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遊戲(完)

2021-02-19 伊嘉兒數學

61:撲克牌

1、 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

玩法:兩個人,每人各摸1張牌,算出這兩張牌的和或差,誰算得又對又快,誰就贏,這兩張牌就歸誰。當一副牌摸完後,再比誰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獲勝。

2、 學習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

對於學生來說,退位減法比進位加法更難一些,所以進行退位減法的訓練就顯得更有必要。

玩法:兩個人,每人各摸一張,一人做加一人做減。比如:一方看到對方的牌是5,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但不直接告訴對方,而是把這兩張牌的和13告訴對方,讓對方猜自己手中的牌。如果算對了,這兩張牌就歸對方。摸完後雙方交換再來一次。

3、 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後。

玩法:一個人。準備:從撲克牌中選1——9的牌各2張及1張10共19張,這19張牌的各點數之和剛好是100,洗牌後,把各張牌的點數進行連加,加完後的結果剛好是100。也可以做減法,從100開始減各張牌的點數,減完後結果剛好是0。

4、 學習了加減乘除後

玩法:人數不限。準備:選出1——10的牌各4張。洗牌後摸出4張牌,通過加、減、乘、除的運算使結果是24,先算出的人獲勝,這四張牌就歸他,等一副牌摸完後,看誰的牌多,誰就贏。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逐漸增強,超出了「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62、遊戲:奪紅旗遊戲 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規則:同桌兩人為一組,先第一人抽三張卡組成一個三位數,第二人也抽三張卡組成一個三位數,然後自己算自己的,看誰算對了,就得一面紅旗,不同答案就檢查誰對誰錯。

小結:哪個同學在做遊戲的時候,由於不小心做錯了題,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鼓勵學生誠實,大膽承認錯誤)

63、認識21~30的數

1、郵遞員來送信。

要求:郵遞員先把信:21~30的數卡,發下去;郵遞員再說:22在哪裡?把22、25、28、30這些數找出來,郵遞員再說:22的領居在哪裡?再找他們的鄰居。

2、讀數。

遊戲要求:

兩個一起玩,一人撥珠,一人讀數,輪換。 (1)、撥珠要撥20-30的數。

(2)、如果撥到25,另一人就可以從25讀到30或者從25讀回20,只要你撥的數在21~29的範圍內都有兩種讀法,隨便選一種。這如果撥到20,就要從20讀到30,如果撥到30,就要從30讀到20。

64、遊戲數學

如在教《比較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我首先拿著0-9的數字,一邊像打撲克牌那樣洗牌一邊說:「今天我們玩個抽卡比較大小的遊戲,要求抽的是兩位數,現在先抽個位上的數」,結果第一小組抽了個7,第二小組抽了個9,我問哪個組還要抽,不抽就定輸贏了。第一組的同學著急得跳起來說:「我們還要抽,因為我們組的數字小」,二組的同學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們也要抽,因為我們的數字雖然大也不能定大小,因為這是個位上的數字。」看,學生在興奮、著急中就悟出了比較大小的時候不能只看低位上的數。第二輪抽的時候我讓學生先抽十位上的數,結果第一組抽的是6,第二組抽的是4,我剛把數字寫上,學生就在下面議論紛紛,有的說:「不用再抽個位的數字了,他十位的數比我們大,我們輸定了」,「不,還要抽」。「抽也沒用,就算個位給我們一個敢大9也沒用啦,還是他們的大,別浪費時間了,玩下一盤吧。」這樣的遊戲活動,學生邊玩邊掌握知識,在玩中悟出比較大小的方法,根本不需要老師費什麼唇舌,學生自己就感悟到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大小的方法。

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設計了一個湊21點的遊戲活動,先讓學生熟悉遊戲規則,接著就開始了遊戲,這個活動帶來的學習收穫令人驚喜。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各個小組的學生專心地做遊戲,有的小組幾個腦袋圍在一起瞪大著眼睛看數卡點數,有的小組坐下來忙著在做記錄,有的小組的學生翹起屁股趴在桌面上出數卡。課上,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思維活躍,踴躍發言,

比如:孩子們不喜歡做印在紙上的枯燥無味的口算題,但喜歡比賽,喜歡玩那丟出的數字變化不定的數碼方塊,那麼我們就讓他們投數碼方塊玩。誰最快搶答出兩數碼方塊朝上數字之和,誰就勝利。孩子們瞪大眼睛,緊張地盯著那旋轉著,跳躍著的小東西,剛停下來不動了,孩子就快速準確地說出答案。 每天我都要學生出生活中的數學來考同學,他們大多都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思維,口編的應用題貼近生活,語言簡潔明了。數學問題生活化

