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嬤張玲惠在大陸開農場:不辭長做仙遊人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在臺灣有個十幾二十畝的,你就是地主一個了,但我現在可以講有幾甲地(1公頃=1.03102臺灣甲),朋友們都羨慕得不得了。」年近6旬的臺灣阿嬤張玲惠說到自己的京甫農場,很是驕傲。

  京甫農場創辦於福建莆田(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2008年,張玲惠放棄臺中的餐飲生意,來到仙遊投資開發200多畝山地,在花甲之年當起了農場主。

  若不是相逢在仙遊縣鐘山鎮南興村的寂靜山嶺,眼前這位挽著一頭長髮、裹著絲巾的阿嬤,會讓人以為她正準備去跳廣場舞,但張玲惠剛剛查看完牛樟芝菌種,從實驗室出來。

  牛樟芝是珍貴藥用真菌,以臺灣保育類瀕危樹種牛樟樹為唯一宿主,可研製生物科技產品,市場前景頗被看好。在仙遊的這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裡,已有不少臺商進駐創業,張玲惠就是其一,而牛樟芝開發是她的一個新項目。

  先引種牛樟樹,再培育牛樟芝,後期研發科技產品,開拓大陸市場,這個過程至少需要10年,但張玲惠充滿信心。她表示,現在才起步,正處於引種樹苗階段,「做農業就是要有耐心,我們在仙遊租地都是幾十年,早就做好了做仙遊人的準備。」

  原本,年事已高到仙遊創業曾招致家人不理解,但此番投資牛樟芝開發,張玲惠倒是與家人找到一個「共同話題」。

  「這回投資牛樟芝項目,收復了二兒子,」張玲惠說,兒子在讀食品營養專業,「以前他賭氣,都不肯來這邊看我,去年為牛樟芝做過大陸的市場調查後,馬上決定跟我在這邊打拼。」

  張玲惠登陸之初種的是甜柿。佔地1175平方公裡的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甜柿種植面積達2.5萬畝,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甜柿生產基地。2009年,張玲惠就收穫了她投資大陸的第一份果實,160多畝近3000株臺灣甜柿投產。

  比起其他臺農企業,京甫農場並不大,但創業初期,很多事情需要親力親為。回憶起當時的辛苦,張玲惠笑言,唯一鬱悶的是山上電力不夠,水沒燒開就跳閘,「老是泡不出好茶」;不過,「『定居』第二年就給解決了。」

  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譚常斌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園區斥資近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打造總建築面積達2.25萬平方米的臺灣村,還同步實施核心區主幹道、水源工程、現代農業示範區、節水灌溉工程等總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建設,「單是為了便於我們臺灣阿嬤下山,修這條路就花了20萬元。」

  順著這條路,張玲惠可以一路機車從半山飈到集市,「路邊沒人唱戲就只要10分鐘,有人唱戲就多花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每每遇到路邊有莆仙戲演出,張玲惠總是停下車,好好滿足一下戲癮。

  「說一樣的話,聽一樣的戲,在哪裡做事不一樣呢。」近年來,她陸續擴大經營規模,再開發花卉苗木基地100多畝,還計劃依託比鄰農場的九鯉湖風景名勝區建設臺灣風情生態農莊。

