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交換生:臺灣高校人文隨意,老師同學很熱情。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2-11-19 09:40:50   

  9月,部分臺灣私立高校招錄的首批大陸生即將赴臺求學,975名同學中,219名來自廣東,其中廣州本地生74名。

  海峽對岸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大學生活會像偶像劇裡演的那樣嗎?臺灣的同學好相處嗎?一系列的問題纏繞心頭。

  自2005年以來,大陸已有上千名大學生以交換生的方式赴臺求學。他們一般在臺灣待一個學期左右,他們的經歷,或許能給這群即將赴臺求學的學生最為直接的回答。

  關於學習 

  很人文,很隨意

  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鐘雪婷大二第一學期去了臺灣義守大學交換。她對臺灣的教育方式印象最深的就是「更有針對性,更人文化,更隨意」。

  「臺灣老師在教學上以學生能夠理解為基本目的。比如會要求同學們自己做ppt課件,在班上展示;或者放映影像資料等其他內容來啟發同學,以此激發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來自廣州大學的王紅,研一時到了臺灣的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交換學習,她說:「研究生和博士每門課程一個學期內會有5次左右的報告。」

  中國傳媒大學的許曉然主修的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大三第一學期去義守大學交換,主修應用英語。她表示,臺灣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互動比較多,創造性的作業也比較多。「比如英美文學史這種課,老師會教大家寫自己的短篇小說。」

  臺灣高校的課堂秩序、學習氛圍則因校而異,王紅交換的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對考勤就有著嚴格的要求,「我們學校學生不能無故缺課,若要請假,須提前從學校網站請假系統登記,所以一般缺席率很低。」而在另外一所大學交換的一位同學則告訴記者:「感覺臺灣同學的紀律性不及大陸,上課遲到、聊天比較常見,臺灣同學的刻苦程度一般也不及大陸同學,在他們眼中,掛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2010年12月8日,臺灣仁德醫護專科學校「生命禮儀實務教學中心」,除設有悲傷輔導、臨終關懷、多功能奠禮堂等專業教室外,還有1間放置有10具特製棺材的死亡體驗室,學生實際模擬寫遺囑、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歷程,對於生、死有了不同解讀。

  關於老師

  很親切,很感動

  陳曉萍是今年3至7月,以廣州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創新實驗班一員的身份,交換到臺灣淡江大學的。雖然只是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陳曉萍回想起臺灣的老師,仍「感動得有想哭的衝動」。因為他們是整班交換到臺灣的,所以沒有跟臺灣學生一起上課,有專門的老師負責他們班級,跟老師的接觸也更多。

  「有一個周末,一位老師動員了自己很多朋友,開著車來學校裡把我們班的人帶到了一片海芋田,那是海芋花開的季節,一整片的白色海芋花,非常漂亮。我們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老師也跟我們一起,就好像是朋友一樣不分長幼。還有一位老師邀請我們班22個人去他家做客,他很忙,但還親自下廚給我們做飯,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樣……」每一位老師都給陳曉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天的結業式上,老師學生哭成一片,真的很捨不得。」

  關於同學

  很單純,很輕鬆

  性格活潑的王紅,很快就跟臺灣同學打成一片了。「他們會以想像不到的熱情接待我。臺灣學生的娛樂方式多彩多樣,而且都會主動邀請我參與。我的4個月都是在感動中度過的。」

  陳曉萍回到廣州之後還繼續保持跟臺灣同學的聯繫,她說:「因為跟臺灣同學接觸太多,我說話都變得有點臺灣腔了。臺灣的學生挺單純的,跟他們說什麼他們就相信。比如開玩笑說,你請我吃飯啦。他們就會相信我是希望他們請吃飯的,然後就一定要請。有的時候真的很想跟他們說『拜託,不要這麼認真好不好』。」

  「臺灣的學生沒有我們大陸學生這麼大的壓力。他們一般畢業之後都能夠找到挺不錯的工作。所以學習上也有點混日子的感覺,不是很認真。」陳曉萍說,「我們班這群人在臺灣就算是很用功的人了。老師上課提問,臺灣學生一般會直接回答是或否,不多做解釋。而大陸學生會說明來龍去脈,噼裡啪啦說一大堆,他們都覺得我們很厲害。」

  通過交往,不少同學發現大陸跟臺灣之間真的很缺乏了解。鍾雪婷說:「他們一聽到我是四川人,都覺得四川是個很貧窮的地方,以為我是那裡非常有錢的人,所以才能來臺灣,真實情況當然不是,所以老是要跟他們解釋。」

  關於課餘

  很豐富,很有趣

  許曉然說:「臺灣的課業壓力比較小,所以有較多額外時間可以利用,一般剛到臺灣的大陸學生都會選擇去旅遊。」

  此外臺灣高校裡也有很多學生社團以及志願者團體,大陸學生也可以選擇參加。鍾雪婷便參加了慈愛社的課輔活動,利用課餘時間為困難家庭的小朋友輔導功課和陪他們玩,也算是體驗臺灣生活的一種方式。

