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失婚女性婚戀觀:為什麼年紀越大的的女性,越容易成「剩女」

2020-12-22 柚子君說

在許多人看來,女性到了27歲還沒結婚,也沒對象,就成了「剩女」。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

然而,近年來,有一些農村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面臨男青年娶妻難的問題時,不少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裡,突然出現了龐大的女性未婚群體。

她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穩定的經濟收入,身材容貌也都不差。

但是往往這群人,到大城市打拼, 剛站穩腳跟,就成了大家口中所說的「剩女」。

本文以三個失婚的優秀女性為案例,分別為29歲的公司白領、36歲的自由職業者和40歲的企業高管,來分析三個人的情感經歷,婚戀觀,剖析剩女現象的原因,來看那群大齡未婚女性,她們不結婚,到底是在堅持什麼?

01

頻繁相親的29歲公司白領:「女孩子就是要挑」

黃文娟,福建人,廈大畢業,日企工作,財務經理。

黃文娟在大學裡談過一個男朋友,隨著男朋友去日本發展,兩個人分手。後來,又交了一個男朋友,並跟隨他來深圳,但是兩人還是分手了。

平時沒時間社交,就在婚介所相親,半年來,相親10多次,但是都沒成功。

因為沒對象,拒絕母親在家給她辦30歲生日的提議。

頻繁的相親,讓黃文娟感到麻木,她表現的並不著急。

只有當看到朋友結婚生子時,她內心有一點波瀾,她會感嘆:「我希望明年就能把自己嫁出去!雖然我去年也是這樣想的。」

說到找對象,何文娟自己也是搖擺不定的,一方面想結婚,有想等合適的人出現。

她說:「女孩子就是要挑,為什麼要隨便結婚?」

在她看來,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在,如果不是爸媽催著結婚,根本不想相親。如果要開啟一段戀情的話,就會考慮很多。

02

備胎眾多的36歲的自由職業者:「婚姻並不意味著幸福」

何珊,網絡銷售,廈大畢業,有很多備胎。

何珊原本長相嬌美,來到深圳,如何生存下去,是她首先考慮的問題,工作佔據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如願以償成為有房有車一族時,個人問題也就成了問題。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美貌也大打折扣。

即使這樣,她有很多男性朋友,也有很人願和她結婚,但是她並不願意隨便的把自己託付出去。

和其中一個男性朋友吃飯時,她說:「愛要是那麼簡單,大家早就結婚成家了。」

她認為,「可以和人成為男女朋友,也不一定要結婚,誰離開誰,都過得下去,如果兩個人, 沒有什麼火花,交流不到一起,根本就沒有必要在一起。而婚姻是很累的,就算結婚了,也會累的半死。」

