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我院院長林金星教授團隊聯合中科院提出真雙子葉植物早期進化新觀點!

2021-03-02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林金星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焦遠年團隊,聯合國內外17家研究機構在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Tetracentron genom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arly evolution of eudicots and the formation of vessel elements的論文。該研究通過水青樹全基因組和細胞學等分析,確認了水青樹確實具有導管,釐清了長期以來對該物種是否具有導管的爭議,為真雙子葉植物的早期進化提供了新觀點。

導管是木質部的管狀分子,通常被認為只存在於被子植物中,是區分被子植物與其它維管植物的重要特徵。水青樹(Tetracentron sinense)隸屬於昆欄樹目,是分布於我國中部和西南地區的重要珍稀瀕危物種。儘管水青樹屬於被子植物,但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裡,學界普遍認為水青樹僅有管胞,而沒有導管。十多年前,在其木質部中發現導管,但因其特徵不典型而未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

基於Pacbio長讀長測序與Hi-C技術,該研究首先獲得了水青樹染色體水平(2n=48)的高質量基因組組裝。運用顯微切片,以及掃描電鏡和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等手段,對水青樹次生木質部做了深入分析,發現該物種具有兩類管狀分子,其中一類管狀分子數量少,具有端壁結構。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生物信息學、亞細胞定位、酵母單雜和螢光素酶等分析,證實了水青樹中存在導管及導管發育的相關基因和調控途徑,從而解決一百多年來關於水青樹中是否存在導管這一懸而未決的爭議。

同時,該研究運用214個單拷貝基因進行系統發育分析,證實水青樹是目前已測基因組物種中距離核心真雙子葉植物最近的類群,並發現昆欄樹目在進化歷史中發生了兩次全基因組重複事件。由於特殊的系統進化位置,該基因組數據為真雙子葉植物古六倍化事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最後,該文對全國範圍內分布的水青樹群體進行重測序分析,揭示了這個珍稀瀕危物種的進化歷史和遺傳多樣性,為開展該物種的保護奠定了基礎。

