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年羹堯,清朝「作死屆」最具發言權的代表性人物,曾經被雍正皇帝公布了九十二款大罪,賜自盡獄中。九十二款大罪是個什麼概念?我們來做一個比較就能一目了然:權傾朝野的鰲拜被扳倒時,公布了三十款大罪;在中國歷史上都能「名列前茅」的大貪官和珅被扳倒時,公布了二十款大罪;就算和年羹堯能夠「並列」的雍正朝名臣——隆科多被扳倒時,也只是公布了四十一款大罪而已。
也就是說,年羹堯一個人的罪行就超過了鰲拜、和珅和隆科多等三人的罪行總和。
《雍正王朝》對年羹堯的仕途軌跡進行了較為真實的還原,對其位高權重以後的驕橫跋扈更是進行了全方面的演繹。只是,就如同我們忽略了和珅的優點一樣,年羹堯之所以能夠爬到如此高度,必然有著常人不能及的特殊能力。
拋開真實歷史上的年羹堯不言,僅就《雍正王朝》的演繹來看,升任「四川提督」之前的年羹堯就絕對值得我們學習。其中,謹慎小心,深思熟慮而後言的說話方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方面。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前往江南募捐的途中,年羹堯第一次出現。這裡,年羹堯就表現出了非凡的「爬升」能力。
對於年羹堯的出現,皇十三子胤祥有一句類似玩笑地打趣:
「你怎麼知道我們爺們會從這條路上過來?」
我們來看年羹堯的回應:
「奴才跟著四爺這麼多年了,能不知道主子的心思嗎?我料定,主子肯定是從黃泛區這條道來,微服簡從,所以奴才也沒穿官服,帶著兩個人在這裡候了您兩天了!」
注意年羹堯的這句回應,裡面包含的信息很多:
1、年羹堯真就能料定皇四子胤禛的路線?
2、年羹堯為何不穿官服,帶著兩個人等候?
年羹堯是人,不是神,就算他跟隨胤禛多年,能夠清晰地掌握胤禛的心思,真就能精確到哪條路、哪條街?就算胤禛一行的衣著、派頭和其他人有著明顯不同,年羹堯就能不吃不喝專門等著這幫人,還恰好遇見了?
當然不是!
為了等到胤禛等人,年羹堯必定在所有進入揚州的道路上安排了人,甚至在揚州城內的所有街道安排了人。一旦胤禛等人出現,年羹堯便會得到消息,而後再製造出一副「專門等候,等候許久」的忠誠模樣。
至於身著便服,攜帶手下的目的則更為明顯,那就是做好一切跟隨胤禛辦差的準備,為入京任職做好鋪墊。
很明顯,年羹堯的忠誠表現讓皇四子胤禛很受用,而且還直接洞察了年羹堯這樣做的目的所在。再加上此次江南募捐,年羹堯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幫手,胤禛也得給年羹堯先畫個大餅才行。於是,便有了胤禛的回應:
「怎麼樣,亮工啊,在杭州將軍手下參將幹得還順心吧?」
這句話有著明顯的暗示,或者這本就是一個明顯的反問句:怎麼樣,在杭州將軍手下,不如跟著我幹順心吧?
年羹堯一聽機會來了啊,趕緊回道:
「奴才無論在哪兒,都不如跟著主子知心貼肺啊!」
您說得對,確實不如跟著您順心!不光如此,我不管在哪裡任什麼官職,都不會跟著您順心!
試想一下,如果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是杭州將軍,或者其他的封疆大吏,他這句話又會如此回應?
不管順心不順心,我都會好好幹,一定不給主子丟臉!
這就是水平,這就是年羹堯向皇四子胤禛「伸手要官」的精明所在。
在「江南募捐」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年羹堯,果真擁有了一次「留京任職」的機會,那就是前往京城,上呈奏摺!只是,年羹堯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現了。
得知年羹堯「五天四夜」就從揚州跑到了京城以後,康熙皇帝明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於是給出了一句安撫的話:
「你辛苦了!」
來看年羹堯的回應:
「皇上心懸百姓的苦難,夙夕憂勞,為了能讓皇上早一刻看到這個摺子,即是奴才的福分!」
年羹堯能不能「留京任職」,只在康熙皇帝的一念之間,所以,他必須想盡辦法在這個極為短暫的御前奏對中爭取到康熙皇帝的認可。該怎麼辦?拍馬屁,而且還要一下拍進康熙皇帝的心坎上!