在她看來,婚姻並不意味著幸福,能帶給女人安全感的,不見得是男人,而是自身的獨立和堅強。

03

尋找真愛的40歲企業女高管:「我不要求錢,但是要有才華」

張淨,湖南人,40歲,女高管,在深圳有一套別墅。

張淨的事業非常成功,不到30歲就成了女行長,在深圳擁有多處房產。幫助弟妹在深圳安家落戶,過多把時間用在事業上,有過的兩段感情都以分手告終。

張淨在上一段感情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以悲劇告終。

張淨為了前男友,毫不猶豫賣掉深圳的幾套房子,跟著男人來到北京,在男友母校附近,投資數百萬開了一間茶社,並把男友家人接來北京照顧。

然而,幾年下來,茶館經營不善,即將倒閉時,男友不辭而別。

張淨遭遇事業和愛情雙重打擊,找對象更加難找放下心防。

對於張淨未婚,一直是父親的心病,父親對她說:「沒錢不行,錢多了也沒用,你要曉得你有好大年紀了,到時候不能生孩子了。」

除了被父親逼婚外,周圍所有人覺得她擇偶觀有問題。

弟弟說:「你要找才子,才子是什麼?就是藝術家性格?你太理想主義了。」

朋友說::「你就是定位不清晰,你要降低要求,你要知道你長得不漂亮,沒有撒嬌的資本。找個二婚的,品行好的男人過一輩子不就可以了?你還要未婚的帥哥?」

面對家人們朋友的理解,張淨表示委屈,她自己只是想找一份真摯的感情,說:「我並不需要誰來養活,如果感情不能帶來那份特別的感覺,就沒有必要為了結婚而結婚。

在她看來,自己在男人眼中就是一個很好的歸宿,但是看不上他們,寧願一個人單著。

04

大齡女性失婚背後的社會原因

在普遍人看來,剩女就是因為眼光太高,所以才會剩下來。但是,剩女成為現象絕非這麼簡單。

幾百年來,家庭關係著社會繁衍和社會穩定,而婚姻往往是女人最好的歸宿和結婚。

但是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職業女性群體不再依賴男性,女性的婚戀觀也發生變化。

大齡女性經歷過一段或者多段愛情失敗的,比起年輕人,再談戀愛多了謹慎和試探,害怕感情陷入失敗的泥潭。於是,不容易往前邁出一步,以免付出過多的精力。

對她們來說,結婚的目的不再是生活,要的是理想和追求,如果沒有符合條件的,寧可單身。

社會學家認為:在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相對於數千年前的傳統社會,婚姻的神聖性在降低,相夫教子也不再是現代女性的唯一追求。與單身相比,跨入不如意的婚姻是更大的問題。

