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我這篇文章,還是和睡眠有關係。但它不關於失眠,而是關於嗜睡。
我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明明睡了很久,睡了六七個,甚至七八個小時,但第二天還是睏倦,總是如此,成天打不起精神。
我就碰上過這麼一例。
那是一個當時正在讀高中的女孩。她有一個毛病,就是整天在課堂上睡覺。無論什麼課,一概不聽,只要老師來了,趴在桌上就是睡。後來,她的父母幾乎對她絕望,看見他就生氣,遂把她當做病人來找人治。其實這個女孩,身體偏胖,頭髮上油淋淋的,舌苔厚膩。語速慢,反應也不快捷。我當時就說,孩子這個狀態,不能怨她。要怨,就怨你們父母。人家病成這樣子,你們怎麼早不重視呢?
她父母愕然,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
我說,用中醫術語講,就是溼困陽遏。說的通俗點,就是「痰溼病」。
這就要涉及到,嗜睡、長期睏倦不得緩解背後的原因了。
怎麼睡,也睡不夠,總也打不起精神,要考慮中醫所謂嗜睡。古來也有醫家將其稱為「好臥」、「嗜臥」、「善眠」、「多臥」等。它背後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脾虛溼困,陽氣被遏制,難以升發。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類人脾虛生溼,溼邪內阻,陽氣升發不起來,所以就睏倦。此類人多體型偏胖或超重,四肢困重,總是腹脹,口黏,便溏,舌苔白膩,腦袋仿佛被什麼東西裹住。腦袋上頭油比較多。這種情況在現代人身上很常見。因為現代人吃得太多,動得太少,容易形成脾溼。這個時候,得健脾化溼。
另外一個造成嗜睡的原因,就是心脾不足。有些女同志,上班時間總困,怎麼睡都不解乏,而且臉上氣色不紅潤,食慾不好,還心悸、便溏。月經量多,色淡。你看平時,比較容易操心、做大量腦力勞動,或者思慮萬千,總是不得放心。這就是耗傷心脾了。心藏神,脾藏意, 心脾兩虛,心意不得濡養,故而多寐。這時候得養心脾。
還有一個,讓人怎麼也睡不夠,多見於老年人。這種人,屬於腎陽不足。陽虛陰盛,陰主靜而陽主動,故而喜歡倒著,閉眼睛,整天沒精神,同時伴發畏寒肢冷、健忘、精神疲憊、身體有一些浮腫,腰膝冷痛乏力等現象。舌頭往往是淡胖的。嚴重的,他喜歡整天蜷縮在床上躺著。而且呢,還容易尿頻。這種情況下,得補益腎陽了。此類人並不多見,一般發生在高齡老人身上。
另外,還有一個導致嗜睡的,屬於腎精不足。這個在中老年,或者中年人群體中多見。患者主要表現,就是在嗜睡的同時,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和反應相對遲鈍,明顯感覺自己不中用了,另外也容易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這個就是腎精不足,髓海空虛所致。這個時候,得補益腎精。
可以說,以上這四個,是造成人怎麼睡也睡不夠、明明睡了很久,卻依然十分睏倦的原因。當然,生活中未必每個懶床的人都是病態。有些,不過是身體過於疲倦,睡眠質量不高,或機體缺乏運動所致。所以我建議讀者朋友,一旦有嗜睡的現象,首先要多運動,通過運動來改善自己的氣機運行,提高身體對大腦的供氧、增進睡眠質量,這樣會讓不適很快改善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