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9%的家長回應都錯了!

2020-10-11 袋鼠麻麻學早教

上周,我逛商場,路過一個兒童攀巖館,覺得有趣,就在櫥窗玻璃外看了一會。

正巧看到一位小朋友在害怕著要不要爬上去,這時,他爸爸信誓旦旦對他說:「這有什麼好怕的,勇敢點,你是男孩子,要做男子漢!」

小男孩還是使勁搖搖頭,更小聲的說:「可我還是害怕!」

「你說你一個男孩子,整天怕這怕那的,那不要玩了。」說完就給孩子脫下身上的裝備,把他帶走。

看著小男孩離去的背影,我有點心疼他,這麼小的孩子害怕不是很正常嘛?

其實,哪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會遇到害怕?

怕黑、怕狗、怕陌生人、怕鬼、怕老師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體驗。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不是問題,偏差的行為才是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

為了幫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害怕」,我們要先弄清楚孩子一般會如何「害怕」。

害怕本身可怕的事物

很多東西對於小孩子來說都是自帶可怕性質的,比如怕黑、鞭炮聲、猙獰的面具、蠕動的蟲子、小動物、故事書裡形容的怪獸、動畫片裡看到的可怕形象等等。

其實這些害怕的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害怕想像中的事物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

4-8歲的兒童處於主觀世界與物質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狀態,缺乏必要的知識,對事物之間的物理因果關係和邏輯因果關係一無所知,所以思維常是泛靈論的,即看什麼都是有生命或有意識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想像力開始大爆發,他們會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東西結合起來進行想像,形成各種各樣的事物,有可愛的,也有可怕的。

這就是孩子經常說自己看到「鬼」、害怕睡覺被「怪獸」吃掉一樣。

曾經糟糕體驗帶來的害怕

《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賈靜雯女兒咘咘害怕掃地機器人,每當它靠近時,咘咘都快速跑到沙發上,並叫著要媽媽抱。

賈靜雯說,咘咘害怕這個掃地機器人,是因為它自己動來動去,可能會創造出來一些恐懼的東西。

總而言之,孩子的害怕情緒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而觸犯。

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我們應該在孩子面對害怕時,作出ta最想要的回應:

1、千萬別說「這有什麼好怕的」

除了不要為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外,爸爸媽媽們也不要把「不要怕」、「這沒什麼」等句子掛在嘴邊。

還有一些父母試圖忽視孩子的負面情緒,希望他們的情緒過去,但常發現效果不好。

孩子的情緒需要父母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如臉部表情和姿勢。

在發現孩子產生害怕的情緒後,我們可以把「不要怕」換成「我陪你」「告訴媽媽(爸爸),你在害怕什麼?」

這些更容易讓孩子放輕鬆,哪怕你當下只做了一個抱抱他的動作。

2、接納孩子的害怕情緒

害怕就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不止孩子有,我們成人也會有,就像小編就會比較害怕蜘蛛和老鼠。

因此,我們也更要去接納孩子的害怕,畢竟ta的人生經驗非常有限,難以判斷事物是否危險。

在ta們比較小的時候,基因裡的記憶會起作用,產生害怕的情緒!

害怕情緒是真實的,在家長看來很小的事,在孩子眼裡真的能讓他們感到恐懼。

例如,一個比較高的滑梯,我們鼓勵孩子去嘗試,但孩子卻說:「我不敢,我害怕!」

但媽媽卻空洞地鼓勵他:「不怕!再試試!」

孩子「不敢」背後的感受可能是:「我好怕會摔下去,我說了很害怕,媽媽還說是安全的,還要逼我去冒險!」

當孩子感到緊張害怕的時候,我們會表示理解,並且認真地摟住ta,不能用我們的認知去認為孩子不應該有害怕的情緒,或者忽視。

當他說出害怕的時候,說明他在尋求幫助,希望得到幫助。所以,我們接到求助信號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

