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中文標籤不合規 經銷商被處罰

2020-12-13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消費者報重慶訊(記者劉文新)重慶晨照商貿有限公司經營的進口食品「德國雙心深海魚油軟膠囊」中文標籤不符合規定,近日被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罰款7250元。

經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證,重慶晨照商貿有限公司將4盒退單食品「德國雙心深海魚油軟膠囊」,加貼中文標籤後,分別於2017年5月14日、9月26日、11月16日銷售3位客戶,銷售所得合計262元。該中文標籤未標註進口商名稱、地址及聯繫電話等相關信息,標識標籤不符合規定。重慶晨照商貿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30日起主動召回產品3盒。上述產品貨值金額共計262元,違法所得共計38.41元。

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為,重慶晨照商貿有限公司經營中文標籤不符合規定的食品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並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的規定。

日前,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重慶晨照商貿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沒收標籤不符合規定的「德國雙心深海魚油軟膠囊」3盒,沒收違法所得38.41元,並處罰款7250元。

相關焦點

  • 進口食品 沒「中文標籤」有貓膩
    媒體記者拿起收銀臺旁邊的巧克力,發現全是外文說明,並沒有中文標籤,臨窗貨架上擺放的各種小瓶洋酒,其外包裝上也未見中文標籤。同樣的情況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然而只有極少數的食品包裝上有中文標籤。一位進口食品店的常客表示:「看不懂上面的外文,只能通過包裝上的畫兒來猜,或者問店主,但有時候買得多,回去還是分不清。」
  • 進口食品不可迷信「全英文」 不貼中文標籤有「貓膩」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從事進出口食品貿易多年的師女士對記者說,按照國家要求,進口食品要在流通前貼好中文標籤,否則是不能入境的。「有些經銷商可以和國外生產廠家協商,由生產廠家在食品出廠時就按照『中國訂製』要求,在包裝上印好中文標籤,但這些也是少數。多數的經銷商需要在食品入關的時候,到檢驗檢疫機構備案中文標籤,標籤合乎規範後列印出來,貼好,才能取貨。」師女士強調,包裝不合規範,沒有中文標籤的話,是取不了貨的。
  • 進口食品缺中文標籤 專家呼籲不可迷信"全英文"
    從事進出口食品貿易多年的師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說,按照國家要求,進口食品要在流通前貼好中文標籤,否則是不能入境的。「有些經銷商可以和國外生產廠家協商,由生產廠家在食品出廠時就按照『中國訂製』要求,在包裝上印好中文標籤,但這些也是少數。多數的經銷商需要在食品入關的時候,到檢驗檢疫機構備案中文標籤,標籤合乎規範後列印出來,貼好,才能取貨。」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購買者索要10倍賠償
    兩人購買了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酒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支付賠償金。近日,蓬江法院作出判決,原告理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上述4瓶酒的瓶身及外包裝上均無其他中文標籤及中文說明內容。邵某與任某購買上述商品後於當日向食藥監管部門投訴舉報,蓬江區食藥監局經查,被告商行經營沒有中文標籤、說明書的進口酒,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遂作出沒收違法所得2170元,處罰款1.5萬元的處罰決定,並向邵某和任某出具《投訴舉報處理告知書》,告知其處罰情況並擬給予二人2000元一級舉報獎勵。
  • 進口食品中文標籤為何缺位 專家呼籲市民不可迷信「全英文」
    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的薛同學是該店的常客,對於沒有中文標籤的食品,薛同學說:「看不懂上面的韓文,就只能通過包裝上的畫兒來猜,或者問店主,但有時候買得多,回去還是分不清。」  北青報記者還注意到,個別進口食品雖然有中文標籤,但應當填寫生產日期、保質期的地方卻是空白,只能推測包裝上用韓文標註的「生產日期」「保質期」。
  • 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進口食品 福州7戶商家被處罰
    12日,記者從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福州7戶商家因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進口食品收到罰單,罰款金額從5000元至3萬元不等。  據悉,牛奶吧(福州)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進口預包裝食品(奶粉),沒收違法經營的5包奶粉,罰款5000元;鼓樓區鏽場咖啡廳銷售未粘貼中文標籤的進口啤酒,依法沒收涉案物品72瓶啤酒,沒收違法所得740元,罰款5000元;鼓樓區經營者吳某銷售無中文標籤葡萄酒,依法沒收扣押的涉案物品8瓶,沒收違法所得870元,罰款3萬元;鼓樓區經營者肖某銷售無中文標籤進口食品,責其改正,給予警告並沒收違法所得
  • 檢驗檢疫合規風險與海關行政處罰
    另查驗發現異常,該單發貨企業名單未在《境外寵物食品註冊生產加工企業名單》範圍內,不允許進口。同時無法提供衛生證書、產地證書、放射性檢測證書正本,沒有中文標籤。以上行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W海關檢查(查驗)記錄表》、《陳述報告》、《報關單》、《詢問筆錄》、現場照片等為證。
  • 買到的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商家要賠這麼多!
    收貨後,張先生發現產品無中文標籤,也未取得進口許可,屬於禁止銷售的違法食品,因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退貨退款,並且支付十倍於購物款的賠償。庭審中,商家辯稱產品購自上海一家授權經銷商,來源合法,且在入境時已經通過檢驗檢疫,是合法的進口產品。但商家提供的帶有中文標籤的產品照片等證據,與張先生購買的貨品並不一致。經過審理,最終法院判決商家退貨退款,並且支付張先生賠償款95968.3元。
  • ...市河西區洛克貝萊食品經銷商店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發布關於天津市河西區洛克貝萊食品經銷商店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津市監執罰〔2020〕142號)。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正在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執法人員現場對當事人經營的無中文標籤的18種共計68件進口預包裝食品實施了扣押行政強制措施,並送達《實施強制措施決定書》(津市監執實強【2020】30號)。執法人員於2020年7月24日向當事人送達了《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津市監執聽告【2020】111號),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陳述、申辯意見,未申請聽證。
