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27個方子匯總探析

2021-02-22 善建者新

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嘗以之與黃芪等分並用,則分毫不覺涼熱,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即甘勝於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有謂知母但能退熱,不能滋陰者,猶淺之乎視知母也。是以愚治熱實脈數之證,必用知母,若用黃芪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亦恆輔以知母。此論與諸家頗有不同,張氏認為知母的藥性並非大苦大寒,其性相對平和,通達,可以通過合理的配伍改變藥性,臨證尤其善用黃芪配知母。升陷湯、理鬱升陷湯中黃芪配知母,用黃芪補氣升陷,用知母之涼潤制約黃芪之熱性。清金益氣湯中黃芪配知母,治療勞熱咳嗽肺痿,可滋補肺之氣陰。清金解毒湯、清涼華蓋飲:用知母治療咳吐膿血,考其方義當是取知母之液寒而滑有通利之性,有助於膿血順利排除。下焦蓄熱,尿管閉塞,小便不通,用知母壯水制火,生津利尿。氣淋湯用黃芪配知母,治療下焦虛熱與溼熱互結於太陽腑。張氏用麻黃湯加知母三錢治療傷寒無汗,頗具特色,張氏自己解釋為佐以知母與發表中兼寓清熱之意。可見張氏認為麻黃湯加減化裁之後不僅僅限於風寒外感,同樣適用於外感有熱之證。加味桂枝代粥湯中用黃芪知母代粥助發汗。知母在此有兩層意思,一則制約黃芪溫熱之性,一則能生津,滋周身之陰液,使化源不斷。通變大柴胡湯中取知母之寒涼潤滑之性治療大便已實證。寒解湯、鎮逆白虎湯、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青盂湯、清疹湯、取白虎湯方義,用知母滋陰清熱。玉燭湯中用知母其意有二,知母元參甘草苦甘化陰,以養經血。另外可制約黃芪之溫熱。通過以上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張錫純應用知母的幾種類型。常配伍黃芪,用以制約參芪之溫熱,同時陰陽相濟雲行雨施,氣陰雙補,化源不竭。此一配伍在著作中佔大多數。另外配伍石膏,取白虎湯之意,清熱滋陰。還有取其性質滑利,可以通利關節,治療浮腫,咳唾膿血。取其性質寒涼用以清熱瀉火,治療火熱證候。

