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陪伴,孩子就長大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2020-09-24 語文亦國學

從今年過年之後,兒子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邀請我晚上陪他睡了。

之前,從他獨自一個人睡覺開始,每到周末,他就邀請我晚上陪他睡。我們爺倆比較早就躺下了,然後我們就開始講故事、聊天。很小的時候,他讓我講故事。等到我腦中裝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父子倆就開始編故事。我先開個頭,然後他接著編故事,如此交替進行。他會摟著我的脖子,小腿會放到我的身上,會突然親我一下。故事講完了,累了,我們互道「晚安」,然後睡覺。如此,一直持續到今年過年之後,我突然感覺他好久沒有邀請我晚上陪他睡了。我還主動問他:「兒子,你好久沒有邀請老爸晚上陪你睡了哦。」他笑笑說:「不用你陪了,有你在身邊,我不能隨便翻身。」最近我又問他,他又說:「天太熱了,等天冷了再說了。」

好吧,我承認我有些失落了。我知道,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他長大了。接下來他要上六年級了,晚上洗漱好之後,照例他要坐在床上看一會書,然後自己就關燈睡覺了。我之前的那些故事已經吸引不了他,而他自己也會到到書中找故事,然後一個人看著看著就樂了起來。

當然,畢竟他還小,生活中還是很需要我的。所以,至今,我們散步的時候,他還會主動牽著我的手。但我知道,過不了太久,他連我的手都不願意牽了。每當想到這些的時候,我就感覺很失落。我跟兒子講:「兒子,你現在還願意牽著老爸散步,等到將來你大了,有了女朋友,有了老婆、孩子,你就沒空理老爸了,不再願意牽著我的手了。」兒子笑笑說:「那還早得很,你想太多了吧。」

是的,我承認的確想的有點多了。但實際上是,孩子所謂的長大,對於父母而言就是在目送他漸漸地遠離。沒辦法,等到他有了自己伴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當然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他們,自然也不會再跟父母撒嬌了。這不是他的錯,這是成長的必然。但是,作為父親,從內心情感上,肯定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的。

我們很多的父母都說自己很忙,但真的忙到抽不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嗎?我以為大多數人不至於如此。我們太在乎自身的功名利祿,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而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想著「他怎麼就不願意跟我說說自己心裡的想法?」「他怎麼就跟我沒有什麼話可說?」「上了大學之後,除了打電話回家要錢,其他時候都不會打電話給我們!」當初你都沒有好好陪伴他,沒有在他的心裡種下「陪伴家人」的基因,孩子長大後又怎麼會體會到陪伴的重要性?當他小的時候,你們把個人的名利看得太重;等到孩子長大了,也往往會這樣。「常回家看看」最大的困難不是現實條件,而是有沒有一顆「山長水闊,我都要回家看看」的堅定的心啊。

我一直認為,愛,需要學習。已故詩人汪國真先生曾說:

不是不想愛

不是不去愛

怕只怕

愛,也是一種傷害

而愛之所以會成為傷害,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去愛。我相信,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但這不等於「會愛孩子」。所謂的「拼爹、拼媽」,真正的內涵應該是:拼爹媽會不會愛孩子。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常常感覺很無力:很難改變那些已經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厭學情緒已經根深蒂固的孩子。我也常常看到很多家長的無力:雖然被老師叫到學校來,但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們除了說「我叫他好好學習,上課要好好聽講,好好做作業,他就是不聽,我們也沒辦法」之外,真的無能為力。曾經,有一位母親哭著跟我說:「郭老師,我和他爸兩個人省吃儉用,拼命掙錢供他讀書,給他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他就是不聽啊。你看我的手,都裂了這麼多口子,這孩子卻一點都不在乎。」

作為老師,我能說什麼呢?她看不到自身的問題,我也改變不了他,我跟她講「你不懂得如何愛孩子」是毫無用處的;而對那個學生,我也只能說「盡力而為」了。一個家庭,夫妻雙方至少要有一個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至少在他上高中之前,要真正花心思去陪伴孩子,學習著去愛孩子。每個家庭,每對夫妻都有各種各樣客觀存在的原因,但所有的原因都抵不過一個「愛」字。這愛,在絕大多數時候都不需要你「死都不怕」,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你用心去陪伴。這陪伴就是春夜的雨,「潤物細無聲」。

