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發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墓 棺材板未腐(組圖)

2020-12-13 搜狐網
曾紀澤墓墓廬屋對聯
曾紀澤墓志銘盒
曾紀澤墓石構件
曾紀澤像
曾紀澤墓殘存棺木 本組圖片均由市文物局提供

  本報訊 (記者 田芳 通訊員 吳文峰 師磊)晚清重臣曾國藩及夫人葬於嶽麓區坪塘鎮桐溪寺後伏龍山上,曾國藩的長子、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墓日前在望城雷鋒鎮牌樓壩村桃子灣發現,雖然墓葬已遭破壞,但墓葬的發現對於人們研究曾紀澤生平及其家族變遷,以及晚清時期湖湘歷史文化、喪葬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文物現狀:紅漆棺材板50多年不腐

  曾紀澤墓是長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在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的。該墓位於望城縣雷鋒鎮牌樓壩村桃子灣,是一處遵照清代侯爵制建造的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清代墓葬。墓坐東朝西,呈半環形布局,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原墓葬由墓冢、墓圍、墓碑、拜臺、石闕、神道、石像生組群、墓廬、龜背石石碑等構成,規模宏大。其中墓冢為糯米混瓷澆築,其餘建築均為花崗石材質。

  1958年,當地修建牌樓壩水庫,盡取墓地花崗石構件作為築壩材料,墓葬受到嚴重損壞並遭盜掘。現墓葬整體布局痕跡尚存,自然風貌保持較好。記者見到了還保存的墓廬屋匾額兩塊、龜背石碑一座。在墓葬旁,用手拂開地上的腐葉,立即見到紅漆棺蓋板一塊,雖然暴露在外日曬雨淋,但仍鮮亮如新。在旁邊不遠處,文物部門負責人又發現了墓誌盒構件兩塊,上面帶陰刻銘文,上書:「宮保曾惠敏公壙志」字樣。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憑著這個可以斷定這是曾紀澤墓,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曾紀澤死後葬於長沙,諡惠敏。  

文物故事:自學英語成外交家

  曾紀澤從小勤奮好學,除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以外,對於歐洲近代科學文化也熱心探究。1872年曾國藩去世,33歲的曾紀澤在家為父守墓,靠著一部英文字典和一本英漢對照的《聖經》,開始自學英文,後來達到了能用英語交談,用英文寫詩的程度。1878年,曾紀澤出使英、法,由此走入外交生涯。

  據當地村民反映,與曾紀澤墓相離不遠處另有兩處墓葬,其一是對面山上的曾紀澤夫人劉氏墓,另外的傳說是曾紀澤小妾的墓(文物部門沒有考證)。劉氏墓毀於1958年當地修水庫。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一位名為廖文偉的收藏家撰文說,他曾於1997年10月底在清水塘古玩市場無意間收到劉氏墓的墓志銘。廖文偉撰文說:「曾紀澤18歲與父親摯友賀長齡之女完婚,不料翌年賀氏夫人難產去世,21歲娶劉蓉之女……所幸我收藏到劉氏瓷刻墓誌,取得了研究劉氏生平的第一手史料,彌補了史籍記載之不足。」他說,但遺憾的是此青花墓志銘僅存兩塊四面,鏨刻700餘字。

  曾紀澤墓的墓志銘僅存一空盒,墓志銘已不知去向。當地村民說,「1958年修水庫時,村民拆墓石修水庫,拆出了墓志銘,是一塊青花瓷。」文物專家說,以此描述與廖文偉收藏的劉氏的墓志銘對比,正好符合。目前市文物部門正在查找曾紀澤墓志銘的下落。  

文物價值:為研究湖湘文化提供了新資料

  據長沙市文物專家介紹,曾紀澤(1839—1890)為清末著名湘軍統帥曾國藩長子,晚清最重要的外交家和經世致用學者。他促成《中俄伊犁條約》改籤,收回伊犁地區兩萬多平方公裡土地;與英國議定洋藥稅釐並徵條約,為清政府每年增加煙稅白銀200多萬兩;幫辦海軍事務,向英國訂購大批軍艦,助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促進了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清光緒十六年(1890),卒於京師戶部任內,終年51歲。遺骨葬長沙,諡惠敏,有《曾惠敏公遺集》行世。該墓葬對研究曾紀澤生平及其家族變遷,研究晚清湖湘歷史,以及晚清時期的喪葬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文物隱憂:毀壞嚴重

