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討論:中國教育中是否有如英國教育那樣的階級固化及分層嗎?

2020-12-14 國際沸點

英國網友提問說道:英國有分私立和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通常有更嚴格的課程設置且師資力量更好。據說這使英國(無形中)實施起了一種階級制度,即富人去私人學校,然後去更好的大學,然後再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私人學校等等......。這其中當然有一些是事實,但我並不想開啟「如何讓所有人都平等」的討論。

他說:我感興趣的是,人們是否認為中國教育可以給更多人機會。人們經常說,高考是公平的,不管一個人他是貧窮還是富有,如果在高考上表現良好,他們就改變自身的命運。對此我的問題是我覺得A Levels((英國大學入學考試的甲級考試)也有相同的效果。如果某人來自英國的一個貧窮地區,但是他們在Alevel表現良好,那麼他們可以進入一個體面的大學(有時候他們所在學校的平均值會被考慮在內,且如果他們做得比其他人好得多,那麼這個因素會被考慮在內)。儘管我認為一個英國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態度上可能不如中國家庭。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人是否有更大的機會,藉助這種教育制度來「提升自己的階層」。我並不認為,把一個中部省的農民和上海的有錢人放在一起比有意義。儘管我明白他們都在同一個國家,而這可以是個說明階層的例子。相反——如果是在同一個城市內存在較大差異的例子,那可能會更合適。例如,人們在像倫敦這樣的城市或英格蘭大部分城市中很容易找到這類例子。

國外網友回答:

1、是的,贊同。我主要想知道人們是否認為中國教育系統提供的流動性比英國教育提供的流動性更大。

2、中國精英的話,沒有分化。他們沒這個必要——為什麼納稅人的錢要付給國外的私立學校,讓孩子接受世界級的教育呢?(根據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標準化測試,這些考試不能涵蓋教育的所有方面)中國有錢人的話,是的他們有分化。

3、這裡有非常精英的學校,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很難評判。但除此之外,城市裡的學校比鄉下的學校更好,然後一線城市的比非一線的好。

4、謝邀——最後一段聽起來像是我最感興趣的。關於農村學校的評論內容相當有理有據的,我只是覺得差別如此巨大,我不能將它們相提並論。「並且即使一切都好——你有正確的戶口,你沒有貧窮的負擔,你生活在一個有著良好教育制度的城市」。我想這似乎是最能與英國媲美的。或者至少說更容易考慮到的(當然,在此之前,我知道在英國也有人活得相對貧困)。所以,如果我們考慮這個問題——你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學術上有能力的話,那麼他在這個教育機制下有更好的機會去「提升自己的階級」嗎?你引用的那些荒謬統計數據(像是99%的在讀生畢業率等)所隱含的問題也存在於英國體系中。

5、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上名校,改變命運。在中國,如果你成績很好,你能進入頂尖大學。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相關焦點

