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寶寶的「吃」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頭等大事,如果寶寶吃不好,家長們都擔心得不得了。尤其是寶寶生病期間,爸爸媽媽都想給寶寶吃營養豐富的食物補充營養,但寶寶身體不適的時候,消化系統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導致食慾降低。一邊是身體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一邊是寶寶食欲不振,不知道給寶寶吃什麼...急壞了好多家長!寶寶生病期間到底該怎麼吃輔食?
常見錯誤護理方式
哄著、追著餵
寶寶生病時往往胃口都不太好,部分家長擔心寶寶吃得太少,不利於疾病恢復,於是追著寶寶,想盡辦法哄/騙寶寶多吃一點,但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面容易引起寶寶的「逆反心理」,拒絕吃食物;另一方面還可能造成過度餵養。
正確做法:「按需餵養」,如果寶寶真的不想吃,那麼稍微少吃一點也是可以的,身體恢復健康後,寶寶食慾好轉,再根據寶寶的需要選擇食物,「補」上生病期間缺失的營養即可。
多吃「有營養」的食物
不少「經驗養娃」的家庭都認為在寶寶生病期間應該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食物,事實上,這類食物往往較難消化。而且生病期間,寶寶本就發育不完善的消化系統功能被進一步削弱,攝入過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反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
正確做法:生病期間或疾病恢復期,應儘量給寶寶吃一些柔軟、好消化的食物,不需要完全杜絕葷菜,但也不需要刻意進補,保持正常的飲食習慣即可。
只喝奶不吃輔食
還有的家長看到寶寶食慾不好,擔心輔食「不消化」,就不給寶寶正常安排輔食,只給寶寶喝奶。但滿6月齡後,寶寶就應該開始添加輔食,1歲以後更是應該逐漸過渡到家庭飲食,奶只作為一個輔助。如果不吃輔食,可能導致寶寶能量攝入不足或造成某些營養素缺失,反而不利於疾病恢復。
正確做法:合理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輔食,如粥、面、米糊等,不要想當然的減少飲食。
生病期間輔食安排4大原則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2020版)指出:患病期間,應暫停添加新的輔食。除特殊情況外,鼓勵進食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輔食。病癒後,及時恢復正常飲食。
也就是說,寶寶生病後,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外,是可以吃輔食的,並且應鼓勵孩子吃,但需注意不能強迫進食。孩子生病後,身體對於營養的需求是增加的,並且對處於快速發育中的寶寶來說,更需要保證營養攝入。
這時需要的是吃對食物,而不是不吃或者只吃低營養密度的食物。這不僅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還有助於病程縮短,讓寶寶更快康復。下面我們就從4個方面來看看具體應該怎麼做吧~
1.及時補充水分
寶寶生病期間,尤其是發熱和腹瀉,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流失較多,需要及時補充;而腹瀉時寶寶可能出現脫水的情況,也需要及時選擇合適的方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不引入新的食物
生病期間,寶寶身體的抵抗能力較弱,處於「高致敏」狀態,這時候引入新的食物寶寶可能不能適應,甚至出現過敏。而且,如果寶寶恰好在引入新的食物後出現不適,可能是「多因一果」,導致不能及時、準確判斷病因,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3.優選寶寶喜歡的食材
膳食均衡固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生病期間寶寶胃口不好,這時候優先選擇寶寶喜歡的、有營養的食物也未嘗不可,放棄給寶寶吃你認為有營養的而他不願意吃的食物,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4.不強迫進食,可以適當「寵溺」
前面我們說到,強迫寶寶進食容易引起寶寶產生反抗的情緒,而且心情不好也不利於疾病恢復,是非常不可取的。在生病期間,適當給寶寶一些「小寵溺」也是沒有問題的,比如寶寶更喜歡喝奶,那麼可以適當減少輔食的量,但注意不能完全不吃輔食。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寶寶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注與安慰,如果寶寶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愛,乖乖吃飯也是有可能的哦~
食譜推薦
腹瀉
腹瀉期間身體營養和水分流失很大,需要及時補充,不必嚴格限制飲食,但應注意避免高油、高糖、高脂、高纖維的食物。
感冒
感冒往往伴隨著流鼻涕、鼻塞、咳嗽和咽喉腫痛,這時候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溫和、潤肺、水分含量充足的食物,避免油膩的烹調方式,把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做成更加容易消化的類型。
發燒
發燒期間需要補充水分並攝入足夠的能量,可以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消化的食物,併合理搭配蔬菜和肉類。
總之,寶寶生病期間吃輔食也不用過於小心,遵循「多補水、不強迫、不嘗新」的原則,在平時的基礎上少油、少鹽即可,不必過於追求精簡和清淡,更不必大量進補。「特殊時期」,爸爸媽媽可以稍微多寵一寵寶寶,合理安排飲食,幫助寶寶儘快恢復健康~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