  1958年,當地修建牌樓壩水庫,盡取墓地花崗石構件作為築壩材料,曾紀澤墓葬受到嚴重損壞並遭盜掘。市文物局已著手對墓葬散落的建築構件進行收集整理,並徵集相關文物,開展相應的研究工作。同時,文物專家建議將曾紀澤墓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人文景點納入當地鄉鎮建設規劃,儘快啟動曾紀澤墓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按原貌修復曾紀澤墓。

  據悉,曾紀澤墓有望申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news7)

相關焦點

  • 疫情,讓我更想向曾國藩學家庭教育
    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對子女的教育,從其長子曾紀澤18歲時才剛剛」開始「。曾國藩的第一封家書始於1840年,是寫給父母的。那一年,曾國藩(1811年生)30歲(虛歲,下同)、到京赴任;那一年,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1839年生)剛剛出生不久、次子曾紀鴻(1848年生)還未出生。
  • 曾國藩不教兒子八股文,也並非憤世嫉俗,而是另有退路
    曾國藩卻不同,他的長子曾紀澤天賦很高,九歲的時候,就開寫關於史論的議論文了。在十一歲的時候,曾紀澤突然寫了一首四言詩。這不光讓曾國藩感到欣喜,也讓他的父親曾麟書等家人覺得振奮。他們認為,曾氏家族既曾國藩之後,又會出現一名翰林。
  • 曾國藩:教育孩子,少說,少說,少說
    曾紀澤更是憑藉驚人的毅力和恆心,自學外語。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用三年時間,掌握了這門語言,在後來的外交事務中大放異彩,曾國藩的家教方式,功不可沒。曾國藩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家長,但是教育孩子卻十分開明。曾紀澤曾經批評《尚書》的註疏淺白無味,在過去,一個孩子批評古人,這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曾國藩卻不以為意,他覺得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還有勇氣指出古人的不足,這點實在難能可貴。於是曾國藩寫信過去,對曾紀澤的質疑精神大加讚揚一番,對他的文字水平予以肯定。
  • 曾國藩的兒子都有什麼結局?個個都很厲害,次子官至正二品
    曾國藩祖輩雖然是務農出身,卻極看重教育。歷來以耕讀傳家。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私塾。這個以學習儒家出身的讀書人,對於子女言傳身教都極為看重。他的一生有三子五女。長子早夭。女人都嫁了好人家。剩下的兩個兒子,憑著自己的本事,各自都闖出一片天地。曾紀澤是曾國藩的次子。
  • 曾紀澤發明出高效學習方法
    在無數次的失敗和反覆練習中,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作為清朝最早一批學習英文的人,終於發明出了一套學習英語的方法,而這種看似笨拙的方法,竟流傳至今,直至現在,還有人用這種方法當做入門法學習英語。作為一個將象形文字作為本國國語的國家,清朝人對國外的拼音文字自然是一頭霧水,一竅不通。縱使有洋教士進行細心教學,可結果還是不如人意。
  • 浙江出土丞相墓,1500斤巨棺不輸皇室,光棺材板就值1億,他是誰
    2011年12月某日,在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車廄五聯村林夾岙山腰,密密麻麻站著2000多人,他們都是來自附近的村民,只見眾人拼命伸著脖子,朝著下面某處看去——原來,是一群考古專家正在發掘墓地,很快,20多人抬著一個長約2米,寬約1米的棺材出來了
  • 曾國藩家訓: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曾國藩曾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格是對一件事物的認識,局是指做事情的結果。心中有格局,便有了預判未來方向的本領。就像是大海上的一艘航船,格局決定這條船的方向和終點。西方有句名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 曾國藩號稱古今第一完人,他的子孫後代怎麼樣?已傳8世牛人輩出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知道,這個號稱古今第一完人的晚清牛人的名字就是曾國藩了。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一個人可以達到的最高境界,不外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修身自不必說,說到齊家,他的《曾國藩家書》,雖然成書已經150餘年,現在仍然被世界各地的華人所看重,1500封家裡裡提現著曾文正的文字功底和道德修養。
  •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
    曾國藩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他也困此繼承了曾家的持家傳統,並發揚光大,總結出了著名的曾家「八寶飯」。曾國從小就銳意進取,他六歲入塾讀書,八歲能讀八股文通五經,十四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
