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複數」概念的人是誰?

2020-12-11 吳國平數學教育

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上,「數的意識」出現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原始人類在與大自然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漸漸明白「有」和「無」、「大」和「小」、多少等等最基本數的概念。一旦原始人類掌握這些「數」,學會運用這些基本「數」的概念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就宣告人類開始脫離愚昧。

最初「數」的形成從自然數開始,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簡單的自然數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生活生產的需求,出現了整數、分數、負數等等。「數」的系統也從簡單的自然數集擴大到有理數集、實數集、複數集等等。

我們都知道,在實數範圍內,負數是沒有平方根的,這樣我們在解一些方程時候就會顯得「無能為力」。進入高中後,把實數集擴大到複數集,負數可以有平方根,相應問題才得以解決。

什麼是複數?

我們把形如a+bi(a,b均為實數)的數稱為複數,其中a稱為實部,b稱為虛部,i稱為虛數單位。當b=0時,就是實數;當b≠0時叫虛數,當a=0,b≠0時,叫做純虛數。從集合論角度來說,複數域是實數域的代數閉包,也即任何復係數多項式在複數域中總有根。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從實數集擴大到複數集,最大功勞歸於「虛數」的出現,就像當年無理數的出現,促成實數集的完整。不過不管無理數的出現還是虛數的出現,一開始都不被世人所接受,甚至遭到排擠,幸好無理數並非「無理」,虛數並非「虛無縹緲」,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

那麼在歷史上是如何引進虛數?是哪些偉大數學家把實數集擴充到複數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

在公元1世紀時期,希臘數學家海倫在解決平頂金字塔不可能問題時候,簡單提到了複數方根,這是先有可以考查到最早複數有關的文獻記載。

在1545年,義大利米蘭學者卡爾達諾在《重要的藝術》一書中,公布了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後人稱之為「卡當公式」。卡爾達諾是第一個把負數的平方根寫到公式中的數學家,並且在討論是否可能把10分成兩部分,使它們的乘積等於40時,他把答案寫成:

儘管他認為和這兩個表示式是沒有意義的、想像的、虛無飄渺的,但他還是把10分成了兩部分,並使它們的乘積等於40。

在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在《幾何學》中使「虛的數」與「實的數」相對應,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虛數」這一名稱,由此虛數開始流傳起來。

不過,雖然笛卡爾提出虛數這一概念,一些數學家也開始接受虛數,但對於數學界來說還是新事物,加上當時沒有成熟知識系統,因此也引起了數學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數學家都不承認虛數。

在1702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就曾說到:虛數是神靈遁跡的精微而奇異的隱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虛妄兩界中的兩棲物。

瑞士數學家歐拉早期也評價道;虛數是想像的數,因為它們所表示的是負數的平方根。對於這類數,我們只能斷言,它們既不是什麼都不是,也不比什麼都不是多些什麼,更不比什麼都不是少些什麼,它們純屬虛幻。

歐拉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數學家,也在於他能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進步。在1777年年,歐拉在《微分公式》一文中第一次用i來表示-1的平方根,首創了用符號i作為虛數的單位。

在1722年,法國數學家棣莫弗發現了著名的棣莫佛定理。指的是設兩個複數(用三角函數形式表示)Z1=r1(cosθ1+isinθ1),Z2=r2(cosθ2+isinθ2),則:Z1Z2=r1r2[cos(θ1+θ2)+isin(θ1+θ2)]。

棣莫弗定理與瑞士數學家歐拉提出的歐拉公式之間有重要聯繫。

在1747年,法國數學家達朗貝爾指出,如果按照多項式的四則運算規則對虛數進行運算,那麼它的結果總是a+bi的形式(a、b都是實數)。

在1797年,挪威測量學家韋塞爾試圖給於這種虛數以直觀的幾何解釋,並首先發表其作法,但在當時沒有得到學術界的重視。

直到18世紀末期,複數這一概念才慢慢被世人所接受。

在1799年,挪威-丹麥卡斯帕爾·韋塞爾的文章發表的《Proceedings of the Copenhagen Academy》上,當時卡斯帕爾·韋塞爾提出複數可看作平面上的一點,同時他又考慮球體,得出四元數並以此提出完備的球面三角學理論。以當今複數的標準來看,卡斯帕爾·韋塞爾的理論也是相當清楚和完備。

在1806年,德國數學家高斯公布了虛數的圖象表示法,即所有實數能用一條數軸表示,同樣,虛數也能用一個平面上的點來表示。

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上取對應實數a的點A,縱軸上取對應實數b的點B,並過這兩點引平行於坐標軸的直線,它們的交點C就表示複數a+bi。象這樣,由各點都對應複數的平面叫做「複平面」,後來又稱「高斯平面」。

