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幼兒園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難題:有人欺負我了。
這個話題一直在爸爸媽媽圈裡引起各種爭論,有的人主張打不還手,有人主張一定要打回去,有人主張立即告訴老師,有人主張自己處理……
《同桌的阿達》講的是學校裡司空見慣的事:美穗很害怕她的同桌阿達,因為他總是欺負她,要麼折斷她的鉛筆,要麼嘲笑她笨,甚至還敲她的腦袋。
小兜對待這本書的反應非常政治正確:「不能欺負別人。如果被別人欺負了,就告訴老師。」我隨口問她:「你們班上有沒有專門欺負別人的男生?」她回答:「沒有專門欺負的?」我又追著問:「那就是說,有不專門欺負的囉?」小兜說也沒有。
這……雖然小兜所上幼兒園的生源相對比較好,她的同學大都來自知書達理的家庭,而且一個班十多個孩子中只有五個男生——即便如此,沒有人欺負人的學校,聽上去似乎理性得不太真實。
對我而言,讀《同桌的阿達》常常會引起關於童年的回憶。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就經常被壞小孩欺負,直到初中一年級,我還經常被一個胖乎乎的小惡霸滿校園地追打。說「追打」也不確切,他其實並沒有真的打過我,就是總作出兇神惡煞的樣子追著我跑,而我則一見到他就條件反射般心驚膽戰。
後來我才明白,像那樣曾經被我討厭入骨的男生,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人。沒過多久他就跟父母移民到德國去了,臨走時給班上每個同學都寫了情深意切的留言。他給我寫的是:「你知道我為什麼特別喜歡追著你跑嗎?因為聽到你哀嚎的聲音覺得特別好玩。」
當然有欺負我的,也有被我欺負的。我到現在還對我初一的男同桌心懷歉意。他有一個外號叫漏鬥,全班都這麼叫他,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因為他當足球守門員的時候總是漏球。無論如何,對於一個十三歲的男生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非常具侮辱性的外號。而我的不能被原諒之處,便是總惡作劇地在我和他的課桌上畫大大小小的漏鬥形狀。
有一天,在給小兜講《同桌的阿達》的時候我突然想:那位名叫漏鬥的男生現在一定也有了孩子,他也會給他的孩子講繪本嗎?如果他恰好也給娃講過這本《同桌的阿達》,在他的記憶裡,我會不會就是一個女版的阿達?抱歉,漏鬥。
雖然小兜到目前為止,還沒怎麼遇到過欺負和被欺負的事,但是如果接下來她上小學的時候碰到跟阿達類似的同桌,這個繪本或許能對她有所啟發: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小碰小撞,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事。再說了,有些看上去非常兇惡的男生其實也並不是真的就這麼壞,在繪本的最後一頁,阿達還主動跟美穗說:「放學後,我教你加法吧!」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