在目前,大部分中國男性,更接受男強女弱的婚姻模式,和溫婉順從的傳統女性,那些過於獨立堅強的剩女們,往往會讓他們覺得咄咄逼人,因此望而卻步。

就像張淨父親說她:「你就是太強了,你太強,在找老公方面找不好,男人也有男人的自尊心。

剩女現象的出現,絕對不是一句眼光高低就能概括的,背後有複雜的社會原因。

表面上是大齡失婚青年擇偶觀問題,實質上是傳統婚姻模式不適應現代生活變化發展,才形成的大群體。

單身是大齡女性主動選擇的,對於這婚未婚群體,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多點理解和接納,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剩女金莎的婚戀觀,毀三觀,看似很清醒的她,實則有點悽涼可憐
    不要和男生比,男生越老越值錢;以及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諸如此類的言論。女性會被戲謔為剩女、剩鬥士等,而男性則會被人們誇讚為是鑽石王老五,年齡大點反而有種成熟的魅力。這就是大齡剩女的辛酸,其中的苦楚說不出口,一旦錯過最佳婚齡,大部分都會靠「相親」擇偶,金莎也不例外,可惜,金莎還沒等到意中人,大部分也選擇了將就。
  • 女性學歷越高越容易被「剩」?不存在的!女博士才是正義!
    「剩女」這個詞這幾年大行其道,通常指的是高學歷高收入,在適婚年齡未婚的城市女性。每當講起這個口水話題,賣菜大媽和計程車司機們都是長篇大論慷慨激昂頭頭是道。但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來討論這個問題的,卻少之又少。中國到底有沒有「剩女」現象?大家印象中的「剩女」,其「剩」是源於女性數量大於男性,還是兩性婚配選擇預期的失衡?
  • 中國式剩女羞辱:為什麼只有中國女性保持單身那麼難?答案很殘酷
    ,一名獨立自信的單身成熟女性是富有魅力的,不該被稱為「剩」,那是形容冰箱裡剩飯剩菜的詞語,絕不該用到女性身上。於是,終於有媒體注意到了,單身女性所受到的羞辱似乎是中國獨有,同樣的條件,在國外連「大齡」二字都不會被冠上,在中國卻會被各式各樣的人送上不禮貌的稱號。「在剩女羞辱的浪潮裡,一萬名女性中,9999名都要妥協。」這是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讓人不禁發出疑問,為什麼只有中國女性保持單身那麼難?現實早已把答案擺在大眾面前,很殘酷。
  • 北京的剩女泛濫,為什麼嫁不出去?
    不只是北京,在上海,深圳,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剩女已經成為了社會現象。根據我的觀察,現在的這些剩女往往都是優質女性,不少都是在工作學習中非常出色的佼佼者。在大學裡,據說她也是緋聞纏身,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始終就沒有男生得到她的芳心。大學畢業之後,她工作了幾年,就自己出來創業,應該說現在她的事業也算有所小成,我們推測她每年的收入都在七位數以上。然而最最要命的是她在上海鬧市區還有三套房子,在上海鬧市區的房子幾乎都是八位數,她有三套。
  • 女性孕期三圍差異越大 有助於寶寶智力發育
    女性孕期三圍差異越大 有助於寶寶智力發育 時間: 2014-06-23 13:47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北京大齡剩女的產生!是女性眼界太高,還是男性無能?
    北京大齡剩女的產生!是女性眼界太高,還是男性無能?剩女,這是一個網絡詞彙指的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結婚的女性稱為剩女!就在近幾年裡,在一線城市的「剩女」現象在每年真的是只多不減的,尤其是北京這個城市真的是我國「大齡剩女」的重災區!根據數據的統計北京的「大齡剩女」的數量已經突破了80萬!不愧是首都城市什麼都拿第一,但是這個第一拿的有些不太好啊!那麼剩女的父母是不是很愁的呀!那麼為什麼北京的「大齡剩女」會那麼多呢?為什麼不把自己嫁出去呢?是女性的眼界太高?還是男性的無能?
  • 同樣是女孩子,為什麼你會被剩下?大部分剩女都有這些共同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存在的問題同樣發生在中國,比方說出生率低這個問題,也已經是中國的一個突出問題了,對此,剩男剩女們可要負責呀!咱今天就先說說剩女的問題,畢竟在婚姻市場上,女性一般都是佔據主動權的,為什麼佔據主動權的女性,也越來越多地被剩下了呢?
  • 「剩女」英語怎麼說?
    2012-03-13 16:25 來源:幫考網 作者:   3月8日國際婦女節之際,國內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發布了《中國男女婚戀觀系列調查之「剩女」的自白書》。
  • 為什麼戰後臺灣女性受戒人數激增?
    臺灣佛教在面對現代化衝擊的過程中,產生女性受戒人數激增特殊現象。問題是,為什麼戰後臺灣佛教吸引的是高學歷、年紀輕的女性?或者,為何是佛教一枝獨秀的吸引臺灣女大學生?譬如,同樣在大專院校蓬勃發展的基督教校園團契活動,便未產生女生集體決志入道的現象。
  • 為什麼年紀越大,找合適的對象就越困難?
    其實剩男和剩女的結局差不多,有多少一輩子找不到對象的剩女,肯定就要有多少一輩子娶不上媳婦的剩男了。這才是剩男剩女真實的結局,不要覺得男人歲數大點不要緊,男人歲數越大,相親遇到好女孩的概率就會越低,就會越沒希望的。那麼年紀越大,找到合適的對象就越困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現代女性更容易「宮外孕」?醫生總結了3大原因,趕緊避開
