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點是一種以穀類、豆類、薯類、油脂、糖、蛋等的一種或幾種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任何原料,經調製、成型、熟制等工序製成的美味可口的食品。
並且常常在糕點的表面或內部添加奶油、蛋白、可可、果醬等以用來裝點或增加口感。
糕點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以前只有富貴人家或者是皇宮貴族才能吃到很昂貴的糕點。
但是現在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快,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糕點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不管是茶餘飯後、還是休閒時刻,都會來上一塊,而且在各大小吃街都會見到形式各色的香噴噴的中式糕點。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傳承下來的經典中式糕點有哪些呢?中國傳統的4種糕點,高顏值經典,輕咬一口齒唇留香,你吃過幾種?
一、蜜三刀
蜜三刀起源於江蘇徐州,是江蘇省蘇北、山東等地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之一。
它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蜜制小吃品種很多。蜜是飴糖,是由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又被稱為「蜜食」。
蜜三刀名字的來歷也很有趣,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州時,與張山人在放鶴亭上飲酒賦詩,蘇東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寶刀,在飲鶴泉井欄旁的青石上試刀,連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
正在這時,侍從送來茶食糕點,有一種新做的蜜制糕點十分可口,只是尚無名稱,眾友人請蘇東坡為點心起名,他見糕點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隨口答:「蜜三刀是也。」
七重工序加工,色澤如蜜,油亮剔透,入口香甜軟糯,回味兒甜而不膩,不沾手,不粘牙,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二、綠豆糕
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鹹鴨蛋這些食物。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綠豆糕主要原料是煮熟的綠豆粉、 蒸熟的山芋粉、 植物油、熟豬油、綿白糖、糖玫瑰花、黑棗肉、桂花糖等。
有清熱解毒,祛暑止渴的功效。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無論男女老少都很適合吃。
三、桂花糕
桂花糕是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美味糕點,中國特色傳統小吃。歷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
造型完整,厚薄均勻。色澤黃白分明,無斑點,無雜質。組織滋潤鬆軟,細膩化渣,不翻粗,無糖子。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濃鬱的桂花清香。並且具有生津潤肺化痰止咳功效。
米糕色澤雪白,香甜軟潤,細膩柔軟,表面平滑整齊,稜角規則,整整齊齊地擺在盤子裡,精緻美觀又不失大氣。
四、蛋黃酥
蛋黃酥是由小麥、黃油、蛋黃等做成的傳統中式糕點。近年來隨著用料的不斷升級,蛋黃酥逐漸成為一款網紅產品。
蛋黃酥的味道香醇,口感極佳,外皮金黃酥酥香香,餡料飽滿香甜不膩,營養價值也比較豐富。
裡面海鴨蛋不膩還不噎,而且海鴨蛋比普通鴨蛋營養豐富,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
吃在嘴裡軟糯Q彈,新鮮清晨起來,準備一杯熱牛奶或是水果燕麥,再加2個蛋黃酥,這絕對是家人最喜歡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