  • 教育就是拼爹?在中國,階級固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高考還能實現階級...
    當底層人民掙扎在溫飽線的邊緣時,中產階級在討論著「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而上層社會的財富、人脈、精英意識,更是無法觸碰的遙遠。   這些現象是不是意味著階級固化即將到來?如果美國的發展和中國相差幾十年,那麼美國現在的階級固化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未來?口袋君今天就為大家盤一盤:中國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 英國的階級固化也很嚴重,自古沒變過!
    很多人都聽說過英國階級固化很嚴重,可這是真的!英國人認為,階級,甚至是階級固化、階級壁壘,向來是英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人會很在意你的家庭出自什麼階級、你的收入是多少,而這套階級制度在英國的社會中已經變得根深蒂固。
  • 信託影響著英國階級固化?階級固化嚴重嗎?
    最近看了一部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該紀錄片歷時56年,記錄著來自社會各個階級的14名兒童在這56年裡的變化。他們中有上流社會精英,有普通中產家庭,有來自社會底層的家庭,甚至是孤兒院。整部影片試圖圍繞一個明確的假設,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 張賀那廝——我們來談談「階級固化」!
    按道理說,一個國家,無論是這個國家以什麼樣的統治面目出現,都應該本著教育後代,提高整個國民素質,起碼的也就是達到教育公平,大家都知道德國、日本,從小學生開始就重視全面素質教育,在《大國崛起》這個紀錄片中有一集是專門講德國教育的,德國在二十世紀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情況下,國力衰退,但是仍然立法和用強制行政手段來使後代獲得教育,細論不談,可以去看看這部記錄片對照中國現實。而我們中國呢?
  • 階級固化的結果是什麼?
    在歐洲,水泥工的孩子不會像勳貴之後那樣,懂得打馬球、高爾夫;廚娘的女兒,也不會像官僚之後那樣,對古典音樂如數家珍。歐洲精英階層長久以來,所實行的階級固化策略是成功的,這一策略並不是,某一個精英個體盤算出來的。而是無數代上流社會精英,依靠財富、教育、社會關係的傳承。以及歐洲政府對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默許,所得到的成果。
  • 西方教育體制的固化令自下而上的階層流動受阻
    (與西方教育體系不同,中國高考制度為出身不同的個體提供了統一的競爭平臺。圖為2019年6月7日,北京人大附中考點,教師擁抱即將走入考場的考生。來源:千龍網)一些人總認為,與西方的教育相比,中國的教育模式過於看重分數,尤其是高考制度,是對孩子天性的壓抑。
  • 美國和歐洲所謂的寬鬆教育,是徹頭徹尾的階級分層
    最近,一部由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老師在英國》正在中國網絡世界走紅,中國老師教的英國學生實驗班在數學、自然科學的最終考試成績比起英國老師教的那組學生整體成績高出10%,而有關於中外教育比較的話題也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X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 窮二代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階級固化是否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趨於穩定...
    窮二代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階級固化是否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趨於穩定,反觀歐美發達國家,階級都相對固化,階級固化應該是常態吧。階級流動大反而說明社會不穩定不是嗎
  • 日本階級已經固化,是貧窮世襲制,中國呢
    日本階級固化本來就嚴重,sama的兒子也是sama。sense的兒子也會是sense。本來戰國時代階級壁壘不斷弱化了,結果江戶時代又變得傳統保守。江戶時代雖然給日本帶來了近250年太平,但是對於日本也產生了深遠的不良影響。
  • 文化共同體、大學教育與階級流動
    當然,這種回答無可厚非,甚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是當我們開始考察一項活動的動機時,理應分析其預期而非現狀,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上層階級現在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而在於他們是否能夠維持這種經濟實力。那麼,現在所要追究的,就是上層階級為何能夠確信自身一直處於上層階級,一直有這種經濟實力來維持他們的文化遊戲,以及這種文化遊戲為何對於他們而言是必要的。
  • 有人從《三生三世》看到了一個階級固化的中國
    僅僅因為他們所身處的階級就註定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這不是出身決定論是什麼?與其說這是這部劇無意識或者偶然的劇情走向,不如說,這是時代的精神變化所導致的文化內容轉變。人們越來越不信任所謂的灰姑娘與王子的童話,是因為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晰地發現,當代的中國正慢慢地走向階級固化。
  • 漫談學區房與階級固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
  • 西方教育的驚天秘密:如何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深度)
    現在,李女士兒子如願上了私立中學,學校規定GCSE考試中拿到6個A才能進入下階段學習,否則就要轉學。她再也不吐槽中國教育了,偶爾私下發出一聲感慨,中國目前的教育還是公平的。我不厭其煩地介紹李女士的情況,聰明的讀者這時候也許已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英國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以及分層。
  • 如果一定要說階級固化,那麼謝天謝地,我們終於可以進入優雅年代
    前期由於房價的火熱,帶熱了一個詞——「階層固化」。大家都在感嘆:階層上升通道的大門即將關閉。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梳理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你會發現,每個朝代都有階層固化。但無論階層怎麼固化,總有5%的窮人可以突圍而出。而且,幾千年來,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這麼開放,每個普通人都擁有改變自己階級的可能性。上升不過是一種選擇。
  • 心理學: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階層固化,只是你又窮又懶罷了
    這幾年階層固化被人們高頻率的提及,非常熱衷於提階層固化的無疑是大眾媒體。 事實真的像大眾媒體說的那樣發生階層固化了嗎?我們的努力究竟會在階層躍遷中扮演什麼角色?
  • 熊派三叔 | 談交易生態圈中的固化與分層
    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經濟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度,做一個大概的分析。」上面的這段來自於主席1925年12月1日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照三叔的理解,所謂的階級的固化與分層,首先是思想的固化與分層。照例三叔講兩個故事,不對,講兩個人。
  • 社會階級在當今英國有多重要?
    愛也好,恨也罷,很多人都把社會等級制度與喝下午茶、聊天氣一併視為英國生活的典型特色。「階級差異不會消失,只不過是改頭換面罷了。」 英國社會學家理察·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寫道。「每個年代裡,我們都謊稱已經埋葬了社會階級,然而棺材卻一直是空的。」
  • 開課在即,網絡教育真是大趨勢?淺談教育壟斷與階級分層的聯繫
    近期,朋友圈中各種0元和免費課的招生海報再次出現,可以說每一張海報都挑動著各大中小教育機構本已緊繃的神經,之前一直來聯繫的校長們也紛紛問筆者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的復工開學信息。筆者我也專門去詢問了一下家長學生和老師朋友們,得到的明確答覆是中小學目前絕大多數都已經有了複課計劃安排,包括校歷也已經製作完成。
  • 「快樂教育」是用來階級固化的一場驚天陰謀?
    "快樂教育"被譽為風靡歐美的家庭教育「聖經」,是斯賓塞是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所提出的。作為快樂教育的創始人,赫伯特·斯賓塞先生曾說:我認為教育是一項充滿快樂而漫長的事業,需要一點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但近年來,有許多人開始反思快樂教育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