  張玲惠來到仙遊已5年多,仙遊臺灣農業創業園裡臺資企業也已達40家,不少臺商臺農也如她這般在仙遊安居樂業。他們的家裡也往往像張玲惠布置的一樣,左貼一張臺北天后宮的年曆畫,右貼一幅福建交通地圖,成為兩岸交融的一個截面。(林春茵 鄭志忠)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臺灣阿嬤的私房菜:結交大陸朋友解臺青鄉愁
    中新網貴陽5月12日電題:臺灣阿嬤的私房菜:結交大陸朋友解臺青鄉愁  作者周燕玲  「阿嬤!我的菜要多放一點辣椒。」一位年輕食客對著廚房的方向說道。
  • 「寶島阿嬤」臺灣菜館:藏在美食裡的黔臺情誼
    當被問及這十年在貴陽的生活,貴陽市恆峰步行街「寶島阿嬤」臺灣餐廳的主人邱智良望著母親林素珍,不假思索地回答道。9月23日中午兩點,已過午市,作為餐廳大廚的林素珍依然在忙。最近餐廳接了24份臺式蘿蔔糕的訂單,要在中秋節前做完,因為手工每次只能做2份,她想先做一部分,這樣才能按時「交貨」。
  • 臺灣休閒農場鄉土味濃
    中新網6月23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在「六日譚」欄目發表林友順撰寫的文章說,吸取了香港向大陸遊客開放旅遊的經驗,臺灣已把休閒農業當作化解大陸遊客湧入所造成的壓力的解壓器,在大陸遊客淹沒旅遊景點時,休閒農場將是東南亞遊客休閒旅遊的新去處
  • 臺灣休閒農場鄉土味濃(圖)
    中新社發 賈國榮攝  中新網6月23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在「六日譚」欄目發表林友順撰寫的文章說,吸取了香港向大陸遊客開放旅遊的經驗,臺灣已把休閒農業當作化解大陸遊客湧入所造成的壓力的解壓器,在大陸遊客淹沒旅遊景點時,休閒農場將是東南亞遊客休閒旅遊的新去處,這將讓臺灣的旅遊業取得較均衡的發展,同時為次級旅遊業創造商機。
  • 臺灣飯糰品牌探店,城市商圈裡的眷村阿嬤粢飯糰
    臺灣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吃,加上最近國內眷村風盛行,臺灣飯糰品牌自然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國內吃到的臺灣飯糰,大多數不夠正宗,要么正宗但不夠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那小編今天要去這家專門做臺灣飯糰品牌的店眷村阿嬤粢飯糰,聽說這家店正宗、口味還結合創新還好吃,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真的這麼好吃!眷村阿嬤的店基本位於交通方便的商圈,有些門店還會開在市中心CBD區域,店面復古簡約,濃濃的眷村裝修,其鮮明的風格對比在人流量大、餐飲門店眾多的商圈裡是也依然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 貴州的臺灣故事|「寶島阿嬤」林素珍:為貴陽人烹飪「臺灣味道」
    9月21日,2019「貴州的臺灣故事」主題採風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貴陽市大西門的「寶島阿嬤」臺灣餐廳時,餐廳的主人邱智良正招呼母親林素珍為客人備餐。2010年,一直在廣東做貿易的臺商邱智良迫於當時市場競爭壓力,將目光轉向了西南地區,經過一番考察之後,他決定來貴州發展。
  • 《阿嬤》臺灣未映先紅 海峽兩岸同期首映
    《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照號稱「臺灣歷史上最好看的電影」,愛情勵誌喜劇《阿嬤的夢中情人》未映先紅。隨著兩岸同期首映日期2月22日的臨近,不僅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在大陸也逐漸升溫。臺灣「阿嬤」熱到大陸《阿嬤》由於演員陣容強大,各年齡段的影迷朋友都有自己的偶像在影片中擔任主演,而且,根據片方介紹,這些偶像們在片中都有顛覆性的演出。消息發布後,各影迷群體都奔走相告,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場「阿嬤熱」的風暴。
  • 眷村阿嬤臺灣飯糰,在澳門百老匯團展上備受青睞
    眷村阿嬤臺灣飯糰一經出現,便吸引了眾多前來觀展遊客的目光。眷村阿嬤臺灣飯糰已經在澳門佔有一席之地,在澳門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在5月20日期間,許多慕名前來的大陸遊客、港臺人士、海外創業者等,都紛紛出現在眷村阿嬤臺灣飯糰的展位前,與眷村阿嬤臺灣飯糰的工作人員溝通交流,了解眷村阿嬤臺灣飯糰的加盟合作事宜,當天便籤約了數十位意向合作用戶,使得眷村阿嬤臺灣飯糰更富有被業界人士談資的韻味
  • 開臺灣飯糰店,加盟眷村阿嬤前需要準備什麼?