  • 杭州市蕭山區因銷售不合格進口食品被處罰
    摘要:進口食品有「價」無「證」,店家小心踩雷。近日,杭州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一家因銷售無」身份證「的進口食品店鋪罰款29萬元,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經營者或消費者在選擇進口食品時,要到正規場所,自覺抵制買賣不良的進口食品。
  • 網購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籤是否構成標籤瑕疵?
    8月14日,餘某收到可可粉後,發現商品外包裝無中文標籤,遂以進口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在外包裝未加貼書面中文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要求被告寶博中國有限公司承擔退一賠十的責任。  被告認為,商品系跨境食品,已在商品頁面信息上詳細展現了中文電子標籤,同時在消費者下單前已履行告知義務,明確該商品無紙質中文標籤,可在商品頁面查看電子標籤,故不存在食品標籤瑕疵。在商品無質量問題情況下,被告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 進口食品真偽鑑別:有中文標籤不代表「假冒」
    本報訊(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王毅 實習生張文卓)怎樣鑑別進口食品的真偽?進口食品上有中文標籤是不是代表假冒偽劣?10日,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口食品安全社區行」全省首場宣講活動走進百步亭社區,向居民宣傳進口食品安全知識。
  • 如何讀懂進口嬰幼兒配方食品標籤
    食品標籤是承載食品信息的重要載體,是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重要參考,準確規範的食品標籤才能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下面發布君將從食品標籤方面來談一談消費者如何解讀進口嬰幼兒配方食品標籤信息,購買到安全的進口嬰幼兒配方食品。1嬰幼兒配方食品標籤標示要求嬰幼兒配方食品是為滿足0~36月齡嬰幼兒營養需要配方食品。1.
  • 進口食品僅標英文標籤商家被罰
    N海都記者 陳盛鍾 通訊員 鄭雲林 海都訊 4月17日,在仙遊經營冷凍食品的鄭某收到仙遊縣市場監管局開具的一張罰單,其因採購標籤不符合規定的進口預包裝食品,被沒收豬肉產品10箱,罰款5000元。 今年2月10日,仙遊縣市場監管局食品藥品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在對鯉城街道解放東路一家冷凍食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冷凍庫內的進口「凍豬肋排」「凍豬舌」「冷凍豬腳」,外包裝標籤全標英文。
  • 跨境進口首例中文電子標籤與食品外包裝中文標籤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9月17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跨境貿易法庭對一起跨境進口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在線進行了審理並當庭宣判。該案是首例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領域確認進口食品中文電子標籤與食品外包裝中文標籤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案件。原告認為,被告交付的商品為進口食品,雖然在商品交易詳情頁對食品外包裝英文標籤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但卻未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在商品實物的外包裝上加貼書面中文標籤,應當認定為《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被告明知涉案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仍然銷售給原告,依法應當向原告承擔退還購物款並支付十倍賠償的責任。
  • 標籤備案取消了?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模式變化大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
  • 進口食品包裝、標籤、配料、名稱、添加劑的標準大全
    我國對於本土的食品標籤尚有如此明確的規定,那麼對于越來越火熱的進口食品有哪些關於標籤的問題需要注意?有些進口食品是否可以沒有中文標籤?進口食品標籤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我國,所有進口食品均需附有相關的中文食品標籤。進口食品標籤中需包含的內容因產品而異,但其基本內容包括食品名稱、原產國、配料表。
  • 進口食品到中國身價翻幾番 經銷商賺大頭
    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進口食品中,不少品種都有國產兄弟,比如同為「明治巧克力」、「百事可樂」、「格力高」的餅乾,包裝顏色、外形酷似,外文包裝的身價卻是中文包裝的好幾倍。 記者在五一大道一家進口食品店裡看到一盒標價24.8元的杏仁脆,包裝上標著大大的「Pocky」,熟悉的字母組合讓很多愛吃零食的人馬上辨出:這就是「格力高」,其中文標籤上寫著「淨含量43.8克」;在巧克力擺放區裡,一款日文包裝的明治雪吻巧克力,標價29元,淨含量60克。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消費者可以主張賠償嗎?
    本文轉自【山東高法】;我們選擇進口食品時,有的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示和中文說明,對此心中難免有些疑惑,其實從法律上講這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春節期間,劉先生家庭聚會,特意從某公司處購買了6瓶法國紅葡萄酒。
  • 質檢總局:進口食品添加劑應有中文標籤和說明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規定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當有詳細的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但自2009年7月20日該條例實施以來,仍有部分企業的標籤和說明書未符合該規定。    根據《條例》第四十條規定,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當有詳細的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載明食品添加劑的原產地和境內代理商名稱、地址、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