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親密的愛人,也有觀念不合的時候,雖然不至於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但爭吵是避免不了的。
盤點一下,當你和愛人吵架時,什麼樣的話讓你最難受?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
說了你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改不了呢
夠了,別說了,你知不知道你很煩
算了,隨便你怎麼想
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
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瑣事和愛人吵架,傷人的話脫口而出。但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往往並不會因為同樣的瑣事和愛人之外的人生氣,更不會為此爭吵。
比如知乎上有網友說她和老公有一次差點吵到離婚,原因是吃飯時老公把她愛吃的龍鬚草吃完了,而沒有專門留給她吃。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時也跟老公吵了一架,雖然沒有達到要離婚的程度,但還是很生氣。但如果是同事或者朋友把我愛吃的菜吃了,我就覺得無所謂,不會生氣。
那為什麼我們會和愛人吵架而不和別人吵架呢?
《親密關係》的作者克裡斯多福·孟認為:是因為對愛人懷有更多的期待。
所以吵架的根源是期待對方滿足我們的某種需求,進而要求對方做出改變。表達期待的方式如果不合適,會讓對方感到被攻擊,被攻擊的一方會進行反擊,由此點燃戰火。
比如老婆總責怪老公加班太多,回家太晚,不做家務,不照顧小孩。老公的反擊是故意晚回家,而晚回家又被老婆罵,形成惡性循環。
既然吵架如此讓人痛苦,是不是不吵架就好了?
為了迴避爭吵帶來的傷痛而選擇冷戰,其實是一種比吵架更糟糕的行為。因為所有情緒都在心裡憋著,所有矛盾都積壓在兩人之間,日復一日越積越多。突然出現的某件事情可能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婚姻隨之破裂。
吵架其實也是一種溝通,說明雙方還在試圖解決婚姻中的問題。那要怎麼做才能運用好這種溝通方式,越吵越好呢?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明確吵架的目的是為了雙方可以更融洽的在一起。這意味著兩個人是一夥的,不是對立的關係。不滿的是對方的行為,而不是這個人本身。
比如如果平時老婆因為下班早所以負責做飯,老公因為下班晚所以負責洗碗,有一天吃完飯,老公接了個電話忘了洗碗。
這個時候如果老婆一生氣說:「怎麼還不去洗碗,怎麼總是要讓我提醒你呢,你就不能自覺一點嗎?」「我怎麼不自覺了,不就今天忘了嗎,誰還沒有忘了的時候呢?你難道就沒有忘了的時候?」
這個時候老公雖然也會去洗碗,但是他是沮喪和憤怒的,因為他感受到了老婆對他這個人的否定。接著就是自我辯駁和反擊,然後反過來也讓老婆鬱悶,於是兩人扯平,形成雙輸的局面。
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沒有對錯之分,所以講事實不會引起對方的牴觸心理。
比如還是老公回家晚的例子。
講事實就是:「老公,我發現最近一周你都是十點半以後才回家,孩子說有好久沒有見到爸爸了。」接著開放式提問:「你為啥最近回來這麼晚呢?」
老公回答:「因為最近有個新項目趕進度,需要加班處理。」
評判是「你怎麼總是這樣」,「你從來就不會考慮我的感受」。這種評判是一種以偏概全,會讓對方失去價值感,對方很容易反駁。比如對方會反駁:「我怎麼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你前幾天想吃冰棍,不是就給你買了嗎?「
談論自己永遠是最安全的,因為你對自己永遠最有發言權,聽的人也不容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談的內容是自己的感受、看法和期待。
比如「你加班多了,我有點擔心你的身體,而且也擔心會影響你和孩子的關係,希望你可以早一點回家。」
「抱歉,恐怕下個星期我還是會回來晚,過了這段時間估計就能正點下班回家了。不過這個星期我儘量把工作提前做完,爭取早點回來。」
注意一定說出希望對方做的具體內容,而不是希望對方不做什麼。比如老婆想讓老公早點回家,就要明確告訴老公「希望你早點回家」,而不是「你不要加班了」。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點,但你的愛人做不到怎麼辦?這個時候你要明白指責和批評的背後就是期待,既然愛人對你有期待,說明愛人是希望和你在一起的,不然愛人為什麼不對陌生人有期待呢。
所以要積極地傾聽,聽到背後的期待,同時理解愛人的感受,並把這種理解表達出來。這樣愛人就可以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情緒會隨之穩定下來,然後再去解決問題。
例如:老公不滿老婆最近兩個周末都去參加閨蜜聚會,他不想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
老婆:「老公,我明天要出去參加一個閨蜜聚會。」
老公:(超大聲)「啊!你上周不是才聚了嘛,怎麼這周又聚,你就不能在家帶孩子嗎?有你這麼當媽的嗎?」
老婆:「我知道你上周一個人帶孩子挺累的,孩子調皮,必須時刻盯著,你也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你一聽到明天還得自己帶孩子,就覺得委屈,生氣了,是吧?」
老公:(小聲地)「你知道就好。」
老婆:「老公,真的很抱歉,我明天還是得去。有個女同學十年沒有見面了,明天來這邊出差,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聚聚,這次不聚的話,下次也不知道要什麼時候了。這樣吧,我晚上吃了晚飯就趕快回來,和你一起照顧孩子睡覺。」
老公:「好吧,你儘量早點回來。」
吵架是一種溝通方式,結果的好壞取決於我們如何去運用。
祝願你和愛人「好好吵架」,幸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