材料。
2、麵粉中打入雞蛋、加入泡打粉,充分揉勻,揉到麵團充分光滑,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
3、蔓越幹和葡萄乾稍微切一下。
4、麵團擀成薄片。
5、切成小細條,撒上乾麵粉防粘。麵條儘量要細一些,可以切成條後再切成小段,再搓一搓,搓成很細的條。
6、鍋裡油溫六成熱的時候下入麵條,炸到金黃時撈出。(因為加了泡打粉,炸的時候麵條受熱瞬間會膨脹)
7、麵條全部炸好後,另起鍋熬糖,鍋裡加入約50克清水,加入麥芽糖和白糖,中火熬。
8、熬到115度,沒有溫度計的朋友看到顏色變黃後就開小火,用一根筷子粘點糖漿能拉絲即是溫度適宜。
9、倒入炸好的麵條,加入葡萄乾、蔓越莓幹、熟芝麻,快速攪拌均勻。
10、容器里舖上油紙,倒入混合好的食材,迅速按壓平整,儘量按壓緊一些。
11、涼後切塊食用即可。
以上就是家庭版的自製沙琪瑪,整個製作步驟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地方,而且自己做的要比外面的放心很多,要是擔心味道不好的話,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出來的沙琪瑪完全不輸外面的,喜歡吃沙琪瑪的小夥伴,可以嘗試著自己在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