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16:08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設定一個主題,把一年級的語文、數學、外語、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這種「全課程教學」方式已在成章小學試行了幾次,孩子們普遍反映「很好玩」「容易學」。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好嗎?我來描述一下班裡的一位小朋友,請大家猜猜他是誰。」日前,成章小學(蕺山中心小學迪蕩校區)一(6)班的教室內,一堂與眾不同的課正在緩緩展開。
乍一聽,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堂語文課,正在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然而隨著內容的深入,老師突然結合小朋友們的描述,教起了英文單詞:「剛剛你講到最好的朋友有一雙大眼睛,那你知道眼睛在英語裡怎麼說嗎?eyes,對了!耳朵呢?ears,真棒!」而課堂的最後,老師請小朋友們在紙上畫下自己好朋友的樣子,課堂瞬間又變成了美術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是我們學校今年正在探索的一種教學方式,稱之為『全課程教學』。」學校老師陳駿介紹,這種教學方式通過設定一個主題,把一年級的語文、數學、外語、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陳駿說,他們在備課中發現,很多學科內容是可以互通的。「如一年級中,語文課《我是小學生》可以和美術課『我的新朋友』聯繫起來,數學課上教的數字也可以和英語課數字的學習聯繫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隨著老師的引導,打通學科壁壘,在饒有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進行綜合性學習。」
據了解,「全課程教學」往往通過某個主題來串聯。每個主題背後都可以深挖出許多相關的內容,涉及到許多門學科,所以一個主題往往要通過多堂課,甚至是一個階段來完成。像成章小學這個學期就只給一年級學生設計了兩個大主題,分別為「喜歡你,在一起」和「我愛我自己」。前者結合新生入學,幫助他們融入班級、融入學校、融入學生身份,後者則是讓他們認識自己、保護自己,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老師們可以根據班級實際分列出許多小的教學主題。
蕺山中心小學校長(成章小學校長)葉燕芬表示,「全課程教學」是推動學科全面融合的綜合性課程改革,是在遵循新版課程標準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我們在迪蕩校區一年級新生中嘗試,目的是讓他們儘快認識新學校、新老師和新同學,儘快適應小學生活。「主題的選擇既要綜合考慮各學科的教學要點,又要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們反覆斟酌。同時,課堂環節也經過精心設計,既符合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有很多互動,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說,課程的設置完全體現了我們這個新辦學校『開放唯新』的追求。
據了解,目前「全課程教學」已經在成章小學內進行了幾次試行,孩子們普遍反映「很好玩」「容易學」。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把這一探索堅持下去,爭取每月開展兩次「全課程教學」。
據紹興晚報,原標題《一堂課,既學人物觀察描述,又學「eye」和「ear」 紹興市成章小學試水「全課程教學」》。原作者:章唯艱,見習編輯:金漢青。
1474877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