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備案取消了?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模式變化大

2020-12-23 南寧海關發布

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

檢驗監管新模式

聽說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標籤都要在海關備案,手續非常複雜?小編刷公眾號的時候,就看到這麼一條回覆:

看來很有必要普及一下了!

還有一個多月,即從2019 年10月1日開始,海關總署 2019年第70號《關於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 就要正式實施了, 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模式將迎來巨大的變化。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詳細講解一下吧。

1.什麼是預包裝食品

定義

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並且在一定量限範圍內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的食品。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

標籤要素

正規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標籤必須標明食品名稱、配料表、規格和淨含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並根據情況標註營養成分。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不得進口。

2.監管新變化

敲黑板!此次變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由原來的備案制轉變為抽查制,並強化了事前事後監管。

進口前審核

「進口商應當負責審核其進口預包裝食品的中文標籤是否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審核不合格的,不得進口。」

小編解讀:

該規定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條的要求,明確了標籤審核的責任主體為進口商。在產品進口前,進口商就應對標籤內容進行審核。

進口時抽檢

「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作為食品檢驗項目之一,由海關依照食品安全和進出口商品檢驗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驗。

進口預包裝食品被抽中現場查驗或實驗室檢驗的,進口商應當向海關人員提交其合格證明材料、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標籤原件和翻譯件、中文標籤樣張及其他證明材料。」

小編解讀:

取消備案≠ 取消監管,預包裝食品在進口過程中還是會被海關部門抽中現場查驗或實驗室送檢。一旦被抽中,除標籤樣張以外,企業還需提供以下證明材料:

● 當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中強調某一內容,如獲獎、獲證、法定產區、地理標識及其他內容的,或者強調含有特殊成分的,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 標註營養成分含量的,應提供符合性證明材料;

● 標籤中有轉基因聲稱的,如聲稱「非轉基因」的,提供檢測報告;聲稱是轉基因的,提供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 標籤中聲稱是有機食品的,提供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具體到某類食品的標籤,海關人員認為根據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或其他標準,應當隨附的其他證書或者證明文件。

進口後監管

「海關收到有關部門通報、消費者舉報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涉嫌違反有關規定的,應當進行核實,一經確認,依法進行處置。」

小編提示:標籤檢驗監管新規僅針對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預包裝食品,入境展示、樣品、免稅經營(離島免稅除外)、使領館自用、旅客攜帶以及通過郵寄、快件、跨境電子商務等形式入境的預包裝食品標籤監管,按有關規定執行。

3.新模式,新起點

新法規

《關於調整進出口食品、化妝品標籤審核制度的公告》(原質檢總局2006年第44號公告)、《關於運行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管理系統的公告》(原質檢總局2011年第59號公告)、《關於實施〈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規定〉的公告》(原質檢總局2012年第27號公告)自2019年10月1日起廢止,此前已備案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信息同時作廢。

新管理

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管新模式的實施,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將大大簡化預包裝食品進口手續,減輕企業的負擔,進一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同時公告明確了標籤審核的責任主體,強化事前事後監管,從長遠來看,更有利於提高進口食品經營單位的守法意識和管理水平,促進良好市場秩序的形成。

新要求

小編提醒,進口商應當儘快轉變觀念,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產企業審核制度,重點對進口食品是否合規開展自主審核。從正規渠道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的中文標籤,廣大消費者可以通過向經營者索要《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來分辨產品真偽。