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如果你的孩子還小,真心希望你能多陪伴,因為,再不陪伴,他就長大了!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郭青松,嘉興市第四高級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寫作學會會員,浙江省徐樺君名師工作室成員,學科帶頭人。至今已有超千篇教育教學類文章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語文世界》等三十多種教育報刊上,或在各級論文評比中獲得各類獎項,累計字數已過百萬。是《創新作文》等多種教育報刊的「特約編輯」,《帥作文》《中學生閱讀》等數家教育報刊專欄作者,《新作文》雜誌封面人物,《作文指導報》終身編委。在《雜文報》《嘉興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多篇文學類文章。主持或參與省級課題三項,參編或主編十多種教輔用書,出版專著《我給兒子講唐詩》一本。輔導學生數百人次在「語文報杯」「雨花杯」等全國性的作文競賽中獲各類獎項,指導學生在多種報刊上發表數百篇文章。多次榮獲「指導老師特等獎」「全國百佳文學社指導老師」等各類獎項。

相關焦點

  • 再不陪伴,孩子就長大了!
    再不陪伴,孩子就長大了!我跟兒子講:「兒子,你現在還願意牽著老爸散步,等到將來你大了,有了女朋友,有了老婆、孩子,你就沒空理老爸了,不再願意牽著我的手了。」兒子笑笑說:「那還早得很,你想太多了吧。」 是的,我承認的確想的有點多了。但實際上是,孩子所謂的長大,對於父母而言就是在目送他漸漸地遠離。沒辦法,等到他有了自己伴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當然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他們,自然也不會再跟父母撒嬌了。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社會發展的速度是越來越快,質量是越來越高,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穿梭在工作和應酬之間。父母離開家的時間越來越早,回家的時間卻越來越晚,資金逐漸累積了,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可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有時候,儘管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可幾天也見不著一面。
  •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再不陪他,他就長大了
    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父親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研究發現,男孩嬰幼兒時期如果沒有父親的陪伴,會出現更偏向女性化的表現,女孩幼年時期缺失爸爸的陪伴會更加膽小,與異性相處時更容易焦慮。
  • 爸爸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再不陪他,他就長大了
    近幾年出現了很多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都可以看出父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世界百強名校,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顯示: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同齡的不怎麼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更聰明。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父親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女兒點頭:不恨媽媽,我長大以後,也會賺很多錢,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這位媽媽聽後一陣心酸,不禁放聲痛哭。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在朵朵的印象中,身為警察的父親像一個工作狂,永遠沒日沒夜地值班、加班、開會、出差……沒有時間陪伴她,她甚至在電話裡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 《少年派》張嘉譯:陪伴是最珍貴的相處
    他認真地在圖中標註出來已經過完的格子,又標註出女兒大學四年能回家和他們相處的日子,那寥寥無幾的格子刺痛了林妙妙的眼睛,也刺痛了我的心。特別是他那句「與其說高三一年是我們陪你,不如說是讓你多陪陪我們。」「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家人朝夕相處的日子並不多,我們要好好珍惜!」
  • 「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小學生作文引眾人感慨,網友:很戳心
    01「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小學的生作文火了,引發眾人共鳴,網友:真的很戳心前些日子,一個小學生的作文在網上火了,寫的是自己和爸爸之間的一些事情從這篇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孩子的爸爸是一位警察,他答應陪伴孩子一起玩水車模型。但因為工作原因,給孩子的承諾一再食言。孩子在這篇作文的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很多網友看後感慨萬分。
  • 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10年?爸爸更短,錯過孩子成長期沒法彌補
    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孩子有了更獨立的想法和意志,他已經不是那麼依賴父母的陪伴了。尤其是父親,陪伴的時間更短,現在所謂的喪偶式育兒,便是很多爸爸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有的甚至連孩子上幾年級,在哪個班,孩子的生日都不知道。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於是,孩子活成了有父母在身邊的「孤兒」。其實,陪伴孩子,和時間長短沒關係,重要的是質量。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曾經,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一句話,道出多少父母的無奈與心酸。等忙完這一陣,好好陪陪孩子;等再多掙點錢,就回家陪孩子。