3、幫助孩子用適當的方法面對恐懼

有些時候,繪本裡的故事非常管用,我們可以藉助繪本,陪孩子玩一些小遊戲。

例如:《床底下的怪物》、《走開,綠色大怪物》、《吃掉黑暗的怪獸》、《我不怕黑了》、《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等。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就回應錯了
    突然聽到旁邊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對他媽媽說:「我不敢,我有點害怕!」然後他媽媽說道:「這有什麼好怕的,勇敢點,你是男孩子,你看那上面還有比你小的孩子,還有女孩子。」小男孩還是使勁搖搖頭,更小聲的說:「可我還是害怕!」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的家長第1句話就回應錯了
    後臺經常收到家長的留言,說孩子怕這怕那,膽子很小怎麼辦?我兒子兩歲多,怕黑,不知道該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聲音,我小孩都怕!有時候自己倒玩具的響聲,都會嚇得跑過來抱住我。兒子1歲10個月,害怕掃地機、能自己跑的遙控車、遙控飛機這些……孩子為什麼會害怕各種各樣的事物呢?孩子害怕這些正常嗎?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媽媽我害怕」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01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34;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延遲滿足,99%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很多父母理解的「延遲滿足」,就是明明可以及時滿足孩子也要故意拖延。這樣真的能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嗎?未必!可見,擁有延遲滿足能力,對於人的各個方面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價值。所以當這個概念一傳到國內,「延遲滿足」很快開始被大家所熟知,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延遲滿足」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都錯把「延遲滿足」當成了一種手段,99%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 當孩子說「我討厭你」時,大部分父母都回應錯了
    如果孩子受到侵犯卻不敢表達憤怒,他慢慢地就會忍氣吞聲以求和平,不敢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 這樣的孩子,成為了表面上人人喜愛的乖孩子,卻是以犧牲表達真實自我為代價的。在大人身上,這樣的現象太普遍了:與人相處時明明很難受,卻總強忍著不說;遇到衝突,害怕別人生氣而處處委屈自己;長期壓抑不滿,但又突然爆發,讓別人莫名其妙……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變成這樣的人。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時,千萬不要一味地給他們壯膽
    本身是吐槽,結果閨蜜遭到了我的「無情打擊」:「你要一直這麼回應,今天晚上你又是糾結窗簾的一晚。」因為,一開始,就錯啦,孩子害怕時,千萬不要一味地給他壯膽!今天咱們就說說,孩子總是「害怕」這件事情。其實也就是說,有的孩子的害怕,是來自父母的心理投射,是父母在一起時接收到的恐懼體驗。比如說從小就怕狗的家長,那麼在抱著孩子看到狗的時候,會本能地躲得遠遠的。孩子去和狗玩的時候,可能會告訴娃:「離狗遠一點,小心咬到你!」
  • 寶寶:媽媽,我害怕,家長都是如何回應的?第一種回答傷娃最深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產生恐懼心理,當成人害怕時他們可以通過,過往的經驗去隱藏自己,但是對於很多孩來說他們面對恐懼時,多數都會選擇向大人求助。那麼當孩子對你說出「媽媽,我害怕」時,你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比起「不要怕」更好的做法是……
    有一天,當軒軒被一隻蟑螂嚇哭後,表嫂忍不住說:「蟑螂有什麼好怕的?像你這麼膽小,長大了可怎麼辦?」沒想到這句話讓小軒軒一下子就情緒崩潰了。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孩子每次都會非常詳細的和我描述,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和我說了之後,他怕黑的情況也有了好轉。怕黑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孩子都有,如果只和孩子說「別怕」那這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還可能會造成這些後果。如果家長只是簡單地回應,孩子心中的恐懼感不僅不會消失,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幻想。孩子的想法本就千奇百怪,這種幻想只會使害怕感增加。
  •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在自我保護意識的作用下,這時候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很正常的,是人類本能的反應。生活中一些很小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證明自己能力的「大事」,比如玩遊戲有沒有贏、誰先XXX。在內心不願意接受「自己輸了」這個現實,但又沒有辦法用自己現有的語言表達出來,只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
  •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突然小傢伙開始大聲哭鬧,手裡抓著蠟燭說:「我沒有吹到蠟燭,我沒有吹到,再點一次,我要吹蠟燭。」弟妹上前一把把孩子拉到旁邊的角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你自己聽聽,整間屋子只有你在哭鬧,怎麼這麼不懂事?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可是我這麼小,我怕我躲不開啊,你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的心情!」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應該怎麼做?90%的父母都做錯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害怕的情緒時,做家長的不要首先去指責他,更不要給孩子戴上「膽小鬼」的帽子,因為很有可能,孩子的情緒恰恰是從父母的身上遺傳而來。 回顧一下你自己的童年,你是否怕黑?是否怕水?是否害怕獨自一個人?回顧一下你自己當時的那種恐懼與無助,你就更能正視孩子的害怕情緒,並從內心去理解他。
  • 當孩子說「我不敢」時,媽媽的回應很重要,不要用「別怕」搪塞了
    可有的孩子就是天生膽小,而有的孩子是後天變膽小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孩子會離勇敢越來越遠,都和家長脫不了關係。你知道娃為什麼會害怕嗎?有的孩子怕黑、怕柜子、怕馬桶、怕小朋友……很多在大人看來很平常的事,可能在孩子心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早期教育中,當孩子說「我不敢」時,媽媽回應「別怕」,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
  • 當孩子給你說他害怕的時候 你給他的回應很重要 你做對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孩子給爸媽說:「爸媽我害怕」。只是父母基本都很少給予回應,其實這個時候父母給予回應是十分有必要的。無論我們作為大人還是小孩都是會遇到害怕的事情的,成年人遇到害怕的事情的時候也許不會直接表達害怕,孩子就會直接找大人求助了。當我們遇到孩子給我們說:"媽媽,我害怕。」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回應是很關鍵的。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家長用這兩個字安慰,只會讓他將恐懼擴大
    害怕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現象,它廣泛的存在於所有人的身上,不僅僅是成年人,更在孩童心理上有著巨大的表現。當一個孩子對父母說,「媽媽/爸爸,我害怕」時,大多數父母都會回答孩子「不怕」。當一個家長對害怕的孩子說著「不怕不怕」時,他們往往會另外拿出一些玩具或圖書之類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直至他們精力下降最終睡過去或者被其他東西完全吸引。這並不能說是他們不再害怕那件事物,而是簡單的暫時忘記了引發他們恐懼的東西。
  • 孩子對學英語沒興趣?99%的家長都用錯了方法!
    你能幫我數跳了幾個嗎?You messed up. 你跳砸了。(mess up 弄糟)家長們可能會想:孩子跳繩要跳幾年,英語句子就那麼幾句,孩子很快就掌握得滾瓜爛熟了,再說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呢?在運動中說英語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說」會這幾個句子。
  • 孩子撒謊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長大後,我和我爸坦白了,他哭笑不得說道:當時要是讓我知道,肯定給你揍一頓。 後來他又補了一句:你倒是機靈,小小個就想到這麼多。 幾乎每個家庭都遇到過「孩子撒謊」的問題,不管在哪個家庭,撒謊都是絕對的「禁忌」。之前看到一個調查:孩子出現哪些行為,讓你覺得最不能接受?
  • 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
    導讀: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