    為什麼現代女性更容易「宮外孕」?醫生總結了3大原因,趕緊避開懷孕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情,因為一旦懷孕就昭示著將來有一天會有一個新生命出現在你的生命裡。不過有的時候,女性懷孕往往也是一件讓人糟心的事情,因為女性懷孕有可能會是宮外孕,如此的話懷孕難免就會變成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為什麼現代女性更容易「宮外孕」?醫生總結了3大原因,趕緊避開。第一點就是不潔的夫妻性生活。夫妻之間如果都不注重個人衛生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發生交叉感染,因此女性就會很容易得婦科疾病。因此就會直接影響懷孕的概率,有可能還會不育。
  • 為什麼越年輕的女性越容易懷孕?做好4點,你也可以輕鬆懷孕
    當時這場婚姻,娘家這邊很滿意,婆家那邊卻有些怨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表姐年紀太大,生不了孩子。所以結婚前後,類似的閒話就一直沒有停過,有時候聽得多了,連表姐的父母也開始擔心起來,生怕女兒嫁過去後生不了孩子,如果是那樣的話,不但要被婆家看不起,恐怕這樁婚姻都要黃掉。
  • 為什麼越年輕的女性越容易懷孕?做好4點,你也可以輕鬆懷孕
    當時這場婚姻,娘家這邊很滿意,婆家那邊卻有些怨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表姐年紀太大,生不了孩子。所以結婚前後,類似的閒話就一直沒有停過,有時候聽得多了,連表姐的父母也開始擔心起來,生怕女兒嫁過去後生不了孩子,如果是那樣的話,不但要被婆家看不起,恐怕這樁婚姻都要黃掉。
  • 百合佳緣發布婚戀觀報告《婚前婚後的那些事兒》:女性開始掌握更多...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渴望與男性享有同樣的權利,男女平等的觀念不斷被倡導。8月25日,百合佳緣集團發布了七夕婚戀觀報告——《婚前婚後的那些事兒》(以下稱《報告》)。
  • 顯然,女性比男性少,為什麼卻有大量的老年婦女被留守
    一般來說,中國的女性不應該擔心結婚,但現實是中國的大量女性不能結婚,或者她們不結婚,因此中國女性的一個特殊術語誕生了,這就是「老年剩女」。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剩女基本上只在城市中找到。在農村地區,無論自身條件如何,未婚女孩甚至離異婦女都屬於稀缺資源,有適齡未婚女子的,必被踐踏。
  • 為什麼現在很多女性不願結婚?
    尤其是當新一代的女性從自己身邊、長輩婦女中看到了太多婦女犧牲奉獻的例子,這和她們渴望追求自我幸福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女性結婚之後要付出的代價犧牲遠遠比男性大,諸如傳統認為的女人就要做家務,女性一邊要承擔著工作養家、生育小孩,還要當牛做馬的做家務,甚至還會面對婆媳關係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
  • 「冷凍卵子」被提上兩會,你怎麼看待單身女性也能有生育權利?
    前段時間,成了熱議的話題。皆因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在兩會上提交了《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提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為什麼大多數人贊成「冷凍卵子」的觀點?但隨著年紀的增加,最終的生育率也在隨之下降。大家都知道,越年輕,越容易生育,凍卵也是如此。美國試管嬰兒醫生說:如果正常 40 歲的女性進行試管嬰兒操作,單次成功率大約只有 5%,但如果在 35 歲時凍卵,40 歲進行試管嬰兒手術,單次成功率就能提升到 50%。
  • 剩女究竟是因為挑還是因為女性的自我認同
    剩女究竟是因為挑還是因為女性的自我認同?相信很多人都對SK-II的一個關於「剩女」的視頻有印象,因為這個視頻在當時不僅現實了中國女性,更感染了很多國外的人。我之所以重提這個火遍國內外視頻網站的視頻,不是因為代購,不是因為微商,是因為,我正在踏入「剩女」這個集體陣營。「剩女」一詞第一次走入大眾視線是在2007年,由中國婦聯發明,其定義為「27歲以上的都市高知單身女性」,隨後,中國教育部將這個詞收入官方詞典,經過11年的發酵演練至今,這個詞已經深入人心,並且與中國千萬女性息息相關。
  •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為何大齡剩女還很多?馬伊琍:中國女性太優秀
    女性到了適婚年齡就一定得結婚,如果你膽敢適齡未婚,那麼不管你學歷多高,薪資多高,最後你在別人口中就一句話:她是一個大齡剩女。但小媛卻表示:我希望因為愛情結婚,而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中國男性明顯多於女性,按理說女性在婚配方面是比男性有優勢的,但令人不解的是大齡剩女卻在逐年增加!不僅是大齡剩女,近年來國內不婚女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美媒:中國女性對GDP貢獻超美國,為何還被叫「剩女」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中國女性對國內GDP的貢獻高過美國,達到41%,卻無法阻擋「剩女」一詞不斷蔓延帶來的焦慮和偏見。隨著《非常勿擾》、「相親角」的走紅,中國社會對「剩女」現象的炒作不僅在國內引發熱議,更引發了大量國外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