  •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 了"火爆了整個朋友圈!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火爆了整個朋友圈! 最近,一篇小學生作文在網上走紅了,比起"時間去哪兒了」,這篇作文讓很多年輕的爸爸看後覺得很心酸。 作文的標題是《我的爸爸》,從筆跡和拼音來看,確實像是出自小學生之手。
  • 一個孩子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將影響他的未來
    、陪孩子出國旅遊,花了那麼多錢和時間,他們長大以後了都不記得了。幼時,孩子想等待爸爸回家陪他玩,卻等不到,長大後,爸爸有時間了,想親近孩子,卻為時已晚。哈佛臨床與發展心理學家凱薩琳·斯坦納·阿黛爾 (Catherine Steiner Adair)提出了「七個關鍵時間」,他建議,父母在這些時間內放下私事和孩子耐心相處,將對親子關係有很大的促進:上學前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做好了這三點,孩子長大會更加優秀
    當孩子出生之後,每個父母都充滿了期待,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出人頭地,也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很多,但是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有的家長就開始變得很苦惱,總覺得自己家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優秀,如果用單一的標準,比如說學習成績,來判定孩子的好壞,那麼孩子之間難免會有所差異。
  • 最適合陪伴孩子的狗狗們,陪伴你的孩子一起長大!
    西施犬,它在所有小型犬種中是最適合陪伴孩子的一種犬類,他們是作為伴侶犬的首選,不僅可以作為寵物,還可以作為玩伴,對孩子來說西施犬是最可愛的犬種。金毛犬,不要被金毛的大小所欺騙,雖然人家體型較大,可是金毛卻是大型犬類中最有耐心的狗哦,它們的耐心使它們對孩子很有幫助。
  •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孩子曾在日記裡寫道:「我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我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很忙,總喜歡拿工作當藉口,回答我的問題總是很敷衍,沒有一點耐心,他們手裡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但是我......他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 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除孩子能夠辨別爸爸聲音外,爸爸也會對孩子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 在孩子出生後,照顧孩子越多、陪伴孩子時間越長的爸爸,他的催乳素水平越高。 有研究結果表明: 當新生爸爸,抱孩子後,其泌乳刺激竟然增加了20%。
  • 爸爸經常陪伴孩子,跟很少陪孩子,10年後區別明顯!
    在孩子的成長當中,父親對孩子作用往往比母親的影響更強大!父親的陪伴,會影響著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的建立、自我身份認同和親密關係的處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相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 孩子能在較短的時間裡融洽相處,可以慢慢增加他們一起玩耍的時間
    首先,可以採用下面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發展和別人的友誼:如果你開始邀請孩子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應該每次只請一個。只請那些你認為能和你的孩子玩得好的小朋友來。不要覺得有選擇地請小朋友來家裡和你的孩子玩有什麼不妥。如果你覺得某個小朋友對你的孩子有不良影響,要告訴孩子不要和他來往,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請小朋友來家裡玩,最好把他們在一起玩的時間,限制得短一點,但要讓他們玩得高興。
  • 陪伴孩子時間有限,別讓自己後悔莫及
    去年暑假在魯東大學參加「青少年犯罪研究研討會」,香港一位專門從事此項研究的專家以自己長達6年的跟蹤調查為據,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證實了童年時期父母陪伴與青少年犯罪的密切相關性,缺少父母陪伴和關愛的孩子,長大後走向犯罪和出現問題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孩子。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底氣,也是最好的教育。陪伴對孩子不可或缺。
  •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離家越來越遠的過程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請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如果你再不花時間陪他,孩子一轉眼就長大了。三歲時你開始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媽媽的懷抱,你我都有各種不適應。六歲時你上小學了,成為一名小學生,你身邊有了自己的小夥伴。十二歲時你上初中了,在學校住一二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回來也不會一直粘著爸媽了。
  • 剛做爸爸,時間被剝奪,怎麼辦?被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成就更高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剛做爸爸,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孩子剝奪,該怎麼調整心態?」獲得近百萬關注。裡面有位父親的回答獲高贊:自從有了孩子,把書和遊戲機、模型、桌遊全部打包收起來,家裡空間都留給了寶寶,自己成了每天和孩子屎尿屁打交道的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