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各位親友聚到了一起,而在眾多親戚中有一個人特別引起大家的矚目,這就是在去年在臺灣大學做交換生的表弟。由於我們對臺灣這個地方比較感興趣,加上近日兩岸關係不是很好,大家對臺灣更具特殊的神秘感,於是和表弟交談就成為了各位非常感興趣的事情。
到底臺灣是不是如同網絡和報導中一樣,表弟也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了大家:這裡的人並不都那樣邪惡。
表弟在臺灣大學做交換生半年的時間,雖說半年時間不算長,但他也走過了臺灣不少地方,也和臺灣學生和普通民眾有深層的交流,雖對臺灣的看法不能面面俱到,但半年的體會也算是比較深刻,可以清晰的描述一個真實的臺灣。
臺灣面積3.6萬平方千米,排名全國各省的28位,人口有2300萬人,臺灣有其獨特社會制度,而臺灣人口構成非常複雜,包括原住民,古時大陸移民,民國撤退老兵等等,由於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家庭出身的也有著不同的想法。
但是表弟說,事實上無論你來來自於臺北,臺南,高雄,大多數臺灣普通老百姓對大陸人並沒太多惡意和偏見,這個和網絡上那些言論區別很大。反而他感覺臺灣人大多數都是很有禮貌和友善的,而且對於大陸人比較熱情。在臺灣他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非常融洽,對於陌生人戒備心也不大,這點是好於大陸這邊的。他說經常在臺灣問路,就算目的地很遠,有時候當地人都會親自帶過去,甚至開車載過去,搞的表弟都非常不好意思。
臺灣民眾對於大陸其實也是很感興趣,但由於大半臺灣人沒來過大陸,對大陸的看法大多都停留在媒體和身邊人道聽途說中,由於新聞中報導大陸人全世界大買特買,於是所以多數臺灣人都覺得有很多大陸人都很有錢,然後認為大陸的一線城市基礎建設做的非常好,網際網路經濟非常發達。也有不好的印象,大多數人覺得大陸這邊貧富差距嚴重,除開一線大城市發達,其他城市都非常落後,然後就是汙染嚴重。
由於臺灣的媒體對大陸的報導較少,而且大多都是負面新聞。在此宣傳下大多臺灣人對大陸沒有特別的興趣甚至有些害怕,於是臺灣人都願意多次去日本遊玩,而不願意來一次大陸。
表弟總結了一些關於臺灣社會的體會,讓大家能真實的認識一個真正的臺灣:
1. 飲食習慣
由於歷史原因,臺灣臨近福建,加上民國有很多老兵都遷移去了臺灣,在臺灣也能吃到全國各省不同的小吃。但由於臺灣口味本土化的改良,口味偏清淡,食物忠於原味,同一個菜品,味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還是非常不錯的。
臺灣各地都是有夜市,夜市其實就是小吃的聚集地,各種各樣的小吃,只要你想得到,他都做得到,而且都很有特色,衛生乾淨還非常好吃。算是臺灣引以為豪的一種文化現象,因此去夜市吃飯也成為了每個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
表弟認為臺灣最具特色應該就是牛肉麵和滷肉飯,雖然大陸這邊也有,但是味道真的不一樣,建議大家可以去試試;
2.住宿情況
表弟讀書的時候跑過很多地方,也住過不少酒店,在臺灣不能稱「酒店」,因為「酒店」這個詞在臺灣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住宿的地方一般稱飯店。臺灣的飯店都比較小,就算小,服務也非常到位。臺灣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民宿,也就是住家的人把自己的房子做成的旅館,價格不高,老闆都很熱情,讓住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臺灣還有一種叫做汽車旅館的地方,本地人都喜歡去,可以直接開車進去,一樓停車,二樓住宿,進出方便,也非常隱蔽,可以滿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
3.交通狀況
臺灣的火車也叫臺鐵,提到臺鐵又不能不提到吃的,臺灣的臺鐵便當又是一個特色,每個車站的便當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因此去吃臺鐵便當也成為了乘坐檯灣火車的必須。
臺灣也有高鐵,從臺北到高雄,這條高鐵是用的日本技術,速度和大陸這邊差不多,但是表弟感覺比我們這邊會更晃蕩。最大的缺點就是貴,相同的路程在大陸這邊僅需一般的車費。由於臺灣的特殊民情,車廂裡比較安靜,感覺還是很舒適的。
臺灣中間有一個臺灣山脈,也將臺灣分成了東邊和西邊,靠臺灣西邊平坦的位置有高速公路,而東這些地方只有老公路。臺灣宣稱是為了環保,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東邊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太高,而且容易出現塌方,也因此靠近東邊的臺灣地區發展較為落後。
最後就是橫衝直撞的摩託車,臺灣也稱作機車,數量巨多讓人感嘆。
4.旅遊景點
如果你想看名山大川恐怕臺灣不會給你驚喜,甚至會讓你失望。臺灣的景點特點就是精緻,而且每個旅遊景點都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日月潭的靜,阿里山的秀,墾丁的放鬆,故宮的珍寶。這些東西需要用心來體會的,他建議去臺灣除了走一下大風景,泡溫泉和看臺北故宮國寶也是必須的。
5. 關於其他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臺灣人來說,對大陸是有天然感情的,他們普遍受過傳統的中國教育,一聽你來自大陸的,別提有多熱情,都會拉著你問東問西。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受到的教育已經開始去中國化了,由於扭曲的教育導致他們認為我們和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即便他們來過大陸,覺得大陸發達,大陸好,但也覺得我們不是一家人,嘴巴裡總說你們中國,你們中國的,聽起來非常不舒服。
在臺灣的電視臺上很少看到國際新聞,要不就是社會上的雞毛蒜皮,要不就是顏色嘉賓大吵大鬧,要不就是稀奇古怪的節目上嘉賓大放厥詞。對大陸的報導大多都是負面的,扭曲的,也因此導致年輕人覺得大陸是一個邪惡的存在。導致臺灣年輕人沒有國際觀,也沒有根的歸屬,只會享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確幸」。
在臺灣不友善的言論大多都來自於網絡,其實大陸這邊也一樣,實際上普通老百姓都是很善良的。雖然茶葉蛋和榨菜大陸人吃不起的梗玩了好久,但在現實中幾乎沒有臺灣人會這樣認為。要知道這種簡單的博出位的言論才會讓一些名嘴出名,大家不能上了當。
PEEKER評論:兩岸多數老百姓只想過好普通的柴米油鹽的生活,未來兩岸怎麼發展自己也無法左右。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可,就是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除了極個別極端個體。對於統一,大家都覺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只不過通過何種形式,而當下大家更關心日子過得怎麼樣!
還是希望兩岸年輕人多多交流,給對方多一點空間,多了解一下對方,這樣才能少些誤解,多點理解,這樣兩岸的關係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聲明:此文內容均為作者採訪相關當事人並經過文學處理寫出,真實性不能保證100%,請各位讀者仔細甄別。如有錯誤或冒犯之處請指出,作者會在第一時間修改。
本文原創圖片文字版權屬於品客PEEKER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