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時,教材編排了一個快樂加6點的遊戲活動,教師講清楚遊戲規則後,請小組示範,然後是小組遊戲,遊戲一開始,課堂上馬上活躍起來,每個小組都盡情地投進入到遊戲活動中,有的同學在抽數卡,有的同學在計算數卡上的點數,有的同學在做記錄,還有的同學在做小老師,就連平時最不喜歡講話、成績比較差的幾個同學也是那麼認真!看到他們個個那麼得意忘形,我想這種場面是以前的數學課堂中未曾出現的。

例如:「湊10」的認識課中, 設置情景:媽媽出差帶回10粒糖,要小明分給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假如你是小明,你會怎麼分呢?為什麼?有的小朋友說:每人各5粒,因為這樣公平。有的說:給弟弟6粒,自己4粒,因為弟弟年齡比我小。有的說:我3粒,弟弟4粒,還剩3粒留給媽媽,因為媽媽很辛苦。等等。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在思考,既讓學生對10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且課堂滲透「人文」精神,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愛。

生本一年級數學教學大綱的第一點建議是:要大力組織好學的遊戲。教材中的許多課整節都是由學生做遊戲。剛開始的組織是困難的,課堂可以用「喧譁」來形容,可是,當學生掌握了遊戲的規則,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後,整個課堂完全屬於學生,教師則可以真正體會「無為而為」的樂趣了。他們認真的計算數卡的點數,做好記錄,希望最後的勝利屬於自己。如十六點大(16點為大,超過16為輸,16點以下,大者為勝)的學生記錄:

一年(1)班

第一人 第二人 第三人 第四人

15① 17* 12③ 14② 18 20* 13② 16① 16① 16① 14② 11③ 14② 18* 19* 16① 16① 13③ 16① 14②

贏3次 贏 1次 贏1次 贏2次

姓名:李建鏘 蘇銘傑 陳瑩 廖瑞曦 這個遊戲裡包含數的計算、數的大小比較和序數的概念,同時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因享受到合作的快樂而願意交流,表達自己。這時老師再進一步對成功合作的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從小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

又例如:「20以內加法」熟悉課中,引入飛鏢和飛盤,如下圖所示,「假日裡,爸爸帶你去遊樂園玩飛鏢,(看圖)如果只給你兩隻飛鏢,只能飛兩次,你可能拿多少分呢?」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看哪一個小組最多能計算出多少種可能的分數。有多種可能:兩支都中;一支中,一支不中;兩支都不中。得出的算式皆屬於20以內的加法。 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 從玩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學習過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

在學習數的加法時,我們設計了「加6點」的遊戲,遊戲是這樣的,先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人一副0——9的數卡,先由第一人洗勻,然後發一張卡給第二人,如果第二人覺得數字小了,可以還要,直到他說不要為止,如果他要的卡的總數比6大,他就輸了,如果總數是6或比6小,在小組裡是最大的,那這一輪就是他贏,他就可以得到一面紅旗。別看遊戲簡單,可是適合小孩子好贏的心理,他們玩起來可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有時老師說下課了,他們還在那裡爭論不休,一定要比出個輸贏來。在這個遊戲中,他們不僅學到了得數是6的加法,就是10以內的所有得數都有可能全部用上了,但學生並不覺得這是在學習,而是在打撲克定輸贏,而在這遊戲中不知不覺把10以內的加法全玩得熟透了。正是這些遊戲 ,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對數學感興趣。

剛開學時,我就讓學生數一數本班有多少同學,教室裡有多少桌椅,數一數學校有多少果樹,家裡有多少人,吃飯時用了多少碗、多少筷子等;學習簡單加法時,我讓學生分左右兩邊站好,後點人數並說出左邊多少人,右邊多少人,然後說出一共有多少人,不但學習了加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就目前的情景說成加法應用題的表達能力。而在課前我經常讓學生帶例子來上學。比如 :課前先布置學生回家觀察哪些能用加法計算的例子,第二天上課時先讓各學生在小組裡說,在小組裡評出優秀的再在班裡講,然後評出全班優勝者。