  王紅所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有不少社團活動是她聞所未聞的,「他們舉辦活動都要經過校長親自批准,學校會予以支持。比如,在5月份我們就感受了一次佛學社舉行的『感受浴佛』活動,兩天一夜前往中臺禪寺的住宿、飲食、車程都是免費的,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文化之旅。」

  關於民眾

  很熱情,很休閒

  在交換生眼中,臺灣留給他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是「臺灣人民的熱情」。

  許曉然說:「從老師到同學到臺灣的民眾,人都非常的熱心。我一個人進行過7天的環島旅行,一路上碰到很多困難,但是都會有人來幫我解決。」陳曉萍很後悔自己當初去臺灣時沒有從大陸帶些家鄉特產或者小禮物過去,「他們真的非常熱情,招待我們、幫助我們,可是我們連一點大陸的手信都沒能留下,真有點不好意思。」

  臺灣給這群大陸學生的另一個印象就是生活方式很休閒,人們很享受生活。

  鍾雪婷說:「雖然我生活的城市———成都,已經是一個非常休閒、慢節奏的城市了,但是臺灣卻給人另一種休閒的感覺,特別是在沿海以及南部這些商業氣息比較淡的地方。臺灣人非常熱衷於娛樂、休閒的生活,與此同時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也流露出更多的喜愛和滿足。不管是任何崗位,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公交車司機,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盡職。」

  對於這一點,陳曉萍也深有感觸。陳曉萍在臺灣認識了一個擺攤賣小吃的老闆,這個老闆30多歲,他其實有自己非常穩定的工作,豐厚的收入,可是他覺得擺攤賣小吃能夠跟各式各樣的人交流,跟大家談話會讓他很開心滿足。於是,他每天下班之後就開著寶馬車,到街邊擺攤,風雨無阻。他從來都沒有覺得累,而是很快樂。

  陳曉萍還認識了一位熱愛跳舞的年輕男孩子。他本來在銀行有穩定的工作,可是他熱愛跳舞,於是就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工作去跳舞。他母親本來也是很反對,可是看到兒子跳舞的視頻之後,母親說:「從來都不知道兒子這麼有魅力。」(吳靜玲、林世寧)

 

責任編輯:高萌

共1頁

 

相關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專題

 