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和生物學院劉平麗、張曦、毛建豐和洪巖銘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林業大學林金星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焦遠年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源宜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張仁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姜笑梅、殷亞方研究員和劉波博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馬永鵬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賀新強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員和葛頌研究員、北京林業大學的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劉長軍教授和多位國外合作者參與了本項研究。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111引智計劃等基金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晏瑜斌博士和2017級博士研究生李昭宏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楊若林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線性組織並不是隨機的,相鄰的基因通常具有比較相似的功能和表達模式,並表現出相近的進化速率。
  • 林金星教授團隊利用自動化電鏡技術對青杄花粉進行三維重構
    花粉在植物的遺傳和進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植物分類的依據之一。過去由於植物細胞較大並且有細胞壁,較難製備超薄切片樣品,同時受限於透射電鏡的成像區域和切片載網的尺寸限制,無法對植物細胞和組織進行大範圍多尺度成像。以往對花粉的研究,都集中在對花粉的形態學、花粉及花粉管發育的研究上,關於花粉粒的三維結構研究鮮有報導。
  • 芡實與金魚藻三代基因組揭示早期被子植物演化
    例如,核心被子植物的五大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核心被子植物包含約99%的現存被子植物,分為真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木蘭類植物、金魚藻目以及金粟蘭目五大類群,現有研究根據不同的形態學或分子層面證據,提出了不同的發育分支拓撲結構。 基因組數據能夠提供更加豐富和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解決物種進化分歧問題。
  •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2020-05-27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院臨床流行病學嚴衛麗教授團隊與皮膚科王榴慧教授團隊的過敏...
    我院臨床流行病學嚴衛麗教授團隊與皮膚科王榴慧教授團隊的過敏隊列研究成果在PAI (兒科過敏免疫雜誌… 2020-07-3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報】昆明植物所等提出唇形科植物新分類系統---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報】昆明植物所等提出唇形科植物新分類系統 2021-01-14 中國科學報 高雅麗 【字體:大 中 小】
  • 安徽農大李培金團隊揭示植物花期調控關鍵新基因
    2020年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團隊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
  • 科學家揭示植物「免疫系統」工作原理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王源超坦言,中國的育種學家「一直在拼命地育種,但新品種用個三五年,抗性就消失了,似乎總也追不上病原菌的變異速度」。 在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周儉民看來,要減少農藥的使用,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可能才是最關鍵的那把「鑰匙」。 這讓科學家將目光聚焦在植物細胞中存在的數目眾多的抗病蛋白上。
  • 科學網— 提出唇形科植物新分類系統
    本報訊(見習記者高雅麗)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國科研團隊聯合多國唇形科分類學者,歷經四年時間對唇形科開展了全球範圍的廣泛取樣
  • 華南植物園等發現蘭科植物新屬種
    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物種多樣性和保育研究組翟俊文博士、導師邢福武研究員和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劉仲健教授以及仁化縣政府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在廣東韶關丹霞山發現一種具有獨特結構的腐生蘭花,經過解剖學、孢粉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確定該蘭花是一個新物種,取名為——丹霞蘭(Danxiaorchis singchiana),以丹霞蘭成立了蘭科的一個新屬——丹霞蘭屬
  • 科研人員在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有花植物昆蟲傳粉證據
    中新網南京11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白堊紀中期(約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發現了真雙子葉植物經花蚤科甲蟲進行傳粉的直接證據,為目前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提供了直接證據。
  • 變果:早期被子植物多變而有趣的新成員
    近期,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在線發表了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鑫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早白堊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的論文。
  • 借力專家智慧 助推醫院騰飛——我院聘任衛小春教授為戰略顧問首席...
    院長蘇學峰為衛小春教授頒發聘書 衛小春教授一行到我院骨科進行了實地調研,認真查看了骨科科室布局、基礎設施、人才梯隊等工作情況,與醫護人員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閆建國代表市委市政府對衛小春教授心繫故土、關愛家鄉的情懷,率團隊支持臨汾醫療事業發展的行動給予高度讚揚;對市人民醫院近年來在推動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要求市人民醫院抓住機遇,在技術和管理上勇於創新,蹚出醫院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 細胞分裂過程紡錘體組裝提出新觀點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
  • 人才強校 | 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本網訊 農學院陳紹江教授團隊在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的拓展應用上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通過對基因序列比對分析,發現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ZmDMP在雙子葉植物中的保守性較高。
  • 科學家揭示植物MKK基因家族新的擴張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植物MKK基因家族在進化過程中存在兩個獨特的擴張機制,並在該家族的功能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觀點。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蔣敏。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基因重複事件是由於植物整個基因組重複引起的。NTF2與MKK3的進化分析顯示出他們的整合主要發生在植物進化的早期,被子植物中並不存在這一現象。
  • 武大教授提出「太陽活動與新冠肺炎大流行相關」的新觀點
    今日湖北網11月20日電 ( 方政軍 ) 武漢大學醫學部廖皓磊教授本著「天人合一」的觀點,長期關注太陽黑子活動+宇宙射線等地球外因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今年他又提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與太陽活動密切相關」的新觀點。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中科院的新院長,「悄然」上任。今天早上,外界發現中科院官方網站上更新了領導班子介紹。而中科院幾十年來,一直有「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這次侯建國接棒院長職位,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
  • 北大科研團隊及合作者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陸劍團隊和合作者奮戰多日,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相關成果以「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SARS-CoV-2的起源與持續進化》)為題,發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上。
  • 【新聞速遞】放療新時代:更規範、更專業、更精準——我院舉辦2020...
    9月5日,我院舉行了上海市醫師協會腫瘤放療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年會。院長潘常青出席大會並致辭。市醫師協會會長徐建光發來視頻致辭。市衛健委科研處處長張勘、市醫師協會秘書長田紅出席大會並作專題報告。市公衛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帶來了線上視頻演講。腫瘤放療科醫師分會會長、我院放療科主任傅小龍教授主持會議。全市腫瘤放療領域的專家、醫師及物理師代表近15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