如我們在第一冊第一單元1—10數的認識,我們設計了這樣的一節感受課,分四個環節進行,第一個環節是用手指的動作數1——10的數,順數倒數,做到手腦並用,活躍思維。第二個環節是聽故事找數,要求學生把故事中的1——10這些好朋友找出來,看誰找得對找得多,故事是這樣:貓媽媽生了4隻小貓,第1隻叫小黃貓,第2隻叫小黑貓,第3隻叫小白貓,第4隻叫小灰貓。有一天,貓爸爸和貓媽媽要出門,他們對小貓們說,要乖乖地在家裡,不要到處亂跑。於是,貓爸爸和貓媽媽就出門了。小貓們想,我們已經長大了,也該幫爸爸媽媽幹點活了,他們就幹起活來。小黃貓把家裡的5間房子整理得整整齊齊,小黑貓把家裡的6個碗洗得乾乾淨淨,小白貓把家裡的7盆花澆水,小灰貓8個窗擦得光亮的,貓爸爸和貓媽媽回來了,都誇他們都是好孩子。同學們不但能說出故事裡幾基數、序數,而且有的說,一共有6隻貓,老師問:你是怎麼想的?他說:貓爸爸和貓媽媽2隻加上4隻小貓就有6隻貓。你看我們的學生不但會數數,而且對加法應用題有感悟了。第三個環節是瞎子摸棋,小組4人進行活動,每個組有一個杯子,裡面有10個棋子,由第一個人隨便摸幾個棋子在手心,讓組內的同學猜有幾個,然後放開一起數,看誰猜得對,猜得對的或猜得最接近的數就算贏,在本子上畫上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小組4人輪流摸,這樣,同學們學得多輕鬆、多活躍啊!最後一個環節是聽電話號碼擺數,師與生、生與生互報互換互擺電話號碼,既是在學習,又是人與人感情的溝通,使我們的數學真正和生活相貼近,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

66、投"骰子"學數學

為了上好20以內的加減法這節課練習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數學規律,同時又要讓學生能活潑參與學習過程,還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這些內容很簡單、枯燥,如何設計好這一節課是個關鍵。這一節課表面看上去好像很簡單。但是,要真正明白其中的數理,並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其實並不簡單。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扔骰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聯繫生活與實踐來學數學,獲得了良好的成效。具體設計如下:

一、投骰子,激發興趣,吸引參與。 上課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平常在玩跳棋時,靠投骰子,計算幾個點,走幾步決定輸贏。大家會投骰子,並計算誰投的點數大嗎?"學生因為有了平時的經驗,都高興地說會。我接著說:"這一節課,咱們就來接骰子,比一比看誰算得快。下面給大家一分鐘時間,上下桌的兩個同學為一組,試著奶一扔,比一比,看誰投的點數相加起來得數大。現在請大家拿出第一對骰子可以開始扔了。" (教師事先給每個組發1對骰子,其中一個骰子每個側面的數字依次為1-6;另一個骰子每個側面的數字依次為4-9。) 我一宣布比賽開始,教室裡就熱鬧開了:"你5+3=8點"、"我2+4=6點"。授骰子的聲音,計算的聲音,爭論的聲音充滿了整個教室。

二、拔骰子,溫故舊知,發現新知。 一分鐘結束後,我檢查了各組比賽的情況,並讓學生將投骰子的情況列成算式,看看可以分成幾類?為什麼這樣分? 結果列式如下: 通過對以上列表的觀察,學生發現這些算式中,折線左上方的複式是1O以內的加法,右下方的是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這兩種算式的也不一樣。

三、投股子。計點數,尋找規律。 觀察算式列表規律以後,我繼續引導學生:"你們能藉助用骰子計算出10以上的加法算式嗎?算一算,看看準算得快?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能算得快? 課堂上又熱鬧起來了。有掰手指計算的,有按骰於點數繼續往上數累外得出結果的,有口算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大多數學生都得出了計算結果。

