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142字
閱讀時長:約4分鐘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第十二條規定, 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
教師最忌體罰學生,可是熊孩子出現問題又不知該如何懲治,氣急還是有動手的衝動。
「棍棒教育」是一個誤區,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體罰」治標不治本。看似直接其實也最無用,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引發其他矛盾。
6歲女童遭老師「體罰」住院
科技發展,在網絡上常常會看到很多老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惡性矛盾」事件。起因大多都是因為老師不當的懲罰方式而造成的,最近也發生了一起這樣的事情。
一個6歲的女童因為課堂作業沒有及時完成,而遭到老師「體罰」,甚至因此進了醫院。
事情發生在重慶市奉節縣,故事主人公叫小影(化名),正在小學讀一年級。因為無法跟上進度,導致課堂作業沒能及時完成,所以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
在辦公室裡老師對小影進行了批評教育,為了讓孩子長記性還用按摩板打了孩子屁股。不料沒有掌握好分寸,導致孩子的臀部有大面積紅腫,還伴隨著淤青。
事後家長才得知此事,立馬將孩子送到醫院診治。小影在醫院住了7天才出院,期間一直高燒不斷。據醫生所說,小影雙側臀部挫傷,傷口發炎,進而引起孩子高燒,還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
這件事對家長來說不是一件小事,氣急之下將老師告上了法庭,老師自己也表示悔不當初。
還在班群裡解釋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不是下重手,而是孩子沒哭,自己就以為並不痛,沒想到時態會如此嚴重。
體罰孩子的傷害有哪些?
▲ 產生叛逆心理
家長首先要弄清楚一點,在孩子犯錯時,實行教育的目的是為的是讓孩子知錯就改,而不是為了體罰。
家長不恰當的「體罰」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讓結果背道而馳,產生叛逆的心理,親子關係也會因此而「破裂」。
▲▼ 缺乏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只看結果,為了快速解決問題實施的「體罰」,其實會對孩子人生造成影響。
父母不正確的「體罰」方式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父母並不愛自己,失去信心。久而久之,還會對父母失去信任,缺乏安全感。
▲▼▲影響性格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幾乎都與父母有關。
就如性格一樣,父母明事理孩子身上的問題也會比較少,性格外向開朗;而喜歡體罰的家長,孩子就截然不同,不是過分內向自卑,就是極端暴躁。
結語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這是難以避免的,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問題,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這也是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