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7~9月齡的寶寶,輔食要以蔬菜、水果穀物等植物性食材為主,同時每天還需要攝入5~10g的油脂。
編輯:邱寫寫
飲食是與寶寶營養健康、身體發育密切相關的要素,寶寶每天吃什麼,關係到身體攝入的營養種類,也關係到寶寶的腸胃消化、身體生長發育情況。
在添加輔食這條路上,有不少的路障橫在爸媽中間,有七種「假輔食」,就是最常見的路障,不僅不好吃,還很容易引起寶寶腹瀉不適,看看你中招了沒?
蜜琳的寶寶剛8個多月,已經嘗到了蔬菜、水果、肉類等多種輔食的味道,小傢伙吃輔食的興致也非常濃厚,蜜琳和老公兩個人開始琢磨著給寶寶增加新的食材。
前段時間回老家,蜜琳從老家帶回一罐蜂蜜,據說是純天然製造的,味道醇香營養好,於是每次加輔食,蜜琳都習慣在水果輔食中加一勺蜂蜜。
然而沒過幾天,蜜琳就發現寶寶開始拉肚子,小傢伙經常因為腹痛而哭鬧,把蜜琳也給嚇壞了,還以為是水果不乾淨,趕緊帶寶寶去了醫院。
醫生嚴肅地說:「1歲以下的嬰兒不能吃蜂蜜,孩子腸胃功能弱,蜂蜜當中的肉毒桿菌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小小的蜂蜜,竟然是導致寶寶連續腹瀉的「兇手」,「假輔食」的危險性可見一斑。
其實飲食從母乳或配方奶過渡到自然食物,寶寶最需要的營養,主要是這兩種。
《7~12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當中指出,寶寶應該在6月齡左右引入輔食。
小傢伙們從媽媽體內初來人世的時候,自己囤積了一些鐵元素,這些鐵元素會在6月齡左右消耗殆盡,而母乳當中鐵含量較低,無法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鐵需求。
因此輔食第一餐建議引入強化鐵米粉,補充寶寶身體的「鐵缺口」。等到7~8月齡左右,引入肉類、肝臟類的含鐵輔食,基本就可以滿足寶寶鐵需求了。
母乳當中也是含有維生素的,不過畢竟其含量較低,無法滿足貪婪寶寶的每日需求,因此建議從引入米粉後一周左右,開始引入蔬菜、水果類的輔食。
★ 寶寶常見的健康輔食:土豆泥、南瓜泥、紅薯泥、西藍花泥、香蕉泥、蘋果泥、雞肉泥、魚肉泥等。
1歲以下的寶寶,腸胃功能薄弱,腎臟的代謝功能也遠不及成人,食材選擇上以這類自然食物為主,而有些「假輔食」,最好不要出現在寶寶食譜當中。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要額外攝入食鹽。
Top1:食鹽
寶寶的腎臟代謝功能較弱,食鹽不僅會給身體代謝徒增負擔,還會導致寶寶長大後口味偏重、挑食。
Top2:醬油
與食鹽同理,醬油當中的鈉含量也非常高,而市面上的「兒童醬油」,同樣含有較高的鈉,也是不適合寶寶食用的,寶媽們記住別給娃吃「鹹淡兒」就行啦!
Top3:糖
水果泥、母乳都是帶有甜味的,已經可以滿足味覺靈敏的寶寶了。而過早引入額外的糖果,不僅會加重齲齒風險,還會導致寶寶挑食、偏食,得不償失哦。
Top4:蜂蜜
寶寶腸胃功能弱,1歲以下的娃引入蜂蜜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拉肚子都是輕的,寶媽們要留意了!
Top5:果汁
果汁並不等於水果,水果榨成汁以後,膳食纖維損失慘重,其中的糖分吸收率卻升高了,好好的果汁變成了「糖水」,也變得不適合寶寶食用了。
Top6:堅果
堅果雖然富含鈣、DHA和微量元素,但是寶寶口腔肌肉能力弱,咀嚼困難,很容易發生嗆咳,堅果對寶寶而言是個「美麗的陷阱」。
如果要給寶寶嘗堅果,可以試試磨碎後撒在寶寶輔食當中,起到增香的作用。
Top7:米湯
米湯當中9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其餘部分也只是碳水化合物,營養密度非常低,還容易佔肚子,影響寶寶其他食物的攝入,也會間接影響寶寶長身體哦!
小島今日話題:常見的「假輔食」,你家有沒?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