四、投骰子,說——算——編,拓展思維。 說學生得出計算結果後,我接著讓學生說是怎麼計算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後,我首先都給予肯定。然後再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哪一種方法計算更快。 結果,學生發現:累加法,數字大了,要一個一個地數很慢;"湊十法"運用起來更快。如:"8+7"可以把7分成5和2,再將2和8湊成10,加上剩下的5,就等於15。 思維過程如圖所示:(圖略) 算學生先根據上述思維方法,嘗試著算一算其他列式,看看是否能比其他計算方法來得快。然後分組投骰子,練習用以上思維方法計算得數;一個同學一邊投,一邊計算,另一個同學評價他是否計算有錯。 編在完成了以上思維訓練的基礎上,我又接著讓學生藉助骰子,一邊投,一邊編練習題。 如:小明投的點數是14,你第一次投的是8,還要投個什麼數才能與小明的點數相等?投什麼數可以贏小明? 列式:8+()=14 8+()>14 學生分組,根據自己投的骰子點數一個說列式,一個算列式,課堂上又是一陣熱鬧。

這一節課,學生在投骰子的活動中,學習興趣濃厚,參與面廣,不但學會了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加法的數理,而且思維活躍,在思維的拓展性與創造性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訓練、整個教學過程,拔骰子只是一個引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契機或方式。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p去感受知識的內在聯繫,學生的主體活動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認訓練也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67、妙用學具——把遊戲的愉悅帶給孩子