在1831年,高斯認為複數不夠普及,用實數組代表複數,並建立了複數的某些運算,使得複數的某些運算也象實數一樣地「代數化」。

在1832年,高斯發表了一篇備忘錄,第一次提出了「複數」這個名詞。同時高斯把卡斯帕爾·韋塞爾觀點再次提出並大力推廣,如將表示平面上同一點的兩種不同方法:直角坐標法和極坐標法加以綜合。統一於表示同一複數的代數式和三角式兩種形式中,並把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擴展為平面上的點與複數一一對應。高斯不僅把複數看作平面上的點,而且還看作是一種向量,並利用複數與向量之間一一對應的關係,闡述了複數的幾何加法與乘法。至此,複數的研究開始高速發展,複數理論才比較完整和系統地建立起來,更奠定複數在數學的地位。

任何一門數學分支的發展和進步,就是一個簡單知識點的形成,靠的不僅僅是幾個數學家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還有很多數學家默默的付出和奉獻其一生。如複數吸引了包括德國數學家庫默爾、德國克羅內克、英國數學家德·摩根等等在內許多著名數學家的注意。其中,莫比烏斯發表了大量有關複數幾何的短文,約翰·彼得·狄利克雷將很多實數概念,例如素數,推廣至複數,特別是經過柯西及阿貝爾的努力,掃除了複數使用的最後顧忌。

前後長達幾百年的發展,經過許多數學家長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討並發展了複數理論,從人們懷疑虛數,到接受虛數,並證明它並不是靠個人主觀意志想像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數。

早期數的出現,有理數出現,等等都是伴隨人類與大自然作鬥爭,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而產生的。之後無理數的出現,讓數學產生第一次危機,同時也讓數學取得重大發展。

無理數與有理數相對,實數與虛數相對。實數有多重要,不管數學成績有多差,相信你多多少少總有一些了解。那麼複數有哪些重要作用?或許很多人就不太清楚。

虛數的出現,使實數集擴充到複數集領域,實數域擴大到複數域,這直接促進數學本身的發展,對整個數學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學家和科學家發展複數相關理論對其他學科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如為證明機翼上升力的基本定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為解決堤壩滲水的問題起到關鍵性作用;複數理論為建立巨大水電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等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學習從來沒有捷徑可以走,更何況是數學學習,希望大家從複數發展歷史當中能學習到,數學學習講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同時更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結合生活例子,才能把數學學的更好。