  • 曾國藩帶兵打仗,最放不下的家人,都由他來照顧
    這大概是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在當地很有威望,基本履行了曾氏家族族長的職責;二是因為曾國藩是家中的長子,作為深受封建禮教影響的人,曾國藩自然而然對家族有了更多的責任感。然而,曾國藩自踏入仕途之後,無論是在京師為官,還是在軍旅,乃至後來總督一方,他幾乎沒有時間回鄉。
  • 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繼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11月1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情況。
  • 曾國藩的兒子為什麼能夠成才?
    曾國藩有兩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五個女兒有四個都是嫁入官宦人家,命運極其不好。同樣身為官宦人家的曾國藩,兩個兒子都成才了。曾國藩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曾紀澤,是書法家、外交家,喜歡地理、習射、繪畫和音樂。曾國藩家的兒子每天都要做四件事情,看書,朗讀,寫文章,練字。這四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也不像現在的孩子還有星期天,寒暑假,他家孩子也沒有叛逆,曾國藩的家教是非常嚴格的,他家的孩子身上從來沒有嬌驕之氣,這是做為父母,我們要學習的一個宗旨,不能嬌慣孩子要有鮮明的態度,明確告訴孩子,他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 明代丁氏五代將軍墓或重現河北正定
    正定新區丁家莊村東發現的古墓。 3月6日,在正定新區丁家莊村東,施工人員在修建地下管廊時,意外發現兩座墳墓,並挖出兩塊石制墓誌。據記載,此地可能為明代五代將軍墓群,而挖出的兩塊墓誌記錄著最後兩代將軍的事跡。此處是否還有其他三代將軍墓?省市縣三級文物部門已介入此事,施工單位目前已暫時停工,文物部門昨日(3月10日)已開始進行探墓等工作。
  • 現實版「盜墓筆記」5名摸金校尉判了 追回92塊棺材板
    在揚州儀徵市,就有一夥5人組成的「摸金校尉」,盯上了價值不菲的棺材板……2019年1月至3月,他們先後躥至儀徵市真州鎮、棗林灣等地,大膽用挖掘機盜掘古墓葬,先後作案2起,竊得大量棺材板。小毛同意這夥人在他的院子裡挖墓,但有個條件,挖到的東西自己要從中分成。從四周環境來看,這裡只是一塊荒地,上面還搭建了棚子。為確定古墓的具體位置,一行人使用鋼絲探針,果然探測出三座古墓,對墓坑位置進行了詳細標記。這次挖掘行動從天黑後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11點多,總共挖出幾十塊棺材板。「看著像金絲楠木,估計能賣個好價錢。」
  • 揚州5名男子做起「摸金校尉」,挖了92塊漢代棺材板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儀檢 記者 顧瀟)為了弄點錢花花,揚州5名男子竟然做起了「摸金校尉」,專門盜竊古墓內的棺材板。他們先後盜挖多座西漢時期中小型墓葬,竊得92塊棺材板,結果都被法院判了刑。
  • 桃江:緊急處置細木工板使用棺材板問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9日訊(通訊員 衛紅)本月初,湖南都市頻道接到群眾舉報並通過暗訪,發現桃江縣有用棺材板加工細木工板的問題,於9月5日在湖南都市頻道《晚間深度調查》節目予以曝光,造成了不良影響。
  • 從低情商的「愣頭青」到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三點人生心得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在今天仍然適用的為人處世及讀書之法,也看到了曾國藩寄托在子女身上的大智慧。為人處事小時候,我一直為自己的剛強性格而驕傲,覺得正是得益於這樣的性格,誰都欺負不了我,看誰不爽就剛誰。但長大後才慢慢發現,這樣說不了軟話、放不下身段的性子,確實不容易受欺負,但也並不討好。
  • 揚州5名男子專盜古墓 偷了92塊漢代棺材板被判刑
    為了弄點錢花花,揚州5名男子竟然做起了「摸金校尉」,專門盜竊古墓內的棺材板。9月5日,記者從揚州儀徵市人民法院獲悉,五名被告人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其行為均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被判處刑期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 盜墓者精準挖開唐太宗最疼愛女兒墓室,翻撬棺床,把棺材板當劈柴
    2009年長樂公主墓我曾去考察過(這次考察很難忘,因為我當時花三四千元新買的手機被偷了),該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鄉陵光村,西北距昭陵陵山僅約1000米。在考古發掘前並不知道是長樂公主之墓,發掘後才弄清楚的。
  • 恭親王次子載瀅墓
    載瀅墓位於永定鎮西峰寺。西峰寺是戒臺寺住持為討好恭親王奕 ,而將其送給奕 作為陵寢之地,奕 死後因朝廷賞葬昌平縣崔村鄉麻峪村,而未葬於此。宣統無年,奕 次子載瀅死後,其長子襲恭王爵位的溥偉、次子溥儒將其葬在西峰寺,並將西峰寺下院——茶棚院改建為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