    眷村阿嬤粢飯糰經過了多年的品牌沉澱和飯糰加盟門店的大力擴張,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值得認可的飯糰加盟品牌。就眷村阿嬤臺灣飯糰的受歡迎程度而言,如果有餐飲創業者想要投資開飯糰加盟店的話,眷村阿嬤品牌風格特色和過硬的產品實力,一定能吸引很多吃貨的關注。
  • 臺灣阿嬤做的茶,有一杯黑出天際
    臺灣來的水果茶阿嬤獨家配方熬製的水果醬原料都從臺灣運過來當天在店裡現做現熬
  • 終於來了,臺灣黑糖鮮奶領導品牌幸福堂進軍大陸!
    「去臺灣必打卡的奶茶店」臺灣黑糖鮮奶領導茶飲品牌幸福堂將於5月1日在廈門開直營店,打響進軍內地市場第一戰,正式加入大陸茶飲市場的競爭行列。幸福堂的第一家大陸直營店是又否能延續這種輝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幸福堂的成功秘訣!
  • 臺灣舉行「阿公阿嬤節」
    臺灣舉行「阿公阿嬤節」  2010-01-11 08:57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1月10日電(記者徐群 劉剛)臺灣第五屆「阿公阿嬤節」慶祝活動10日在臺北舉行,今年節日倡導大人和孩子多回家陪老人共享天倫之樂。
  • 臺灣寫真:臺灣高山農場的滄海桑田
    中新社臺北6月2日電 題:臺灣高山農場的滄海桑田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臺灣中南部高山之上,曾有多座安置大陸老兵的農場。數十年後,這些公營機構變換了角色,成為民眾包括大陸遊客消暑探幽的勝地。  近日,中新社記者應邀體驗有「臺灣九寨溝」之稱的武陵農場。
  • 臺灣「阿公阿嬤節」 祖孫同享天倫樂
    臺灣「阿公阿嬤節」 祖孫同享天倫樂 2010年01月11日 14:05:00  來源:新華網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揭牌(圖)
    馬英九(左)牽著前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右)的手,出席全臺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館揭牌儀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這是所有慰安婦阿嬤永遠的家,希望所有人來到這裡,都有回到自己阿嬤的家的溫暖感覺。」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昨(8日)舉行揭牌儀式。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此一紀念館「不是記憶仇恨、而是展望未來。」
  • 臺灣:孫子溺殺兩人 兇手阿嬤求法官留命
    臺灣:孫子溺殺兩人 兇手阿嬤求法官留命 2014年09月19日 17:01:00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9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沈文賓、沈文夏兄弟被控溺殺雙屍案
  • 【市場推廣】衛生紙廣告「阿嬤的衛生紙」戳中淚點微信瘋傳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裡,會看到有人在轉發一則名為《阿嬤的衛生紙》的視頻。其實這是一則來自臺灣的衛生紙廣告,發布不到10天,就吸引了27萬名網友觀看。傳到大陸後,該視頻又在網上迅速「擴散」。  小小一則廣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
  • 為什麼臺灣農場普遍很小?為什麼內地都喜歡做大莊園?
    有人說要做大農莊,「大」才能吸引資源,才能平臺化,才能形成「頭部效應」等等。也有人說,要做小而美,這樣才能專注,才能精細化,才能有溫度。你看,臺灣的農莊,不都是如此嗎?臺灣的農場為什麼普遍很小?雖然臺灣也有新光牧野莊園、福壽山農場等大型休閒農場,但整體來看面積都不大,即便那些大陸耳熟能詳、收入頗高的農場。
  • 可這些仙遊人為何不怕冷!
    可這些仙遊人為何不怕冷!連日來氣溫驟降,記者清晨在縣城多個市場、文化廣場等處看到了仙遊清晨活躍著一群群勤勞而愛生活的仙遊人,他們唱戲、跳廣場舞、看報、買菜、買花……在迎勳路市場一老人在自己的修鞋攤上讀報,他著裝整齊,神情安詳,認真又專注,絲毫不受市場的嘈雜聲影響。
  • 臺商故事:走進京郊「臺灣農場」
    2009年9月,這裡開辦了京城第一個以臺灣生態農業模式經營的生態莊園——臺灣農場。  讓「世外桃源」美景重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李元發說,臺灣農場目前有員工140餘人,除了他本人和一名臺灣廚師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本地農民,這也是北京市農民工比例最高的臺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