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巴黎(3月12日電) 巴黎當地時間3月10日,旅法中國藝術家茹小凡在法國國立亞洲藝術吉美博物館半月穹頂廳舉行了個展開幕式,此次個展以吉美博物館「空白的紙」系列為背景,藝術家為法國觀眾帶來了72座景德鎮工藝製作的青瓷花相羅漢雕像,並以曼陀羅扇形裝置呈現,令在場的觀眾驚嘆不已。
茹小凡1954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後赴法學習並於1986年畢業於巴黎美術學院,此後工作並生活於巴黎。當代消費社會與靜物成為茹小凡思考藝術語言的切入點,別具形態的花卉成為茹小凡創作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例如他的《百花》系列繪畫作品。此次的雕像裝置作品名為《長路頌歌》,72尊羅漢的頭部均以花簇表現,也與藝術家此前的創作脈絡遙相呼應。
根據茹小凡介紹,此件作品歷時兩年完成,花相羅漢的雕像全部在景德鎮製作,以青瓷技藝為主,每尊雕像都經歷了反覆的調整,以便將青瓷的優雅與細膩展現的淋漓盡致。72尊羅漢雕像分別至於來自宋代瓷窯的陶土盛器中,這些器具是藝術家10年前在景德鎮市場中無意發現並保留的。羅漢雕像的頭部呈花簇狀,以精巧細膩的啞光薄瓷質地呈現。茹小凡表示,他在早前參觀吉美博物館時,就想起自己曾創作過一尊立於盤上、頭部呈花簇狀的菩薩,因此決定依照這件作品的思路,將理念引申為曼陀羅形式的羅漢雕像群。
在採訪中,茹小凡也向記者表示,此件作品經歷兩年時間打磨,耗費大量心血,從精心挑選瓷窯工作室,到不斷改良作品,中間也經歷過失敗,可謂重現了明清時期皇家製作瓷器時對品相的嚴格要求。茹小凡長期在法國生活,熟識法國文化,但在這件充滿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作品中,藝術家卻是在追溯內心始終存在的提問。中國傳統文化是茹小凡如今的思考方向,他提到:「這也是對自己的提問,並且是在用這樣的創作方式找到自己未來走下去的路,慢慢將它走完。」藝術家感嘆,以往的創作仿佛是「到處走」,如今則「開始像金字塔一般,走回到切身生活最關注的問題根本中去」。茹小凡吉美博物館個展將於6月8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