在這一個學期,我們的數學學具還真的不少。棉籤棒、數字卡、口算卡、計數器、彩珠、色子、自製七巧板„„在感受數時,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棉籤棒,練習數數,1個1個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學習進位加法時,滿10個捆一捆;還準備了小小計數器,孩子們「我說你撥」或「我撥你說」,玩的很有興致。我還拿出以前的老教具,彩色的小珠子,讓孩子們數數,色彩鮮豔,孩子們也很喜歡;還有數字卡片、口算卡片,人手一套;還有一個我最擔心的色子,怕不好用,開始一直沒敢發,一怕孩子亂丟,保管不善,二怕課堂上噼裡啪啦太吵。我就在發之前想了一個「妙招」:口算做的好,或是上課時發言積極,或是小組合作愉快的,或是會正確評價別人的,反正找個理由,就把色子作為獎品發給他們一個,同桌合作玩。我記得我是周一的上午發的,要求是:老師還有一個色子作為獎品,但是有個要求,這個色子不能弄丟,玩的時候,儘量不要發出聲音,想辦法不要掉到地上,否則,沒收「獎品」,一直堅持到周五,你的色子很聽你的話,老師就再獎勵一個色子。嗨呀,孩子們還真的很好哄,兩個班的孩子拿著自己的「獎品」——色子玩得很開心,並且沒有一個弄丟,我真的很佩服他們哦。周五,我就要兌現諾言了,作為獎勵又發了一個色子,獎勵他們可以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數學課好玩,數學課個個提前做好準備,「課前三分鐘」,孩子做主角,老師做觀眾,我也找到了數學的快樂!在愉快的情境下,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會更高。然而孩子的天性是愛玩的,生本,就是適應了孩子好玩的天性,提倡在玩中學,在遊戲中學。在生本的課堂中,真正把學習的喜悅帶給了孩子。看似在玩,實際孩子在玩時的收穫何止是書本上僅有的呢?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課堂遊戲教學策略
    一、初中數學遊戲教學的可行性《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正對問題情景,與他人合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 讓遊戲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 課堂 | 數學作文:有趣的數學遊戲
    數學作文:有趣的數學遊戲周三,叫醒大腦的最好方式 ,是和小魔法老師一起玩有趣數學遊戲,玩遊戲的同時get實用的寫作方法,快來看看吧!2.我能在遊戲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並留意觀察大家遊戲時的表現。3.我能按照遊戲的先後順序,用正、側面結合的方法,清楚、具體地記敘遊戲的過程。
  • 數學課堂遊戲51-55
    能考出這樣的成績,我為主要有兩個原因:(1)重視學生注意力的轉移,主要是通過做練習冊,課外輔導練習題。我講一題學生做一題,並且要求學生跟讀題目,理理解題意,只有我請他們動筆,他們才能動筆。(2)重視課前5分鐘的數學遊戲訓練,發展的數學能力。而以上兩個原因,即使在高年級認真的實施也不見得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考試用了近一節課,改卷用了大約30分鐘。
  • 趣味遊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具有哪些應用價值?
    為保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得到會全方面、多領域可持續建康發展,對學生的科學知識和綜合素質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過去循規蹈矩的小學數學課堂已經不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因此,對小學數學課堂質量提出了更高、更細緻的要求,基於上述原因,本文首先指明了教學遊戲特點,然後就教學遊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最後對教學遊戲在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中的實際應用進行了討論和研究
  • 「乾貨來了」趣味數學謎語遊戲,讓你愛上數學課堂
    數學課上,想要和孩子有些有趣的互動,趕快收藏下列遊戲,讓孩子收穫快樂的同時又可以學習到知識!趣味數學謎語遊戲,讓你愛上數學課堂1.斷紗接頭(打一數學名詞)延長線>10.103與1002(打一成語)千變萬化趣味數學謎語遊戲,讓你愛上數學課堂
  • 他們把數學課堂變成一款獨立探險遊戲
    甜菜希望透過這樣的遊戲化課堂,能不只是為孩子們講題、解題,也可以激發孩子們探索和創造的欲望。比如,課程不僅穿插了大大小小的數學挑戰,還設置了副本劇情,孩子們可能會遇到一個暗門,進去或許有風險,也可能挖到寶藏。總之,有不定的驚喜等待孩子們去試探和挖掘。
  • 數學課堂開展遊戲教學的條件
    我認為,要想在小學數學中應用遊戲,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硬體條件;二是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結構;三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1) 構建硬體環境遊戲教學的實施必須以硬體為基礎,首先,教師應該使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遊戲課件,其次,學生在做練習時,需要在遊戲學習平臺上進行,因此有必要在網絡多媒體教室中進行。
  • 一位數學老師:遊戲如何拯救我的課堂
    [摘要]美國一位教數學和科學課的老師,他在課上引入了遊戲設計和基礎編程,鼓勵自己的學生參加與遊戲相關的競賽,這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帶給了學生們全新的體驗。作為從小數學苦手的學生,數學老師無疑是恐怖的存在。
  • 將遊戲元素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學習熱情
    在這種形式下,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模式,採取娛樂方式,使課堂氣氛輕鬆愉快,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讓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寓教於樂,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現有的疑慮,並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將遊戲引入課堂教學會為學生帶來生活中的普遍情況。通過玩遊戲來理解數學知識,可以獲得新的見解。
  • 將遊戲教學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不僅會對課堂教學的效果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而且還會使小學生逐漸失去對課堂教學的興趣。數學學習。鑑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嘗試將遊戲教學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 上饒縣第五小學:遊戲,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圖)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蔣紅燕報導:11月28日下午,上饒縣第五小學又一次開展了生動活潑的數學教研活動。 上饒縣第五小學:遊戲,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研討課。研討的課題是《用字母表示數》,執教的是鄭小丹老師。
  • 遊戲教學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會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不僅會對課堂教學的效果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而且還會使小學生逐漸失去對課堂教學的興趣。鑑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嘗試將遊戲教學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特點,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 文化潤澤課堂 數學回歸本原
    「做值日」主題圖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6和7的點子圖,在這裡處理時要求學生把喜歡的東西用小圓片來表示並自己說擺了什麼——擺完圓片後讓其他學生猜一猜擺了圖上的什麼——尋找生活中的數。
  • 遊戲課堂教學化的好處
    如果教師能把學習變成樂事,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課堂教學效果必然大大高。因為遊戲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通過具體的經驗去為今後所必須學習的內容作準備。例如摺紙的遊戲,一張正方形的紙進行摺疊後,留在正方形的紙張上的摺痕揭示出大量幾何性質:相似、軸對稱、全等、相似形、比例、等等,這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數學打下了基礎。遊戲課堂教學課堂教育遊戲化是寓教育教學內容於遊戲之中,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有人說「數學是聰明人的思維遊戲」,這個說法雖然不夠全面,但是突出了數學學習對於思維鍛鍊的價值。而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很多時候教師可以藉助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 趣味數學中的高效課堂
    ,上課聽講不認真,學習成績下降,而興趣則是最好的陪伴,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數學,指引孩子們積極的去探索數學存在的奧妙,在動手動腦中主動探索,使學生多方位在興趣與數學中相結合,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也正適合我們當前新課程改革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 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日前,福田區教科院舉行「益智遊戲與遊戲化教學南北對話」活動。
  • 24點遊戲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24點遊戲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24點對於幫助學生熟悉100以內整數的運算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 德開小學老師王金麗:當數學遇上遊戲,課堂「活」了!
    王金麗,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2013年本科畢業,同年考入德開小學,成為一名數學老師,並擔任班主任。2014年成為第一批加入德開小學名師俱樂部的年輕教師。王老師說:「當初加入名師俱樂部的初衷是覺得自己經驗不足,加入俱樂部能抓住更好的學習機會,幫助自己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