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離家越來越遠的過程

2020-08-28 歡樂白馬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請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如果你再不花時間陪他,孩子一轉眼就長大了。

三歲時你開始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媽媽的懷抱,你我都有各種不適應。

六歲時你上小學了,成為一名小學生,你身邊有了自己的小夥伴。

十二歲時你上初中了,在學校住一二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回來也不會一直粘著爸媽了。

十八歲你考上大學,一年能回來兩次,但是你和父母的話卻越來越少了。

後來你工作了,結婚了,在外面買了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也不回來一次,還經常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回家,父母也理解你,只要你在外面一切都好,他們就放心了。

小時候盼望著自己快點長大,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在大城市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希望能成為父母的驕傲。

可是現在你長大了,卻天天讓父母跟著操心,你卻連最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可能你越優秀,離父母就越遠,對他們的照顧就越少。

父母在,不遠遊,為了孝順他們,你願意離他們近一點嗎?不要讓他們每次都看著你離家的背影流淚!

人生沒有重來,轉身就是一輩子,孝順要趁早,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陪他們變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你有沒有發現年齡越來越大,離家也越來越遠
    離家越來越遠,回家的車費越來越貴,回家的假期越來越少。那些家在學校附近的人可以依舊周末回一次家,而大多數人都是宿舍常駐客,為了省下回家的路費,七天假期也有很多人選擇留校。回家的季節漸漸就只剩冬夏了。工作時:總是盼望著離家遠一點,因為這樣就不會再聽到媽媽的嘮叨,不會看到爸爸的嚴肅,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努力追尋夢想的我們離家越來越遠,卻開始越來越懷念對家鄉的思念,越長大,回家的次數都在減少,回家的時間變得越來越不定性。
  •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催著媽媽成熟的過程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催著媽媽成熟的過程那個一生下來就讓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把他養大,不知用什麼來教育他,不知怎樣才是對他最好的愛的孩子,他,長大了,大得我需要仰望他,大到恍如隔世,很多時候,就象是我做了一個夢
  •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尋求肯定和認可的過程,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
    曾幾何時,孩子的健康成長在父母的眼中,只需要讓他們的身體健健康康就可以。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心裡的變化。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同時這也是一個難題。有多少的父母因為不知道該與自己的孩子怎麼溝通,從而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生疏。有多少父母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給孩子的人生留下了陰影。
  • 如何看待成長過程的得失
    初中時,因為讀的是封閉式管理的學校,而且離家裡比較遠,所以我就必須寄宿在學校,我清楚地記得睡在學校的第一天,我半夜醒來,無比的思念自己的父母,思念家鄉的床,摸摸枕頭,沒想到已經被淚水浸溼了。這是從小到大,我第一次在家裡以外的地方睡覺,我第一次如此的思念我溫暖的家。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應該做哪些事情?
    隨著現代育兒理念的發展,帶孩子已經不單單是媽媽的事了,越來越多的育兒專家以及過來人都意識到了父樣的作用,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的作用會是更為重要。那么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 一個優秀的人,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這種思維模式
    在《了不起的我》這本書中,成長型心智模式是這樣的:通過改變我們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能夠容納變化,可以習得對世界更靈活的應對方式,發展新的能力,不斷形成變化的、向外擴展的正向循環。還是拿孩子來說,孩子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也會不斷成長,慢慢能夠應付各種挑戰,充滿自信。
  •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經營幸福的過程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上的第一節課的主題是誠實,接下來還有團結、友愛、平等、溫柔等。我一直想說教育是具有雙向性的,我們這一輩子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同時在給他們提供這些東西的時候,發現自己也在成長。我的孩子因為有了這些美德訓練,所以在回家之後,他會讓我更加懂得什麼叫平等、尊重。
  • 孩子的成長不是「被教育」的過程
    但是,我的腦海中也會出現一個新的聲音:如果孩子沒有體驗過「三心二意」是怎麼樣的,沒有經歷「三心二意」所帶來的後果,他又怎麼可能發自內心地選擇「一心一意」呢?抄完生字之後,我給他聽寫。在這個過程中,他思考的時間比平時稍長。我說:「你看,這就是邊聽故事邊抄字的結果,你的手在寫,你的頭腦在聽故事,就算你抄過了,你也沒有把這個字牢牢記住。」
  •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犯錯改錯的過程,孩子犯錯無奈的你會動手嗎?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拿孩子犯錯後的處理方式來說。很多家長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批評指責,方法用盡無奈之下便會動手。這樣的方式,就是在養育孩子的層面上。
  • 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做好這些事,而不是只是扮演旁觀者
    文|空谷幽蘭每個父母都想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但事與願違。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爸爸充當的是一個旁觀者,他們只知道讓孩子去找媽媽,卻不知道孩子其實是找個藉口和你說說話。一來一往,兒子更不願向王先生透露心聲了,父子之間的距離也是越來越遠。案例分析:王先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能真正地投入進去,沒能真正地去陪伴孩子,更多的都是媽媽在安排著一切,而自己更像是一個旁觀者。