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當前最憂心的還真就是年羹堯所言的「百姓苦難」;而且他確確實實做到了「夙夕憂勞」;所以,康熙皇帝當前肯定對賑災情況十分關心。年羹堯送來的摺子解決了康熙皇帝的憂慮;年羹堯的馬屁又讓康熙皇帝感受到了下屬的理解和體諒;如此情況下,康熙皇帝必定會龍心大悅,更何況胤禛讓年羹堯呈送奏摺的目的何在,康熙皇帝也非常清楚,於是,「留京任職」便順理成章的落到了年羹堯的身上。
年羹堯的成功告訴我們:人和事,如果你都完全了解,就不要吝嗇你的馬屁!
獲得「留京任職」的機會後,年羹堯前往四爺府給四福晉請安,在這個請安過程中,年羹堯的具體表現更是令人佩服,我們來一句句解析。
四福晉問道:
「羹堯,皇上怎麼說,讓你留京了嗎?」
年羹堯回道:
「真讓四爺說著了,皇上看了四爺上的摺子一高興,就讓我留在北京了!」
1、我的這點事,主子早就有了精確的預判;
2、我能留京任職,只是因為主子的摺子,和我本人毫無關係;
謙遜、恭謹、小心、感恩!如果年羹堯能一直這樣下去,恐怕也不會落到被賜自盡的悲慘下場!
只是,在這句話以後,年羹堯立即將話題轉移了,而且直接轉到了鄔思道的身上:
「少主子們的讀書聲還真有板了,看起來那位鄔先生還真請對了!」
年羹堯的這句話,目的何在?
康熙皇帝一高興,年羹堯是能夠留京任職了,但卻並沒有給出明確的任職說明。也就是說,此時的年羹堯還需要儘量爭取,爭取謀到一個更好的官職。該如何爭取呢?自然是儘可能的表功!那位把少主子們教的有板眼,「請對」的鄔思道不就是年羹堯找到並送進四爺府的嗎!這不就是年羹堯的功勞,不就是可以換取更高官職的資本嗎!
只是,對於這位鄔先生,四福晉卻給出了不同意見:
「別提他了,你四爺也不知怎麼犯了迷惑,給世子們請了這麼一個先生!問問你妹子就知道了!」
在得到年秋月對鄔思道「脾氣很怪」的評價後,年羹堯的話風立馬跟著轉變:
「我早就給四爺說過了,這樣的人在大獄裡呆久了,就是學問再大也用不得呀!」
對於年羹堯而言,皇四子胤禛是主子,四福晉也是主子,都不能得罪!既然被年羹堯當成「功勞」的鄔思道,不被四福晉認可,年羹堯自然要轉變話風,先把四福晉哄高興了再說!至於這份功勞,等到「識貨」的皇四子胤禛回來,年羹堯還是能領下的!
好了,年羹堯的態度轉變,得到了四福晉「羹堯說的對」的評價。只是,等到四福晉將對鄔思道的不滿原因說明後,年羹堯的話風又變了!
「四福晉有所不知,我們漢人有個規矩,請西席都要先拜孔夫子;擺大席啊,還得要......」
原來,四福晉之所以不喜歡鄔思道,全因對漢人規矩的陌生,或者是直接誤解了鄔思道。既然如此,年羹堯就要把這個誤會解開,這份功勞還是不能丟!
只是,對於年羹堯的解釋,四福晉依然沒有聽進去,甚至還認定他就是一個「吃白食的食客門人而已」。眼見四福晉油鹽不進,年羹堯只得改變策略,直接將皇四子胤禛搬了出來:
「可是,四爺分手時吩咐過,說要好生留著他,還說要讓秋月伺候他!」
四福晉再是主子,也得聽四爺的吧!四爺都對鄔思道認可了,您就別找事了,聽命就是!
聽年羹堯這樣說,四福晉也只能聽命:
「這倒是我粗心了,秋月,待會你還是過去伺候他吧!」
很明顯,四福晉只是聽命而已,對於鄔思道的態度和看法仍舊沒有改變!一句「你還是過去伺候他吧」,就足以說明四福晉「雖聽命,但絕不服」的立場。
年秋月作為四福晉的人,自然要和四福晉站在同一陣營,也要明確表現出對鄔思道的不滿。只是,在年秋月明確表達了厭煩態度後,年羹堯如此回應:
「這可是四爺的吩咐啊!」
表面上看,這句話是說給年秋月聽的,但實際上,這才是年羹堯對四福晉厭惡鄔思道的態度回應。我的這份功勞,四爺已經給予了認可,四福晉還是順著四爺的態度,同樣給予認可吧!將來,如果能在我的任職方面幫上忙,還請您美言!
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結果,而是所有條件都滿足以後的必然結果。年羹堯能從一個「潛邸奴才」逐漸成長為一方封疆大吏,甚至成為事實上的「西北王」,其卓越的語言表現能力一直在發揮著積極作用。只是,功成名就以後,年羹堯就忘記了崛起的根本,也必然會落得悲涼下場!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