相關焦點

  • 在中共歷史上,董必武是第一個提出「初心」概念的人
    新華社資料圖在中共歷史上,董必武是第一個提出「初心」概念的人1903年五六月間,董必武參加黃安縣、黃州府科舉考試,中了秀才。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首次使用「初心」的概念。從表面上看,他的「初心」是維護國家和平,團結起來反對國際強權,最終實現民族獨立。然而,這時候他已經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19年3月,董必武說:「中國的獨立,走孫中山的道路行不通,必須走列寧的道路。」從本質上看,他的「初心」就是成立共產黨。此後不久,他就回到武漢,創辦學校,宣傳馬克思主義。一年後,在他的寓所建立了武漢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 數學23:複數的概念與運算
    大家好,我吳春霞老師,今天我們一起複習複數的概念與運算。
  • 複數的概念及代數運算
    軌跡方程方程的求法圓錐曲線中的面積問題圓錐曲線中的定值問題圓錐曲線中的定點定直線問題排列組合中的常見模型求二項式的展開項特殊值法解決二項式展開係數問題向量的數量積——尋找合適的基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複數的概念及代數運算
  • 名詞的概念和分類,可數名詞的複數形式
    名詞的概念和分類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詞叫做名詞,可以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兩大類。專有名詞是表示具體的人、事物、地點或機構的專有名稱,如句(2)中的 Microsoft,另外諸如Jack、September、London等也是專有名詞。
  • 「數系的擴充和複數的概念」教學設計
    複數在數學、電學、力學等學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複數與向量、三角函數、平面解析幾何等都有著密切聯繫,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
  • 西方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存在」概念的人是誰?
    巴門尼德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存在」的概念。他說,真正的實在是存在。存在是「一」。一是永恆不變的的、獨一無二的、不可分割的、不生不滅的。他指出,就比較廣義的理解,存在是客觀實在——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的東西。諸如水、土、樹木,乃至分子和原子都不是真正的存在,它們只是思維在與存在發生某種接觸時,自身產生的相關的運動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即表象(或觀念)。
  • 誰第一個提出地球是圓的?古希臘哲學家其實都是技術男
    但不可否認的是,古希臘人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正如一位美國作家所說,古希臘人為整個人類帶來了理性精神。誰第一個提出地球是圓的?第一個提出地球是圓球形的畢達哥拉斯,並發現了勾股定理。反正我是搞不懂……又是誰發明了鬧鐘?柏拉圖是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不會睡懶覺,為了每天能夠準時起床,他發明了"鬧鐘"。沒錯,這就是他的鬧鐘。
  • 高中數學《複數的概念》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幾何意義建立直角坐標系來表示複數的平面叫做複平面,其中x軸叫做實軸,y軸叫做虛軸.實軸上的點都表示實數.除了原點外,虛軸上的點都表示純虛數.複數的引入是中學階段數系的又一次擴充,引入複數以後,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於數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知,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通過本節課學習,要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了解數系擴充的過程以及引入複數的必要性,學習複數的一些基本知識,體會人類理性思維在數系擴充中的作用.
  • 高中數學:數系的擴充和複數的概念
    當我們進入高中之後,為了學習所需,就需要我們的數系得以擴充,因此我們遇到了複數。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有關複數的知識。首先,還是請大家先來看一下複數的概念:形如:z=a+bi(a為實部,b為虛部,i為虛數單位)的數叫複數。其中實部a和虛部b都屬於實數(R)。
  • 誰才是第一個提出宇宙膨脹論的人?絕對不是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
    正當我們以為哈勃是提出宇宙膨脹論的第一人時,有科學家卻不同意了。最近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30次會議中,多名天文學家正在為重新命名哈勃定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重新命名需要確定誰才是最先提出宇宙宙膨脹論的人。
  • 世界上第一個實現「漢譯英」的人是誰?沒有語法,他是怎麼做到的
    寫在前面:世界上第一個把漢語「翻譯」成英語的人,為什麼是一個阿拉伯人?儘管世界上的語言很多,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好幾種、甚至十幾種語言,但是還沒有一種語言,取得過「法定」世界普通話的地位。不過,雖然「法定」世界普通話並不存在,但是有一種語言卻成為了事實上的「世界普通話」,那就是英語。英語能夠這樣流行,與美國、英國的國際地位是分不開的。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兩種聲音同時出現。一種聲音主張擁抱西方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主張把英語提升到一個「與漢語平起平坐」的地位。
  • 外婆家開一家火一家,掌門人吳國平他到底靠什麼?
    這位創造了「傳奇」的吳國平就坐在自家包廂裡,跟我們分享他領先潮流的秘訣。專訪:吳國平談員工:做加法身為老闆,吳國平稱自己最看重員工。服務業薪金要求高,吳國平分析說,員工跳槽的心裡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待遇不好,另一種是不斷尋找感覺: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他一直在努力滿足他們,「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情人,誰走了我都會傷心。」
  • 2020年高考加油,每日一題10:複數有關的常考題型 - 吳國平數學教育
    處理有關複數的基本概念問題,關鍵是找準複數的實部和虛部,從定義出發,把複數問題轉化成實數問題來處理.由於複數z=a+bi(a,b∈R)由它的實部與虛部唯一確定,故複數z與點Z(a,b)相對應。複數的有關概念1.複數的概念:形如a+bi(a,b∈R)的數叫複數,其中a,b分別是它的實部和虛部.若b=0,則a+bi為實數;若b≠0,則a+bi為虛數;若a=0,b≠0,則a+bi為純虛數.
  • 世界上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又是怎麼做到的,真是太厲害了
    隨著全球國際化,越來越多的人出國學習、談生意和旅遊了,但每個國家的語言和表達的方式不同,在溝通上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學習一門外語尤為重要,大家應該都知道,國際通用語言是英語,因此,全球各國都是有設立學習英語的課程。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嗎?
  • 數學從根本上玩的是概念,而不是技巧!
    中學數學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概念是不重要的,對於數學重要的是技巧。很多人上了大學,哪怕是到了數學系也抱著這種看法。根據我上大學以後搞數學研究的經驗,數學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熟能生巧,數學競賽的人都是要培訓的,巧都是學來的。數學概念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首要表現在概念的形成。
  • JOJO:第一個複數型替身,都能組成一個中隊了
    根據替身的外形進行分類的話,有一種替身是屬於複數型的,就是有很多個,一般都是比較小型的替身。 第一個複數型的替身是「極惡中隊」,本體是虹村形兆。出自於JOJO第四部不滅鑽石篇中。他同樣也是虹村億泰的哥哥。
  • 世界上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又是怎麼做到的?網友:真是太厲害了
    中國的文化現在也沉澱了幾千年,中國的文化也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作為中國人,我們深感自豪。現在各國的文化都在相互促進,相互交流,而談到交流,現在很多的人,都能夠將英語和中國轉化的流利輕鬆,這也是因為現在的教育上,有學習外語的科目,有人就會好奇,曾經是誰先將英語翻譯成中文的呢?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 天文之最:誰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誰又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在那一天俄羅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男人。在俄羅斯東方一號(Vostok 1)航天飛船中他創造了他的歷史——在從沒有人到達過的地方環繞地球108分鐘.加加林的成功拉開了美蘇兩國太空競賽的序幕。每一個國家都想要打敗對方,搶先在太空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例如,在晚加加林一個月後,謝潑德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 地球上原本沒有人類,那麼出現的第一個「人」是誰?
    地球上的生命已經有38億年的歷史了,從最初原始海洋中的簡單單細胞生命,到今天地球上的數百萬個複雜的物種,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切物種的出現都是和環境協調的過程,因為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外婆家吳國平的訪談,怎麼跟永和大王林猷澳的演講,內容這麼像?
    10月25日,在開始吧主辦的 「新餐者降臨」為主題的餐飲創業論壇上,來了一眾行業大佬,刀哥有幸也去了。下午的演講跟沙龍,刀哥聽得很認真,無意中發現,餐飲行業的大佬中的大佬——外婆家吳國平,跟永和大王林猷澳,一個是論壇嘉賓,一個是演講嘉賓,他們的內容,竟 然 非 常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