  • 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任性到克制的過程。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大的。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孩子學會的點滴本領就是成長的過程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天使,當他們帶給我們驚喜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在感嘆,生命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當初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轉眼之間已經學會了越來越多的東西,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都在成長!可是等到上學三四天之後,卻讓我看到一個很驚奇的變化,她竟然兩隻腳換著踩樓梯一上一下,雖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雖然說她也已經三歲多了,可是在我看來,這就是孩子最大的一個變化,學會的很棒的一個本領,這讓她能夠輕鬆的找回自信,而且每下一個樓梯的時候還會告訴我說:媽媽,你看我現在棒不棒呀,我已經不害怕了呢!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
    教育的真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我教育。為人父母,沒有止境。很多時候,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我們也變得成熟歷練,也同樣收穫了成長。帶孩子雖然很辛苦,背後的辛酸苦楚,只有經歷過才能明白,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但是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自從當了媽,我那憤怒的情緒總是時不時爆發。
  •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學習來突破自身和增長自身的知識積累,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這樣你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學習能讓你的頭腦越來越敏捷人體本身就像是一臺機器,如果長時間不使用最終都會生鏽或者老化,而不斷地學習就是讓這臺機器不斷地運作,過了磨合期之後機器的運作效率會越來越順暢,產能也將不斷穩定和提高,你有沒有發現你每天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吸收和學習新知識,而你長此以往會發現你的頭腦將會越來越靈活,思考問題將會越來越敏捷
  • 成長需要過程,請給孩子時間
    在我看來,孩子的成長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他們一點點地長大孩子的成長階段也伴隨著大人的成長,這是孩子給予我們的又一次「變好」的機會。昨晚,我還和隊友說:孩子的成長真的是需要過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時間。
  • 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家長不斷退讓的過程
    經過三催四請、三番四次的叫起床,那孩子終於爬起來了,然後妥妥的晚了,為了節省時間按時到校,讓他爹送他上學去。然後給老太太又打個電話告知這個好消息,老太太一聽也挺高興,這不用幫忙準備也等於放一天假,原本婆婆的想法是不願孩子在外面吃的,她一向認為外面的飯菜油煙大,又不衛生,結果孩子吃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瘦,婆婆心疼的不得了,我們趕緊開始學習做菜,不說色香味俱全,就是可以讓他吃的比較滿意,眼看著現在吃飯基本正常,婆婆也就放鬆了口氣,現在的要求就是只要每天吃飽吃好就可以,偶爾在外面吃個一頓半頓的也不打緊
  • 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反思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媽媽通常又是教育孩子的主角,所以媽媽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及其深遠。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年輕的媽媽們一定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別讓自己留下遺憾。下面是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過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供年輕的媽媽們參考。
  • 成長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哪本書最讓你心動?
    兒子成長的過程,當然離不了繪本以及課外讀物。今天介紹兒子最愛看的書。和大家一樣,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火眼金睛,樂於助人,黑白分明,疾惡如仇。每次都是孫悟空把唐僧從險境中救出來。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鼓著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背著個大耙子,還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豬八戒雖沒有害人之心,但是磕磕碰碰的,堅持到最後的勝利。沙和尚是個忠厚老實,本本分分,永遠是他大師兄的小跟班,永遠是師父的小貼心,永遠是豬八戒的小搭檔。
  • 再沒有時間,也不能缺席陪孩子成長的過程
    忙於工作就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孩子的成長總是少了一些陪伴。心裡不是不愧疚,可是著急也沒有用,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物質需要是有多麼的重要。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長,那就要多一些時間陪伴他。哪怕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我也會和他有一些交流,互動遊戲等一些親子活動。我希望我可以跟進他的內心成長,時刻關注他的內心世界。
  • 教育孩子過程中,哪些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別讓孩子離你漸行漸遠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最親密的人就是父母,但許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與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許多父母希望與孩子保持極其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