相關焦點

  •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高校:很人文 很隨意
    9月,部分臺灣私立高校招錄的首批大陸生即將赴臺求學,975名同學中,219名來自廣東,其中廣州本地生74
  •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大學:很人文 很隨意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大學:很人文 很隨意 2011年09月20日 13:44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交換生體驗臺灣: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攝影:王堯)   陸生來臺是近期臺灣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雖然相關法案仍在臺灣「立法院」飽受綠營杯葛,但臺灣各大高校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大陸學生的身影,他們的身份是「交換生」。在大陸研究起步較早的淡江大學,人民網記者「親密接觸」了幾位正在這裡學習的大陸高校學生。
  • 臺灣友善熱情 大陸交換生受寵若驚
    陸生赴臺尚未完成立法,臺灣許多大學已有大陸交換生。臺灣民眾的友善熱情,讓陸生對臺灣留下好印象,被問到是否會推薦其它人赴臺求學,大都毫不猶豫說「肯定會」。     世新大學2009學年度共招收49位陸生,其中人數最多是中國傳媒大學大學部與碩士班共29位學生,其次為南京審計學院14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也有6位學生。
  • 一位大陸交換生的臺灣記憶
    當得知自己被選在列時,喚起了我之前對臺灣的憧憬,但實際上手續的審批並非易事。原本學術交流定於2010年上半年,需提交《臺灣交換生項目申請匯總表》《赴臺學術交流申請表》等資料,2010年3月,山藝學生辦老師通知因故申請未被通過,5月份又被告知通過申請,可以開始籌備下半年入臺事宜。直到9月,我終於啟程赴臺。
  • 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熱情高漲:大陸高校就像「夢中校園的樣子」
    央視網消息: 在今天(25日)舉行的國臺辦「26條措施」政策解讀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港澳臺辦副主任王志偉表示,兩年來,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的熱情持續高漲,目前已有超過12000名的臺灣學生在大陸高校就讀。
  • 大陸交換生寶島印象:臺灣人活得更加瀟灑自在
    原標題:大陸交換生寶島印象(5):臺灣人活得更加瀟灑自在作者介紹:趙晨竹,吉林大學文學院匡亞明班本科生,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在臺灣絕不是個例。很多臺灣的同學聽我們講起在大陸畢業後的就業難,買房難,都會覺得我們想太多。
  • 通訊:聽大陸「交換生」講述在臺遊學生活
    中新社臺北1月22日電 題:通訊:聽大陸「交換生」講述在臺遊學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大陸交換生」鄭玉冰,22日和遊學了半年的臺灣海洋大學(簡稱「海大」)告別,從桃園機場啟程回大陸了。
  • 在臺灣做交換生是怎樣的體會
    每年3月和9月,西大國際交流處都會在網站上發布一些交換生項目。難免會有一些同學左右為難。在我們身邊,有一群同學剛剛結束交換生活,那麼,作為過來人,他們又是怎樣看待這段交換經歷的呢?「臺灣和大陸隔海相望,去臺灣交換不存在語言交流障礙,很適合交換。」來自數信學院2014級的劉欣剛剛結束在臺灣義守大學為期四個月的交換生活。
  • 交換生眼中的臺灣大學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9月,部分臺灣私立高校招錄的首批975名大陸生即將赴臺求學。海峽對岸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大學生活會像偶像劇裡演的那樣嗎?臺灣的同學好相處嗎?一系列的問題纏繞心頭。自2005年以來,大陸已有上千名大學生以交換生的方式赴臺求學。他們一般在臺灣待一個學期左右,他們的經歷,或許能給這群即將赴臺求學的學生最為直接的回答。
  • 臺灣大學甄選交換生 大陸學校受青睞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消息 臺當局「教育部」研擬承認大陸大學學歷,臺灣大學最近辦理交換生甄選,發現以往不受青睞的大陸學校,今年卻有許多學生擠破頭想去,還有人指明要報「大陸組」。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大學工作人員郭芠今天表示,臺大去年試辦與大陸10餘所學校籤訂交換生計劃,卻因學分不被系所承認,不受學生青睞,總共60多個名額,最後只有不到20人交換至大陸學校。  郭芠說,最近接受同學報名交換生甄選,發現不少人在讀書計劃中,將申請目標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大陸頂尖學校,還有來自義大利的外籍生想到北京交換,屆時臺大生恐怕擠破頭。
  • 臺灣在大陸交換生:廈大最美的風景是人
    據微信公號「 CICCSR兩岸協同創新中心」7月5日消息,陳翊瑄(原名陳臆先),臺灣臺北人,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2014年,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做交換生一年,從此深深地愛上了廈大,她不但被廈大美麗的景色所傾倒,更深深感謝廈大老師同學對她的幫助與支持,因此立下了一個願望
  • 臺灣明年招千名大陸生 逐步承認大陸高校學歷
    昨日,記者從第四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上獲悉,明年中,臺灣擬招1000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而臺灣公開招收大陸學生尚屬首次。同時,臺灣將分步承認大陸高校學歷,率先獲認可的將是北京大學等39所學術聲望卓著的高校,隨後擴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
  • 路惠鴻:兩岸高校交換生不平衡 臺灣教育需走出去
    路惠鴻:兩岸高校交換生不平衡 臺灣教育需走出去   中新網瀋陽12月28日電(記者 秦逸)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秘書長路惠鴻28日在出席第十九屆華夏園丁大聯歡論壇交流中表示,目前兩岸高校存在交換生不平衡,大陸去臺灣的多,臺灣去大陸的少,這方面臺灣教育需要走出去。
  • 大陸交換生的寶島印象:處處充滿溫暖和驚喜
    第一節課上的是古代小說賞析,一個研究室,老師和幾個同學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和我們從前的上課方式有些不同,同學各抒己見,老師再幫助大家整理思路。課後留下每個人需要準備的課題,這就是我們這學期的主要任務,每個人要給大家介紹一本著作,而想要講好這本書我們需要查閱的資料和整理的內容都是要精心準備的,這是一次嘗試,更是一次挑戰。
  • 臺灣交換生談大陸宿舍生活 被開放式澡堂震撼
    臺灣交換生談大陸宿舍生活 被開放式澡堂震撼 2015-06-14 15:4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中新網6月14日電 臺灣《旺報》14日報導,到中國人民大學當交換生的臺灣女孩王馨瑩
  • 臺灣交換生在大陸的難忘時光
    臺灣交換生在大陸的難忘時光1/14) "← →"翻頁 林源智,臺灣屏東人
  • 大陸赴臺交換生:再見臺灣,即使我萬般不舍
    信息 大陸赴臺交換生:再見臺灣,即使我萬般不舍 2016《旺報》15日刊出大陸赴臺交換生周雪林的文章,在臺灣的最後一節課,表達出作者的依依不捨,文章摘編如下:  那天的夕陽好美,套用沈從文先生的話,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卻從未見到如此美麗的夕陽!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大陸高校對臺灣免試招生正式啟動.臺灣高校如何招大陸學生呢?
    根據教育部《關於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要求,大陸具有招生資質的384所高校將於2月底、3月初公布招生簡章。這意味著2021年,大陸高校免試招收臺灣學生工作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