轉自:12360海關熱線

相關焦點

  • 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 進口食品通關手續更簡便
    進口食品通關手續更簡便下月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華聲在線9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林俊)記者從長沙海關獲悉,為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根據海關總署公告,從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
  • 關於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
    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作為食品檢驗項目之一,由海關依照食品安全和進出口商品檢驗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驗。二、進口商應當負責審核其進口預包裝食品的中文標籤是否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審核不合格的,不得進口。
  • 這些地方擬調整《食品安全法》,預包裝食品「備案」即可銷售
    來源:新京報延伸閱讀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海關總署發布2019年第70號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
  • 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安全監管新規詳解:最大亮點是引入電子中文標籤...
    所以困擾了業態很久的跨境食品電商定性問題,至少得到部分解答。也就說,網購保稅電子商務進境的食品,比照新《食品安全法》的進口食品定性監管。也因此,很自然地,細則在接下來的條文中,將新《食品安全法》中對進口食品監管的機制架構,嫁接到網購保稅電商食品。 筆者將新《食品安全法》對進口食品的監管機制總結為「無標三新」四類食品(這裡用的是食品大概念: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特別監管。
  • 下月起蘭州海關簡化預包裝食品進口手續
    下月起蘭州海關簡化預包裝食品進口手續每日甘肅網9月17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蔣凌 實習生楊娜)近日,記者從蘭州海關獲悉,海關總署《關於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明確自2019年10月1日起,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
  • 關於GB 7718《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的解讀
    中食安信將徵求意見稿與現行版本內容進行比較,就其主要變化、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解 讀如下:1、對標籤的基本要求做了增補,中食安信總結主要變化包括: ① 明確了不得以任何形式明示或暗示食品或食品中的某成分具有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
  • 進口食品 沒「中文標籤」有貓膩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具備「中文標籤」! 具備「中文標籤」 !具備「中文標籤」!重要的話說3遍。而媒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商場和超市裡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
  • 進口食品不可迷信「全英文」 不貼中文標籤有「貓膩」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從事進出口食品貿易多年的師女士對記者說,按照國家要求,進口食品要在流通前貼好中文標籤,否則是不能入境的。「有些經銷商可以和國外生產廠家協商,由生產廠家在食品出廠時就按照『中國訂製』要求,在包裝上印好中文標籤,但這些也是少數。多數的經銷商需要在食品入關的時候,到檢驗檢疫機構備案中文標籤,標籤合乎規範後列印出來,貼好,才能取貨。」師女士強調,包裝不合規範,沒有中文標籤的話,是取不了貨的。
  • 市監微課|解讀進口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
    使用指南|以案說法||總局留言匯總 | 市監微課| 執法辦案|處理投訴舉報|微信推送模式改版了,點擊上方 「市監雲法 」  → 點擊右上角「...營養標籤是消費者直觀了解食品營養組分、特徵的有效方式,營養素攝入缺乏可引起營養不良,攝入過量則可導致肥胖和慢性病發生。正確標示營養標籤可以指導消費者科學選擇膳食,促進公眾膳食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在我國,食品營養標籤應符合《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
  • GB 7718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再次徵求意見,有哪些變化?
    亮點三、對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要求作出專門規定新的徵求意見稿對於進口食品的標籤要求單獨進行規定,以方便了進口企業及監管部門操作與監查,包括一般要求、配料表、生產經銷者名稱和地址、原產國、日期標識、適宜人群及食用量或食用方法、質量等級等方面的內容。
  • 解讀│進口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
    在我國,食品營養標籤應符合《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   適用範圍   適用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上營養信息的描述和說明。
  • ...市河西區洛克貝萊食品經銷商店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發布關於天津市河西區洛克貝萊食品經銷商店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津市監執罰〔2020〕142號)。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正在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執法人員現場對當事人經營的無中文標籤的18種共計68件進口預包裝食品實施了扣押行政強制措施,並送達《實施強制措施決定書》(津市監執實強【2020】30號)。執法人員於2020年7月24日向當事人送達了《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津市監執聽告【2020】111號),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陳述、申辯意見,未申請聽證。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問答
    本標準規定了預包裝食品標籤的通用性要求,如果其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有特殊規定的,應同時執行預包裝食品標籤的通用性要求和特殊規定。    三、標準修訂的主要過程    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衛生部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單位成立標準起草組,承擔標準修訂任務。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問答(修訂版)
    進口商經營的此類進口預包裝食品也應按照上述規定執行。進口商經營的此類進口預包裝食品也應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對於採用在原進口預包裝食品包裝外加貼中文標籤方式進行標示的情況,加貼中文標籤應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的方式標示;原外文標籤的圖形和符號不應有違反《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內容。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公布 進一步明確食品名稱標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近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修訂草案意見的函。新修訂標準(徵求意見稿)代替原有的GB 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 進口食品缺中文標籤 專家呼籲不可迷信"全英文"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  而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店員向北青報記者解釋說:「沒有中文標籤的,是國外原裝進口的;有中文標籤的,是國內分裝的。」  中文標籤竟成為「原裝進口」和「國內分裝」的區分標準,事實的確如此嗎?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的工作人員說:「所有的進口食品都應當在報關檢驗時就註明中文標籤,如果是『國外原裝』,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進入市場的,中文標籤肯定是必備的。」
  • 重磅|您所關心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修改徵求意見了!
    為了適應實際監管需求,統一食品標準體系中對預包裝食品的界定範圍,將預先包裝以計量稱重方式銷售的食品納入預包裝食品的範圍。 2.增加屬性名稱定義。將 GB 7718-2011 中 4.1.2.1「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等有關內容提煉為食品的「屬性名稱」,用於規範食品名稱的基本要求。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解讀之一:範圍與定義
    本標準不適用於為預包裝食品在儲藏運輸過程中提供保護的食品儲運包裝標籤、散裝食品和現制現售食品的標識。分別指出了本標準適用範圍和不適用範圍,進口的預包裝食品也應遵守本標準的要求。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標準中並未提到,該類別的食品依據法規不同,同時標籤標示方式也略有不同。保健食品,其符合預包裝食品的定義,應符合GB 7718的規定。同時,保健食品還應符合《保健食品標識規定》、《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的規定要求。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公布 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食品夥伴網訊 11月26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修訂草案意見的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深圳市標準化研究院組織修訂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現對相關單位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止2018年12月14日前。   據悉,新修訂標準(徵求意見稿)代替原有的GB 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 進口食品中文標籤為何缺位 專家呼籲市民不可迷信「全英文」
    北青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依然以為擁有全外文包裝的才是真正的「原裝進口」。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  而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