相關焦點

  • 調理睡眠有名方,百合知母是良湯!
    在中醫看來,失眠與心的關係最大,而且它還涉及到肝、脾、腎三個臟腑,而最常見的是由於心脾兩虛和肝火擾心、心腎不交造成的失眠。 上期我們了解到「心脾兩虛」造成的失眠所適合的食療方子,今天,小方給大家推薦一則傳統名方,針對「肝火擾心」引起的失眠症狀。
  • 十種經典吐司方子匯總
    我還挺喜歡這樣的匯總的,主要還是找方子方便。也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親和家人們都可以吃到好吃的吐司。
  • 知母的功效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知母的副作用
    知母的功效知母對許多急慢性肺病有很好的療效,一些體質比較差的患者擔心知母的副作用。知母毒副作用:知母浸膏中性原液0.5ml給家兔靜脈注射,對呼吸及血壓均無影響。注射1~3ml能抑制呼吸,血壓輕微下降。注射7ml則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導致死亡。
  • 知母的作用與功效 知母有什麼療效
    知母是一種中草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知母是做什麼用的,其實知母是可以治療肺熱咳嗽,便秘等,那您知道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嗎?您知道知母的用藥禁忌是什麼嗎?其實它不僅僅可以作為中藥,還可以食用的哦,那就來看看中藥知母怎麼吃更健康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每一種中藥都有它獨特的功效,那您知道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是什麼嗎?
  • 農村常見植物知母,藥材知母名字的來歷,知母的作用和功效真不小
    知母可是棒奔霸大河北的特產,分布於北方很多地區,在野外均有知母的存在,作為多年生百合科植物,知母耐寒性能極佳,在野外可以輕輕鬆鬆露地越冬,知母的名字一聽就是至孝而來的,關於知母名字的由來,在河北還有一個民間傳說。
  • 生知母的功效?
    周圍的人喜歡買些中藥給我兒子吃,我最近有點上火,他父母聽說後,就去給我買了一個生知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生知母是可以做什麼的,那麼生知母的功效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1、生知母可以清熱。知母的性質是比較偏寒的,味道比較苦,有清熱的功效。還能夠生津潤燥,是不錯的佳品,對治療外感熱病有不錯的療效,如果你的火比較重,就可以跟其他的藥相結合,一起服用,療效會很不錯。
  • 知母種植難度大不大?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種植知母的注意事項
    知母是一味中草藥,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知母的使用在我們國家的時間上也是比較久遠了,知母的生命能力也比較強,知母的抗旱耐寒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在乾旱的荒漠都能見到,所以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能種植知母,那麼就會有人想要了解知母的種植了,知母的種植難度大不大?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知母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知母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知母是正式中名;別名有兔子油草、穿地龍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百合科知母屬植物。該屬一個有一種。2,分布和生長環境知母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野生或栽培;野生的通常生長在山坡、草地、路旁比較乾燥的向陽地方,栽培的在農田裡。
  • 治「咽喉異物感」的方子,去虛火除黏痰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當初,我們在中醫耳鼻喉科門診見習的時候,看當時的老主任治過這麼一個患者。  這個患者,年紀37歲,男性。他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嗓子裡頭經常有異物感,乾燥,口渴,似乎有很少很黏的痰在裡頭。午後和夜裡,感覺最明顯。
  • 成語裡的中醫:知母貝母
    成語裡的中醫:知母貝母 2020年10月23日 11: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藥古今研究:知母
    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口渴乾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勞,煩躁不眠,此皆陽盛陰衰之證,服之皆愈。《名醫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腎者水藏,其性惡燥,燥則開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關門而水自下也。補不足者,苦寒補寒水之不足也。益氣者,苦寒益五臟之陰氣也。《長沙藥解》黃元御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清金瀉熱,止渴除煩。
  • 改善失眠最有名的方子:酸棗仁湯
    我們西苑醫院內部製劑很多,其中有個叫酸棗仁膏,每天8點一上班,一個小時之內就開沒了,就開完了,自己加工的,很快就開完了。而且病人只能限購,不管你是自費還是怎麼樣,只能買兩瓶,多一瓶都不賣給你,不開給你,醫保的更不用說了,就說明這個臨床失眠的病人很多。排隊大家說失眠的病人為什麼多?為什麼現在失眠的人越來越多?
  •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植物形態】知母,又名:蕁,莐藩(《爾雅》),大蘆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鬍子草、馬馬草。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橫生於地面,其上有許多黃褐色纖維,下生多數粗而長的鬚根。葉基生,叢出;線形,長15~70釐米,寬3~6毫米,質稍硬,基部擴大成鞘狀。
  • 方劑大全:柴胡知母湯
    柴胡知母湯《萬氏女科》卷二:柴胡知母湯【處方】 柴胡1錢5分,人參1錢,黃芩1錢,知母1錢,白朮
  • 中藥材知母人工栽培,田間管理很重要
    知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毛知母、肥知母、羊鬍子根等,以地下的根莖入藥。主產於山西、河北、內蒙古,另外東北、陝西、甘肅、山東等地也有分布。知母的生長特性知母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種子容易萌發,發芽適宜溫度為20——30℃,種子的壽命為1——2年。每年春季日均氣溫在10℃以上時萌發出土,4——6月份為生長旺盛期,8——10月份為地下根莖膨大充實期,11月份植株枯萎,生育期約為230天左右。
  • 方劑衝刺:兩個相似方子中均含有的藥物/功效(一)—這個考點至少值六分!
    這個考點近兩年考的分值都蠻多的,15年4個B型題(藥物、功效各兩道),3個多選,12分;16年2個B型題(
  • 知母貝母——成語中的中藥
    它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 成語不乏中醫藥相關的故事,「知母貝母」就是一個與中藥相關的成語,那麼這個成語從何而來?又有哪些中藥與其相關呢? 成語來源 知母貝母源出《廣笑府》:「人有初開藥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鋪。
  • 最常用的40個中藥方子(中)
    14.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為清熱主方,用於壯熱、口渴、汗出、脈象洪大。氣陰虛者,可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挾溼者,可加蒼朮,名蒼朮白虎湯。15.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為瀉火主方,用於三焦積熱,狂躁煩心,迫血妄行等症。
  • 【認識中藥】 中藥絕學:知母一味,大有可為!
    藥鋪老闆的情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知母心,莫待烏頭白,欲知斷續未得。」說起這知母,還真是良藥一味,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來看看不同時期的中醫大家都是如何用知母的!知母氣寒,味苦,無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西漢《神農本草經·中經》)知母氣寒,味大辛,治足陽明火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
  • 中醫說男性要慎用黃柏知母
    中醫說男性要慎用黃柏知母。專家指出,男性選用去火中藥時,要慎用黃柏和知母。這是因為去火中藥知母、黃柏會克伐元氣,後患嚴重,所以男性要慎用。因黃柏、知母這兩種中藥入腎經,過分地洩腎的「相火」,會給年輕人帶來副作用,使他們失去正常的性慾。也就是說,服用黃柏和知母不當,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